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理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教你学理财-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失,持有期不满半年兑付的不计利息,满半年不满一年的只能享受相当于活期的存款利率,另外提前兑付还要交纳千分之一的手续费,这样,购买国债后不久如果存款税后利率调整后高于了同期国债,那你就等于被“套牢”了。所以,如果你认为升息条件已经具备,不妨暂时把钱存在银行,然后根据利率的变化再决定后期的投资意向。 
    3。考虑将外币转成人民币储蓄 
    目前美元、日元、港币、欧元等常见外币的存款利率均低于同期人民币存款,如果遇到人民币存款利率调高,这时存外币会更不合算。如果不考虑汇率的变化因素,单单为存款得利息的话,遇到人民币升息,可以将手中的外币通过正当途径转换成人民币储蓄,从而享受升息后的高利息收益。 
    4。用好通知存款的特殊计息规定 
    通知存款是指存款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一个存款种类。个人通知存款最低起存额为5万元,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分为一天、七天通知存款两个品种。通知存款的存单上不注明存期和利率,银行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相应利率和实际存期计息。也就是说,如果升息前存入通知存款,利率提升以后办理支取时,这笔存款可以享受调高后的新利率。充分利用通知存款的这一特殊规定,可以让临时无法决定投资意向的存款最大限度地生息。 
    5。谨慎购买保险 
    投资型寿险和分红类寿险占到了目前整个保险品种的绝大多数份额,许多投保者是看中了此类保险的投资功能而将其当成了储蓄的替代产品。这样,存款利率上调后,这种产品的现金回报率可能会不如银行,加上近来分红保险的实际分红不太理想,所以,单纯追求现金回报率的投资者可以将收益低的保险改为收益高的银行储蓄。不过,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投资者对投资分红型保险的其他保障功能也应充分考虑。 
    6。把握好升息后的炒股思路 
    加息向来被理解为股市的利空,因为较高的利率会吸引部分股市资金。但这些年来,股市与利率的关系已经日趋淡化,自1996年以来股市经历了8次减息,按说这应当是大利好,但是每次减息的结果都让市场走出一根高开大阴线,并一蹶不振。所以有关专家分析,升息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同样是有限的。并且,一般情况下利率升降的幅度不会太大,零点几乃至一个百分点的升幅不会成为铁杆股民们撤资的理由。 
    7。以消费来分享升息抑制通胀的成果 
    利率上调之后,对通货膨胀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存钱的人多了,消费的人少了,一些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就会跌价,消费者这时购物会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理财效果。另外,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只有适度消费、提高生活质量才符合理财的初衷,否则,见利率涨了就只存钱不消费,这样攒的钱再多也不能算科学理财,最多只能算科学攒钱。 
    16。打理家财:怎样选择理财师
    张先生是某公司的销售主管,虽然收入不菲,但却不善打理自己的积蓄。见如今银行都建起了理财中心,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方案,于是他便想让专业理财师出谋划策,将自己的积蓄点石成金。 
    他先来到甲银行理财中心,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女理财师热情接待了他。一番交流之后,根据他月收入和积蓄情况,理财师出具了一份理财建议书:n万元购买该行发行的某某开放式基金;n万元存成定期一年期储蓄;外币n万元参加该行刚推出的“某某赢”外汇理财。张先生虽然觉得这份理财建议有一定道理,但美中不足的是过于简单,于是他决定货比三家,经过一番衡量之后再做决定。 
    第二天,他来到了乙银行理财超市,一位戴眼镜的男理财师给他出具了一份与甲银行理财师截然不同的建议书:n万元购买该银行发行的记账式国债;n万元参加该银行推出的“**钱”人民币理财产品;n万元购买该行代售的分红型保险。看到同样是银行理财师,但理财方案却差异较大,并且乙银行没有投资开放式基金的建议,张先生便谈了自己看好开放式基金的个人观点。这位理财师解释说,他们银行目前暂时没有代理开放式基金,并说“**钱”理财产品比开放式基金更稳妥,某某分红型保险是储蓄的替代产品云云。 
    张先生一琢磨才明白,敢情理财师给客户理财的前提首先是推销自己的产品,其次才是考虑客户家财增值呀。为此,他又陆续接触了一些保险公司、证券等行业的理财师,但理财建议的内容均离不开自己的产品。这就和在农贸市场买菜一样,商贩们都说自己的菜好,即使别人的菜比自己的好,他们也不会推荐顾客去买别人的。这么一想,他不敢再找理财师了,直到现在,张先生的几十万积蓄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理财方式。 
    l 银行理财师名副其实吗 
    时下,理财中心、理财超市、理财工作室不断亮相街头,并都说“由资深专家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方案”,但实际却并非完全如此。和这位张先生遇到的情况一样,多数理财中心的理财师们总是建议你购买他们的理财产品或建议用该行的某某卡、某某网上银行等所谓“超值服务”,客户表面上拿到是一份理财规划书,实际上还不如说是一份产品推销书。同时,理财毕竟是一项新业务,各银行理财师的资质和水平也参差不齐。目前银行理财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外一般都统称理财师,但实际上这些人仅仅是过去的储蓄员或信贷员,在经过系统内的短期培训之后,便摇身一变成了理财师。由于受银行经营观念和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目前银行理财师们提供的服务存在一定局限,只能算是原来传统存贷款业务的拓展。而按国际惯例,理财师不但要有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还应熟悉保险、证券、信托等投资专业知识,并且还要经过国际权威部门统一认证后才能从事理财工作。目前,全世界持有财务规划师资质的专业人员仅有64000名,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北美地区。目前在我国出现的主要是来自香港的注册财务策划师(RFP),但数量极为有限,这部分人主要是从事理财研究和高层管理工作,能到银行前台接待客户的可以说微乎其微。 
    以上这些因素也就决定了银行前台理财师的实际理财水平暂时还很难与国际接轨,自然,客户接受的理财服务也很难谈得上是完美服务。 
    l 怎样科学选择理财师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人们理财观念的转变,让专家为家庭理财出谋划策无疑是大势所趋,并且诸多国际理财师培训机构也相继登陆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国内各金融机构也加大了系统内理财师的培训力度;一大批具有资质和专业技能的理财师将逐步走入百姓生活,让优秀理财师为你点石成金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不过,有关专家提醒,选择理财师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是尽量选择知名度高的“品牌”理财师 
    张先生遇到的两位理财师可能受阅历、知识水平、营销观念等因素影响,其设计的理财方案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给客户带来的实际理财效果可能不甚理想。所以,客户应尽量选择知名度高、有一定影响力的理财中心或理财工作室,因为这里一般汇集了银行的精英理财师,他们会在推销理财产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客户的财务规划,指导客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最终实现稳妥增值的投资目标。另外,选择理财师还可以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市一级的理财中心要比区县一级的水平高,员工收入高的外资银行理财师水平会高于一般银行,因为高薪是留住和吸引理财精英的重要条件。 
    二是有条件可以选择独立理财顾问 
    与专属某一银行、保险公司的理财师不同,独立理财顾问不属于任何单一金融机构,其出发点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客户家财增值着想,理财方案往往会涉及基金、保险、债券、信托、税务等多项内容。找这种理财师需要支付一定咨询费用,但如果独立理财顾问的方案非常优秀,让你的家财实现了快速增值,那么你花的咨询费也是物超所值。独立理财顾问适合积蓄较多,增值愿望强烈的客户。 
    三是可以参考媒体特约理财师设计的方案 
    与理财相关的媒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火暴,报纸有理财版,多数大网站均开设有理财栏目,各种理财杂志也不断面世,这些媒体一般会邀请全国知名的理财规划师,根据读者的需求定期设计理财方案。这些方案一般不带有广告性质,会最大限度地考虑个人的综合保障。虽然不能实现真正的量身定做,但可以对号入座,参考一些与自己财务状况相近的方案,这样可达到不花钱也能享受知名理财师服务的效果。 
    四是学会和理财师沟通 
    和理财师打交道,几乎每位客户见面就问:“你们能让我的钱实现百分之多少的年收益?”显得非常急功近利。其实,理财并不是投机,而是按照稳健、增值的原则,合理地将收入进行综合配置,其内涵并不单单是一年收益百分之几,而是增值、保险、子女教育、养老等多项内容的综合规划,所以和理财师打交道要注重说明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远期理财需求,好让理财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规划。另外,相信理财师,但不能迷信理财师,其理财建议仅是家庭理财的参考,个人可以根据理财师的建议适当做一些调整。最科学的理财方式是自己掌握理财知识,自己给自己当理财师。 
    个案分享:我家的理财故事(1)
    l 我家的“理财专家” 
    多数家庭都是太太或先生一人独揽财政大权,但在这方面我们家却非常民主。我们夫妻二人各自经济独立,包括上小学的女儿在内,三口人按照西方的三A制各理各的财,渠道不同,方式各异,并且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的理财思路最科学,家庭“理财专家”称号非己莫属。 
    我是学经济的,又在银行工作,所以青睐于风险高、收益大的投资项目。前几年股市红火的时候,我的理财收益曾一度让全家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后来股市一路低迷,不但把俺炒股赚的钱全赔了进去,原来的本钱也损失了不少。最可气的是“屋漏偏遇连阴雨”,俺为追求高收益而参加的民间借贷也因借款人破产而血本无归。为这些事儿老婆孩子没少挖苦俺。所以从那时起,俺就再也不敢提“理财专家”这茬儿。只能不断深刻反思,并卧薪尝胆,偷偷地苦练理财的基本功。 
    太太的投资观念比较传统,属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所以一直是按照她的“四四法则”进行投资:四分之一存成银行储蓄,四分之一购买凭证式国债,四分之一认购开放式基金,另外四分之一办理分红保险。这些投资方式不用操心费力,总体的平均年收益在2。5%左右,她常常为自己的稳健投资而沾沾自喜。有时,为了让她向激进型理财思路靠近,我没少给她泼冷水,说现在是负利率时代,2。5%的“毛毛雨”根本抵挡不了通胀造成的家财缩水,可话刚出口便被太太堵了回来:还说毛毛雨,你不连本钱也赔进去了吗? 
    女儿上小学后,我们就注重培养和锻炼她的理财能力。学习用品、午餐费等开支全部按月一次性“拨付”,超支不补,结余归己,以此引导女儿有计划地花钱。加上耳濡目染,受两个自封“理财专家”的影响,女儿把自己的开支安排得井井有条,常常月有结余,季有积蓄。在老师指导下,她把日常攒的钱加上压岁钱到银行办理了教育储蓄。因为教育储蓄不纳税,其年收益实际上已经高出了太太的“四四投资法”。 
    看到她们理财卓有成效,我也“知耻而后勇”,在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的基础上,于2003年及时调整了投资策略。 
    当时,我看到许多开放式基金的净值跌破了发行价,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向好,开放式基金的专家理财效应会逐步显现,基金净值低于发行价的现象肯定不会长久。于是便把股市上没有前景的股票全部“割肉”,又把存折积攒的钱提了出来,以0。91元/份的价格一次申购了50000单位的开放式基金。我知道投资基金是放长线,钓大鱼,所以买上后便不去管它。 
    有一天我在网上瞎逛,偶然从工商银行网站上发现我买的那只基金已经稳稳地站到了1。18元以上。正所谓是“买的早不如买的巧”,我0。91元的申购价成为该基金的历史最低。一算收益,我欣喜若狂,才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