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形象思维长,思考在某一方面的长期学习或从事某个领域的工作,最具有潜能发挥的可能。
自身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对在儿童、少年、青年时期自我形成并逐渐显露天赋的兴趣爱好进行回顾与总结,是醉心于体育、艺术、绘画、歌唱还是喜爱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某一领域的深度思索?要善于对个人的兴趣爱好做出求实的判断,是一般的〃随心所欲〃,还是源自心灵的渴望与追求,是有所显露才华,还是具有〃天赋〃,从而为人生定位确定重要的参考。
自身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个人的性格是属于内向型性格,还是外向型性格。性格趋向上是积极性格,还是消极性格?
性格上有否比较独特的表现,或处于一种兼容性较强的状态等,并自我体悟性格的优劣之处。
通过比较全面地自我〃透视〃,找出自己的优、劣、长、短,并排列归纳,争取对自我的身心状态、智能特征等,做出相对准确地判定,可使思考、设计、选择人生目标的基础扎实、依据可靠、准确性提升。
优选人生的航向与目标社会环境扫描
作为社会的人,无论是设定战略目标,还是阶段目标,自然离不开诸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方位地对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相关方面,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扫描、了解、分析和掌握与个人目标相关联的各类信息,并对其做出评价,是设定人生目标的必备条件。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优选人生的航向与目标(7)
人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有何特征?是处于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是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还是开放与快速发展的阶段?
社会发展中有无与个人命运相关联的重大事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向如何?
个人准备所涉足的领域、行业特征如何,是政治、行政、教育、文化、科研、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还是工业、农业、IT、生物、工程等产业领域,是处于传统类别还是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是什么?它们的中、长期发展趋向如何?
所准备迈入的职业有何具体要求,是体力型为主还是智力型为主?智力型又有何特别要求,是需要逻辑思维强还是形象思维强,是自然科学的智力特征,还是社会科学的智力特征?
个人的家庭环境、人际环境如何?与个人发展及需求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人际条件处于何种状态,是相对备有,还是差距较小,有无短、中期改变的可能等。
相对系统地扫描了外部环境,即为设定人生目标,提供了现实的客观依据,增强了确立目标的可行性。
分析初设
在对于个人自身与相关社会因素,进行全方位扫描与透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量的内在和外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后,以个人意愿为导向,以学业、职业选择为基础,以自我身心和智能状态为依据,以客观状况为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层层提炼,初步设计人生的目标蓝图。
你一定要想清楚,特别是在青年阶段,你的人生定位与追求的愿景到底是什么?你是想从事商业、经济活动,以实现财富较大程度的集聚为目标,还是涉足社会政治领域,以谋求某一位职位而施展政治抱负为目标?你是想经过长期钻研与创造,成为一定层级的高级专家、发明家、科学家为目标,还是在教坛与校园里耕耘播种,成为教授、博导乃至教育大师?你是想从事音乐、文艺、体育职业,以成为著名歌手、歌唱家、音乐家、演艺明星、体育明星为追求,还是想成为一名作家、诗人、编辑、记者为愿望?你是想投身军事领域,通过奋斗而成为军事上的指挥官、军事专家乃至将军,还是选择风险不大的非军事领域的职业成功为目标?
当你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人生目标雏形后,需进一步从各方面论证所设目标是否合理、可行,并在过程中予以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相对满意而有吸引力的目标体系。
比较选定
人们在构思和设计人生目标时,有可能面临两个以上的目标如某人因家庭和社会引导等原因,可能要涉足政坛,从而设计出一个与从政相关联的人生战略目标。但此人同时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或显露出某些特长与才能,又构想涉足相关科研或工程行业,准备在这方面大展身手,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有人具备歌唱、乐器、表演或体育方面的天赋,个人感到有希望在艺术或体育方面快速成才,并取得较大的人生成就,胸中孕育出一个争取实现的战略目标或阶段性目标,但他(她)的父母及亲属又感到从事所涉艺术领域,不如其正常求学,将来当一名经济、技术或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在家庭的劝阻下,本人又对迈向艺术人生的目标举棋不定。
在人生目标的择定上处于两难境地,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是人们对自我的最佳潜能发挥的方向与领域,还不能完全地胸中有数,对未来的社会需求与各方面变化难以动态把握。怎么办?人们只能本着比较优选的原则,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初设目标的优劣、长短进行比较分析后,在基本具备适应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基础上,择定最能体现个人心愿、最能发挥个人智能特长、最与个人性格相适应的人生目标去拓展。柏拉图关于〃人人都应去做适合自己天赋的事〃的教诲,可作为人们择定目标的重要指南。
可以看到,人们思考、准备与选定人生的目标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要站在人生的战略高度去全身心地投入,千万不要对设定人生目标简单化、轻率化;要深知〃找准目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准确择定人生目标的前提下,人们全身心地为实现目标而不息拼搏,成功命运的另一半就会随之降临。
第四章 积淀驱进人生的前进动量(1)
人生目标体系地设定和选择,确立了人生命运的拓进方向与目的地,而要真正地如愿实现,还需充实、积聚人生搏进的动力与能量。这种动力与能量,集中地体现于人们的决心、意志、毅力等内在品质上。
第一节决心与意志孕育命运的奇葩
人的决心是一种精神气质的体现,亦是一种积极挑战人生的心态。人生为实现目标的各种作为与成效,很大程度与人们的决心状态相关联。印度格言所道:〃人们如果下定了坚强的决心,神仙也会来帮忙〃,足见决心可以推进人生,积聚力量,还可以感动与调动外在有利的因素。人生命运历程中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在各种艰难险阻中,没有坚定的决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动力,要想如意地拓展人生之路,实现命运的跃升,亦是一句空话。
与决心须臾不可分割,而又成为决心的依托与长久坚持不懈的是人的意志,主要体现为实现人生志向与目标的坚定性、不动摇性与顽强性,而毅力亦是人生意志最重要的内容与支撑。毅力是一种人生的精神与品质的集合,表现为一种坚韧力、持续力和克制力。人生搏斗命运的过程,即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交织较量的过程,是不断地产生动力、积聚能量、补充能量而持续迸发的过程。支撑这个过程的基石和主导力量,即是人们的决心、意志与毅力。
中国古代的先圣之一孟子论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事,劳其筋骨,饿其肤体,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道出了人生命运创造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苦难与挑战,而人们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则是破解人生命运之因、战胜命运之痛的法宝。典型人物
(1)孙膑
战国时期,兵圣孙武的后代孙膑,青年时与同窗庞涓一起师从当时的兵法大家鬼谷子学习军事理论。两人学成后,庞涓投奔了魏国,被封为将。但他心怀鬼胎,自恃才能不及孙膑,竟设计把孙膑从齐国骗到魏国,结果孙膑一到魏国,在庞涓的谗言及唆使下,魏惠王无端对孙膑施以割掉双膝盖骨的酷刑,造成终身残废。这对一个富有志向、精习兵法,准备在军事领域大展人生才智的年轻人而言,是何等的重创与打击。但是,孙膑身残却意志更紧,决心更大,在佯狂自晦中设计回到了齐国,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并被齐威王拜为军师,踏上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命运之路。
第四章
职聚人生前进的动力孙膑在公元354年,魏国派庞涓为将率军伐齐,齐国邯郸的危急形势下,以高超的军事智慧与果敢的指挥,通过组织痛击魏军的〃桂陵之战〃而大败魏军。当魏国再次进攻齐国的邻国韩国时,齐威王派孙膑率军解围,又取得了全歼魏军的〃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主将庞涓愤愧自杀孙膑把自己的军事指挥实践,加以深入的总结与研究,写成了流传千古的著名军事理论著作……《孙膑兵法》。
(2)司马迁
与孙膑处于不同时代,而人生命运颇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西汉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后,开始了他一生的大展宏图的征程。他与同僚编辑了著名《太初历》,先后随汉武帝多次随驾西巡,颇为得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当司马迁同僚李陵出征匈奴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了匈奴后,汉武帝令百官辩议,司马迁却书生气十足地为李陵辩护,令汉武帝大动肝火,令判司马迁死罪,或以腐刑代替。穷书生司马迁交不出可赦免死罪的钱,只好极其屈辱地接受了腐型(宫刑),令一个才华横溢、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几乎绝望自杀。但司马迁以父亲的教诲为支撑,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等人在逆境中自我崛起的人物为榜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自身的痛苦与外界的讥讽,熬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在身心备受摧残的状况下,他悟道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至理,开始了埋头奋发编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合〃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涉及历史、政治、思想、军事、社会、文学等多方面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精神文化瑰宝。
第四章 积淀驱进人生的前进动量(2)
孙膑与司马迁,一个军事家、一个史学家,两人均才高八斗,立志不凡,但两人却都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精神与肉体的痛楚。他们承厄运而站起,历绝望而展翅,尽现了艰难曲折而又流芳百世的命运风采。正如古时的波斯诗人萨迪所言:〃忍耐是痛苦的,果实却是最香甜的〃。
(3)玄奘
唐代高僧、佛学大师玄奘,年少时到洛阳净土出家为僧,在苦学精修佛学达到相当水平后,仍不满足,决心远跋遥远的佛教发源地印度,直接阅读和深钻佛教经典。玄奘于公元627年,只身一人离开长安,偷越玉门关,经历了鸟绝兽离、食水无存、气候恶劣的大戈壁与沙漠,克服了面临饿死、冻死与渴死等难以想像的艰难,以坚韧的意志为拐杖,以生命的极限程度为代价,终于历涉上万里达到了当时的印度诸名。在印度潜心钻习而成为印度第一高僧后,玄奘一心想以佛学知识报效祖国,于公元645年又回到了长安,先后译出梵文经典74部,共1335卷,并口授而成《大唐西域记》,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国际交流,作出了罕见的贡献。被鲁迅称之为〃舍身求法,千古一人,中国脊梁〃。
(4)郑和
明朝大臣郑和,受明成祖朱棣的委派,从公元1435年起,在长达28年的漫长岁月中,以矢志不移的决心和坚韧顽强的精神,忍受并战胜了海上航行中气候、航程、生活、语言及疾病等多方面的严峻困难,先后7次率领中国船队远航东南亚、北印度沿岸、阿拉伯海、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的30多个国家,广播中国文化的种子,汲取他国的文化和技术,使中国国际交流与外交活动达到一个高峰,开创了比哥伦布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6年的大规模远航的壮举。
(5)长征中的民族英雄
与郑和下西洋性质不一、方式不同,但都长涉数万里的人生壮举,又体现于19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与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及严重〃左〃倾路线的危害下,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瑞金,转入前无古人的〃长征〃之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一批中华民族的脊梁和英雄们,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以不可动摇的决心,依托铁血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克服了军事上围追堵剿,生活上衣食无着,行动上关隘重重等巨大的艰难,翻雪山、过草地、涉无人区,长涉二万五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