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缺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穷人缺什么-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方向问题上算错了账。
  必须让别人为你打工,这是实质所在。而要做到这一点,你自己得有码头。码头修好了,自然有船来靠,哪怕靠个粪船来,总还有点味道。
  如果迈不出这一步,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富人。
  

坚持就是胜利
歌星复出,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不管当年曾是多大的腕。人走茶凉,凉都凉了,就算你回来把它烧热,味道也不行了。
  一是观众冷了。现在新人多的是,谁会永远惦记你!
  二是你自己也冷了。没有了上台的压力,就算每天还能在阳台上吊吊嗓子,那也是票友的感觉了。可有可无,可唱可不唱,哪来的激情可言?不仅是技艺生疏,激情丧失,圈内的格局也随时在变,你没有同步地变,等你回来,已经落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当年可能令人疯狂,现在再做,恐怕就恶心了。
  无论如何,只有挺住,撤了就别想回来!
  这是一种意志的较量。一个人做一次富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富人。
  某个演员成了国际巨星,你以为她是靠哪一部电影成巨星的吗?媒体无话找话,探讨谁将成为某人第二。就单个镜头单部作品而论,比她漂亮且演技高超的人多得很,但都如过眼云烟,她的地位无人能撼。
  巨星就是巨星,巨星的地位不是哪一部电影缔造的,也不是哪一个人捧出来的,她是由时刻不断的创作,时刻不断的新闻,时刻不断的影响力造就出来的。巨星的产生其实不是核爆炸,而是水滴石穿。艺坛天天爆炸,只能产生许多新人,而要迈上巨星的宝座,确实得日积月累。
  靠轰动靠包装只能产生小明星,真正的巨星必须在很长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工作,持续不断地发射魅力。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赏赐一个大臣,就让他自己提一个方案。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粒,第三个格子装4粒,第四个格子装8粒。依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办!
  装米的工作进展神速,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一个无底洞,越来越填不满。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骇人听闻。
  我估计那大臣是被杀掉了,敢开这种玩笑!
  穷人就像棋盘的前几个格子,1粒米和2粒米之间没有多大差别。穷人创业基数太小,起点太低,就算你发展的速度很快,你疯狂运转,还是个小雪球,说不定没等你滚大,天气已经暖和了,雪又要化了。
  穷人的发展很难,起步难,坚持更难,面前就那么几颗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几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个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
  铺垫就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第1颗米,就没有后面的斗载车量。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能不能等到最后那一天,就看你的功夫了。
  人都有艰难的时候,拳击比赛中,如果双方攻防能力相当,是什么决定整场比赛的胜负?抗击打能力!谁经得起打,谁就笑到最后。
  可以说,富人是被打出来的,每个富人身上,都曾经伤痕累累。人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智力,而是精神,每个富人的奋斗史,都会证明这一点。而穷人要想成功,也要有挨打的准备。要努力,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把一件事做透
有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说的是猴子在包谷地里收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又扔掉手里的,去掰那个“更好”,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恰是个癞子包谷。也只好将就了。
  我们都会笑那个猴子太傻,可是换了你,又会怎样?
  猴子犯傻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包谷有一层一层的壳包着,里面的内容究竟如何,并不那么容易判断。其次,太多的包谷摆在面前,形成了诱惑和干扰。只有一个包谷时,你会剥开来细细观察;两个包谷,你会放在一起比较;满眼的包谷,你就分不清谁是谁了。高矮胖瘦相差无几,一律地摇曳生姿,掰了这个就要放弃那个,你到底要谁?
  人往往觉得已经到手的不是最好的,凡是有机遇路过,都想一把抓住,创造一个奇迹。
  其实真正的机遇是很少的,人一生中可能就只有一两次。
  我们都熟悉一条组织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的“多数”意义并不大,反而是“少数”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一个将军的某一个念头,可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败,从这种意义来看,很多人的血是白流的。十只股票中,你只要买对了两只,这两只所赚的钱,也许比其他八只都多。一个公司,占总人数20%的那部分员工,却创造了超过80%的利润。同样,只要有20%的员工和你捣乱,你这个公司基本上就稀里哗啦了。
  穷人创业,往往并不是没有遇到过赚钱的机遇,也曾经有过潜力很大的项目,那真是一段愉快的日子,干什么都顺,前途无限光明。然而当那一阵高峰过后,日子又渐渐平淡了,许多人便开始烦躁,一心想创造新的辉煌。于是大量的精力用于开拓,原来赚钱的事反而顾不上了,时间一长,自然废弃。
  千辛万苦开了头,却不能坚持下去,一辈子都在追寻,一辈子都在选择,等到发现已经快走到人生尽头,才像那掰包谷的猴子,随便对付一个了事。
  一个好项目的珍贵,是要在事过很久以后回头再看,才能发现的。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正如你买了十只股票,也许80%的利润来源于其中的两只,如果你不紧紧把握住它们,狠赚一把,那另外八只的亏损就可能把利润全部吃掉。
  人生就是这样不公平,那两只赚钱的股票也许并没有消耗你多少时间,另外八只赔钱的买卖,却让你殚精竭虑。所以把一件事情做透,是成功人生的捷径,千万不要以为机会遍地都是,人一辈子大量的活动其实都只是铺垫,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只有几次,当你手上抓住一个机遇时,再难也不要松手,也许完成这一件事,就奠定了一生的价值。
  重要的不是决定要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不做什么是为了等待那要做的什么,一旦决定要做,就一定把它做透。
  

放弃比抓住更难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十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说起来容易,可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我们做不到,可能会把原因归结为中国股市的中国特色,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里,想持股十年,不是有病!
  其实,中国股市的毛病,并非只有中国才有,美国一样有“安然事件”,一样有“网络泡沫”,一样有“次贷危机”,一样有“金融风暴”,投资者一样套得很惨。做了一辈子股票的巴菲特,并不是随时都在买卖股票。“9?11”之前的十多年间,美国股市走牛,一片莺歌燕舞,多少人大把大把地买,大把大把地赚,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以至于被一些人视为“过气股神”。然而,当一连串的打击把美国股市推入深渊,不少人血本无归时,巴菲特却以他的稳健投资避免了损失,在别人哭天喊地的时候,他还在稳稳当当赚钱。
  生姜还是老的辣!
  他说,这几年他几乎没有买进新股票,因为他还没有发现值得买的。以美国股票的数量和质量,挑出一两只值得买的股票,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他却偏偏选不出来,可见他的标准之高,眼光之独到。既然准备持有十年,就必须要有绝对把握,没有绝对把握,他宁可不做。
  很多时候,决定不做比决定要做更难,放弃比抓住更需要定力。
  现在都说人心浮躁,根本原因就是欲望太强烈,向往的东西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够抓住。就像那掰包谷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结果连手上这个也没有抓好。
  古语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好的却少。人生的机遇,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一生做好一件事,只要真正做好了,也就够了。
  巴菲特从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现在70多岁了,还没有改行的迹象,看来,他这辈子也就是个投资大师了。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富的人,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好几个。巴菲特肯定也知道做软件很赚钱,但他肯定不会去做,不管股市是牛是熊,他都吊在这棵树上了。
  任何行业,任何市场都是博大精深的,够你花一辈子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任何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都只是自己那一个领域内的大师,比尔?盖茨如果去股市淘金,以他的实力,当个庄家,翻云覆雨,又有何难!但他如果真那样做了,他也就不是比尔?盖茨了。
  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正是富人成功的秘诀。
  

敢于做大事
穷人总是直观地认为路边的鸡毛店饭菜便宜,大饭店必然昂贵,其实不然。就算小饭馆单价确实便宜,但如果敞开肚子,毫不节制乱点一气,最后结账数目也是可观的。何况小饭馆并不一定便宜。你看过《水浒》没有?孙二娘可认识?她那店感觉如何?不要以为店小老板就善良,大饭店反而更讲规矩,更重信誉。小饭店生存艰难,说不定早就练就了一身刀技,宰起客来绝对是稳准狠。
  何况还要算一笔账,要是在路边的苍蝇馆子吃坏了肚子,你还更是得不偿失。
  所以,穷人不妨壮起胆子走进大饭店,试试。先问个价,如果不行,无非是退出来而已,又不损失什么,至少还长了见识,何必凭空想象,自甘平庸,自绝于更好的机会。
  做一个大生意和做一个小生意,费的口舌往往是一样的,不要认为小生意好做就选择它,很多时候两者花的工夫一样多。是否做一件事,选择的标准不应是大小,而是看自己是否适合。
  中央电视台的许多主持人都是从地方台跳去的,当年他们在地方台时,当地的观众也没有觉得他有多么出众,多么了不起。但去了央视,渐渐就气度不凡了,如果再返回地方,与过去的同事同台主持,真的就不一样了,让人刮目相看。
  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潜质,你所面临的挑战越大,对自己的潜能挖掘得越充分,就越可能有非常的建树。一个人的思维和气质常常是由他所从事的工作打磨而成的,并非他刻意如此,而是每天所接触的人和事,每天必须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培养出了一种个人风格。
  环境会给每个人打上烙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不是基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而是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改变的。当别人认为你是重量级的人物时,他的态度谦卑,你就不知不觉气宇轩昂,而当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无足轻重,你自己要么畏缩,要么激愤,都难有大度雍容的感觉。
  人生如同一场戏,既然都是唱,都要花费同样的力气,还不如选个大舞台,扮个好角色,痛痛快快演一场。
  

候鸟式生存
人要影响环境很难,人只能适应环境。但同样是适应,却有不同的方式和结果。
  大自然中,当严酷的冬季来临,有的动物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一个冬天,就把最困难的时候熬过去了。而另一些动物却成群结队,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坚守自我,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
  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够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不能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都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面临更多的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从这种角度看,候鸟式生存有更积极的意义。
  树挪死,人挪活。穷人往往过多地依赖环境,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但是这不能全怪穷人,对一个大山里的农民来说,要让他走出大山,其难度确实不是山外的人所能理解的。
  候鸟都是那种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