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雷锋式员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雷锋式员工-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来了个新战士。这个战士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低,思想有些落后。其他战士有想法,对新战士不满意。但雷锋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新战士虽然思想有些落后,但工作热情高、吃苦耐劳,也乐于改正缺点。雷锋一方面做其他战士的工作,让其他战士转变了态度;另一方面,雷锋主动地关心、照顾新战士。
  新战士刚来就生了病,雷锋请卫生员给他看了病,并给他打开水吃药,打洗脸水给他洗脸,做病号饭送给他吃,把自己的棉大衣给他盖在身上,安慰他好好休息。新战士被雷锋感动了,对他说:“班长,你对我太关心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再不好好干,也说不过去了。”第二天,这个战士一早就出去打豆子,等大家吃早饭的时候,他已经打了一麻袋豆子背了回来。
  不管是团队的领导者,还是一般成员,在工作中都必须讲究方法,一相情愿、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只会造成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不利于团结。我们讲团队精神,工作讲方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章 精益求精的雷锋
杰出人士和普通人之间差别很小,他们做的事情差不多,付出的努力程度也相差不大,唯一的区别是成功的人只比其他人多付出、多努力了那么一点点,就像一盎司那样微不足道,结果却完全不同。(“多一盎司定律”)
  一、雷锋与日产汽车
  日产汽车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原因何在?在于他们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全面的质量管理。在汽车的生产中,日本创造出了“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目的。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划和计算的。精益生产方式是国际汽车界对日本汽车生产管理方式的一种概括。
  日本人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与雷锋又有什么联系呢?联系在于两者所共同呈现出的那种精益求精的宝贵品质。雷锋在业务上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鞍钢开推土机时,推土机铲煤时难免会带进一点泥土,本来不算什么。但雷锋认为,煤里掺进泥土会影响炼焦的质量,焦炭质量不好,就会影响炼钢。为此,他苦练落铲技术,做到尽量把煤铲净,又不铲进泥土。有时,铲进了少量泥土,雷锋就会下车把泥土挑干净。
  在汽车连开车时,细心的雷锋曾把行车路段的地形、地貌和路况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标志下来,形成了一份详细的“道路特征示意图”。在上面,有代表河流、桥梁、急转弯、土包、水沟、山岭的各种符号和详细的文字介绍。“发车下石碑山,经过水沟一条,土包一个,直角弯一个,到上石碑山。经横道河,过水沟一条,经过一个急转弯,过水沟两条,到金花楼。过桥,过水沟一条,过桥,经过山道弯急,过桥,上大坡,到会源堡。拐直角一个,走山道(有急弯两个),过木桥,到后兴安堡。拐急弯一个,过水沟,拐急弯,过土包到大马金庄。过桥两座,土包一个,到小马金庄。拐急弯,上抚顺大岭,过水沟一条,到抚顺城。过铁道拐急弯,过交通警两个,经铁桥,走转盘,过交通警两个,到抚顺市(到火车站)。”
  仅凭这些文字,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对工作、对职责那种兢兢业业的态度和潜心钻研、一丝不苟的作风。同样是驾驶员,但雷锋就是比别人多尽了一份心,多动了一些脑筋,所以他比别人做得更出色。雷锋的这种品质与日本汽车业的“精益生产方式”之间不是精神相通的吗?日产汽车凭借精益求精的生产管理方式称霸全球;而雷锋也凭借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他的时代。马尔洛赫写过这么一首小诗:
  如果你不能做一棵青松屹立山巅,
  就去做峡谷中一丛灌木——
  但要做最好的灌木摇曳在溪边;
  如果你不能做参天大树,
  就做一棵矮树乐而无怨。
  如果你不能做一棵矮树,
  就去做一株小草,
  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如果你不能做一条大马斯吉鱼,
  那就做一尾小鲈鱼也好——
  但要做最快乐的小鲈鱼在水中游戏!
  如果我们不能做船长,
  那就做水手,
  在这里我们都有广阔的空间。
  如果你不能做大路,
  那就做小路,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
  那就做小星;
  大小并非决定成败的关键——
  不管做什么,
  要做就要出类拔萃、精益求精。
  二、雷锋与Kaizen成本法
  作为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成本的管理上,日本的汽车界创造了Kaizen成本法。源于日语的“Kaizen”,意指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这一方法是指企业通过改进一系列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如持续减少搬运等非增值活动、消除原材料浪费、改进操作程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产时间、不断地激励员工等,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这种成本意识是企业长期保持成本优势的基础。正是凭着这种精细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汽车充斥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市场。
  【日本人眼中的“小”】
  记得有一本书叫《日本人眼中的“小”》。日本人很懂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句话。他们不寄希望于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而是把眼睛盯在细节上,通过细节的完善和点点滴滴的改进,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这不仅是日本企业界的管理风格,也是日本国民的普遍意识。
  怎样才能让在洗衣机里洗过的衣物不黏上小棉团之类的东西?这一直是个让研究人员感到非常头痛的问题。现有的各种方案虽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都涉及到复杂的结构改进和增加新的设备,导致成本大幅上升,从而失去了可操作性。有一位日本主妇也在为这个问题而苦恼,她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一次,她猛然间想起小的时候在田野中捕捉蜻蜓的办法——用一个小网把蜻蜓网住,那么,如果在现在的洗衣机里面安装一个同样的小网,是不是也可以把水流中的小棉团一类的杂物网住呢?这样的话,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为此,这位主妇开始了自己的试验,在3年的时间里,她动手制作了无数个小网,经过反复的改进,终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把这个小网安装在洗衣机里,随着水流的转动,小棉团一类的杂物就从水中被过滤了出来,留在了网里。洗完衣服之后,可以很方便地把网里留下的杂物清除干净。由于小网的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非常受人们的欢迎。而这位家庭主妇因此也获得了高达15亿日元的专利费。
  雷锋也可以说是Kaizen成本法的自发实践者。从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到焦化厂建设工地,雷锋又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在参与宿舍施工时,雷锋发现当时和泥、运砖、砌砖三组人同时上工。而其他两组人要等泥和好之后才能开始工作,徒然浪费了不少时间。为了提高效率,雷锋发动同组的人提前1个小时上工,把泥和好,其他两组人来了之后马上开工。天气寒冷,泥的黏结性降低,砖砌不牢。雷锋想:在泥里掺进沙子、蒿草会不会好一些呢?大家一试,果然奏效。用铁锹拌和,土块打不碎,泥和得不均匀,雷锋就赤脚下去搅拌。
  砖墙砌高了,运泥开始变得吃力。雷锋一边干活一边动起了脑筋。手里比比画画,嘴里自言自语,让大家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雷锋把大家叫到一起,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草图——“横杆吊斗运泥法”。大家一看,都来了兴趣,纷纷出主意,很快在工地上搭建了起来。不仅可以运泥,还可以吊砖、吊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军后,在汽车连,由于新兵们只有一辆教练车,大家只能轮流上去学。雷锋就琢磨着如何解决人多车少的问题。他提出自己动手造汽车教练台,用的都是仓库里的废旧物品。教练台造出来之后,大家上去一试,踩油门、推拉离合器、转动方向盘、挂档,都跟真的一样。缺少教练车的问题就这样被雷锋解决了。
  在工作中,具有革命意义、能在一夜之间创造巨大效益的新创造、新发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点点滴滴、循序渐进的改进和完善,日积月累,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个人事业的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一个有心人,从对细节的关注中发现改良和进步的契机。只有具有敬业精神,对工作满怀热情,对业务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持之以恒,不断有所发现和创造。
  

第十一章 “吃亏是福”的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寸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雷锋)
  只有那些敢于承受巨大损失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罗伯特·肯尼迪)
  一、雷锋与阿甘
  雷锋是个不怕吃亏,也不会为自己斤斤计较的人。对于工作,雷锋从来不计较分内分外,干多了干少了,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只要力所能及,他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当公务员时是这样,当工人时是这样,成为解放军战士以后仍然是这样。
  在望城县委机关,他把所有的办公室、会议室的卫生都包了,还为县委机关的全部工作人员打开水,打扫走廊;在治沩工地上,他不仅每天奔波几十里送信,还要充当编外质检员,自觉监督工程质量;在鞍钢,雷锋所在的推土机班组本不用派人参与炼钢,但雷锋利用下班时间主动参加炼钢,尽管一天要上两个班,但雷锋仍然是干劲十足,不知疲倦;在部队,雷锋帮助战友补习文化,替他们拆洗被褥、缝补衣服,主动打扫卫生、掏厕所,义务为战友理发,到厨房帮厨。
  有人说雷锋是个傻子,就是因为雷锋净干些让自己吃亏的事。其实,雷锋的“不怕吃亏,乐于付出”的背后,深藏着人生的大智慧。郑板桥有句名言,“吃亏是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亏与不亏是相对的。所谓小处吃亏,大处受益;暂时吃亏,长远受益。雷锋做过很多捐款捐物,助人为乐的好事。他自己省吃俭用,却为别人慷慨解囊,无私奉献,仿佛是吃了亏。但也正是这些好事、“傻事”,改变了雷锋的命运,给予他更大的收获与回报。
  1958年春天,望城县委决定建立团山湖农场,并准备购买一台拖拉机。由于财政紧张,县委号召大家捐款。雷锋把自己积攒了1年多的20元钱捐了出来,这是他本来打算给自己买新被子的钱,也是当时最大的一笔捐款。鉴于雷锋的一贯表现和他为购买拖拉机做出的贡献,县委决定派他去农场学习拖拉机。要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的象征,拖拉机手则是让人羡慕的,甚至是神圣的职业。这笔捐款再次改变了雷锋的命运,成为拖拉机手为他日后到鞍钢开推土机,到部队后成为汽车兵奠定了基础。
  参军后,1960年8~9月间,雷锋所在部队连续收到两封表扬雷锋的地方来信,一封来自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一封来自中共辽阳市委,内容都是表扬雷锋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援灾区重建。这件事引起了部队领导的重视,了解到雷锋的凄惨身世之后,开始整理雷锋的事迹,让雷锋写材料、做报告,报纸上也开始频繁报道雷锋事迹。雷锋“走红”了!这样看来,对于雷锋来说,“吃亏”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雷锋的“傻”却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吃亏是福”的大智慧。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部自己很喜欢的电影——《阿甘正传》。阿甘的智商只有75,连上小学都很困难,是他的母亲牺牲了自己,才为他换取了一个接受正常教育的机会。可是,在阿甘的一生中,无论干什么他都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出海捕虾,成了百万富翁,最后赢得爱情。而那些比阿甘“聪明”得多的人却没有成功,这真是对“聪明”的一种讽刺。阿甘虽然没有平常人的小聪明,但在他简单的头脑里,却有着人生的大智慧。阿甘经常说的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