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全国人民一道历经“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重大考验的*,再一次真情表白:“我要跑遍各地,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最后胜利。”
紫光阁里,暖意融融。*同记者的对话逐渐深入。从调整经济结构到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从管理通胀预期到解决产能过剩,从鼓励民间投资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直面一个个提问,*敞开心扉,畅谈一年多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心路历程、决策始末和明年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
这是一次坦诚、务实的交流——
码头上堆积着大量的矿石,可以用到今年6月;中国最大的集装箱厂,竟然一个集装箱的订单都没有……*列举自己的所见所闻,坦言危机之初“不知这场灾难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的损失,也不知道它会持续多长时间”。
“经济企稳向好并不等于经济根本好转,经济根本好转也还不等于我们的经济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经济上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透出一贯的清醒和冷静。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然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而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现在就是要做好当前的事,同时又要筹划未来的事……”
“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谈思路,说未来,*条分缕析,一一道来。
国计与民生,是总理肩上的一副重担。
谈及民生话题,*不禁有些动容:“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为了改善民生。在整个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
提高退休职工待遇和保障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饱含深情的话语间,流露出对百姓冷暖的深深牵挂。
“物价如果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一部分人来讲可能不成为问题,但是对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就会成为很大的负担”……信奉“穷人经济学”的*,牵挂着普通群众的“柴米油盐”。
“房子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房价的过快上涨,牵动中南海的目光;网民的担忧和批评,每天上网的总理一直记在心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采取措施抑制投机,稳定房地产的价格,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一一列出政府调控房价的工作部署,让人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信心。
对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有着特殊的感情。专访过程中,新华社记者提了两个有关农民工的问题。总理在回答完放宽户籍限制的问题后,忘了回答关于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的问题。专访结束后不久,总理两次致电新华社总编室和负责同志说:“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专访时我忘了回答,能否以适当方式补救一下?”
“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一年前的9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曾这样鼓励惊惶不安的国际经济金融界人士。
“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他曾这样向困境中的人们描绘未来。
“胜非为难,持之为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今天,在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他又一次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励13亿人民继续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奋斗。
“中国的明天大有希望!”——这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自信与坚强,更是一个民族历经艰难考验后展现的不屈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