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如是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俞敏洪如是说-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物,进步和成就包括经验的积累、精神的培养、学识的增加、智慧的获得、人格的塑造等,当然也包括世俗的财富、名声和地位的获得。但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天生带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获得。而这种努力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违反人性趋向懒散的特性的,只有依靠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继续前行,最终到达目的地。
  我们每个人都有爬山的经历,如果我们爬一座小山,可以用散步的心情一边欣赏风景一边爬上去,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但如果我们要爬上泰山或黄山,即使你非常自愿自觉去爬,也会爬得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尽管景色很美,有的人也可能会中途放弃;如果我们要爬珠穆朗玛峰,那就绝对不仅仅是自愿自觉的问题了,这需要我们付出所有的精力、体力、耐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面对绝境的决心,还要做好付出自己生命的准备。
  著名企业家王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要经历诸多艰难险阻,一些职业登山家历时数年,攀登多次才终于登顶。而王石以52岁的“大龄”加入攀爬珠穆朗玛峰的探险队中,经历了严酷的考验,终于在2003年5月22日14点37分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成为了完成这一壮举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登山是王石的爱好和兴趣,但是,当面临着珠穆朗玛峰这一具有巨大难度的挑战时,可以肯定的是,此时已经无关爱好和兴趣,而是对个人是否拥有坚韧不拔、毫不认输的精神的考验。
  凡是做出大事业的人,也许刚开始是出于爱好和兴趣,自觉自愿地去做了,但到后来自觉自愿已经退到其次,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意志开始越来越占上风,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使自己不得不努力前进,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
  新东方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同样也是俞敏洪从自愿自觉到坚韧不拔转变的一个过程。
  俞敏洪喜欢当老师,他曾说:“我这辈子什么都可以离开,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台。”他讲课十分投入,激情四射,并很享受和众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学习技巧和人生哲学的时光。
  但是,新东方规模越大,俞敏洪就越不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比如,他再不能像从前一样能经常和学生们见面,因为作为公司代表,他必须接待媒体采访,必须四处奔波为新东方做宣传……他的工作重点不再是上课,除非是一些重要的讲演,他一般很少出现在课堂上。
  新东方上市之前,俞敏洪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管理者,要对集团的所有教员和学生负责;新东方上市之后,他除了是一个老师,一个集团董事长,更是对股东负责的新东方代表,其他股东都可以将股票套现走人,唯独他不行。
  此外,俞敏洪作为新东方最高管理者,协调好新东方各位王牌老师之间关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棘手的。而在骨子里,俞敏洪仍然有着知识分子的情结,这也就意味着他即使转变为一个商人,也是一个带着书生气质的商人,熟谙和运作商场上各种必需的规则必然不是他“自愿自觉”的事情。
  做得特别累的时候,我很想关掉新东方,却都没有做到,因为我发现要为4000名员工负责,为股东负责,为自己负责。
  “责任”,使俞敏洪不能任由天性只做自己“自愿自觉”的事。这份责任里,有他对新东方几千名教员职业生涯的承诺,有他对众多从海外归来和他一起创业的好友们共闯天下的承诺,有他对新东方学生们放不下的眷眷之情。而归根到底,“新东方”就好像他的另一个孩子,他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走向消亡。
  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有些困难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它如此魂牵梦绕、日思夜想,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难安。
  作为文人的俞敏洪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作为一个受学生们爱戴的纯粹的老师和朋友的那种感觉。然而,作为企业家的俞敏洪却深知这是一个难两全的事实。他在很多场合曾坦白地说:
  我并不希望新东方上市,上市必然会使新东方的发展受到来自更多方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化,会使我们原先要将新东方做成“中国的哈佛”的梦想越来越遥远。
  但是,俞敏洪也承认,新东方要实现规范化运作,就必须上市,这是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所以,虽然他并不情愿让新东方上市,但是他仍然在筹备上市的整个过程中尽心尽力,他带队所进行的上市路演很成功。新东方虽然选择在条件苛刻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上市仍然获得了巨大成功。俞敏洪就是这样,将一件不是他“自愿自觉”做的事情,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尽可能地做得尽善尽美。
  baxiaoshiqingzuochengdashiye俞敏洪论创业信念
  

别把自己当“人”看
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俞敏洪本人的身价升至2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多亿元。当有记者问他有什么感受时,他这样说道:
  你是一头猪,不要因为贴了一个很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
  俞敏洪也曾在多个场合将这一句话或类似的意思作为忠告送给立志于创业的青年朋友们。譬如有一次,他在一次大学生职业规划座谈会上说:
  无论是创业还是求职,青年学生都不要把自己当“人”看,现在的大学生就是太把自己当人看了,所以就承受不住打击。
  俞敏洪甚至笑称:
  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进入新东方都应该从打扫厕所开始做起。如果一个高材生打扫厕所做得都很好的话,那他干其他工作一定不成问题。
  言外之意,要在人生路上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要有谦逊的胸怀,要能冷静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这需要对自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别人的批评甚至故意挑刺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
  俞敏洪当年因北大通报批评他而愤而辞职,这可以理解为他维护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但是,为了生计,他后来办起了英语培训班,自己提着糨糊桶沿街刷招生广告时,他并不把自己当“人”看,并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北大老师,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七尺男儿,而不愿意当被他的那些北大同学看不起的“个体户”。此时的俞敏洪不再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做新东方,而是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开始他艰难的创业之旅。对于这一点,他很清楚,也很清醒。比如说,新东方发展至今,在别人看来已经非常成功了,而作为创始人的俞敏洪在事业上也已经达到了巅峰。有人对俞敏洪以及他所创立的新东方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如称新东方是“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等,但是俞敏洪本人很清醒,他说他从来不敢想若干年后,历史会如何记录和评价自己,他善于贬低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此时又发挥出来了,他说:
  就现在这个状态,我在教育界不会留下什么名声。新东方会在中国留学史上留下一笔,但在教育界我不会留下什么,因为我本质上不是个教育家,我也没有完整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如果一定要留的话,可能就一句话,中国第一个把教育产业带上市的企业家,而这是好是坏,要过几十年后才能有定论。我也不希望以教育家的身份留在这个世界上。
  俞敏洪大学时代写过很多诗,创办新东方之前把它们统统烧了,所以他有一个称号叫“未遂的诗人”,这种“未遂”是俞敏洪的有意为之,是他从一个老师向一个商人靠拢的一个标志。
  俞敏洪现在也写一些文章,将自己游历过的山山水水以及有感而发用文字记录下来。他出版过《生命如一泓清水》、《永不言败》以及《生命的北斗星》等优美而充满哲理的散文集,他的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即便如此,俞敏洪仍然十分清醒,自己仍然是一个商人,“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
  新东方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俞敏洪。然而,当有人称他是一个“传奇人物”时,俞敏洪笑着“反驳”说:
  传奇人物?我才不是呢!我觉得人们对于“传奇人物”的定义不对,只要一个人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被冠以“传奇人物”的头衔。我觉得“传奇人物”的定义应该是违反了物理或化学定律还在那里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比如说一个人从15层高的楼上纵身一跃,如果掉到地上,摔死了或摔伤了,就不是传奇人物;如果他飞起来了,或者轻松落地,就是传奇人物。我见过很多被封为“传奇人物”的人,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传奇的地方。很多人只是认认真真比别人多做了一点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独特了一些,就被叫做“传奇人物”了。其实,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努力和用心一点,做出了一般人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也有很多媒体称我为“传奇人物”,我听了觉得好笑,因为我觉得自己再普通不过,甚至觉得自己很笨,因为我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一般,考大学考了三年才考上。怎么做成新东方的?慢慢磨出来的呗。因为大脑不够用,只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所以新东方就起来了。新东方也没有太多的创意,只是认认真真地教学生,学生就来了。我自己很平常,1岁到18岁在农村,农活干得不错;18岁到北大学习;23岁从北大毕业,然后留在北大教书;30岁从北大出来,成立了新东方学校,然后就一直干到今天。和大家一样,每天吃三顿饭,晚上也睡觉。不同的是可能很多人干一件事久了就烦了,我不烦,我干一件事干得越久越来劲,所以到今天还在对学生不亦乐乎地重复昨天的故事。
  俞敏洪并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但是,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一个清醒的人,这样他就不至于在接踵而来的荣誉面前忘乎所以,他不会忘记他是“一支营养剂和打气筒”,“营养剂”即输送给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和技巧,而“打气筒”则是专门用来给学生打气鼓劲的。这也是他对新东方众位老师的要求。正因为新东方里每位老师都为此付出不懈努力,新东方才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最后一所母校”,是他们从绝望中走向希望的一盏指路“明灯”。
   。。

成功来自团队而非个人
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才能泰山移。
  对于迅速发展的初创企业来说,也许有多个关键因素决定其能否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要数“团队建设”。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拥有企业不断发展扩大后所需的全部技能、经验、关系或者声誉。因此,一个创业者最至关重要的工作是组建一个核心团队。
  新东方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团队的成功。俞敏洪对此深有感触:
  教育是一种氛围,而不是一栋楼或多少资产,新东方的上空笼罩着一股“气”,这是人才的积淀形成的。人散了,“气”也就散了,事业就不可能做大,这也是许多培训机构想要模仿新东方而无法做到的。
  新东方之所以在众多英语培训学校中脱颖而出,要归功于它拥有一群堪称当时国内最优秀的英语老师。这些王牌老师构成了新东方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口碑,最终奠定了新东方在中国英语培训市场上NO1的地位。
  俞敏洪曾有一个独特的人生价值运算公式:
  你想知道自己的价值有多少,看看你身边的朋友,选出5个朋友,他们价值的平均值就是你的价值。
  俞敏洪喜欢交朋友,新东方的发展轨迹也画出了他交朋友的轨迹。新东方第一个阶段是夫妻店阶段,规模小,业务范围狭小。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新东方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在这一时期他许多从前的同学、朋友受他邀请纷纷回国,这些在大学时代就已经是俞敏洪非常崇拜的精英人才的加盟,使新东方如虎添翼,不仅在业务组成上实现了多元化,而且由于这些新锐人才的激情演绎,使得“新东方”的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在新东方的创业团队里,有俞敏洪过去的师长兼同事徐小平,后来被俞敏洪说服,从加拿大回国,他创造了独特的出国留学咨询、人生咨询思想和方法,归纳了流传甚广的“新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