或许这就是在第一时间、对第一当事人进行独家报道的新闻价值。这样的价值甚至包括了被别人抄袭。
在后来的工作中,每当有《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同事因为自己的独家报道内容被抄袭而气愤时,记者总是进行调侃式的抚慰:“我们不就是要为别人提供值得抄袭的材料的吗?”
“黑马富豪”现身之后的这一段故事或许值得一提。
就在记者报道杨斌之后的一个多月,在财经媒体圈子颇为活跃的媒体沙龙机构“e…talking”的主持人路彬彬小姐找到记者,说他们要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财富与人生”,准备邀请的嘉宾有4位,全部是本次“福布斯中国100富豪榜”的上榜人物:刘永好(第1名,新希望集团)、杨斌(第2名,欧亚集团)、吴鹰(第67名,UT斯达康)、南存辉(第65名,正泰集团)。
杨斌的邀请自然希望记者从中联络。记者将邀请资料发到杨斌办公室后,对方转达杨斌的意思:有哪些富豪参加?有哪些媒体采访?
记者回复说有刘永好参加、有中央电视台采访后,杨斌在电话中同意:“好,我们参加。”
时间应该是在2001年11月底到12月初之间,地点是北京的华侨饭店。当天晚上,容纳100来人的会议厅显然非常拥挤。晚上7:00,杨斌准时从沈阳赶到,乘坐的是包租的公务飞机。
杨斌,这位从小就受苦的穷孩子和在国内默默无闻了7年之久的富豪,终于找到了说话的讲台,座谈节目当中,杨斌的话锋凌厉,对于主持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积极的回答,一反过去7年中低调的姿态。
而杨斌的谈话,涉及归国与创业、职业经理人与家族式管理、财富与人生等等话题。回味当天杨斌的言谈,记者的印象是,杨斌并不像外界后来所报道那样,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人。
其间的插曲也颇有意思。就在节目开始之前的几天,记者的老家——山东省昌乐县的冯县长找到记者,说在媒体转载的文章中看到记者的报道,希望能见到杨斌,请他到适合搞花卉产业的昌乐县去投资。
论坛节目当天,冯县长见到了杨斌。杨斌开口就问:“你直接说吧,我对山东太熟啦,我能帮上什么忙?”并留下意愿,希望冯县长能到沈阳荷兰村面谈。
然而不久之后的2002年初,杨斌和他的企业就“出事”了。现在回想,多亏老家与杨斌之间没有最后达成合作意向。否则,记者将一位“大骗子”引回了老家,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8。杨斌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
本报独家的杨斌报道迅速成为众多媒体引用或抄袭的范本,杨斌正式被命名为“黑马富豪”,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与刘永好等人一起座谈财富人生,还差点到记者的老家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迅速传播开来。杨斌“黑马富豪”的称谓也得以认定。
记得在北京新闻中心的办公室中,记者无数次地接到国内外媒体的电话,有的是探问杨斌的情况,有的是要求转载本报的报道。
随后的几个月内,“黑马富豪”杨斌吸引了国内外媒体足够的眼球。根据记者掌握的信息,对杨斌进行过专访或者报道的媒体至少有50家,其中包括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凤凰卫视、远东经济评论、亚洲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等等著名的传媒机构。
直至今日,对于杨斌72亿财富的来历,对于杨斌5岁成为孤儿、18岁进军队乃至移民荷兰的经历,外界媒体所依据的基本还是本报2001年10月29日的那篇报道;乃至今天,在那些以揭露杨斌的黑幕为基调的报道中,关于“广华化纤——欧亚农业——英豪科教”那段历史,外界更是一再地以接近于抄袭的笔调进行引用。
或许这就是在第一时间、对第一当事人进行独家报道的新闻价值。这样的价值甚至包括了被别人抄袭。
在后来的工作中,每当有《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同事因为自己的独家报道内容被抄袭而气愤时,记者总是进行调侃式的抚慰:“我们不就是要为别人提供值得抄袭的材料的吗?”
“黑马富豪”现身之后的这一段故事或许值得一提。
就在记者报道杨斌之后的一个多月,在财经媒体圈子颇为活跃的媒体沙龙机构“e…talking”的主持人路彬彬小姐找到记者,说他们要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财富与人生”,准备邀请的嘉宾有4位,全部是本次“福布斯中国100富豪榜”的上榜人物:刘永好(第1名,新希望集团)、杨斌(第2名,欧亚集团)、吴鹰(第67名,UT斯达康)、南存辉(第65名,正泰集团)。
杨斌的邀请自然希望记者从中联络。记者将邀请资料发到杨斌办公室后,对方转达杨斌的意思:有哪些富豪参加?有哪些媒体采访?
记者回复说有刘永好参加、有中央电视台采访后,杨斌在电话中同意:“好,我们参加。”
时间应该是在2001年11月底到12月初之间,地点是北京的华侨饭店。当天晚上,容纳100来人的会议厅显然非常拥挤。晚上7:00,杨斌准时从沈阳赶到,乘坐的是包租的公务飞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杨斌,这位从小就受苦的穷孩子和在国内默默无闻了7年之久的富豪,终于找到了说话的讲台,座谈节目当中,杨斌的话锋凌厉,对于主持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积极的回答,一反过去7年中低调的姿态。
而杨斌的谈话,涉及归国与创业、职业经理人与家族式管理、财富与人生等等话题。回味当天杨斌的言谈,记者的印象是,杨斌并不像外界后来所报道那样,是一个“没有逻辑”的人。
其间的插曲也颇有意思。就在节目开始之前的几天,记者的老家——山东省昌乐县的冯县长找到记者,说在媒体转载的文章中看到记者的报道,希望能见到杨斌,请他到适合搞花卉产业的昌乐县去投资。
论坛节目当天,冯县长见到了杨斌。杨斌开口就问:“你直接说吧,我对山东太熟啦,我能帮上什么忙?”并留下意愿,希望冯县长能到沈阳荷兰村面谈。
然而不久之后的2002年初,杨斌和他的企业就“出事”了。现在回想,多亏老家与杨斌之间没有最后达成合作意向。否则,记者将一位“大骗子”引回了老家,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引子:审判杨斌——当庭实录
“我1963年2月11日出生在南京,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我成了孤儿,是我奶奶靠摆茶水摊一分一分地攒钱把我养大的。
从小学开始,我就靠减免学费读书。那时候,我能想到有今天吗?当时,我想得最多的就是,长大后要多挣点钱,给奶奶买好吃的。
……小时候,别人家都在南京的湖中划船,我也划了一次,不过是坐在木桶中划的。有一次,别人家在吃橘子,我扒在门缝上看,结果被我奶奶打了一巴掌,说:‘干吗要眼馋人家,要长大了自己挣!’
……8岁的那一年,我找到了我的生母,跟着她走了一个小时,我母亲打了我一巴掌,在地上扔了5块钱,我捡起来带回去,我奶奶又打了我一巴掌,说:‘你不争气,为什么不长大了自己挣钱?!’
……因为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所以我到了荷兰后,民族心特别强。在荷兰,在我居住的莱顿市,我看到先进的荷兰先进的农业模式,当地的农民人均年收入是25万美元,我就想,要是能把荷兰的农业带回中国来,让中国农民也像荷兰农民一样富,那有多好!
……我是喝长江水长大的中国的孩子,假如我真犯了罪,母亲惩罚孩子,作为孩子的我能责怪母亲吗?”
时间是2003年6月13日下午16:30左右,地点是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11号审判庭,发言者,则是曾经吸引过中外无数人眼球的荷兰籍华人企业家杨斌。
就在2002年10月4日以前,杨斌还住在沈阳市于洪区“荷兰村”他的别墅里。在规划占地5000余亩的荷兰村,杨斌抽心爱的“三五”牌香烟,吃爱吃的红烧肉,开着加长的豪华型奔驰轿车,宛如一位国王。
也就是这位今天站在被告席上的杨斌,不仅曾经以75亿人民币、仅次于刘永好兄弟1亿美元的身价名列“2001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二,被财经界惊呼为“黑马富豪”,同时,他还曾经被朝鲜任命为朝鲜国新义州特别行政区的特别行政长官。
而如今,在他梦想要建立一座“人间天堂”式的卫星城的沈阳市,在森严的法庭上,杨斌40岁的人生大戏正徐徐降下帷幕——面对他的,是6项罪名的指控。
这6项罪名是:涉嫌虚假出资罪;涉嫌非法占用农业用地罪;涉嫌合同诈骗罪;涉嫌伪造金融票证罪;涉嫌对单位行贿罪;涉嫌单位行贿罪。
其中,仅伪造金融票证一项,涉案的数额就高达17亿元人民币之多。而假若罪名成立,等待杨斌的,将是最高可能是无期徒刑的铁窗生活。
从2001年7月至今,笔者曾经5次贴身追访这位有着传奇人生的超级富豪。正是在这不足24个月的高密度的时间内,杨斌从默默无闻到闻名中外,而后又迅速流星式地落向深渊,其经历宛如一场经典的好莱坞式的大戏。
也正是在这24个月内,记者对杨斌的采访涵盖了这场大戏的每一个高潮:2001年7月,欧亚农业(杨斌旗下上市公司,编号)香港上市;2001年10月,福布斯第二名,杨斌一夜成名;2002年1月和9月,张化桥(著名投行瑞银华宝的股市分析员)置疑欧亚农业,业界传言杨斌紧急“出逃”,欧亚农业股市神话破灭直至被香港证监会停牌;2002年9月底,杨斌又奇迹般成为朝鲜第一个特别行政区的特首,而且还成为朝鲜某领袖的干儿子;之后,2002年10月初,杨斌被捕,2003年6月,杨斌受审。
同样,在这一段时间内,笔者,以及笔者所服务的《21世纪经济报道》这张目前国内最优秀的财经报纸,在众多的同行中第一个发现了杨斌的价值,并对其进行了持久地关注、研究,以客观、真实、独立、专业的新闻视角进行了力求详尽的报道;而在数以百计的中外新闻媒体中,《21世纪经济报道》和笔者本人,也是唯一的获得5次贴身采访杨斌的机会的媒体,期间所获得的第一手的资料,不仅成为当时最吸引眼球的新闻报道,也成为其他媒体报道杨斌的重要依据。 。 想看书来
而此刻,在“杨斌案”开庭的整整三天中,又有几使家中外媒体守候在法院的大门外。同样,也是唯一的机会,笔者得到了杨斌亲属的帮助,得以在庭审最关键的时刻——6月13日的下午,以“朋友”的身份旁听了庭审的整个过程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过程中,记者耗干了两支笔,记录文字达50页之多。
作为一名记者、一名新闻从业者,接近第一现场、接近第一采访对象和接近真相本身,永远是没有极限的追求,因此,笔者为能亲眼目睹并将所见所闻真实记录下来而深感荣幸。
当然,这样的记录和报道并不仅仅是为了哗众取宠的新闻。
杨斌从一个5岁就成为孤儿的穷孩子,到18岁参军的军人,再到加入荷兰籍的华人企业家,到38岁身价百亿的富豪,最后是所谓的“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政治人物,其间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虚构和欺骗?杨斌的穷困、奋斗、理想、欺骗、失落、罪罚,究竟是什么推动其一步步走向审判席?
——杨斌大起大落的40年,在转型期的中国,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人生咏叹调,更是考察一代人命运的标本。至少,在追求个人财富今天,杨斌的浮沉可以成为许多人的镜鉴。
仅仅从经济意义上考察:杨斌是如何掘得他的“第一桶金”的?为什么将资产集中在经济并不发达的重工业城市沈阳?为什么要以“农业高科技项目”的名义建设荷兰村;而又占用农业用地开发房地产?为何要伪造金融票证虚假上市?为何在企业规模达到百亿资产时依然要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的家族式管理?
——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乃至国际化的今天,在中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经历仅仅20年的发展、日益成为社会主流而又矛盾丛生的当今时代,杨斌及其企业同样具有典型性。
“我想谈谈我的成长经历,一个人的犯罪都是有过程的。。。。。。”在庭审现场,杨斌多次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请大家多关心和体谅他们。”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杨斌之罪,虽然不至于死,但是记录下他的罪与罚,与人与世,其价值至少不至于零。
同时,要说明的是,本书既然是新闻性质的文字,既然是采访和报道的综合产品,这里的记录将不可避免会是片面的、断裂的。杨斌的这三年,在从沉寂到喧嚣再到沉寂的过程中,因为事件爆发的急促和密集,因为信息的封闭和流言的散播,任何人都无从知晓每一个细节,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