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宝典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MBA宝典1-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MBA就业形势分析

1997/98 by Mario Lay(MBA Imperial) and Nunzio Quacquarelli(MBA Wharton) 
 
  所有的MBA都没有一样的。每一家用人公司都有自己所偏好的MBA学院,对这些学院的MBA毕业生他们总是比较积极地录用。过去六年来,MBA Career Guide杂志的International MBA Recruiters Survey对用人公司的偏好作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从中经常被国际性大企业相中的MBA院校。
用人公司样本
 为使该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以反映用人公司的大体状况,样本包括26%的管理顾问公司、28%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及46%的工业企业。由于工业愈来愈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国际导向的经理人员,这些活跃的行业有:电讯、汽车及配件业、信息技术及电脑业、制药业以及消费品公司。
  1997年,研究人员调查了1000多家用人企业(美国国际企业约44%、欧洲的国际企业约40%、亚洲及澳洲企业约8%、拉美企业约8%)。
研究方法及结果   
  每个企业要按优先次序列出它们最近都从哪些国际院校中招聘过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另外我们还询问企业1998/99年度打算从哪些国家或地区招聘工商管理硕士。只有那些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区积极开展招聘活动的企业才可以被纳入调查结果,最终约有250家招聘企业入选。只在国内招聘的企业不在本此调查范围之内。
  如果院校被首先列入前5所大学或前30所大学,计分时对其得分分别予以加权。招聘企业给予某院校较高评价的次数越多,该院校的得分也就越高。自1991年我们开展这项调查以来,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企业对工商管理硕士院校的偏好不易发生改变。除非发生严重的经济衰退,否则短期的市场起落不足以让企业完全放弃招聘工商管理硕士。同样,企业也是历经多年才认准特定院校,个别优秀或差劲的毕业生不足以让其改弦易辙。因此,我们对招聘企业的调查结果被普遍认为是可靠的衡量标准。
  在此标准下,下列院校的表现一贯良好,他们是:美国费城的沃顿商学院、法国枫丹白露的INSEAD商学院以及其他在美国或欧洲排前的商学院。

MBA教育将偏重于网络化和国际化

  一项调查显示,MBA(工商管理硕士)是1999年我国出现最频繁的十个词之一。日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中国MBA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认为:在新经济下,MBA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国际化、网络化越来越成为MBA教育的主流。 

  一项对98级MBA毕业的学生调查显示,有95%的毕业生认为MBA学习对自己事业发展帮助较大,90%的学生认为通过MBA学习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对于MBA教育而言,目前的关键是如何适应新经济的挑战。 

  新经济的几个主要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新兴企业的经济支柱作用等。在新经济条件下,MBA教育将更多重视网络教育和国际化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掌握各种国际性管理知识的MBA毕业生将大受欢迎。作为一个合格的MBA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掌握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从事国际商务的能力。北大国际MBA今年9月份将开始招生,也说明现在各高校重视MBA教育的国际性项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过去那种面对面的教育方式也会发生变化,通过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将会得到普遍发展。面对挑战,世界许多商学院开设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新课程,如技术管理、创业管理技术、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等。国内也有一些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MBA教育网络化是基于,在信息社会里,对于信息的开发、占有、控制、使用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开发和销售信息也将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结构将变得分散化、柔性化,员工的个人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化也会对MBA教育的使命、内容、方法发生相应变化,导致MBA专业的重组。 

MBA,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国MBA在变化中

  中国MBA(工商管理硕士)试点院校从1991年的9所已扩大到如今的56所。然而,学员的成分越来越杂,年龄越来越轻,报考者学历越来越低,收费越来越贵。针对目前MBA十分火爆的现象,不少相关人士指出:“别炒了,MBA!”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至少需要30万名MBA毕业生,而目前只有3000名MBA毕业生。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占全部所授予学位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中国的比例与之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经济日报》在对比这一数字后提醒说,中国MBA的市场潜力巨大,但不要爆炒。 

  90年代初期到中期,MBA班大多是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多由单位组织推荐,年龄也都在中年。而今成分可谓五花八门,从国家机关公务员到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导游,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牙医。 

  MBA报考者的年龄也越来越轻。一项调查显示,中国MBA报考者和在读者平均年龄为29岁,这意味着大多数求学者是参加工作后3到5年就来上学的。于是出现一种现象,真正在管理岗位上有一定经验,也有相当能力的人考不上MBA。专家认为,从培养效果看,还是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更出色。 

  而且,现在报考MBA者学历越来越低,大学学历者有之,大专学历者有之,找个地方盖个公章而自称高学历者也能报考。有人说,MBA含金量值得怀疑,有沦为夜大、电大、函授大学之后的“第四大”危险。 

  MBA毕业者们真正成为大企业一把手的并不多,中国目前著名企业家队伍中,就没有他们的身影,即使是1987年第一批毕业的。 

  MBA在中国已走过10多个年头,但目前的56所MBA试点院校仍都是试点,没有一家转正。 

MBA学费该不该涨

  前不久,北大、清华宣布:今年入学的MBA学费将从现在的3万元提高至5万元,涨幅达70%左右。之后,上海复旦大学也公布了相同的消息。与此同时,同属“顶级名校”的上海交通大学却向考生承诺:3万元学费维持不变。 

  学费上涨的理由是什么?首先,MBA已成为目前就业前景最好、报酬最高的热门专业。许多谋求更大发展的年轻人,甚至一些在任厂长、经理都将MBA视为成功捷径。近几年,上述4校MBA的报考数和招生数之比都在8∶1左右。今年,复旦招收MBA500名,交大招收300名。报名第一天上午,考生数就分别超过了1500人。 

  同时,这些大学目前每个研究生的平均培养成本也超过3万元。MBA由于实践环节多,培养成本相应也就高。从目前国外情况来看,MBA的学费大致相当于学生毕业后第一年的平均年薪。而我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上海地区的一次调查显示,MBA毕业生第一年的平均年薪为7万元。因此,即使把学费涨到5万元,许多人仍然不会觉得太高。 

  第二个理由是,教育的“品牌效应”能否通过学费体现出来?在美国,学费是表现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信誉的重要指标之一。名校因为毕业生就业选择机会多,学费相应“水涨船高”。“名校效应”在这两年的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也日趋明显,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教学质量和知名度既然在国内首屈一指,学费高于其他学校也就顺理成章。事实上,国外一些并不知名的大学在中国开设MBA班,因有“国际”的光环,收费并不低。 

  不涨的理由又是什么?上海交大一位负责MBA教学的教师说,直接原因是学校为了树立“讲信誉”的形象。而且该校MBA正式报名前的有关资料中,学费标的是3万。这位教师也担心,比其他同类学校少收2万元学费,会不会影响交大MBA在社会上的信誉?而且,学校在经济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今年招生300名,不涨价就意味着少收入600万元。从目前市场对MBA的强劲需求来看,学费涨价已成趋势。 

美国MBA在下滑 

  事实上,由于互联网业急速而蓬勃发展,在美国,大学生的心态逐渐变得急功近利,一向最吃香、被视为高薪代号的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连著名学府去年也出现报读人数下跌的现象,部分学生甚至半途退学,提早投身互联网市场。 

  一些以MBA课程著称的美国大学,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以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等,申请入读的人数均告下跌,跌幅最大的达到11%。其他著名大学,如卡内基-梅隆及西北大学等,去年报读MBA课程的人数都没有增加。连名校都如此,次一级大学的招生情况可想而知。 

  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在问自己:在象牙塔(大学)内能赶得上互联网世界一日千里的步伐吗?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院长戴利说:“互联网界转变得太快,你一定要置身其中才能真正认识它。” 

  愈来愈多的MBA学生读了一年之后,都宁愿放弃,中途退学。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例,今年700多名MBA学生中,就有25人退学,他们几乎全已投身互联网公司。至于专门为投考商学院而设的管理学研究院入学考试(GMAT),报考人数也创5年来新低,去年只有约9万人。 

  这和中国国内的红火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MBA的前景

  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地区2000年研究生报考的37428名考生中,据统计,报考MBA的有7361人,与去年的4581人相比,增长了60%。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有2408人报考MBA,增幅为87.8%,而清华计划招收400人,实则有2680人报考。 

  但是,学过MBA的人却有一番不同的感受。北大一位98届毕业生说,因为MBA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太短,我们又缺乏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氛围的熏陶,MBA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初学桥牌,更多是对一些基本规则的学习和熟悉,无法奢谈“牌感”。在中国,MBA更应该是一个管理者的必修课或称必补课。 

  随着MBA人数的急剧增长,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认为在MBA上有利可图,所以打着MBA的名义开办了各种MBA培训班。他们不顾教学质量、生源质量,只为赚钱,导致了现在MBA市场的混乱和MBA含金量的降低。 

  有位记者以咨询者身份按小广告的指点,到北京一所“某国际工商管理培训中心”暗访,发现这里入学考试是开卷的,也不必写什么毕业论文,只要花1万美金(约8.3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在13个月内拿到一张美国MBA证书。MBA证书竟可以花钱买,难怪人们的心里也就越来越没底儿,对MBA的含金量产生了疑问。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陈章武教授认为,中国的MBA现状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各院校在合理的市场竞争中也要创建自己的品牌。评价MBA含金量的标准,不只是看你有没有MBA证书,更为关键的是要看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MBA流向何方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MBA毕业生的就业行情是相当不错的。这几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MBA毕业生目前还感受不到这种压力。他们并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令他们困惑举棋不的是:这份工作是不是“最好”,有没有“更好”。前来高校要MBA毕业生的单位很多,一般的毕业生都有3-4个单位可供选择,尤其是名牌学校的MBA,真是“牛”得很,不是单位挑他们,而是他们挑单位。
  正因为下于一种供不应求,炙手可热的状况,MBA毕业生大都眼光较高,他们在去向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考博、留学、去外企、到沿海。选择企业的主要去大型企业,去私营企业的极少,在地区的选择上,大部分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去内地城市的微乎其微。在人大工商管理学院采访时,我看到了96级学生的去向表,34名MBA毕业生,除去委培生,25名统分的学生中,去上海的1名,广东的2名,其余都选择北京。有六七人去了外企,另几位去了联想集团、中国银行、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等大单位。 
  MBA有不少是单位委培的。按道理,这部分毕业生该回原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单位委培的MBA跳槽比例极高。究其原因,与读书时学费自已掏有关。一般而言,既属单位委培,学费就有单位出,毕业后回单位服务,事实上,许多MBA名为委培,实际自费,这部分学生报考MBA时,脱产出来读书时心里隐隐就已对原单位感到不满意。加之学费又是自己掏,原单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