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怎么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教育怎么了-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山再起”的游戏规则。同年,史玉柱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在从“全中国最穷的人”的深渊里再度站起来的过程中,史玉柱所经受的痛苦和磨难,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在这个异乎寻常的过程中,“坚韧”已经不是一句动人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信念和行动。异乎寻常的坚韧让史玉柱重获新生,成了真正的巨人。
  在我的记忆中,有太多的企业家在短暂的辉煌后迅速败落,从败落中能够再度站起来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些倒下去再也爬不起来的人缺乏的是什么呢?就是坚韧的高贵品质。由于性格中匮乏坚韧的元素,一旦遭遇挫折,尤其在遭遇毁灭性的打击之后,他们就会选择沉默,选择逃避。
  在汉语言里,有一个人人皆知的说法,叫“认命”,一个人遭遇巨大的困难,经过一番努力也无法改变局面,他们就选择“认命”,缴械投降。史玉柱在成为全中国最穷的人之后,面对无数债主天天追债,他是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认命”的。亿元的债务,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足以把他压得粉身碎骨,除开认命还能做什么?
  史玉柱不认命,他坚决不投降,他坚信“我能还清欠你们的债务”。这个信念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支撑着他面对重债、屈辱、危险也没有垮掉,从而再度成为富豪。。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国教育怎么了 能力之忧(10)
如果把史玉柱的故事拍成电影,那一定比《肖申克的救赎》更为精彩,会让好莱坞最杰出的编剧和导演叹为观止。
  既然坚韧的品质是如此的高贵和重要,决定着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我们为什么不给孩子们从小训练的机会呢?如果真的爱孩子们、真的热爱我们的祖国,那就从小给孩子们训练独立、坚韧的机会吧。
  每年夏天,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里的几个游泳池里,总是挤满了前来游泳消夏的人,很多人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几乎没有例外,这些孩子的腰上都套着一个彩色的救生圈,孩子们就依靠救生圈的浮力,在不深的泳池里扑腾——这样的扑腾,能学会真正的游泳技术、能感受到搏击波涛的豪迈之情吗?
  这座城市,长江就从它的中间穿过,那才是孩子们训练坚韧、勇气和自信的好场所。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扔到波涛汹涌的江水里吗?很少有!父母们更愿意把孩子放到安全的泳池里,长江太深太宽,危险无时无处不在,让人望而生畏——谁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去冒巨大的风险呢?
  2005年,这座城市的一对6岁的孪生姐妹没有依靠任何救生设备,就在父亲的引领下横渡了长江。这个新闻报道后,曾经轰动全国。采访横渡全过程的记者后来对我说,当他看到两个小女孩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搏击前行时,当场感动得落泪。
  那江面有2000多米宽,游到江心,其中一个小女孩(姐姐)有些跟不上了,游在前面的妹妹就大声喊:“姐姐加油!姐姐加油!”
  这位记者说:“我听到这个稚嫩的呼喊,泪水哗地就下来了。”
  一同横渡的父亲没有过去帮助落伍的大女儿,而是默默地跟在她的旁边。“我相信她能横渡过去,我们三个人平常就定了规矩,在训练游泳的过程中谁也不能轻易去帮助谁,必须自己去面对。”父亲后来对采访的记者说。
  事实上,在没有任何救生设备、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这对只有6岁的孪生姐妹一鼓作气成功地横渡了2000多米宽风大浪急的长江。
  横渡开始的时候,发令枪一响,两姐妹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害怕,从趸船上同时跃入江水中。游过江心后,救生船经过两姐妹身边,两位小女孩居然还向船上的人们挥手,妹妹还抛了个飞吻。
  横渡2000多米充满凶险的长江江面,对一个精通游泳技术的成年人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活。对于两个只有6岁的小女孩来说,这一路上需要多大的勇气、多么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体力!但她们的父亲没有为凶险的江水而担忧,他坚信自己的孩子们能战胜凶险,能成功到达彼岸。
  从小就学会了面对如此凶险的场面,在未来的路上,这两位小女孩还会害怕什么吗?
  我有几位渔民朋友,他们终年守候在长江上,他们的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在江水里自由自在游弋了。他们告诉我,当孩子可以自由行走的时候,他们就把孩子扔到比较浅的江水中,拿一块木板给孩子,让孩子抱着木板扑腾。“船上都有救生衣,但我们从来不给孩子用那玩意,穿上那玩意永远都学不会游泳。”
  当孩子能够浮水的时候,他们就把孩子赶到深水区域,逼着孩子在危险的江水中扑腾,只要不出现最危险的状况,坐在船上的父亲是绝对不会去救援的。他们告诉我,求生是人的本能,把孩子抛到最凶险的江水里,才能学到最好的技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教育怎么了 能力之忧(11)
最凶险的地方,才能学到最好的本领。
  渔民朋友说,让孩子掌握最好的游泳技能,这就是安全。“如果孩子是个旱鸭子,一点都不会游泳,那才是最不安全。”渔民常年生活在凶险的长江上,翻船、落水的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你不会游泳,就只有被淹死。”
  在人的一生中,凶险无处不在,只有从小就掌握了对付凶险的技能,从小就训练出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才能平安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在大街上散步,他的只有几岁的孩子同行。穿越公路时,这位朋友条件反射地去牵孩子的手,我对他说,你为什么要去拉孩子的手呢?让他自己走过去多好。朋友很惊讶地说:“那怎么可以呢?孩子这么小,让他单独过马路太危险了!”
  孩子总得要单独过马路的,你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他过马路吧?这么小的孩子独立过马路的确有风险,但你让他单独走走,他一定会想办法规避风险,就像渔民朋友所说,求生是人的本能,就算他是个小孩子,也会有这种本能,你害怕什么呢?
  在我的老家,男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攀爬上很高的松树砍树枝做柴禾,在剧烈摆动的树颠上掏鸟窝,那真是危机四伏,一不小心就会从十多米高的树上掉下来摔伤甚至摔死。事实上,在我的印象中,从来都没听说过有哪个孩子从树上掉下来过,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这种危险的动作,掌握了应对危险的技能,他们求生的本能已经被训练成高度自动化的行为,所以他们一点都不害怕,也不会从树巅上掉下来。
  如果总是不给孩子展示他本能的机会,总是处处替他把风险挡住,孩子的这种本能就会被弱化,直到退化成低能儿。
  有时候,我在街上以及一些居民小区看到,小孩子们摔倒了,守候在旁边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就会立马奔过去,迅速把孩子抱起来,心痛万分地说:“乖乖,摔痛没有?乖乖,莫哭!”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长时间地无语。孩子在平坦的地面上摔倒了,明明知道他不可能摔伤,不可能出现什么危险状况,为什么还要去拉他抱他?让他自己爬起来继续奔跑,多好啊!
  我很想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小孩子在快乐地奔跑,然后他摔倒了,他旁边的父母毫不动心地看着地上的孩子,等着孩子自己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快乐地奔跑。
  在我的记忆中,我还从来没看见过这样动人的场面。
  所有的时间都被书本占据,除开学到了一大堆书本知识以外,他们什么也没学到
  生活中时常发生这样奇怪的事情:一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因为遇到了某种挫折,或许就是一个小小的困难,就会委屈得大哭,甚至选择轻生。每次听说或者看到这样的场面,作为教育行业里的一员,我都会深深自责。
  最近几年,我时常看到有大学女生自杀身亡的新闻,这些女孩子自杀的原因,往往都是一些小小的挫折,并没有什么无法活下去的灾难发生。这些女孩子连一点小小的挫折都无法承受,她们从小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这些从小缺失独立训练的孩子,是完全可以有机会在学校里补上这一课的,但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这些孩子依然没有机会学会独立、学会坚韧,学校唯一的功能就是让孩子们读书、读书、读书。
  来看看孩子们的时间安排吧。
  每周一到周五,孩子们天不亮就要起床,赶往学校,每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又匆忙赶回家里。回到家里,又要急急忙忙做大量的家庭作业,经常要做到深夜才能做完。第二天一早,又匆忙地往学校赶……如此周而复始,孩子们的时间全部被上课和做家庭作业占据,没有一点时间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哪里还有机会去接受独立、坚韧的训练?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国教育怎么了 能力之忧(12)
再看看孩子们在学校的情况吧。
  早自习,上课,上课,上课,课间休息,午休,又上课,上课,上课,晚自习(有时候还要补课)。每天都是这样,书本,书本,永远都是书本。一个小小的孩子,整天都是泡在书本里!
  他们所有的时间都被书本占据,除开学到了一大堆书本知识以外,他们什么也没学到。
  在家里,孩子们被父母保护起来,在学校,孩子们又被教师封闭起来,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危险”和“困难”(如果有困难,也只是读书或做作业的困难),也没有机会和时间去面对危险,面对困难。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做那么多的家庭作业?这很有意义吗?在我们那个时代,放学后的时间都是属于我们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在这种痛快的玩耍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就在这玩耍中逐渐强大起来。
  周末也不是属于孩子们的。每个周末,孩子们又要被迫参加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培训班:音乐、美术、外语、跆拳道……我曾经问过一些参加这种培训班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承认根本没有兴趣参加这样的培训,“父母要我们学,我们就只好去学。”
  培训课上完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孩子们又得赶往教师的家中去参加补习,补习完了,总该松口气了吧?不,家里的父母亲还等着呐:把课本拿出来,该温习的都温习一遍!
  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那么诱人的周末,可以玩耍可以尽情放飞的周末,就这样被无情地切割占据。
  中学的情况更加糟糕,学习的课程安排得更紧,想上重点高中,那就努力学习吧。想上重点大学,那就努力学习吧。上不了重点高中,就很难考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这一辈子就会被人瞧不起——在混账逻辑的推动下,努力读书就成为孩子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成为他们唯一的任务。
  一个人从7岁开始上学,直到19岁高中毕业,时间和精力都被读书占据,他不成为低能儿才怪。
  孩子们成了读书的机器,成了没有差异的标准化的木偶。
  有一位朋友是某个县的县领导,他的儿子从小喜欢独立读书(不是学校的那种读书),家里几千册藏书都被这个孩子拿来读了。
  书读得多了,这孩子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还没上高中,他就经常跟一些大人讨论康德、黑格尔,有时候还主动找一些文人辩论,常常把一些饱读诗书的人问得瞠目结舌。他还写出一些字迹潦草、内容疯狂的文章来与大人们交流,我看过几篇他的文章,那真是可以用“才华横溢、意识超前”来形容的。
  就是这样一个天才的孩子,却最终被他的父亲强行赶回到课堂上。由于认为学校的课程误人子弟,这孩子有段时间坚决不到学校去,而是选择自己在家里读他喜欢的书,写他喜欢的文章,或者找人辩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话题。他的父亲愤怒异常:“不上学?不上学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将来就只有讨饭!”
  父亲毕竟是孩子心目中最厉害的人,他最终回到学校,继续上学。但他从此变得落落寡合,再也看不到笑脸。
  我对这位县领导说,你把孩子毁了,你为什么不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展呢?说不定他将来真的能成为大文豪、大哲学家。他说,上学要紧,“我也认为学校的这种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的确很混账,但没办法,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上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考不上大学,孩子的未来就没有保障。”。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中国教育怎么了 能力之忧(13)
现行中小学教育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死啃书本:背课文、公式、方程式、分子式、各种各样的定理,背单词、语法、历史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