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跳槽之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换工作以后至少要三年以上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跳槽以后即使马上出现更好的工作,你也只能画饼充饥了,因为你已经使用了属于你的机会。
所以,跳槽前应该做好自己的长期职业规划,然后有计划地去实施。这样才能判断通过这个公司能否积累到实现未来目标的阅历。
《纽约时报》刊登的关于跳槽的忠告值得铭记。《纽约时报》称,美国由于经济复苏就业岗位有所增加,跳槽的人非常多。为此刊登了专家们如下的忠告:
Q:要想不给别人留下整天跳槽的印象,最多能跳几次槽呢?
A:重要的不是几次,而是为什么跳槽。为了单纯的升职机会和高收入而跳槽和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而跳槽是不同的。咨询专家沃尔布里奇说“只要能解释每次跳槽对提高自己的能力有什么作用的话,跳槽的次数不是问题”。
Q:那么可以经常跳槽吗?
A:也不是。一年以下的工作经历会降低企业对你的信任。也可能让别人怀疑你能否适应公司,或你是一个注意力和韧性不足的人。如果是你所处的行业比较专业,那么在一个单位工作到一段时间,有助于积累你的实战经验。
Q:能够解释频繁跳槽的最佳理由是什么呢?
A:“为了熟悉新的技术”,这种回答最有效。曼哈顿的活动策划丹·沃尔斯纳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她从1995年毕业后到现在跳槽六次。她一开始在经济咨询公司工作,后来去《时代》杂志做了杂志社活动策划,之后又在高盛投资公司经营团队负责培训,不断扩大了活动策划业务。
Q:跳槽的话现在公司的领导者会不会不高兴?
A:不会的。很多人都把过去工作过的公司发展为自己的客户了。要选择好离开的时机。绝对要避免在进行大型项目时离开公司使领导们陷入困境。
Q:要不断寻找新的工作吗?
A:如果现在所在的公司规模足够大的话,在公司内部寻找机会比较好。不需利用外面的人际关系,利用公司内部的人脉关系就可以换部门。最近也出现很多不分部门而是以个别项目为主的项目推进式的公司。
Q: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样寻找机会呢?
A:经常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吃午饭是个不错的方法。在惠普公司干了24年,担任过15个职位的辛西亚·克莱斯诺就用了这个方法。他在惠普收购康柏后曾经差点失去工作,但是与一位要员一起吃顿午餐的功夫得到了一个空缺的要员职位。
《成功的CEO在三十岁年龄段决定》一书中对于跳槽做出了忠告:“邻居家的草坪总是看上去比自己家的草坪绿。但是事实上无论到哪里草坪都没多大的区别。所以与其常常想着跳槽不如在现在的公司里打好基础。不管从事哪一行,轻易离开公司的人都很难成功。所以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逆境,请不要先考虑跳槽,而要选择努力。”
这本书的作者说,不要因为不满意现在的单位就轻率地决定跳槽,不如对自己的工作继续挑战。而且哪怕不是现在,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那么请挑战到自己的三十多岁。这并不是劝你在三十多岁时创业,而是说要做好准备。当然这些准备要在现在的公司做,因为如果在现在的公司都做不好的话,创业也十有*会失败。
他忠告人们要在现在的公司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不要只注重英语、计算机等技术而要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如果你因为不会英语而无法向前发展的话,那么就先下功夫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更精湛。专家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够被认可,因为他专业。”
不管是跳槽、转行还是创业,重要的是使自己与众不同。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专业性,不管到哪里都很难得到认可,也很难过满意的生活。即使跳槽再频繁,如果是为了提高自己,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哪怕是只有几次跳槽,如果是为了逃避而跳的话就很难成功。再难再累,就算为了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应该坚持。
希杰(CJ)公司(韩国最大的食品公司。旗下有食品、制药、媒体娱乐等分支——编者注)金周亨社长说:“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热潮席卷韩国的那段时间里,我因为自己所做的食品业不是朝阳产业而感到苦恼。但是我下定决心与公司共同发展,想方设法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范围,最后安全度过了危机。”
很多CEO都说“有决心成为最高管理者的人才能成为最高管理者,而没有这种决心的人是绝对不能成为最高管理者的”。意思是说,世界属于有梦想的人。跳槽应该成为实现梦想的过程,而不应该是逃避的过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职场经历也有机会修正
…以过去的核心经历为依托不断开辟新的经历的“职业生涯再设计”倍受瞩目。
如今的年轻夫妇不再偏好独门独院的住宅,就算是空间狭小一点也会选择公寓式住宅。公寓式住宅不仅容易转手,而且不用花很多心思去装修,每隔2~3年换一次壁纸就可以了。但是看起来永远都不需要管理的公寓在10年或20年之后也会老化,换换壁纸并解决不了问题。比如由于管道陈旧,自来水开始变得浑浊,门窗也变形了,无法正常关闭。
这时周围的居民就会提议重建房屋。特别是,如果周围出现了新的公寓建筑,或者同一时期的公寓由于重建价格飙升,关于重建的议论就会在各住户之间传得沸沸扬扬。
职业生涯也是如此。从大学毕业以后到刚参加工作,可以参照已有的职业规划图按部就班驾驶就可以了。但是过了三五年就会发现,如果参照入职的时候制定的地图,已经找不到最终的目的地了,地图上原有的道路要么已经封闭了,要么已经建起了新的高速公路。
有时会索性变更目的地。比如,出发时的目的是到温泉,但是温泉水已经枯竭,休闲旅游区也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模样了。同样,职业或职场也有可能急速衰退,特别是看到同期入职的同事找到了更好的职场,或通过出国留学或通过MBA毕业职业生涯得到成功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以往的职业规划就像破旧的公寓一样,希望重新建设。
但是重建工作比想象得要复杂,需要有几年的时间把现在的房子腾出来搬出去住,要自付一笔不小的租金。资产价值虽然升值了,但是投资资金会套牢在房子上,没有闲余资金也不是什么好事。加上如今经济不景气,政府从政策上严格控制房产价格,那么重建可能不是赚钱的买卖而有可能成为赔钱的赌局。在重重压力下,人们慢慢把目光转移到了房屋的改造上。最近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重建受阻,江南的楼市开始转向了房屋的改造。
职场情况也很类似。职场的重建就是改行,改行意味着对过去的工作经历全盘否定,重新寻找新的领域,而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系数。放弃自己原有的工作成果,以“年长的新员工”身份进入新的领域。“年长的新员工”只是年龄大而已,在地位上与职场中的新人毫无差别,因此级别、业务内容、教育机会、薪水和福利等待遇都和年轻的新人一样,同时还要和他们竞争。
考虑到这些危险和负担,以自己的核心经历为依托不断开辟新的经验的“职业生涯再设计”倍受瞩目。韩国一家大型建筑公司L先生的“职业生涯再设计”就是其中成功的案例。
一直向往海外工作的L先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借助前辈的参谋进入一家国有企业。但是这家国有企业就像前辈所说的,没有什么知名度,薪水也很低。L先生毕业于首尔名牌大学的法律专业,但是这份工作只是一般的管理业务,和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太多关联。
在工作了一年之后,L先生发现目前的工作几乎没有到海外锻炼的机会,加之年薪和福利待遇也很差,他在这里工作犹如到了地狱一般,可是跳槽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L先生受到了打击,每天得过且过无奈地打发时间。周围的同事都多次劝他“要么走,要么留,做个了断吧”。
两年后他成了部门内的“局外人”,最终他放弃了这份工作。他去了曾经向他伸出橄榄枝的前辈的公司负责了企划业务。但是在这个公司工作似乎和以前一样还是看不到希望,他开始对未来感到不安。于是尝试过股票、考过公认中介师考试,只要觉得有前景,他便都去尝试。
但是他所做的努力最终全部化为乌有。他开始反省过去,发现自己在过去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犯了错误,并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自己是否喜欢,应该始终围绕自己的专业做一些法律方面的工作,而且周围的亲朋好友也认为他“适合做一些企业法务类的业务”,于是L先生开始重新写简历。
但令人意外的是L先生接到了韩国一家著名大企业的面试通知。看来名牌大学法学专业的学历,以及他夸大包装的仅有的法务经历成功地吸引了这家公司的眼球。但是L先生在面试的时候却败下了阵。面试用英语进行,而且面试官就法律业务的具体知识做了详细的提问。L先生大学毕业之后就放下了英语,法律业务也是马马虎虎,于是他不得不紧咬着嘴唇离开了考场。
回去后,L先生马上报名英语补习班,还把扔到一边的法律书籍摆到了书架上。就这样经过两年艰苦的努力后他跳槽成功,成为一家韩国知名企业的法务负责人。
如果L先生继续待在那家公有企业或前辈的中小企业的话,由于工作不适合,他永远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英语水平不行还做着海外工作之梦,到处尝试碰壁之后,最终等待他的,可能就是自营啤酒店或寿司店吧。
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以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基础进行了合理的职业规划。他在履历和自我介绍中突出了名牌大学法学专业的学历,并且注明在国有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企划工作中接触过法律业务,尽量让自己的职业轨迹靠近法务领域。虽然他之前因为夸大包装履历而惨遭失败,但是这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教训,通过这次经历他认识到只有以职业生涯为基础的履历才能引起重视,只有以具体内容为依托的经历才能得到认可。从此之后他全力以赴地挑战新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