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怎么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教育怎么了-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衡量一所中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能够进入重点大学的唯一要求也是考试分数——所有大学录取学生的唯一依据就是考试分数。学生的品格是否高尚,连作为录取的参考标准都够不上。没有人关心你是一个品格高尚还是品格卑劣的学生,只要你有好的分数,就能进入好的大学,将来就有一个好的职业。

中国教育怎么了 品格之忧(10)
如此单一的优劣评价机制,催生出学校、教师、学生、学生父母乃至全社会畸形的价值观,当一个社会对人的评价机制被简化到*裸的考试分数以后,作为教育目的的“育人”,就再也无人关心,无人问津。
  考试分数能衡量什么?它唯一能衡量的就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很多知识,这既不能衡量一个学生的品格,也不能衡量一个学生的智商情商,更不能衡量这个学生的价值取向、人生规划(统一试题是无法看出一个学生的人生规划的)、内心善良还是充满邪恶,除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外,其他什么都不能反映出来。
  既然教育的结果无须考量学生的综合情况,仅仅需要考量的就是他的书本知识,所有学校放弃“育人”,转而把全副精力投放到向学生灌输死板的知识上,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结局。
  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高尚的品格?我坚信,就算有学生有可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其在不可抵挡的强大的考试压力之下、在全社会都以考试为教育目的的氛围中,他也只能选择投降,加入到考试机器的队伍中去。
  在考试分数成为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的氛围中,如果继续强调学生品格对个人、对国家、对全社会的重要性,你就会招来嘲笑,就会被边缘化。
  可以想象一下,当人与人之间再没有信任、再没有内心与行动的和谐统一,混乱和无序,就是必然的。
  我坚信贝布尔的话是正确的——欲整饬混乱和矛盾,必先实现个人的统一,而要实现这一点,唯有真正的教育。育人,从孩子抓起。
  学校的考试是必要的,也是永远都必须存在的,但越来越精确的考试,它只能是学校教育功能的测试手段之一,而非全部。从长远计,从民族最高利益计,从个人发展计,中国教育应当对学生实行全面的训练。训练的重点,永远不应该是知识,而是品格。一个具备了高尚品格的人,他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他就会根据自己应当做的事情的需要,去自觉地学习相应的知识,而不需要强行灌输。当某种东西变得十分需要的时候,去追求得到这种东西的技术和知识,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渴求。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自觉的追求产生更大的动力?
  教育目的的异化导致厌倦的情绪在各个学校蔓延,我曾经向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请教:“你认为你所从事的教学有意义吗?”他回答说:“我不认为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意义,那就是我的学生们考出了好成绩,我就可以得到奖励,就能够得到很多好处。”
  他说,虽然他是学校的优秀教师,但他内心早已厌倦。“每天都像一台机器,流水作业,毫无情趣,其实我们也知道,我们现在教的那些知识学生走出校门就会很快忘掉,那些知识完全是死的,是强行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面的,这种知识有什么用处呢?”
  他因此而十分痛苦,他曾经梦想做一名真正的教书育人的好教师,但现实却只有追逐考试,追逐分数。
  “你不要认为我们真的不知道育人有多么重要,至少有一部分教师是知道的。但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外,学生其他方面的情况,是不会纳入教师的考核范畴的,就算我们认真育人,培养出很多品格高尚的学生,那又能怎么样呢?学校不关心这些,严格地说,是全社会都不关心这些,他们只关心分数,只关心有多少个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或者其他什么重点大学,而不是你培养出了多少个品格高尚的学生。我们的绩效考核也与学生是否品格高尚没有任何关系,分数才是唯一的指挥棒。我们只有围着这个指挥棒转才能活下去,否则就只有走人。”
  我也问过一些中学生:“你们学的东西有意义吗?”他们回答说:“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天到晚死记硬背,一点乐趣都没有,早就厌倦了。但是为了高考为了上大学,厌倦了也得背,没办法。”
  他们根本就不相信那些内容,但他们必须教、必须学,他们正在做他们根本就不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而且在长达12年的小学、中学教学中,他们都必须要这样做。对于这些学生,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一位教师对我说:“理性地分析,教材里面的很多内容并没有问题,只是这个社会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我们身边太多人格分离的人,搞得我们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他的话,只是说到了现象,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由于教育目的的高度异化,教育评价体系的绝对单一,导致了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生都集体参加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游戏——考试。
  每个人都在干自己并不情愿干的事情,他们内心渴望做有意义的事情,但却不得不去做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他们的内心和行动不是统一的,而是背离的,哪里还有品格高尚可言。
  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在做相反的事情——让每一个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内心与行动背离的训练,最为可怕的是,这样的训练竟然被全社会高度认同,千千万万的学生集体接受自相矛盾的训练,想一想都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在我接触过的教师和学生中,已经没有人谈理想,谈高尚的情操。“如果你跟学生正经地谈理想,就会被学生们嘲笑——理想?骗鬼哟!”一位大学教师说,现在很难在大学生里面找到一个内心很纯净的人,几乎所有的人内心都是混乱的,不知道将来该干什么,不知道应当以怎样的姿态去度过人生,“他们的眼睛里充满迷茫,很难看到有学生的眼睛是闪闪发光的”。
  今年3月,我接待了日本教育界高官中込三郎,他说,他希望看到每一个大学生的眼睛里都有亮晶晶的东西,“只有内心明亮,眼睛才会明亮”。中込三郎说,现在日本的很多大学生也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路该怎么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日本社会的高度警惕。“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不好的状况,不然日本民族就很危险。”中込三郎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忧心忡忡。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1)
师道之忧
  “范跑跑”和“杨不管”事件暴露的仅仅是师道问题的冰山一角。在无法看见的深水之中,隐藏着更加令人惊心的师道问题。
  师德的缺失、师道的败坏堕落,或许会把中国教育引向未知的方向。
  在价值观混乱的环境中,出现“范跑跑”这样的人物,是毫不奇怪的
  有的人想出名,殚精竭虑苦求而不得。有的人没想过要出名,却名扬天下红得发紫,范跑跑就是一例。
  “范跑跑”是网民取的雅号,他真名叫范美忠,出名前是四川省都江堰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
  范美忠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为课堂言论辞职,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工作,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过客〉:行走反抗虚无》、《〈风筝〉: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用观念打败观念——读〈哈耶克传〉》。
  从范老师的简历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出自名牌大学,还从事过较长时间的媒体工作,读过一些比较高级的书,经历丰富而有思想,他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和结论,是一个有主见的人。
  这样一个出自名牌大学的“优秀教师”(据说他教书的确不错),一个有主见的人,却因为思考得太多,竟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乃至在关键时刻他的主见指导他的行动,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时正在给几十个学生上课的范老师意识到是地震发生了,就一溜烟地冲出教室,全然不顾讲台下面那几十个听他解惑的学生的安危。后来据媒体记者调查,地震发生后范老师第一个安全地抵达学校空旷的操场。在范老师安全地站在操场上等待地震过去的时间里,他的那些学生却在教室里惊恐万状,乱成一团。
  好莱坞梦工厂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就是把主人公扔到极端危险的环境中,以此来刻画人物的真实面目。在安全而温暖的环境中,人的真实面目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只有把他置于生死攸关的那一刻,才能拷问出他是英雄还是懦夫。
  突然而至的地震,当然是极度危险的事件,生与死也许就是一刹那间的事情。在这个极度危险的事件中,范老师条件反射地选择了逃跑(条件反射又被称为“本能”),按照好莱坞电影的审美标准,范老师此刻的行为证明他是个十足的懦夫。
  我不知道范老师这一刻的选择是否可以称为可耻,但我确信他是个懦夫。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保护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义务和责任,何况,在范老师教育学生们使用的语文教材里,有大量的文章也是这样的观点。一边连篇累牍地教育学生“在别人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要挺身而出”,一边却选择逃跑,这就很不妥当。
  有一位朋友,在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正在重庆的家里与老母亲、女儿、妻子看电视,当意识到是地震发生的时候,这位行动不是很敏捷的朋友(他平常吃得太多,长得很胖,爬两层楼都要歇息好几次)一边命令他的妻子和女儿“快跑!”,一边条件反射地把70多岁的老母亲拉到背上,沿着安全通道从17楼以最快的速度冲到小区的安全地带,然后他又返身冲回去,把正在沿着楼梯往下面跑的5岁女儿背下来。在他的骨子里面,保护母亲是一个做儿子的人的天职,所以当危险来临时,他本能地把保护母亲放在了第一位,然后才是他的女儿和妻子。 。 想看书来

中国教育怎么了 师道之忧(2)
我非常赞同好莱坞的价值观:最危险时刻的选择,就是一个人的本质。范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刻选择逃跑,那就证明他的骨子里面是个懦夫,他是没有“保护学生”这样的意识的。
  非常有趣的是,范老师自己也主动站出来说明他的确不认为“保护学生”是他的天职。本来,他逃跑的事迹除他班上的学生(顶多就是这所学校的全部师生)知道外,外界并不知晓,但范老师为了证明自己的逃跑是正确的,竟然于地震十天后主动在天涯论坛上发了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个帖子,让范老师顿时就出名了。
  范老师很坦率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只有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人的生死与他没有关系,包括他的母亲。就算是他最爱的女儿,他是否在最危险的时候选择牺牲自我去保护女儿的生命安全,也还要“考虑考虑”。
  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本来面目。
  范老师在他的帖子里,坦率真诚地描述了那一刻的情况:
  “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儿才见学生们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
  范:“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见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
  范:“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
  接着,范美忠对一位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