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次从奇瑞手中夺过月度销售冠军的名号时,恐怕没有人再质疑比亚迪的自主品牌之路了。此前,奇瑞一直霸占着中国民族自主汽车品牌销量的头把交椅,而比亚迪在2008年9月,却打破了奇瑞创造的不败历史,以23500辆的销量首次超越奇瑞的17997辆。 同时,在品牌发展的路上,比亚迪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获得了最佳性价比车型、最佳新车大奖等奖项。巴菲特入股比亚迪,更加证明了比亚迪的品牌价值,就像王传福所说的:“巴菲特的入股对比亚迪的品牌,尤其是在全球的品牌价值的提升非常重要。巴菲特的公司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公司,而且它的投资也是长期的。有它的投资,比亚迪的电动车,包括新能源产品,在全美的销售、品牌的价值当然就会提升了。” 从最初进入汽车自主制造的股市风波,到自主研发第一款车的夭折,再到F3的闪亮登场,再到后来巴菲特的巨资入股,而后到纯电动车E6在底特律车展上的大放异彩,可以看出,比亚迪在创立自主品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一个只有二十几人的代工小厂,到现在一个拥有几万名员工的高科技企业,王传福不仅为中国代工企业找到了一条突围之路,同时,他也向人们证明了比亚迪并不是一家靠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和大规模生产制胜的企业,而是一家靠核心竞争力发展起来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即便比亚迪的成绩已经足够令王传福和比亚迪人骄傲,但是,王传福并没有满足于此,“比亚迪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东芝式的企业,成为原创核心技术的源头企业,成为影响整个产业的企业。假如东芝跨掉,全球很多企业就要关门。技术越深厚的企业,社会价值越大,生命的长度自然与众不同。” 那么,凭什么当初只有20名员工的比亚迪可以完成这样的突围之路?王传福口中所说的比亚迪的独家秘笈或者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如果要想成为像东芝式的企业,比亚迪还要做怎样的积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切技术都是纸老虎”
“中国很多民营企业患有‘技术恐惧症’,这种恐惧并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被行业巨头吓唬的。他们会主动告诉你,前面已经有多少箱子的专利,然后不断地暗示你投资巨大而且风险巨大,自主研发成功率低而且很不合算,直到把你劝退吓退,抛弃勇气放弃努力。”  一直以来,在中国制造业的上空都弥散着一种叫“技术恐惧症”的毒菌。很多中国制造企业身上都存在着这个病毒,就像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的:“海尔、联想,已经成长二十年,与它们同时诞生的戴尔、思科甚至台湾宏碁,都已成就世界级的声誉,可是我们的公司还苟且于国内市场。”面对这种境状,吴晓波进而分析说:“在如今的中国制造业,那些著名的大公司几乎都没有完整的核心技术,这成为阻碍它们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大困难,也是它们最终无法成为世界级大公司的根本原因。” 因为存在技术恐惧,没有核心技术,中国只能沦为“世界工厂”。我们进口昂贵的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支付没有尽头的巨额专利费,而后只能利用低成本以大打价格战取胜。当很多实业家看到中国制造业的本质问题后,纷纷转战更加暴利的领域,比如海尔、康佳等投身房地产,刘永好、鲁冠球等人热衷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股权,还有人到外国淘金,比如段永基。 不断有人从制造业抽身,将大量资本投资到楼市、股市等暴利行业,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国楼市、股市、金市都极度亢奋,而制造业却异常萧条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工程师,却表现出了自己的坚持和勇气,在深圳郊外的一大片厂房旁,固执地插起了一面大旗。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中国制造企业是有技术的,而且是有尊严和价值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插旗人相信中国制造企业早晚会走出这种困境。就像他说的:“我看房地产行业这种暴利应该是暂时的,不会是长期的。但是长期来看,像制造行业,我们知道财富怎么积累,因为我们从制造业走过来,你只要有核心技术,利润毛利率还是很高的。” 这个固执的插旗人就是王传福。 在王传福身上,从来没有看到过对于技术的恐惧,他反而说,一切技术都是纸老虎,“一旦真正打死了一只老虎,剩下的老虎就都变成了纸老虎。”他始终相信别人可以做的,中国企业当然也可以做。“中国很多民营企业患有‘技术恐惧症’,这种恐惧并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被行业巨头吓唬的。他们会主动告诉你,前面已经有多少箱子的专利,然后不断地暗示你投资巨大而且风险巨大,自主研发成功率低而且很不合算,直到把你劝退吓退,抛弃勇气放弃努力。” 显然,国外巨头这一招在王传福身上并不奏效,他偏不信邪。当锂电池技术被日企垄断的时候,他就要带领比亚迪进入锂电池市场。当他宣布要进入汽车行业时,比亚迪股价大跌,但是他却说“再贵的汽车也不过是一堆钢铁”。 王传福之所以能表现出一种对于技术的“大无畏精神”,一个重要原因是王传福本人是一位对技术高度痴迷的工程师,很多人都称他为“技术疯子”。他的办公室里没有一般企业老总办公室里所摆放的用来显示身份的名贵物件,除了摆放着一个F1赛车的车模外,王传福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专业书,从机械、电池到汽车,不论是中文的还是外文原版的,应有尽有。事先并不知道这是王传福办公室的人,一定会以为这是一个比亚迪技术工程师的办公室。 同时,王传福为人低调,他并不像很多企业家那样爱作秀,喜欢在公众面前侃侃而谈。他说他宁愿用这些时间研究技术,或者与员工呆在一起。他经常在设计部门员工的办公室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同他们一起讨论技术难题。当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时,很多人都以近乎鄙视的语气问王传福:“你懂汽车吗?”面对这样的挑衅,王传福则沉静地回答说:“我喜欢车,我看了上百本书。”而这些书都是王传福利用坐飞机、坐车的时间看完的。 当王传福努力学习相关汽车技术时,发现汽车并不具备什么高科技。“因为我们过度重视技术,反而觉得技术是很容易的事。我一上飞机就开始看汽车的书。看多了,我就知道汽车说白了就是一个做了100多年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一个低科技产业,手机里面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LPC、摄像头、LCD、精密塑胶,那个比汽车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个行业里面我们都可以叱咤风云,别的也可以。我的骨子里就是觉得中国人就是能干,中国人又不笨又不老,只要给中国人机会,绝对是全球一流的公司,什么都能做成一流的。” 靠着这份坚持与决心,很快,比亚迪就积累起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比如在日本企业中,锂电池是在纯干燥室中生产出来的。但是因为没有钱以及日本对中国企业的技术封锁,比亚迪不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建干燥室。于是,王传福就带领技术专家另辟蹊径,从干燥剂配方入手,在干燥剂中加入一种能够吸水的药剂,这样在普通厂房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以把水吸收掉,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再比如,一般的锂电池都是盒装的,但是,比亚迪生产的电池却是圆柱状的,因为盒装的电池需要专门的自动化叠片机操作完成,但是柱状电池则直接使用人工就可以卷起来,这样就没必要购买昂贵的叠片机了。只要在形状上加以改进,就可以完全用人工完成。 对于这样的技术钻研过程,王传福曾经有一个有趣的比喻:“比如像电池里的配方,就像炒菜的菜单一样,让厨师慢慢炒菜,反正都用锅,大厨他用锅,小厨也是用锅,锅的成本又不大。我们还是力所能及地把配方提高。你让我搞一个亿的生产线,那门儿也没有,想都不要想的。我们就花大力气搞一些配方,研究这些技术,通过很好的产品设置规避制造过程中的变量。” 类似的突破性技术在比亚迪还有很多。 渐渐地,当比亚迪的工程师们一项一项攻破技术难题时,他们也像王传福那样不再恐惧技术,甚至在比亚迪内部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每当遇到技术困难,大家都主动请缨上阵,惟恐把自己落下,而不是像很多中国企业一样,每当遇到技术困难,大家都像躲瘟神一样躲得远远的。对此,孙一藻曾说:“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别人做,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到今天为止,我们整个集团,所有技术部门、产业部门不会用一个‘怕’字对待技术。比亚迪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要有一种舍我其谁、一定能赢的勇气。每当一个单位遇到问题,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在这样的氛围下,比亚迪内部员工自然会克服心理障碍,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到2006年,比亚迪申请的专利已经达到1200个——华为申请大概3000多个,比亚迪申请的专利是它们的三分之一,在全国的专利排名中名列第七。此后,比亚迪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都超过1000个。比亚迪每年在专利保护方面的投入多达5000万元,对于专利发明人的奖励平均达到1万每人次。到2009年,比亚迪已成为继华为和中兴之后,深圳市第三大专利申请大户。 通过占有专利拥有核心技术后,比亚迪不仅成功地突破技术封锁,成为全球电池市场上的领军者,同时,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亚迪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牢牢掌控着电池的核心——电芯的生产技术,所以它能从镍镉电池生产领域突围到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尽管对汽车一无所知,比亚迪却可以做新能源车上的电池,而电池一向被人们看成是新能源车的心脏。这种垂直发展的战略,也是因为比亚迪占有着技术。如果没有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比亚迪也不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黑马”。 同样,在手机代工领域,比亚迪也完成了这样的突围之路。一开始,比亚迪只为手机制造商代工手机电池。但是,随着手机电池的利润越来越微薄,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进入手机其他零件和组装领域。在这个突围的过程中,王传福也牢牢控制着手机模具研发、生产领域,而不是从国外购买模具。  当年,王传福到日本模具工厂参观,惊讶地发现,真正精细的模具都是人工打磨出来的,而不是用机器批量生产出来的。王传福曾经算过一笔账,一吨模具如果由日本工人设计生产要八万元,而在中国仅需要两万元。当发现这一点后,王传福在进入手机组件生产领域时,曾胸有成竹地说:“如果做模具全靠人工,中国不知要比日本的便宜多少。”于是,在进入手机代工领域后,比亚迪采取的战略是自己生产模具。 后来,当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后,王传福认为汽车模具和手机模具有相通的地方,汽车与手机一样都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组装行业,但和手机零部件模具相比,汽车模具对这个产品成本的影响力要多上数十倍。 于是,在比亚迪收购完秦川汽车几个月后,王传福就迅速收购了北京吉驰模具厂,组建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而后,通过这个模具厂,为自己生产的汽车设计模具。当然,无论是王传福控制的手机模具厂还是北京吉驰模具厂,都可以做进一步的业务延伸,为其他厂商研发、设计模具。现在,克莱斯勒、通用、丰田等汽车制造巨头相当一部分的模具都是由比亚迪模具公司提供的。  另外,在手机代工领域,王传福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代工环节。就像他所分析的,如果把手机的生产分成三个部分,最顶端是设计,中间是组装,最下端是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中国代工企业一般都处在中间或者下端,但是,王传福却带领比亚迪进入到设计领域,只要客户提出需求,比亚迪就可以设计出相关方案。  巴菲特看中王传福 之 垂直整合,占领整条产业链 其实,比亚迪的突围之路,就是一条垂直整合之路,通过这样的垂直整合,进而占领整条产业链。在王传福看来,这样的能力才是制造企业的命门。而在整个垂直整合战略中,最核心的是研发和设计技术,“一个产品的质量分为两部分,就像人一样,一部分是先天的基因,一部分是后天的培养。如果先天设计不好,怎么造也是造不好的。制造工艺弥补不了设计缺陷。实际上产品70%仭80%来源于他的设计,20%仭30%来源于他的制造,设计得好,70%仭80%的品质就保证了,制造上也要把它造好。”  而王传福现在所做的,就是在占有设计、研发技术。有了这些技术支撑,即便比亚迪想进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