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浴�
不是说我们要纵容孩子的坏毛病,但是要选择好时间和方式。想想看,孩子一坐到饭桌上就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说话做事都得小心翼翼的,不知道爸爸又要唠叨什么问题,这种感觉能好吗?感觉老爸就是一个探测仪,不停地找麻烦,看你哪里又错了。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吃好饭?本来轻松愉快的吃饭时间,变成了煎熬的被考察时间。
我们家就很和谐,我总跟小朋友说我们是和谐家庭。饭桌上,我跟我老丈人喝两口就高兴了。其实平时我们也说不了几句话,无非就是:起来啦!吃早饭了吗?看电视吧。但是一喝点儿,我就逗他,他自己也开始说了。这样,饭桌上轻松的氛围有了,大人孩子都愿意交流。
第23节孩子的生存规则应由他自己主宰
孩子的生存规则应由他自己主宰
我们家隔壁还有一个叫“石头”的小朋友,他叫冯石头,和郭石头两人年龄就差一个月。平常,我总是跟他们说,大家都是好朋友,玩具要一起分享。所以他俩有一个不成文的游戏规则:我拿一样东西,换你一样东西。但是基本上,冯石头永远拿一个又小又便宜的,换郭石头一个又大又贵的,换走了就不还。
有一回我们出国回来,家里的阿姨说:“奶奶把孩子训哭了。”我一听慌了神,赶紧问什么情况。奶奶说:“冯石头真不好,总是把咱们家好的玩具拿走,拿那么一个小破烂玩具就给换了。”说着还挺激动。
石头当时正在客厅看电视,我走过去,拉着奶奶说:“妈,您别说了。”顺手就拉进了里屋。6米6花6书6库6 ;http://www。7mihua。com
我当时考虑到几点:第一,当着孩子的面不能说老人不对;第二,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让老人下不来台。所以我顺手拉我妈进了屋,赶紧说:“妈,没事儿,要让孩子吃点儿亏,这不是坏事。他可能就喜欢那个小玩具,不喜欢玩这个大的。您不要用您的价值观教育孩子,让他必须换来一个比他的玩具还要好的,才觉得沾了光。”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直接用“大棒子”阻止奶奶继续说教。因为玩具不是用价格来衡量的,而应该是孩子喜不喜欢,觉得好不好玩,玩起来高不高兴。不管大小,他喜欢,他高兴,就够了。这才是正确的价值观,男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太纠结,太斤斤计较。
每个孩子都有内在能量,会从父母的生活模式中找到自己的方法,进而建立自己面对世界的法则,这个过程太重要了。大部分情况下,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解决,这是必须的。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吃点儿亏就吃点儿亏吧,多大点事儿。
说到这儿,我想起我见过的一些西方朋友,他们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见得比我们有钱,但是生活状态要比我们快乐很多,幸福感更强;他们要比我们有礼貌,不像我们这么焦躁;他们的性格更完善,更热爱旅行,热爱生活,更爱玩儿。我们一直太在乎的东西,他们似乎从来不在乎。所以,我曾经考虑把孩子尽早扔到国外去,让他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和文化,彻底放弃中国传统的这套东西。但是后来,我否定了我的想法,因为我是中国人,生下来就无法改变黄皮肤、黑眼睛的事实,所以我只好希望在教育过程中找到平衡点。
我自认为过去曾是一名叛逆青年、一个先锋派,自以为有很多先进的思想,领先于旁人的生活状态。现在反思起来,我已是奔50岁的男人了,已经被很多东西制约了半辈子,现在试图尝试转变,但发现真的做不到,没办法摆脱与改变。所以我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颁奖活动,其中有一个慈善环节,一些小朋友在跳舞,有两个孩子站在一边。我当时就感觉到站在一侧的女孩子脸上全是阴影。到她说话的时候,她一开口,眼眶就红了。原来她的家庭十分困难,需要帮助。虽然这个孩子长得高高大大,很健康的样子,上节目穿着也体面,但是我看见她脸上有挥之不去的阴影,跟在后面表演节目的孩子不一样。那些孩子们脸上都闪烁着幸福的光,而眼前这个孩子,让我心生怜悯。
当然,家庭成长环境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能量,他要学会自我成长,驱除环境和父母带来的负面因素。我们只能引领他们,却不能给出确定的路,所以自身的修炼也至关重要。也许那个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她的阴云会散去,会充满能量地面对生活。
比如,通过《爸爸去哪儿》,石头的一点一滴我都看在眼里,包括他个性的释放。我原以为这个孩子有一点像妈妈,性格比较柔和,不爱发脾气。所以我总希望他性格里有点儿毛茬,有点儿粗犷的东西。可那次在黑暗中他喊天天,让天天快走,后来直接把东西交给天天,带领大家说:“别害怕,我来!”他的领袖气质一下子就出来了。等他带头往前走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也挺害怕的,但是他说了一句“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字幕打出了冒火的表情,他确实发脾气了。
我当时感觉这个孩子行,有能量。他老爸在30多岁以后才有些东西真正冒火,我想精心呵护他,把他这种能量保护起来,在他能够爆发的时候,给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爆发条件——这是其一。其二是,看到他能自己做到,我很欣慰。
第24节
生活半径有多长,未来世界就有多大
当初同意参加《爸爸去哪儿》这档“亲子秀”节目的拍摄,完全是为孩子考虑。现在的小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亲身经历的东西太少,“没条件”吃苦,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的一生中经历丰富些,眼界自然会开阔,参加类似的活动也是孩子的一种财富。那些和爸爸一起经历的苦辣酸甜,是值得回忆的。虽然有的地方条件艰苦,超出大人的想象,但是石头都扛过来了。虽然受了苦,但相信石头在成长的过程中能慢慢理解老爸的一片苦心。
我也是在有了石头以后,才慢慢体会到做父亲的不易,进而开始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更为关注。有一次,我作为“为爱洗一次头”公益活动的爱心大使,到厦门一家福利院看望老人,正值中秋节,在给老人们送上礼物之后,还给一位正准备洗头的老奶奶洗头,老人家很感动,我也感触颇深。活动结束了,我想:下次一定带着孩子来!▲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之后,我也尽量在没有工作安排的时候或者孩子不上课的时候带他出去见识世界,开拓眼界,让他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上那些美好的事情。随着石头渐渐长大,我对于带石头参加的活动有一定的选择性,孩子需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世界,但是不能一次性把所有东西都给他,比如很多负面的、压力的东西。他尚小,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玩耍与休息,所以家长需要慎重并有选择性地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户外活动以及一些积极向上或是能给大家传递正能量的活动。
在我带他参加的某一场慈善活动中,他受到了很大震撼。他看到残疾小朋友需要治疗,非常震惊。他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关爱残疾小朋友,我告诉他:“我们到这里来就是要帮助这些小朋友的。”他很迷茫,没有“慈善”“公益”“募捐”的概念,不太懂应该怎么帮助这些小朋友。我说:“你看,叔叔阿姨和一些领导都来参加这个慈善活动,我们呼吁他们多在这个箱子里捐一点钱,然后把捐的钱送去医院,医院的医生会拿这些钱给小朋友们治病。”他这才明白我们的“慈善”“公益”“募捐”的作用是什么。
对石头来说,这个慈善活动是一次很好的锻炼。通过这件事,让他有了“回报社会”的概念。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艺人需要在公益事业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力、影响力,我会多带石头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用爱心回报社会。
这可能是我小时候缺失的一种教育,现在我希望在石头身上弥补。
“叛逆”是父母对孩子的不公正判决
我在一步一步学做一个好父亲,说实话,这个过程中也经常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常感到困惑和无力。比如石头现在刚满7岁,却还总是静不下来。我有时跟他谈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总是“知道啦,知道啦”。我知道他可能心里有数,但并不是答应了每次就能做好。所以我有时经常“唐僧”一把,唆两句,有时候也想算了不要管了,任其发展吧。作为家长,这就是一个内心斗争的过程。
现在石头一年级,老师已经开始要求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了,这个时候家长应该主动帮助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只要我晚上在家,就陪他一起阅读,最起码确保他的阅读量要够。但我发现还是那个问题,他静不下来,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也是他感兴趣的题材,他只翻图片看,基本上五分钟,翻完就把书扔在一边了。而妹妹就坐在哥哥边上陪哥哥看书,妹妹就不像哥哥这么没有耐心。我发现石头经常这样以后,对他说:“儿子,爸爸跟你一起阅读吧,来,我们看同一本书。”“你看这里文字描写得特别好,你光看画是看不出来的,只有通过这些字,你才能了解画里真正的内容是什么”他不听,他想去玩。于是我又换了一种方式引导:“我们今天不一定看很多,看五页就可以了。”听完,石头拿起我手里这本书,还是一样很快翻完了。我心里有些着急,我觉得孩子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和要求,但我不知道在这种你讲他不听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后来我去网上求助了教育专家,专家说两三岁的儿童开始有叛逆的表现,而6岁是儿童的第二个叛逆期。
叛逆期的孩子为什么难管?父母要知道原因,还需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其实,叛逆并不是坏事,这证明孩子遇到事情开始学会思考,开始形成尽管还不算成熟的主见,对父母的话也开始大胆怀疑了。
大多数的父母在权威动摇后,一时难以适应,又不愿放下身段、调整教育方法去面对孩子。因此,父母才苦恼。
有时,我也在想,“叛逆”这个词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不公正判决呢?孩子静不下来,不事事听从父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有些孩子对文字感兴趣,有些则不。
父母往往因为着急管教而放大这个问题。
从长远角度出发,这个问题只是暂时性的。孩子有他的发展阶段,我们并不是完美父母,为何要求孩子变成一个完美和乖顺的小孩呢?看完以后,我觉得专家说得对,是我太着急了,孩子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反思自己,在我成长的过程当中,也出现过很多错误。儿子现在有许多习惯都跟我小时候特别像,比方说看书这件事。我相信儿子是个特别聪明的人,现在的孩子接触到的世界已经比我们小时候丰富太多,他绝对有条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只要他愿意静下来看,而不像现在那样走马观花或是囫囵吞枣的话,我相信他会把一本书研究得很透彻、很全面。
我开始理解孩子,可能现在对他来说,色彩和图片的东西是最直接的,只有先大量积淀,将来才能培养他的领悟能力,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绘声绘色的东西,让自己更容易理解。我相信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慢慢踏实下来,这方面会改善的,我希望他能有一个自己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