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超凡智慧揭秘-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犹太民族国家。16 和17 世纪出现许多“弥塞亚”,努力功说犹太人“返回”
巴勒斯坦。然而18 世纪末的哈斯卡拉运动,却主张接受西方的世俗文化。19
世纪初,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的想法主要是由基督教的千禧年论者继续传
播。奥地利报人T·赫茨尔赋予犹太复国主义一个政治性的转机,他主张,
如果外部压力迫使犹太人形成一个民族,那只有集中在某一领土内,他们才
能正常生存。1897 年他在瑞士巴塞尔召集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
起草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巴塞尔纲领,宣布“犹太复国主义所追求的是在
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受到公法保护的家园”。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心
设在维也纳,出版机关周刊《世界报》。1904 年,赫茨尔去世,领导机关从
维也纳迁到科伦,后迁至柏林。1905 年俄国革命失败后,发生屠杀与镇压,
促使愈来愈多的俄国犹太青年移居巴勒斯坦。1914 年在巴勒斯坦约有9 万犹
太人;13 万移民生活在43 个犹太农业居留地中,其中许多人靠资助度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再一次提出犹太复国主义,其领导权转入住在英国
的俄国犹太人手中。两个住在英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一C·魏茨曼和N·索科
洛夫促使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1917。11。2),宣言允诺,英国赞成在巴
勒斯坦为犹太人建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直到希特勒主义在欧洲兴起前,犹
太移民较少。然后,阿拉伯人担心巴勒斯坦最终会成为一个犹太国家而坚决
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以及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希特勒主义和大规模
地消灭欧洲犹太人,导致许多犹太人在巴勒斯但寻找避难所,又有许多犹太
人(特别是在美国)接受了犹太复国主义。由于阿拉伯人与优太复国主义者
之间关系日益紧张,英国先后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英美双方和联合国讨论,
1947 年11 月29 日,联合国建议把巴勒斯坦分成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
家,并使那路撤冷国际化。1948 年5 月14 日以色列国的建立引起了1948—


1949 年阿以战争。在战争中,以色列得到比联合国决议划给它的更多领土,
并驱逐80 万阿拉伯人。此后20 年间,许多国家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继续
为以色列募捐,从财政上给予支持,并鼓励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总之,犹太民族始终是一个受到歧视和奴役的民族,正是这种。压抑和
歧视,铸就了犹太人顽强、勇敢、坚韧的精神和性格,以及巨大的创造力。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他说,犹太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他们为人类文化所做
出的贡献,是为世人所公认的。

五、犹太人的两大特点

纵观世界犹太人的情况,国际舆论界普遍认为他们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长于理财。查阅牛津和韦氏大辞典、“Jew”(犹太人)的注释是
“属于希伯莱的民族”,“高利贷者和无孔不入的生意人”。世界文豪莎士
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把犹太人夏洛克描绘成一个贪婪、狠毒的“高利贷
者”。有这样一则故事:飞机正飞越大西洋,机内引擎突然着火,机长请求
每个乘客按照自己的信仰“做些宗教上的事情”。于是,穆斯林朝着麦加跪
拜;罗马天主教徒数着念珠祈祷;清教徒唱起了赞美诗;而一个犹太乘客则
挨座募捐,为防止以后的飞机引擎着火而筹措研究基金。这正说明了犹太人
善于理财和搞金融活动的特点。

据调查,美国百万富翁中有20%是犹太人,所有犹太人的家庭平均收入
为1。334 万美元,而其他种族的全国平均值只有9953 美元,前者比后者高
34%,美国纽约市43%以上的犹太人家庭收入超过1。6 万美元,而该市所有
家庭中只有27。5%的家庭收入超过1。5 万美元。不过大多数犹太人对于个人
钱财仍持欧洲观念:他们对钱的态度是严肃而有节制的,谈到钱的时候总是
三缄其口,几乎从不拿钱开玩笑。直至今日,许多犹太人对钱仍然怀有一种
矛盾心理——意识到钱的威力,不愿意树大招风。所以,犹太巨富的数量和
其他名人相比就有所逊色。

犹太人的第二个特点是,文化水平高,杰出人才非常多。

在美国,95%的犹太人住在城市。60 年代美国适龄青年中上大学比例平
均为40%,而犹太人高达80%。在美国“杰出发明家”中,犹太人所占比例
也超过其他民族。在新闻出版行业中,有一半人是犹太人。

在原苏联,70 年代初犹太人科学家有6 万人,占全苏科学家的7%,列
宁奖学金获得者有11%是犹太人。

当然,犹太人在所有诺贝尔获奖者中的比例也很大,自1901 年以来世界
共颁发诺贝尔奖513 人次,犹太人获奖88 人次,占17%。而诺贝尔经济学
奖中,犹太人占的比例更大,占33%。在美国的诺贝尔获奖者犹太人占27%。

犹太人具有上述两大特点是和他们的历史境遇紧密相关的,限于篇幅,
不作论述。

本书中所选的犹太人只是群星璀璨的犹太名人中的一部分,由于资料所
限,遗漏了不少。诸如:列宁、罗斯福、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获诺贝尔
奖的经济学家萨终尔森、凯恩斯、著名艺术家勋伯格、D·贝尔、拉斐尔、鲁
宾斯坦以及杜尔克姆、茨维格、爱伦堡、保罗·纽曼、拉卡托斯、布洛赫、
夏加尔、西蒙、罗斯柴尔德、华纳、奥斯卡、海菲茨、魏兹曼。欢迎珍藏其
他犹太名人资料的读者与主编联系(联系地址:内蒙古杂技团;电话:(0471) 
655453;邮编:010050)。另外,由于主编水平所限,错误肯定不少,欢迎


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贺雄飞
1994。8。18 于呼和浩特
静思斋


A=X+Y+Z 
——不拘小节的科学巨擘爱因斯坦

1905 年,莱比锡出版的《物理学纪事》杂志发表了三篇论文,作者是同
一个人。第一篇是论述布朗运动的,用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分子的存在,它的
作者将在物理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第二篇是发展普朗克的量子论,提出
了光量子假设,它的作者将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第三篇论文是《论
动体的电动力学》,这是相对论的第一篇论文,它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它的作者的名字是和牛顿并列的。而此时,它的作者仅仅是一个专利局的小
职员。

但是,这位影响了世界的巨人平时却常常是说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在
讲课时都骑在桌子上,叼着雪茄,和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的一个人。

而为了犹太同胞的命运,他又不怕浪费时间,到处奔走呐喊。以色列建
国后,邀请他担任总统候选人,他却断然拒绝。

他——就是——不拘小节的科学巨擘爱因斯坦。

一、敢与上帝决裂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父亲是个小工厂主,母亲是富商的女儿,文化修
养很高,爱好文学和音乐。爱因斯坦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他喜欢坐在钢
琴旁,听妈妈弹琴。当优美的旋律象潺潺流水从妈妈手指下流出时,爱因斯
坦那双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也放射出快乐的光芒。

幼时的阿尔伯特,性格孤癖,沉默寡语。4、5 岁时,还不大会说话,以
至于父母怀疑他是一个低能儿,请来医生诊断。

阿尔伯特5 岁上学。按常规犹太人的子女大多都上犹太教会办的学校。
可是犹太学校离家远,学费又贵,阿尔伯特就近上了所天主教会办的小学。

父亲崇尚自由主义,不信仰宗教。但阿尔伯特的心里充满了宗教感情。
宗教课上讲的那些圣经故事,教堂里那种庄严气氛,回荡在空中的钟声、唱
诗班深沉的歌声,还有那喃喃的祈祷声。。这一切在阿尔伯特心里产生出一
种神秘而崇高的感情。他经常独自默默地向上帝祈祷,祈求主的恩赐,要做
一个虔诚、仁慈、善良的人。

然而每当阿尔伯特回到家里,看到父亲不但不信宗教,甚至连犹太教规
都不遵守,吃猪肉,连祷告也不做。他非常难过。他只能用自己的办法来表
达宗教热情,他写了一些歌颂上帝的短诗,配上音乐,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
轻轻地唱着,以此表达自己对上帝的真情实感。

阿尔伯特在学校里成绩平平,可是他是那样地善良、虔减,同学们给他
起了个绰号,叫“老实头”。“老实头”博得了教义老师的喜欢。但是有一
天,这位老师带着一枚大钉子来到班里,走上讲台,开始讲道:“犹太人自
称是上帝的选民,可是,他们用这样大的钉子,把上帝的儿子,我们的救世
主钉在十字架上。”教义老师举起那枚大钉子,声音颤抖起来:

“我们的主耶稣,手和脚钉在十字架上,淌着鲜血。可是,他们还耻笑
他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你就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的主耶稣,痛
苦地垂下了头,鲜血一滴一滴往下流孩子们个个屏息静气,老师给他们揭开
了基督教历史最神圣的一页。

这位老师也许无意侮辱阿尔伯特,班上的同学也未觉察,有一个犹太人
就坐在他们中间。可是,敏感的阿尔伯特却好象觉得,全班几十双眼睛都明


晃晃地射向了自己。犹太人!干出这种罪恶、肮脏的勾当!

阿尔伯特的心灵第一次受到强烈的震动和刺痛。“肮脏的犹太人,猪!”
他在街上听到过的叫骂声,在耳边响起来。他痛苦地意识到,做一个犹太人
是耻辱,是罪孽。

但是,阿尔伯特对宗教的热情一如既往,没有因为受到这次打击而减退。
他的上帝,不单是耶和华,耶稣和圣灵,也是渗透在自然之中的。他的上帝
与日月星辰、宇宙天地融为一体。

阿尔伯特10 岁的时候,进了路提波德中学。此时正值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象洪水一样,在德国泛滥,学校的教育也是军事化的,学生如同士兵,他们
的天职就是服从。刻板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内容,使阿尔伯特感到厌倦。
数学、物理和哲学虽能引起他的兴趣,但这些学科在学校教起来,也象军事
训练一样乏味。于是,阿尔伯特开始自学起来。

在某个学年开始时,他拿到一本几何课本,书中奇妙的公理深深吸引着
他,诸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相加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的
清晰性和可靠性给他留下“非语言能形容”的印象。其实,12 岁的阿尔伯特,
根本不懂什么叫几何,但是他被这个定理的证明迷住了。他双手支着脑瓜,
皱起鼻子,一连三个星期,总是坐在自己的小桌子前苦苦思索。最后,居然
被他证明出来了。2000 多年前的一位哲人的定论,被这个12 岁的孩子独立
证出来了。阿尔伯特第一次体验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孩子的创造才能萌发了。

接着,他自学了高等数学。路提波德中学里的数学老师已经不是他的对
手,常常被问得张口结舌。他还自学了布赫纳的《力和物质》、伯恩斯坦的
《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并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泛的阅读开拓了
他的眼界。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把一个秩序井然的世界展现在他
的面前。宇宙、自然和人类,一切都是那样和谐和有规律。

在他的心灵里,自然科学的殿堂大门敞开了,天堂的大门关闭了。在大
自然的面前,上帝失去了往日的灵光,他发现,圣经原来垦虚构的,宗教是
骗人的。什么上帝创造世界,什么天堂地狱,统统都是骗人的鬼话。

阿尔伯特少年时代的宗教天堂,就这样失去了。在他的心灵里,宇宙万
物运行的奥秘,成为他追求的目标,他不再用虔诚的祈祷去铺平通向天堂的
道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成为他的最崇尚的幸福。就这样,他与上帝决裂
了。

二、“你的儿子将一事无成”

父亲的工厂由于经营不善而陷入破产,不得不远走他乡,来到意大利的
米兰,投奔亲戚。父亲要他在慕尼黑读完高中,取得中学毕业的文凭。有了
文凭才能进大学,然后才能取得电机工程师的资格。这是父亲替儿子谋划的
人生道路。

阿尔伯特遵从父命,在中学继续读书。他的数学成绩出类拔萃。当同学
们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时,他已经在微积分的大海中邀游了。但学
校其它死背硬记的功课无论如何也引不起阿尔伯特的兴趣,他的成绩不好。
老师们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责备他“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
非非。”记得有一次,父亲曾问学校的教导主任,自己的儿子将来干什么比
较合适。这位主任直截了当地说:“做什么都没关系。你的儿子将是一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