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有限理性察人心:市场预期和心理因素…
三、预期的偏差对汇率的影响
在现实中,汇率总是处于持续的变动中,有时甚至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汇率这些短期的变动,反映了市场纠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面临巨大的风险,同时也存在巨大的获利可能。
外汇市场不是一个完全有效市场,换言之,汇率的变动不能充分反映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全部信息,导致实际汇率经常会过分偏离均衡汇率。外汇市场的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他们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可能导致汇率过分扭曲,引起某些货币被高估而另一些货币被低估。
对信息的反应过度或不足,源自于投资者的预期偏差。有限理性的投资者的市场预期受交易前的认知偏差、交易过程中的情绪偏差(心理因素)以及市场上“羊群效应”的合力作用,其预期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例如1992年下半年,德国坚持实施反通货膨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德国中央银行反复声明将继续坚持这项政策,然而此时外汇市场广泛流传着将要降息的谣言和猜测。虽然德国没有任何降息迹象,但在英国、法国、丹麦、瑞典等国相继降息之后,外汇市场更加顽固地认为德国必然会降息,即使年底不降,第二年年初也会降。外汇市场的这些预期,使马克/美元的汇价在美国与德国的利率差仍然很大的情况下,节节下跌。
市场预期总是在事态还比较朦胧时活灵活现,随着不断出现的新信息,投资者会不断调整先前的预期,直至将预期偏差修正到与实际情况接近。预期偏差的修正过程,也就是汇率调整的过程。如经济变量实际变动的幅度或方向与预期有偏差,市场会就这一偏差进行调整,最终使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趋于一致。从背景资料37所介绍的动态信息来看,人们的市场预期与心理因素可能交织在一起,使汇率变动呈现更为复杂的景象。背景资料37华尔街金融危机下心理预期对美元走强的影响
美国遭受金融危机,经济陷入衰退状态,美联储连连降息,美元走弱应该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从2008年9月22日以来,美元对欧元、英镑等升值超过17%,只有对日元贬值。这是为什么呢?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投资者认为全球经济事实上已经陷入衰退,在衰退过程中,美国依然是最好的避险地。
从目前的汇率走势来看,至少短期内在投资者眼里,美国情况正在变好,而欧洲的经济正在变坏,资本在流出。观察次贷危机的传播路径,在欧洲人为美国“买单”之后,接下来的“买单”者可能是亚洲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一点也不会比美欧等发达国家小。次贷危机的发生,除了美国金融衍生产品极端泛滥、缺乏监管的原因之外,与发展中国家产能过剩以及发达国家家庭消费极度透支也有密切的关系。要重新达成平衡,欧美家庭必须削减开支,发展中国家则必须削减一部分过剩产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全球经济都陷入衰退,美国的实体经济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中可能依然是最强的,这就是为什么近期美元走强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过程中,心理预期对美元的短期走强有一定的支撑。
资料来源:《证券时报》2008年10月29日
本 章 小 结
以上各节总结了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基本面因素。值得提示的是,外汇市场的变化是各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并非通过几个变量就能捕捉到所有的趋势信号。各种因素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的力度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能将它们不分主次、轻重地相提并论。成功预测市场趋势的关键在于把握市场的主题和人气所在,分析各因素对外汇市场影响的相对强度。另外还应该注意在不同时期,汇率基本面分析的侧重点也应有所调整。本章我们了解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面因素,那么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汇率基本面分析因素,从何下手才能游刃有余呢?且听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