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荡然无存,而且孩子还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做到最好。所以孩子很可能就会放弃努力,不再进取。
方法二:赋予孩子权利
由于自我意识的崛起,四年级的孩子不再认为自己是小孩子了。实际上,从这时候起,父母就不应该拿他们当作小孩子来看待了。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利,将能很好地促使他们积极进取。
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爸爸征求大家的意见说:“我们再添购一台微波炉怎么样?”
孩子高兴地说:“太好了,买什么牌子的呢?”
爸爸想了想,对孩子说:“这样吧,你不是对购物很有研究吗?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去市场上调查一下,看看哪个牌子的微波炉功能又好又实惠。”
孩子立刻开心地说:“请领导放心,我一定会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赋予孩子权利,是对孩子的尊重,和对孩子能力的肯定,更是鼓励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去更加完善自己的一种方法。像上面事例中的那个家庭,父母把选择微波炉的权利交给了孩子,孩子会因为得到了这种权利而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孩子在进行市场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各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而且对自己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从而进取的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鼓励四年级孩子的技巧(3)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十分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更不会赋予孩子权力,有时甚至会剥夺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例如,生活中,父母不但不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且会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其实,父母这并不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而是在害孩子。
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如果在孩子人生的关键转折期,父母不给孩子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那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很可能就会退化,从而就会变得依赖性很强、没有责任感、身体和思想都很懒惰……当然,这些是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的。
方法三:接纳孩子的建议
四年级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出现,同时,他们的一些天赋,或者说兴趣、爱好也会慢慢地显现出来。例如有些孩子对电脑很精通、有些孩子掌握着服装的流行趋势、有些孩子对音乐很有研究、有些孩子对汽车很感兴趣……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这些特长,并学习用孩子的这些特长鼓励他们去积极进取。其实,有时父母接纳孩子所提出的建议,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妈妈要去参加一个婚礼,正为穿什么样的衣服而发愁,这时,10岁的女孩对妈妈说:“妈妈,我建议你穿那套紫色的衣服,再穿一双高跟鞋,这样显得既稳重又高贵。”
妈妈采纳了孩子的建议,晚上回来后,妈妈异常兴奋地对孩子说:“女儿,听你的真没错,除了新娘子,今天我几乎成了那个婚礼上的另一个‘亮点’了。”听了妈妈的话,女儿的脸上流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妈妈也骄傲地把孩子搂到怀中,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女儿,说不定你将来能成为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的服装设计师呢。”
女儿忽然很激动地说:“妈妈,我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位有名的服装设计师。”
父母接纳孩子的建议,表明了父母对孩子的两种态度:尊重和鼓励。孩子能从父母的这两种态度中体会到自我价值感,从而愿意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就像上面事例中的那个小女孩,因为妈妈采纳了她的意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一定会因为自己的“特殊才能”而感到自豪,并且由此,她的梦想也越来清晰了。从小女孩与妈妈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因为梦想清晰和妈妈的鼓励,小女孩继续努力的劲头越来越大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对待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很多父母的观点往往很偏激,他们认为,孩子们的这些特长和爱好都是不务正业。其实,父母们的这种态度只会使亲子之间产生隔阂,从而促使“代沟”的形成,而且还会使孩子的自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使孩子努力的积极性一点点消失。
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特长与爱好采用另一种态度,结果就大不一样。例如,父母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的这些爱好、接纳孩子所提出的与众不同的建议和意见,那孩子肯定会把父母当作他们的朋友,愿意与父母沟通,从而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会因为得到了父母的认同,从而会积极进取地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事情。
方法四: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在前面,我们向父母们传达了这样的观念:鼓励孩子之前,先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这时,肯定会有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优势,我怎么鼓励他呀?”其实,这些家长的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不管孩子如何平凡,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同时,这还表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个误区——急于求成。父母们应该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于教育孩子,尤其是教育那些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心急不得。
下面我通过两个家教案例对比的方式来说明这一问题:
孩子拿着59分的试卷回家了,一位妈妈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她生气地指着孩子的鼻子说:“我看你是永远考不及格了!”
而另一位妈妈拿着孩子的成绩单这样对孩子说:“儿子,你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5分,而且都即将及格了,这是你这段时间努力的结果呀。继续努力,下次你肯定会及格。”
作为家长,我们自己也能体会到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孩子产生的教育结果。第一位妈妈看到孩子的成绩,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的进步,而是孩子没有考到她满意的程度,因此斥责孩子的话马上就脱口而出。其实这是家长们的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在作怪,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努力和进步往往会视而不见。而这对孩子继续努力的积极性将会是很大的打击。
而第二位妈妈的态度则不同了,也许孩子并没有考到她理想的成绩,但这位妈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并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表示了认同。在妈妈的这种鼓励下,孩子肯定会满怀信心地去继续努力。
在很多情况下,很多父母常以一件事情的结果,来给孩子下结论,就像上面事例中的第一位妈妈那样,因为孩子一次或几次没有考及格,便过早地下结论:“我看你是永远考不及格了。”其实这表明了父母的一种态度,一种过分强调结果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信息:除非你做好,否则,你所做的一切是毫无价值的。
父母们的这种态度是非常可怕的,它会使孩子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一个不敢去尝试的孩子,他永远不会与积极进取有任何联系。因此,明智的父母不会去过分计较事情的结果,而是注重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每个孩子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期望一个原本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能够立即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切实际的。为了避免孩子再次受到伤害,父母在鼓励他们的同时,帮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家里大扫除,10岁的涛涛自告奋勇承担了擦玻璃的任务。一开始涛涛干得很起劲,但没过多久,涛涛就想放弃了,他给出的理由是:房间太多了,我什么时候才能擦完呀?
聪明的涛涛妈妈没有责备儿子,而是这样鼓励孩子:“别着急,慢慢来,每天只把一个房间里的玻璃擦干净就行了。”并且在涛涛每完成一部分后,妈妈总是不忘鼓励他:“我看到你工作很努力!”“因为你的工作,我们家里变得清爽、干净多了。”
在妈妈的鼓励下,涛涛终于花了三天的时间把每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得很明亮。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又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所以他们常常会错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很多时候,头脑一热,他们很容易就会接下很困难的任务。当然,面对困难时,他们又常常会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行,因此又很容易放弃。所以在这个时候,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帮孩子把那些很难的任务分割成几个小块,然后鼓励孩子分别去实现每一个小任务。
从小的进步开始,父母不断地鼓励孩子,当孩子体验到成就感时,他们继续努力的劲头就会越来越大。
。。
批评四年级孩子的诀窍(1)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现在社会,教育学家们都在提倡赏识教育。用欣赏和鼓励的教育方法伴随孩子成长,这的确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好方法。但赏识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适用于教育孩子的很多时刻,但当孩子出现有意违反家庭、学校的规定,故意捣乱等行为时,如果父母们再用“赏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那孩子往往不能分辨是与非,会蔑视规则、规定,长大后甚至还会蔑视法律。
每种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用途,所以批评作为“赏识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是不能退出教育舞台的。
我一直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适当严厉地批评他们,只要事后父母明确向孩子表明“爸爸妈妈还是爱你的”,那孩子就会心甘情愿地改正错误,并且还会像以前那样爱父母。但是,到了四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出现之后,如果父母还像小时候那样批评孩子,孩子不但不会轻易“买账”,而且还有可能记恨父母。
所以,在四年级前后,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再想批评孩子,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批评的技巧了。
与小时候相比,四年级的孩子除了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出现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变化就是——自尊心大为增强。所以,父母们在批评他们时,千万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家有10岁左右孩子的父母参考:
1。 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能说“你总是……”。
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常常很具“总结性”,例如:
“你学习总是很粗心!”
“你做事总是很拖拉!”
“你的成绩总是不及格!”
……
也许父母们不知道,当作为批评用语时,“你总是……”这个句型具有很大的威力。具体来讲,它会促使孩子向以下两个方面发展。
第一,逆反,叛逆。四年级,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崛起,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大为增强,如果父母总是用指责的方式批评他们,那他们就会厌烦父母的唠叨,甚至会因为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拒绝与父母沟通,从而形成叛逆的性格。
第二,放弃努力,自卑。作为家长,我们可以这样想一想,如果有人整天在我们的耳边不停地说我们的缺点,我们的心情会怎样,我们的思想是不是会发生变化呢?
四年级的孩子,虽然他们已经认为他们是大孩子了,但他们的思想还很不成熟,并且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如果父母总是用“总结性”的批评数落孩子的缺点,那孩子很容易就会把自己的缺点放大,进而变得消极、自卑,从而放弃自己、放弃努力。
2。 不要带着情绪去批评孩子。
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喜欢把自己愤怒的情绪表达给孩子,例如,父母一边批评孩子,一边说:
“气死我了,你快把我气疯了!”
“不气死我,你不死心是吗?”
……
对于四年级左右的孩子来说,父母带着情绪去批评他们,即使他们向父母屈服了,往往也是口服心不服。当然,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母粗暴的坏脾气对他们会越来越不起作用。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如果父母总是想用自己的坏脾气来征服孩子,那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当他们遇到很难解决的事情,或者与同学们发生矛盾时,往往也会“崇尚武力”,采取“以暴制暴”的措施。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发脾气时,往往是他思维最混乱的时刻。试想,一个人思维混乱的时刻,如何能教育好孩子?所以,父母千万不能带着情绪去批评孩子;那些“你快把我气疯了”之类的话语,更不能出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当然,也许会有一些脾气大的家长要说了:“我这脾气大的毛病都几十年了,可真不好改。”其实,说这些话的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坏情绪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