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儿子兵法-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后,我评估整个过程,并不认为行销人员说谎,或运用诈术,反而认为这是种谈判技巧,也是一种拉近谈判双方距离的沟通方式。无论如何,价钱终究是买方自己经过评估,心甘情愿出的价,而买卖成效价的高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最重要的一点是,“同乡”关系只是缩短了谈判时间,而非影响成效价高低与否的唯一关键。

  3??????? 中国人的防卫性 

  跟中国人打交道,有时候是件很辛苦的事;因为中国人是防卫性极强的民族。 

  问,基本上是一件很单纯的事,也是我们获取资讯所必须进行的动作,我一问,你一答,这不就结了!但如果发问的对象是中国人,而阁下又不事先表明目的时,很可能问归问,答归答,两不搭界,让你问了也是白问。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当你问一位稍久没有接触的朋友说: 

  “老张,最近忙不忙?” 

  “还好,但这两天比较忙。” 

  这是最典型的回答,你绝对搞不清楚到底忙还是不忙;因为对方不晓得阁下有什么“企图”,所以,他先采取防卫姿态,虽然这两天“比较忙”,但整体上是“还好”,然而却可能随时会有“意外”。一旦阁下表明了目的,而对他又没“危险性”的话,就会变成: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把事情挪一挪,时间就空出来了!” 

  另外一种形式,就更直接了。对方一定要你先把“底牌”亮出来,他才知道他忙不忙。 

  “老张,你明天晚上有没有空?” 

  “干嘛,有什么事情?” 

  “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好久不见了,想找你碰个头,喝杯咖啡聊聊。最近诸事不顺,老被我们老总削,烦死了!” 

  看来对方没有什么企图,于是有没有空就可以决定了。 

  “明天晚上我大概没有什么事,我们怎么碰头?” 

  上面两种都还简单,只要你表明了目的,就可以立刻知道答案,但碰到下面这种“太极太师”,阁下可能就没辄了! 

  例:“老王,后天晚有没有空?找你出来聊聊,怎么样?” 

  “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啦!最近想投资一项生意,自己做了一点风险评估,又没多大把握,想找你请教请教,研究研究。” 

  “我现在还不能确定有没有时间,我老总好像要抓我公差,这家伙大小事都喜欢找我。唉!没办法,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我看,后天下午我们通个电话再看看好了!” 

  这是给自己预留空间,可进可退。如果他不担心你来找麻烦,后天他就会有空;反之,他还会再给你另一招太极拳:

老中学(四)
“老李,我今天晚上还是不知道空不空,我们保持联络,再另个找时间好了。” 

  这时候你可得知趣点了,别“再找时间”了,因为对方可能会“忙好一段时间”了。 

  中国人的防卫性就是这么强,但表面上又要抽其所好,所以只好看事办事了,阁下如果不先表明用意,对方的回答就会让你觉得自己很无聊,怎么会问这么没营养的问题? 

  看看下面这两句对话: 

  “老张,昨天中午,你到哪里去了?” 

  “昨天,嗯!昨天中午,好像……嗯,好像是在……有什么事吗?” 

  问了等于白问,如果换个方式,情况也许就不一样了: 

  “昨天中午老总请大家吃饭,却一直找不到你,你跑到哪儿去了?” 

  “有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找我吃饭喝咖啡,本来不想去的,但已经拒绝人家 

  好多次了,实在不好意思再说不,所以,就去了。” 

  发问时,意思清楚而没有危险性,防卫性自然大减,回答就会变得完整面清楚。

  除了动机不明的发问之外,还得避免莫名其妙的问题,否则准会自讨没趣。 

  例:这是我在公司里听到的一段对话: 

  一位男同事问女同事: 

  男:“你为什么老是喜欢穿黑色的衣服?” 

  女:“今天早上我看到一个人骑了一匹马,在马路上奔驰。” 

  男:不解地又问:“咦!怪了!你看到别人在马路上绮马,跟你黑色衣服有什么关系?” 

  女:“那就更怪了!我喜欢穿黑色衣服和你又有什么关系?” 

  上面这些例子告诉我们,面对防卫性极强的老中时,问问题的时候切记两点: 

  ①??? 发问的时候,一定得先把目的表明清楚,否则问了也是白问。 

  ②??? 和自己不相干的问题最好别问。因为现代人讲究自主权和隐私权,一旦不慎越界,不但问了白问,而且还可能被对方一顿抢白,多划不来! 

  除了这两点之外,笔者最后补充一点: 

  发问的技巧也很重要。笨问题很可能得到笨回答,除了暴露自己的不成熟外,对方还会看扁你。我就在一部外国电影里看过这样的对话: 

  早上,一个街头访问员拦住一位步伐匆忙的上班族: 

  “请问你早上吃不吃早餐?” 

  这位赶着上班的男士瞪了他一眼,脚步不停,没好气地说: 

  “我如果吃早餐一定在早上。” 

  发问的时间不对,问题太笨,技巧太差,对方有这种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4???????? 中国式人情买卖

  最近几年来,西文中译的企管、行销书籍大行其道,好不热闹!

  西方式的观念很喜欢将“对人的问题”和“对事的问题”分*理。在商场上,说穿了就是“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受到西方的影响,中国人的观念也似乎逐渐倾向于“对事要无情,对人要有情”的论调。以我个人行销经验而言,两者之间要求出一个平衡点来,确实很不容易!

  中国人到底还是中国人,五千年的传统包袱,不是一下子就能甩得掉的啊!

  在中国人的社会里,人与事是不容易分开的。中国人的行事准则,其轨道一定是情、理、法,三者顺序不易更动;如果把它颠倒过来,事情就很难办,即使办通了,也会在无形中得罪人。

  在生意场合中,双方议价僵持不下,如果有一方搬出面子问题,而阁下居然还不肯给面子时,恐怕买卖就很难做下去了。

  例:“老板,东西我很满意,价钱也差不多了,你就给我个面子,少赚一点,把这笔买卖做成算了!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价钱和面子是两回事,对不起,少一毛不卖!”

  这种回答,保证对方心里会不痛快!心里想:

  “干嘛?!才这么一点钱,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又不是孤行独市的,不找你找别人买总行吧!”

  中国人一旦搬出面子问题,焦点会立刻转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买卖不成,而且仁义不在。但若换个方式说,效果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既然您这么讲,我就没什么话说了,钱赚不赚其次,但您这个朋友一定得交。一句话,照您的价钱给您!”

  给对方面子,他未必下次再找你做买卖,但至少他不会替你做反宣传,这就是收获。

  一旦跟中国人扛上面子问题,保证对方会同你输人不输阵。

  从行销的观点来看,又讲情又讲理,一定比讲理不讲情行得通。

  例:我有两个卖眼镜的朋友,行事差异极大,际遇也有所不同。

  一位看“情”义很重,每次我有朋友去找他,只要提起是李经康介绍的,保证以“礼”相待,不但服务特别好,还有折扣,外送礼品。

  当有朋友告诉我,每次找他买东西,因为沾了李经康介绍的光,总有特别价格时,我心里就觉得舒服,就算是假的,听了也爽!但每次碰到这位朋友,他总是说:

  “都做朋友的生意,没什么利头!”没利头的结果,使他在短短3年内成立了好几家连锁店。

  另一位朋友的眼镜行,生意不上不下,食之无味,弃之可异,他是位极有“原则”的生意人,可说是公平交易的模范生。

  他的买卖原则很简单,不论一般客户与朋友,一律不二价。虽然他的服务不错,也颇有诚信,但就是不肯为了面子给优惠、折扣、

  几年下来,他的店面还是维持原样。

老中学(五)
最近他的想法更广了,学会了多样化经营,在同一店面里,除了本行之外,还准备分租给人卖手表、刻印章,让业务走向“多元化”!

  大企业的行销方式,西方式的经营理念是比较合适,否则麻烦就会接踵而来。君不见7…11商店的东西价钱不见得比别人便宜,而铁定不二价;但他有其基本优势;所以能在竟争激烈的超级市场里生存。

  但对直销者及中小型企业而言,恐怕不易将人与事完全分开。

  对中国人而言,一样的消费品,我为什么找你不找他?除非你给我面子,而所谓面子, 

  包含了折扣、优惠或特别的服务。要不然,我干嘛让你赚钱?

  话虽这么说,也并不表示中国人对人与事一定会守钱混淆不清,而是有程度上的差异。“合作是交情,成交是生意”,虽因交情而合作,生意则仍应保有利润才行。

  跟中国人相处,尤其做生意,是一种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很难完全套公式。简单来说,就是让对方有“爽”(广义的)的感觉,能让对方愈痛快,就愈可能达到“买卖完成,仁义又在”的最高境界。

  这一点读者们不妨深思! 

  5???????? 礼尚往来,以退为进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礼上要往来。”对识与不识的人,彼此打交道,只要态度和蔼客气,对方也会同样地回报你。

  在亲朋好友之间,最怕欠人情。你结婚的时候,别人送一千的礼,下次回礼至少得一千以上,只能多不能少,这就是中国人的人情世故。

  这种“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的原则,运用在生意场合中,就可以发展成“以退为进”的策略,其效果将比硬碰硬式的短兵相接,要好得太多了。

  在谈判场合中,如果双方相持不下而形成僵局时,一旦有一方立即压仰姿态,就隐含了一种强烈的暗示:

  “我都这么让步了,你也应该退一点吧!”

  这时候,对方也会很默契地降低条件,以凝聚双方的共识,进而达成协议。

  例:有一次,公司派我去洽商一位知名持销企管专家来本公司授课的事宜,由于这是公司内部高层临时性的决定,时间颇为紧迫。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并没有太多把握,因为对方是个名嘴,平常的授课、演讲就很多了,临时不一定排得出档期来。

  果然,我登门拜访,表明来意之后,对方即面有难色,但又不愿意让自动上门的生意平白流失,所以,他就试探性地问我:

  “请问,贵公司的课程能否重新安排一个日子?”

  “老师,这个日期是公司董事会临时决定的,可能无法调整。如果您实在挪不出时间,我们只好另请讲师,但董事会对您慕名已久,特别交代我,无论如何,一定要把您请到,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轻易放弃!”

  讲师一听,频频点头表示欣慰,当场即要秘书打电话,联络撞期的公司,看看是否可以重新调整上课日期。几分钟后,这位讲师告诉我:

  “现在一下子联络不上那家公司的负责人;不过,如果我答应那天到贵公司授课,你是否能立刻代表公司和我签约定案?至于另一家公司的档期,我自己另行处理,贵公司不必担心撞期,但价钱要加两成。”

  我当场同意,并依对方的条件签约付订。基本上,任务是完成了,但预算却超出了控制,似乎不够圆满。事后自己检讨的结果如下:

  “当我们要求对方做某种程度的让步时,对方亦会趁机要求对等,甚至超过的回应,反而我方会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接受对手的条件,结果对方以小换大,自己反而吃了亏,表面上是双赢,其实是输家。” 

  有了这个领悟与教训之后,我把它运用在房地产买卖上,果然效果显著。

  例:也不过才是最近的事。我在处理一栋价值750万元的厂房时,有一位诚意度很高,各方面条件也很适合的买主和我谈价。他开门见山地问我:

  “最低价多少钱可以卖?”

  “附近的行情您应该已打听过,本栋厂房真的已经很便宜了。不妨就参考看看您的预算吧,不过,如果您的价格差太远的话,我建议您考虑另一户厂房,除了面积小点之外,其它条件决不比这里差。

  “哈哈!李先生,您真会开玩笑,这样吧,675万!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