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这不是那谁吗?’”
你看,明星之被关注,都到了什么程度!
富人也是如此。
“穷得只剩钱了。”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富人之口,可以视为自嘲,如果出自穷人之口,那就是*加嫉妒。更多的时候,富人出场,就是满场的掌声,甚至是那一泡尿的待遇。尿虽然臭,但包含的是满腔热情呀!
不管怎么说,富人是值得羡慕的,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财富故事广为流传,不会有那样多的富人语录,被人熟记在心,更不会有那么多富人面孔,在媒体上晃来晃去,以至于富人的一言一行,都成了时尚的风向标。富人是何等的火爆!富人已经成了时代英雄,你不关注,只能说明你自己和时代有距离,而且距离不小。
羡慕富人,并不意味着你满身铜臭。
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富的富人是谁?不是老美比尔?盖茨,是咱中国的成吉思汗!他的铁骑踏遍欧亚大陆,所到之处,莫非王土。那是个什么概念?清朝也是种铁杆庄稼出身的,再富富不过皇上,皇上的江山是打下来的。任何战争的实质,说到底都是利益的争夺,任何时代的英雄,其实都是为财富流血。
战争年代,人们羡慕英雄,身上有多少伤疤,就有多少光荣,那是因为在一个武力的时期,必须以如此的对抗一决胜负。英雄总是受人倾慕的,他历经枪林弹雨而无惧色,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力量,一种赢得别人敬爱的资本。
俱往矣,现在的时代,人们已经很少用武力的方式分配财富,保卫财富,或者说武力的方式已经不是主要的方式。现在财富分配的主要方式是在文明的规则下竞争,富人就是胜出者,其荣耀一点不比古代的勇士差。
历年来,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的*韵事,流香于诗书,传唱于梨园,仔细看看,结局一定是才子中举,衣锦还乡,美人入怀,皆大欢喜。不如此,就一定是个悲剧,令人唏嘘,引人慨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读书人刻苦攻读,头悬梁,锥刺股,为的是什么?还是财富!
但又不完全是为了财富本身。可以说,财富除了维持你生活的那部分,除了你消费所必需的,其他都只是一种符号。
财富就是尊严,财富就是能力,财富就是成功的象征,他辉煌了,灿烂了,自我价值充分实现了,他这辈子就没有白活。你岂能不羡慕!
人都有梦想,财富是人的梦想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往往还是实现其他梦想的前提。哪怕你生性淡泊,视金钱如粪土,但你只要还生活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中——什么是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市场经济呀——你就不可避免地要学会算账,这一算,穷人和富人的分量就出来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富人是强者,富人是赢家,关注富人,是这个时代英雄主义的表现。这是一种合理的存在,没办法。
穷人其实从来没有停止过关注,更没有停止过思考,但是他们却往往不敢承认自己得出的结论。
穷人不敢正视现实。伤口太血淋淋了,伤者往往会背过脸去。女人被毁了容,家人也常常会善意地藏起镜子,不让她看到真相。所以我们在书店里看到写给穷人的书,除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心灵鸡汤”,就是一些华而不实的“致富宝典”,读了无害而已。
写书的人忌讳说穷,是怕戳了穷人的痛处,伤了穷人的面子,搞得大家都不好过。再说了,出书总要赚钱,说那些让穷人不高兴的话,唾沫就不能转化为经济,岂不是亏本的事?说出真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能力。而且,说出真相不仅需要有说真相的嘴巴,还要有听真相的耳朵。
一个女人长得丑,旁人一定不能说她丑,这是一种礼貌。所以越没人说你穷,其实你就越穷。只有富人才敢大胆暴露他当年揭不开锅的事,现在他海鲜吃腻了,来告诉你他喜欢野菜了。
穷人的穷是说不出口的,要正视自己的真实状况确实需要勇气。你为什么是穷人?是什么造成了你的穷?你的出路在哪里?人生怎样才算幸福?
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好处。
穷人的钱不是资本
一个人用100元钱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个人很穷,每个月都要领取100元生活补贴,全部用来买米、面和油盐。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为资本,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很快就被消耗掉了。
穷人的可悲就在于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
我们相信世界上好心人很多,也相信政府对穷人有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所以很少有人会穷到难以为继的地步。但对穷人的资助往往只是一种慈善事业,而不是投资,实际上就只能吊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命运。这个月给他100元,可以勉强生存,下个月还得给100元,还是勉强生存,再下个月物价涨了,你再给100元,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可不可以换个方式呢?第一个月给他200元,让他可以用余下的100元去做拖鞋生意,一个月下来就有150元。下个月还给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来买卖拖鞋,又可以赚125元,到第三个月,这个穷人手里已经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费,还有275元资本金,你不用再给他任何救济了,一年以后他就可以脱贫了。
当然拖鞋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但从理论上讲,如果照此操作,穷人的脱贫还是有希望的。
但实际上,很多穷人不会按你给他安排的道路前进。你给他100元,他会去买米,给他200元,他会去买酒买肉,给他500元,他会去买套体面的衣服,最后剩下10元也要买几注彩票。穷人穷惯了,有了钱就只想改善生活,哪怕你给他100万,他也想立刻把钱变成房子、车子,轰轰烈烈地兜风,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已经不是穷人了!但这些东西是不能增值的,反而消耗钱财。有了车,就有了汽油费、养路费、修理费、保险费,就算你停着不动,那一笔停车费也够穷人多少天的伙食了。再多钱如果只出不进,要不了多久也会耗光。
很多穷人之所以一辈子都是穷人,就因为穷人的钱不是资本,穷人不是投资家,穷人只是消费者。
一件时装会很快贬值,穿不了多久就只有扔掉。而购置可以盈利的资产,却能让钱源源不断流进你的腰包。
一套房子,你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还可以转手买卖,不同的处理方法决定了它的性质。同样一个东西,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就看钱是流向你的口袋,还是从你的口袋里流出去。如果你拥有的一套房子是让钱流到你的口袋,那就是资产;如果是为了这个房子,把钱从口袋里掏出去,它就变成了你的负债。
富人总是尽量地把一切东西变成资产。穷人却总是把有限的东西变成负债,两者的距离当然会越拉越大了。
穷人不仅是没有资本,更可悲的是没有资本意识,更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穷人的钱不是资本,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
穷人要提高素质
不排除有少年得志的人,但一般来说,除非有特殊的背景或才能,财富的积累总是和年龄成正比的,绝大部分超级富翁,在年龄上都是属于中老年,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在人生的后半段,才修成正果。
任何质的飞跃都有赖于量的积累,钢铁不是一天炼成的。
运动场上,一群人不用交手比试,只要在场上跑几步,做几个动作,谁是专业的,谁是业余的,就一目了然。专业运动员的素养,在举手投足间,在形体和气质上,都有着深深的印记。
生意场犹如竞技场,胜败全凭实力,哪怕偶尔有抢跑的,抓扯衣服的,袭人下身的,收买裁判的,即使因此占了点便宜,终究也成不了大气候。富人致富,终究还是凭本事,也就是能力,也就是素养。
所谓素养,就是无数的前空翻、后空翻、侧空翻,180度、360度、720度,无数次的重来,重来,再重来,最后终于可以在空中做出一个完整的高难动作了。运动员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无数次这样的重复中打磨出来的,这就叫素养。
素养就是精雕细刻,就是千锤百炼!正因为获得素养的过程如此不易,所以高品位的素养才让常人望尘莫及,有素养的人和没素养的人,才有着如此显著的区别。
没有当过运动员的人,对世界冠军和业余选手的差别,并不是很容易理解,就像没有做过生意的人对财富的积累缺乏认识一样。
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他们都有灵感闪现的时候,但最终成大师的并不多。就因为缺少量的积累,偶尔的闪光也就倏然而逝了。
如果我们把做生意看成一种职业,生意人的职业素养,也就像运动员的技能一样,也是在天长日久的训练中打磨出来的,也必须经过很多事,走过很多路,才有了经验的积累,才有了令人信赖的能力。
少年得志的人,我们可能只看到他眼前的辉煌,却没有看到他日后的危机。过早得志,很可能忽略了素养的打磨,就是他有心锤炼,已经启动的快车,也不容他停下来慢慢调整。
其实,素养本身就是一笔财富,要相信,哪怕微软破产了,比尔?盖茨也绝不会失业。相反,一个乞丐,哪怕他中了百万大奖,也很难成为真正的富人,很难富一辈子。
所以,任何事情,只要你好好地去做了,做的过程,就是素养提高的过程,只要你好好地做,不管赚多赚少,你都是赢家,你都在向财富靠近。
穷人要战胜自己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致富。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那个“穷”字了。
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如愿以偿,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买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赫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依然一贫如洗。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当然一直穷着。
靠人推是走不远的。外人的帮助对穷人来说只是一种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改变命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行动,但假如不能够战胜惰性,不能够坚持到底,最终还是一场空。
穷人要有思想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个什么荒唐逻辑!诸葛亮是无价之宝,臭皮匠遍街都是,两者岂在一个量级!且不说千千万万个臭皮匠顶不了一个诸葛亮,就是世世代代的臭皮匠也是无法和诸葛亮相比的。
思想和智慧,不能用数量来衡量。即使在古代,一个秀才如果落难,实在走投无路了,让他担水种地打猪草,尽管腰酸背痛,还是能很快适应。但如果一个粗人突然得到意外提拔,让他到翰林院舞文弄墨,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人的智慧高于一切,知识经济从来就有存在的土壤。
只不过当人们的日常用品,更多地是由手来生产时,手的价值被广泛认同(必须承认的是,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对于一个饥民来说,半个臭皮匠就远远超过一个诸葛亮了,因为他有手艺,可以挣钱糊口),思想和智慧只被当作无形的精神财富,而没有具体的量化形式。
只有当工业文明发展到成熟阶段,机器代替了手,商品的丰富使制造环节以外产生了很多获取利润的空间,头脑的经济价值才被更多人认识。
这正是信息时代产生的前提。信息是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当信息作为一种产业出现在人类社会时,思想和智慧也就找到了物化的途径。
以前我们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还是可以物化的有形的财富,很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