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暗算股指期货:"黄金十年"中国七大投资焦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在暗算股指期货:"黄金十年"中国七大投资焦点-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投资者买入大量的美元,就意味着美国将支付更多的利息开支,增加财政赤字,因此,美国更愿意采取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方法,来平衡这个利差,比如,如果人民币一年升值为3%,目前人民币和美元的利率保持不变,持有人民币资产还可多获益;如果人民币升值5%,则持有人民币资产可多获益。实际上,这等于中国变相替美国承担了部分利差造成的财政赤字。
  笔者之所以坚持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在2007年升值在3%左右最为合理,就是这个原因。在目前美元人民币利差为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3%的升值幅度刚好可以平衡这两个币种的收益水平,从而避免热钱大进大出。否则,人民币升值大大超过3%,或者低于3%,都将会使中美两国目前艰苦调控中的宏观经济变得更复杂,更难以控制。
  但是,在3%的升值幅度下,人民币和美元资产收益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中美两国间的汇率和资本市场就会波澜不惊,热钱冲浪获利的机会就少。因此,那些或有意或无意受金钱利益驱动的舆论,一定会千方百计地促使人民币更大幅度地升值,甚至想方设法威逼利诱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区间扩大。而这种舆论目前似乎已经对中国的一些重要部委产生影响,人民币升值5%似乎已经成为某些人的共识。孰不知,投机汇率风浪的热钱及幕后黑手正窃笑不已。
  这一误导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在股市上。最近两年,国家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出台了各种控制炒作的土地、税收及信贷政策,热钱投机房地产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但随着国内股市股权分置的根本性制度缺陷被解决,被压抑的资本市场空间被打开,加上人民币将更大幅度更快速度升值舆论的诱惑,更多的热钱涌入中国,与国内的短期流动性资金一起,疯狂炒作内地股市,造成了上证指数在2006年上涨130%的奇观,造就了超级大盘股工行在46个交易日中上涨的闹剧。
  

人民币汇率手中的“风筝” 楼价与股价(2)
或许有人认为,热钱涌入中国,刺激中国股市和楼市水涨船高,一片繁荣,人人都赚钱,大家都获利,有什么不好?你是否在多管闲事?
  对此,我想回顾一段历史。198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威胁到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于是,1985年9月,美国逼迫日本签定城下之盟———《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大幅升值。在接下来的三年间,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75%,国际热钱因而汹涌而入,日本股市楼市一片极度繁盛之态。《广场协议》后第一年,日经指数劲升,日本房地产的价格也是扶摇直上,1988…1990年的3年时间内,大阪、名古屋的住宅地皮价分别暴涨了倍和倍,最高峰的时候,东京23个区的地产市值已经超过整个美国所有资产的市值。
  然而,好景不长,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热钱突然呼啸而去,巨大的泡沫瞬间破灭,日经指数从1989年底最高的38915点跌到2002年8月的8688点,下跌,楼价也狂跌不已。大量日本银行、企业破产,无数日本人的纸面财富迅速蒸发,生活被打回原形,甚至更加不如。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经济衰退状态,直到最近,才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刚刚摆脱通货紧缩的状态,但仍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挣扎。日本过去20年的教训是,经济发展切忌“一曝十寒”,切忌为短期“暴利”牺牲长期可持续发展,否则“一夜暴富”也只能是“黄粱一梦”,最终成为别人的反面教材。
  前车可鉴,目前,围绕所谓“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论战才刚刚开始,这场论战实质上是国际热钱对华发动“货币战争”的前哨战,或者说,是一场“现代金融战争”前奏期的制空权争夺战、雷达战和网络战。
  因此,在2006年底2007年初,当人民币将大程度升值的舆论出现一边倒的倾向时,笔者撰写了七篇文章,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真相。驳斥了目前正在盛行的关于贸易顺差和人民币汇率的荒唐逻辑,即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是一宗“罪”,为了“赎罪”,中国必须将人民币更大幅度升值,并最终将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自由化。事实上,中国不仅无罪,美国更应感恩。如今一些美国人士不但不感恩,反而恩将仇报,实乃别有用心———试图再次在亚洲发动一场“货币战争”,使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人民币自由汇率背后的“伪自由市场”(1)
2007年一开年,为减少贸易顺差,人民币应该加速升值,浮动汇率区间应该扩大的言论声势日盛,正在动摇着中国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已经过去的1月,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到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而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背景下,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舆论很可能紧接着将冲向前台。
  中国既定的人民币汇率国策是稳妥而渐进。2006年6月26日,###总理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在日前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强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的有效监控”。
  中国坚持以上原则至关紧要,但它也必然像海边的堤岸一样,遭受一轮又一轮热钱舆论的海啸攻击。此前,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已经至少遭受了两轮铺天盖地的舆论潮,但中国都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并赢得了到目前为止有目共睹的成果。
  然而,此情此景下,仅仅被动地坚守防御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一种社会公众都能够明白的方法,用理性、透彻而直白的语言去摆事实、讲道理,讲一个对于中国、对于美国、对于世界都有利的道理,去还原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升值的真相。
  其实,“为减少贸易逆差,人民币应该加速升值”的论断,实际上是一个更长的逻辑链条中的一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制度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自由市场制度就意味着金融资本(包括热钱)的自由流动和汇率政策的自由化;由于“人民币低估”,大量的中国商品流到美国,美国的金融资本却不能自由地按照市场汇率流到中国,则造成中国大量的贸易顺差,美国大量的贸易逆差,又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由于中国企业赚回了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国的央行要给他们换成人民币拿回国内,则使中国被迫增发货币而形成货币流动性过剩,造成房地产和股市国内投资过热,经济过热;中国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对外人民币汇率和资本项目要进一步开放,以减少贸易顺差,对内必须加息,减少人民币的流动性……
  这个看起来似乎强有力的逻辑链条,真的既合情合理,又能经受得住实践检验吗?
  以上的整个逻辑推演有着一个假设的前提,即“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制度就是自由市场的制度”,但这个理论在西方已经很少有人再相信。自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被用于拯救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之后,人们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所谓“自由市场”弱肉强食的危害性。
  即使我们暂且假定“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制度是自由市场制度”是成立的,那么“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自由市场就意味着国与国之间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汇率政策自由化”的推论也是片面的。
  道理很简单,既然是“自由市场”,那就意味着市场中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自由的,包括资本、技术、商品、劳动力等。如果资本是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那么技术、商品和劳动力也理应自由流动。
  但现实的状况是,某些美国人士和经济学家们一面呼喊中国金融彻底开放,允许资本项目可兑换,要求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但对于中国购买美国的先进技术却壁垒森严,对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常常设置“反垄断”和“特保”等障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全球的劳动力流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可谓不遗余力地限制,除非是特别优秀的,符合美国标准的,能为美国创造高额剩余价值的精英,而对于普通的劳动者堪称严防死守。
  即使在资本流动上,美国某些人士在提出中国放开短期资本项目的过分要求的同时,对于更加安全的中国对美实业投资,如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的投资项目却干扰破坏。
  

人民币自由汇率背后的“伪自由市场”(2)
由此不难看出,所谓“国际资本自由化”的真相,是在蔑视劳动力、技术、商品等要素平等流动权利下的话语霸权。它之所以能登堂入室,大行其道,关键在于,相对其他要素的拥有者而言,资本的所有者,特别是热钱资本有着足够的金钱,去控制舆论,去推销自己的单边逻辑。其最终达成的目的是,通过不对等的单边舆论宣传攻势,误导目标国的决策者,以达成对于其他生产要素不公正的游戏规则,剥夺其他生产要素的受益人群的合理收入,乃至将目标国的财富积累席卷而去。
  基于人类最基本的公理———公正而言,在发达国家仍然不允许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自由流进的时候,请不要一厢情愿地指望中国对资本项目,特别是短期投机资本不设防。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传统贸易理论严重误导中国(1)
2007年1月31日,一场“被告”缺席的“审判”在美国国会上演。
  美国议员里斯·多德等人“发难”,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美国财长保尔森则“辩解”。最后,保尔森称“中国在汇率政策上确实仍然没有做到我们想要的和他们需要的”,并自定目标,在其两年多任期内,“让人民币形成基于市场经济规则、由市场竞争决定的、自行浮动与定价的机制”。
  其实,这种所谓一年一度的“汇率操纵国”的戏剧,对于中国并不新鲜。中国在加入WTO前,那时,戏的主题是“中国最惠国待遇”,都是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有人唱黑脸。在黑脸的法官面前,一个白脸律师担任“原告律师”,一个红脸律师再在他将要被判入狱的时候解救他,让“原告”感觉无比“侥幸”过关,让“被告”在心怀感恩中,不断加深“罪人”的暗示。
  中国真的有“罪”吗?让我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美国的价值观中,程序公正是非常神圣的,按照国际法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或汇率分歧,不论谁为原告,都应该依照国际法,由WTO来裁定,不可能由美国人既当“原告律师”,又当“被告律师”,更不能再当“法官”。
  如果按照WTO协议,各成员有权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各种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度,均无可指责的。换言之,在国际法的范围内,所谓“汇率操纵”罪名根本是不存在的。
  从现实历程来看,人民币兑美元从1980年的贬值到1994年的,那时,无人指责中国汇率操纵,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施小幅浮动汇率制度后,迄今(2007年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约,人民币怎么反而被“操纵”了?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亚洲货币纷纷大幅贬值,人民币坚守固定汇率,举世赞赏,无人认为低估,现在升值了怎么就低估了呢?
  因此,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从现实历程看,所谓人民币低估的汇率操纵之罪,根本是莫须有!
  当然,有不少学者言之凿凿:按照国际贸易的经典———国际贸易中,贸易顺差国是受益国,贸易逆差国是受害国,将导致该国的经济增长减慢,失业率上升等恶果,这个原理已经成为“贸易顺差原罪论”者的教条。
  撇开教条,经济学的本质是人的经济利益之学,它们都是由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总结中提炼而来,都有它所发挥分析功能的特定时间、空间及人群条件,并必须得到现实的验证。从过去十年美国的现实来看,所谓经典的贸易顺差理论已经开始失效。其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攀升,从1995年突破100亿…167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1019亿美元;美国的国际贸易总逆差也由1737亿美元上升到7258亿美元,但这十年中,美国的GDP平均增幅达到,平均失业率仅为,通货膨胀率仅有,完成了宏观经济学上几乎不可能的任务———“高增长、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的黄金组合。
  旧理论已失效,那就需要新的工具来分析。在笔者看来,如果从中美两国经济关系中利润的流向来分析,则完全可以解释。
  目前,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主脉已变为美国投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