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曾这样阐述他和“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运作模式上的区别:
他的演讲煽动能力比我强,我的产业化思路比他好。
所谓产业化,是一个集合概念,是指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从而完成了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任何一个行业是否具有产业化特征,就要看它是否具有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市场需求是否规模化,二是人才队伍是否成熟和稳定,三是市场细化是否可行,产品链是否逐渐完善。
英语培训是教育行业中具有明显的产业化特征的组成部分,它具备了符合这三个条件的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的出国热,到后来出现的人们在学习、工作、晋升等方面对英语的多样化需求,以及进入21世纪后由于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等历史大事件的推波助澜,学习英语在中国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这个大环境只会越来越好。在这一环境的推动之下,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该行业中。据统计,至2007年我国已经有超过5万家外语培训机构。它们吸纳了众多优秀老师进入,演化出了花样繁多的教学手段,从而结束了传统英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局面,使英语培训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并产生了分工,产品链逐渐建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
大环境非人力所能为之,但是聪明的创业者可以顺势而为。可以说,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这个“点”踩得非常准。
此外,在一个尚未完全产业化、规范化的行业里,不完善就是机遇。这种不完善,也许是人才缺乏,也许是市场有待细化。谁抓好这两点中的任意一点,谁就能先人一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新东方之所以能获得今天的优势地位,要归功于它在这两个方面的先行一步。不过,俞敏洪本人并非能未卜先知,而是他做新东方时总是秉持着一种“比别人多做一点,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的朴素的创新思维。
俞敏洪在创办新东方初期并没有什么想法,纯粹是出于生计考虑,不过,他的很多做法仍然区别于当时同样做出国考试培训的一些竞争对手。他向学员收取的学费并不高,如别人收360元,他只收180元。他还经常向学员赠送学习资料、笔纸等小礼物,最重要的是新东方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老师和学员的互动性很好。
俞敏洪善于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不断完善新东方的业务结构。当时参加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为了顺利出国留学,而到新东方来“过一水”,以掌握TOFEL、GRE考试的应对技巧。但是,新东方能教授这些技巧,其他学校也能。新东方创办之前,北京当时就已经有三四家同类学校,而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前进学校也比新东方要有名得多,有很多学员都从北往南去上海学TOFEL。所以,俞敏洪知道,要吸引到更多的生源,新东方必须要能提供其他学校所不能提供或者忽略的服务。
他做到了。比如说,当时新东方就开辟了一块由一个加拿大人主持的出国咨询业务,学员可以就近咨询,获得包括一些基本申请步骤、各个国家对待留学生的区别、各个大学颁发奖学金的流程和决策有何不同、读研究生和读博士生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等必要知识。俞敏洪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与相关服务的相配套其实就是一种“产业化”思路,他只是觉得,要将“新东方”的品牌打出去,就得比别人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发现学员的需求,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产业化”带来规模效应(2)
1995年,俞敏洪逐渐意识到,学生们对于英语培训的需求已经不只限于出国考试。比如,1995年加入新东方的胡敏就应这种需求,开发出了雅思英语考试培训,大受欢迎,胡敏本人也因此被称为“胡雅思”。而英语培训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俞敏洪自己也并不知道。但他感到了那种巨大的潜力,这让他感到无比兴奋的同时,也感到很茫然。新东方如果按照当时的模式发展下去,不一定会被淘汰,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新东方的那一套还有市场,但是却很难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
培训学校普遍做不大是有原因的,由于对个别讲师的过分倚重,每个讲师都可以开一个公司,但是每个公司都做得不大。所以,俞敏洪需要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帮他控制住英语培训各个环节的质量。而这样的人,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和俞敏洪本人有共同的办学理念。他首先想到的是远在美国的王强、加拿大的徐小平等人,实际上这也是俞敏洪思考了很久所做的决定——这些人不仅符合业务扩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作为自己在北大时期的同学、好友,在思维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肯定比其他人能更好地理解并认同自己的办学理念,合作也会更坚固和长久。
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等人先后加盟新东方,他们分别在出国咨询、基础英语、出版、网络等领域各尽所能,为新东方搭起了一条顺畅的产品链。打个比方,有一名学员报俞敏洪的出国考试培训班,可以领取由包凡一负责出版的学习材料,边学习边就出国相关事宜咨询于徐小平,而如果该名学员工作时间忙,他还可以选择钱永强负责的“在线教育”进行学习。徐小平还将他负责的出国考试咨询扩展到了人生设计,这点也是适应学员多样化需求的体现。
如此不断发展,新东方逐渐完成了对英语培训市场的细化,它在几乎每一块市场都占有份额,在每一个领域中都有专业人士负责。至2001年,新东方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出国考试培训、基础外语培训、出国留学服务教学体系和正在展开的相关产业体系,其市场竞争的半径已伸展到了中国20多座主要中心城市,奠定了新东方在中国外语培训市场的霸主地位。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上市,新东方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家粗放型的外语培训机构发展成为一家能够接纳国外投资、与国际接轨的集团公司,这本身就是其产业化的成功体现。而俞敏洪也表示过,上市所得融资,同样遵循着新东方产业化的思路,即将投入到扩展产业化发展的计划中去。
教育产业化绝对不是说把学校办成产业化赚钱的机器,比如,像新东方这样的短期培训、教育咨询行业、教育产品以及教育管理、教育信息、设备这些东西都是教育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如果归纳产业化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就是教育要为学生提供人生价值观念,,其教育本身和公立教育一样都是要造就人才,第二就是要把教育整合起来获取更多的财富来源,不一定是从学生身上获得,而是从资本市场上来获得。
依照对产业化思路的运作,如今的新东方已经拥有了34所分校,而且它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职业教育领域、出版和杂志的行业,同时还进入了远程教育行业,跟联想合作的远程教育总收入已经超过40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英语教学网站;软件开发公司已经开发了30多个软件,背单词软件年销售量是15万套,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亿元左右。
整合后的新东方未来的合力将更加强大,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教育公司里,唯有新东方一家向国家缴纳税额达几千万,因为它已经形成了教育的良性循环,正式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谁是企业的核心优势
谁是企业的核心优势?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常谈却未必能为人们所常记、牢记,这也是许多中国企业的一个通病。尤其是在教育这个行业,由于一些约定俗成的传统做法,导致师资之于一个培训品牌的重要性往往被不经意地忽略掉。
在新东方,师资是至关重要的核心优势。
在教育行业中,你的优势就是你在某一个方面能做得更好。这个方面肯定既不是教学设备,也不是楼有多好,而是老师。
所以,即便不提新东方在外语培训方面的成就,单单就重视老师,通过确实执行相关政策将老师的地位提升至新东方的核心优势这一点来说,它之于中国教育行业,带来了一股耐人寻味的新鲜气息。
早几年,俞敏洪被称为“留学教父”,因为新东方承载了众多学子的出国留学梦想,70%的留学生出国前都曾到过新东方接受培训,所以,“留学教父”这个头衔实至名归。而今,俞敏洪又新增了一个头衔:“中国最富有的老师”。2006年9月7日,新东方作为中国第一家教育概念股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方式顺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新东方董事局主席兼CEO的俞敏洪一夜之间身价飙至242亿美元。一时间,人们纷纷关注这一具有爆炸性的新闻。
242亿美元在中国的财富军团中其实并不算高,在2006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俞敏洪只排第108位,他与居富豪榜首位的黄光裕的逾180亿元人民币(约合20亿美元)差距不可谓不大,但是俞敏洪上榜的意义却非同凡响,在房地产、零售、制造等充斥的行业对比中,教育是第一次有人登榜,它给了人们一个从未想过的信号:原来做教育也可以成为富翁。
这一点,恰恰也是俞敏洪所最看重的。他有一个“老师应该是中国最富的人”的独特观点:
中国历来传统上是把老师和清贫画等号的,我觉得这个等号是不对的。老师应该是全中国最富有的人,因为只有老师富有了他们才能安心教书,传授知识,传授智慧,学生才能够更多受益。如果老师为了生计而奔忙的话,很多老师就会扭曲自己的教学心态,所以我认为从生意上来说,我希望中国的老师富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老师都应该很富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好起来,中国未来永久性的综合竞争实力才会好起来,它将会鼓励更多的人进入中国的教育行业,更有智慧的人回到教育行业。
据了解,俞敏洪拥有公司3118%的股权,徐小平持股10%,包凡一持股4%,钱永强持股25%,他们的财富在新东方上市后都超过了亿万元。除了他们之外,新东方还有400多人持有公司股份。
早在公司上市之前,新东方老师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同行相比,就已经是毫无争议的最富有的人了。新东方的年轻百万富翁不在少数,如宋昊、胡敏、钱永强、钱坤强、钱向阳、杨继、陈圣元、江博、杜伟等人,年纪都在二三十岁之间,可是他们的收入比当时的高收入人群的标准都高出一大截。这也是俞敏洪的高明之处,因为不这样,这些自视甚高的人物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进入当时名不正言不顺的新东方呢。像宋昊是研究生出身,胡敏当时已经是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硕士生导师,钱永强则是一个优秀的期货公司操盘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单独拉出来都是一块响当当的名牌,更不用说这么多“牛人”齐聚所给新东方带来的轰动效应了。这也是俞敏洪一手主导并引以为豪的事情。
如果说我对新东方的贡献,那就是聚集了一批人,并让他们感觉到:知识分子就应该受尊重。
新东方曾有老师这些写道:在新东方,每天充满朝气、快乐、激情,感觉每一个学生都尊重自己,每一个领导都尊重自己,每一次在洗手间,也就更加尊重镜子里的那个自己,也就更愿意去尊重每一个别人。
尊重,让这帮谁都不放在眼里的“天才”有感于俞敏洪的知遇之恩,各显神通,为新东方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风格。一些老师是留学回来的,他们大量借鉴了欧美国家宽松、自由的教学方式,不再只是填鸭式的灌输。而且,为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来研究试题,使之规范化,具有了可操作性,然后再教给学员。两相结合,让学员学习时充满乐趣,且收获很大。
不仅如此,新东方人才济济,使得新东方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分别拥有短期培训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科技产业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大大丰富了新东方的品牌内涵。连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新东方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第一品牌。
新东方的最高原则(1)
新东方的老师都知道,俞敏洪把学员当上帝看待,他有一句名言:
对学生不好,就变成了魔鬼。
这就是新东方的最高原则。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