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一种讽刺。阿甘虽然没有平常人的小聪明,但在他简单的头脑里,却有着人生的大智慧。阿甘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妈妈告诉我,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儿。”
阿甘的成功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受益于他不如平常人那么“聪明”,也不知道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他所能做的就是简单地坚持,对挫折和失败视而不见,也不去计较亏了还是赚了,值不值得,仅仅是有点儿“傻乎乎”、又很认真地干下去。所以,当他的捕虾船每次打上来的都是水底的杂物时,阿甘没有就此放弃,转行干别的,还是坚持一次又一次地撒网,直到成功。就像他说的,“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儿”,你也永远不知道下一网会打上来什么!
在雷锋和阿甘身上,我们的确能够发现一些相像的地方——他们都把生活简化了,没有寻常人的精明,没有那么多心计和城府。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一张色彩鲜艳而繁杂的彩色照片,但在他们眼里却是一张简单朴素的黑白照片,“干净、灿烂”,一如他们的心境。有人说我们应该学习阿Q,用精神胜利法来找到心理平衡,我们更应该学习阿甘、学习雷锋。阿甘说:“人生就如同一片轻盈的羽毛,有落下的时候,但你应该鼓舞自己让它不断飘扬而上,向着新的高度超越自我。”雷锋说:“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第十二章 雷锋的时间管理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雷锋)
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杜拉克)
一、“钉子精神”:善于管理时间的雷锋
在《雷锋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钉子精神既是雷锋强学习力的表现,同时,雷锋也是用钉子在木板上的“挤”和“钻”来告诉我们,如何赢得学习的时间。这就是雷锋自发的时间管理意识。雷锋说到做到,在弓长岭工作时,他坚持自学,“每天早晨学习一小时,晚上总是要自学到深夜10至11点钟。”在雷锋日记里,随处可以见到他是如何挤时间来学习,“早起点,晚睡点,饭前饭后挤一点,行军走路想着点,外出开会抓紧点,星期假日多学点”;“时间紧,可是看一页是一页,积少成多。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杜拉克说过:“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也不能管理”;“时间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资源,除非严加管理,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一个人能否在自己的事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秘诀就在于能否搞好时间管理。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我们每个人每天3个8小时。对一般人来说,有一个八小时是在工作,还有一个八小时是在睡觉。人和人之所以有不同的成就,就在于他(她)如何利用剩下的最后一个八小时。如果你每天花3个小时上下班,2个小时吃早中晚饭,1个小时看电视,那你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只剩2个小时了。当然,你可以用这两个小时打打网络游戏,跟朋友聚会、喝喝小酒,或者去健身、运动、陪恋人逛街。但如果你能从吃饭、睡觉、上下班和娱乐的时间里抽出一些用在学习上面,你所取得的进步和它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也许远远超出你的意料之外。
【美国人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
有人曾统计过,一个活到72岁的美国人一生的时间分配如下:
睡觉:21年
工作:14年
个人卫生:7年
吃饭:6年
旅游:6年
排队:5年
学习:4年
开会:3年
打电话:2年
找东西:1年
其他:3年
时间是一分钟一分钟地流逝掉的,而不是整个钟头浪费的。如果是这样,可能感到紧张的人就会多一些。这就像盛水的桶下面有了一个小洞,水从这里全部漏光了,这与把整桶水一下子倒掉,在结果上是没有区别的。不同的是,前者不容易被人们所察觉。时间的浪费就存在这种情形。
时间当然是不可逆的,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但我们可以决定让时间流向什么地方。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时间的价值,让它流到最有意义的地方。遗憾的是,很多人仍然在不自觉地浪费自己的时间。他们对时间没有紧迫感,毫不吝啬地挥霍着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也许他们并不是有意这样,那就是因为缺乏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与技巧,导致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低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章 雷锋的学习力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彼得·圣吉)
二、雷锋的学习方法
雷锋不仅从书本上学、课堂上学,还从工作中学、实践中学。在鞍钢工作时,一天,雷锋和师傅李长义一起驾驶推土机往一座煤山上爬,才爬了没几米,发动机突然熄火,最后还是借助吊车把推土机牵引了下来。李师傅说:“这是老毛病,爬坡超过40度就熄火。”回到宿舍,雷锋就研究起推土机的说明书。第二天一早,熬得两眼通红的雷锋就找到师傅,根据发动机工作原理,提出了发动机熄火的一种可能性:由于坡度大,发动机超负荷运转,汽缸进的空气多,油进的少,空气和油的比例失调,造成发动机熄火。为了验证是否正确,两人把推土机重新开上煤山,一边爬坡一边调整汽缸的进油量,问题果然得到了解决!
作为一名汽车兵,为了学习驾驶技术,雷锋不错过任何机会。每次乘坐公共汽车,即使有座位,雷锋也不坐,而是站在司机的背后,观察司机遇到各种情况时会如何处理。一次,雷锋乘坐兄弟部队的卡车回驻地,在途中,汽车突然出现故障性减速。雷锋连忙透过驾驶室的后窗看驾驶员是怎样处理的。只见驾驶员拉了一下“阻风”。下车后,雷锋马上向驾驶员请教。驾驶员告诉他:拉“阻风”是为了增加混合汽的浓度,提高发动机的动力,在冷车发动和行驶中动力不足时,就要拉“阻风”。雷锋受到启发,回到驻地就和战友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为了强化自己的驾驶技术,雷锋在驾车过程中,不断让同车的战友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寻根究底;他还让战友假设出各种故障难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雷锋还善于向当时的杰出人士学习。冯健是望城县的知名人物。她小学毕业后下乡养猪,18岁入党,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两度到北京见过毛主席。经县委书记张兴玉介绍,雷锋与冯健相识并建立了情同姐弟的深厚友谊。雷锋发自内心地钦慕这位成功的“姐姐”,不止一次地向她询问进京见到毛主席的情形。在冯健进京开会前夕,雷锋特意采了一束“红花草”(学名紫云英)送给冯健;参军后,雷锋还给冯健寄过一张后来流传甚广的照片。照片上,雷锋正在擦拭“解放牌”汽车,照片背后,写着:“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在雷锋的一篇日记中,曾经总结过他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
学习与改造自己的思想相结合;
学习与改进自己的工作相结合;
学习与搞好训练和提高技术相结合。
根据工作的需要,围绕工作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向自己熟悉的成功人物学,把他们作为人生道路上的参照物,雷锋就是这样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动力和捷径。与之对照,我们在工作中是否沉溺于烦琐的事务而忽略了学习的必要,机械地处理手中的工作而忘记了通过学习来精益求精?实际上,在工作中有很多学习的契机,通过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学习也可以让我们从沉闷、无聊的氛围中摆脱出来,拥有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大脑,丰富我们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优秀的人,更值得我们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他们脱颖而出的原因、孕育成功的品质,不都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对象吗?学习雷锋,也包括学习他是怎样学习的。
真正善于学习和工作的人,一定是那些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吸收各种可能的、潜在的信息的人,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具活力与潜能的大脑,因为他们都如此的重视学习!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体会,有时候,从一件小事中你会得到许多在书本中学不到却又非常有用的知识。
。 想看书来
第十四章 雷锋的思想力
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毛泽东)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脖子以上的区别——大脑决定一切!(比尔·盖茨)
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除了平均7个小时的睡觉外,其他时间都用于思考。(张朝阳)
一、懂点哲学的雷锋
很多人以为雷锋那个时代的人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知道按照国家的号召、上级的指示行动。这是一种误解,是对那个时代的抽象化、脸谱化。20世纪中叶的人们同样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只有平静地走近他们,我们才能真正看清和理解那个逝去的时代和活跃在那个时代的人。雷锋绝不是只会按指令做事的机器人,他喜欢思考,有着活跃的思想和自己的见解。当我们阅读《雷锋日记》时,分明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不时闪烁着的智慧火花,就像他那些简练、精彩的文字一样,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不是哲学家高深莫测、空洞无物的理论,它们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年轻人的智慧结晶,是真实的思想和情感的流露。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过雷锋:“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雷锋为什么会赢得领袖这样的评价?雷锋用他著名的“螺丝钉”论来阐述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微细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慢说是缺了它,即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朴实、生动的语言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这难道不是一个“懂哲学”的人吗?比起那些长篇大论、不知所云的人,他才真正懂得哲学。因为他的哲学来源于他的实践、他的生活。
雷锋不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人,他在努力工作、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也在观察和思考着自己的时代:“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翻天覆地千变万化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百花盛开的时代,一个6亿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应当鼓足更大的革命干劲,激发更大的革命热情,站得高些,更高些;看得远些,更远些!”
“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是最美的,粗犷雄壮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声音,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
一个浑浑噩噩,没有头脑、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写下这样的文字吗?这些文字很自然地出自于一个热爱生活、喜欢思考、对未来满怀希望,同时又富有远见的年轻人。雷锋爱思考、爱总结,同时又能在总结中提高自己并落实到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