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学理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看故事,学理财-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尔·盖茨回答说:“虽然我明天才离开台湾,今天还要在宾馆里过夜,但我的约会已经排满了,真正能在宾馆的这间房间里所待的时间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又何必浪费钱去订总统套房呢?”   

  比尔·盖茨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时一个星期要到四、五个国家召开十几次会议。每次坐飞机,他通常都坐经济舱,没有特殊情况,他是绝不会坐头等舱的。   

  有一次,在美国凤凰城举办电脑展示会,比尔·盖茨应邀出席。主办方事先给他订了张头等机舱的票,比尔·盖茨知道后,没有同意他们的做法,最后硬是换成了经济舱。还有一次,比尔·盖茨要到欧洲召开展示会,他又一次让主办方将头等舱机票换成经济舱机票。   

  在生活中,比尔·盖茨也从不用钱来摆阔。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盖茨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比尔·盖茨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盖茨认为那是超值收费。比尔·盖茨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   

  是比尔·盖茨小气,吝啬到已成为守财奴的地步了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而且,还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   

  真正节俭的人有能力讲究奢侈铺张浪费,但是从内心里并不愿意这样做的人才是具有节俭美德的。   

  节约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成熟与理性的生活方式。   

  现在流行一个新名词:新抠门主义。在现在的都市中涌现出一群人,他们的收入也算可观,可是在消费上却精打细算,该花的钱,出手大方,该节俭时必须节俭,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时下,人们所说的抠门不再是过去的那种节约一度电、节省一分钱的概念,也不是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口号。而是对过度奢侈和繁琐的一种摒弃,崇尚的是一种简单生活。不是以不消费或减少消费为节俭标志,而是在正确的理财理念下用尽量少的钱获取尽量多的享受,满足尽量多的需求。   

  要理好财必须从做好节约一点一滴开始。点点滴滴节约的事情虽小,但意义很大,一是培养了节俭理财的良好习惯,二来也是积水成渊,集腋成裘。所以,我们不应因为一些应该节俭的点滴小事而不为。理财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节俭做起,必须用心去做。   

  22?养成量入为出的习惯   

  “量入为出”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量入为出”,是我国古代哲人对当家理财的精髓总结,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量入为出”从来就是人们理性消费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就会造成理不清的消费债务链,就会削弱人们未来的消费能力。正如米考伯先生(英国作家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一个人物)所说:“一个人,如果每年收入20英镑,却花掉20英镑6便士,那将是一件最令人痛苦的事情。反之,如果他每年收入20英镑,却只花掉19英镑6便士,那是一件最令人高兴的事。”         

BOOK。▲虹桥▲书吧▲  

第8节:第二章理财应开源与节流并重(3)         

  有人或许会说,“这个道理我们知道。这叫做节约,就像吃蛋糕,蛋糕吃完了就没有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体力行又是一回事,很多人就是在明知这个道理的情况下破产的。   

  2007年12月17日“BBC中国网”有这样一则新闻:20世纪80年代英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记者、主播艾德·米切尔由于负债累累,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艾德·米切尔走红的时候,主持过独立电视公司ITN晚上10点的新闻联播,还曾采访过英国及世界级别的政界要人,其中包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梅杰。   

  他拥有让人眼红的10万英镑的年薪,价值50万英镑的房子,每年两次的海外度假,妻子、儿女、……现代生活的享受应有尽有。   

  但是,2001年艾德·米切尔被迫“下岗”。遭解雇后,噩梦开始了。失业前累积的几万英镑的信用债务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为了还清旧债不得不申请新的信用卡,几年内,欠下了25张信用卡及将近25万英镑的债务。   

  两年前,妻子与他离婚。艾德·米切尔不得不变卖了房子还债。最终,沦落到在海滨城市布莱顿街头露宿。   

  艾德·米切尔的故事曝光后俨然引起一场“小地震”。他先后接受了许多大报、新闻节目的采访,希望以自己的经历给人一个警告:不要轻易借钱消费,要量入为出地消费,不然同样的遭遇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谁都有可能下岗,谁都有可能走背运。艾德·米切尔的故事给人们最大的一个警告是:人生的每个阶段,不论阴天晴天,都要量入为出,好年景时也要理性消费。   

  我们可以将收入比作是河流,财富是水库,花出去的钱是流出去的水,一定要养成量入为出的良好习惯。因为最终决定财富的不是收入,而是支出。不论你多有钱,如果你无度的去消费,你都会变成穷光蛋的。   

  23?吝啬与慷慨   

  迈克是纽约一家小报的普通记者,他非常敬佩当时事业正如日中天的“汽车大王”福特,很想从福特那里学到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个周末,迈克正在一家不大的酒店与几位朋友小酌。忽然,他眼前一亮,只见几位身份显赫的企业家正从一个房间里走出,其中一位正是福特。他手里拿着一张菜单径直走向那位服务生,微笑道:“小伙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点儿误差。”   

  年轻的服务生飞快地瞟了一眼那菜单上的一串数字,很自信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没有错啊。”   

  “请别着急,你再仔细算一算。”福特宴请的那几位企业家已朝门口走去,他却很有耐心地站在柜台前。   

  看着福特那认真的样子,年轻的服务生没有再核算,而是不以为然道:“是的,因为零钱准备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认为像您这样富有的人是肯定不会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很坚决地纠正道。   

  “那就算您付给我的小费吧。”服务生被福特的斤斤计较搞得有些难为情了,忙给自己找了一个摆脱尴尬的借口。   

  “不,小费我已经付给您了,这50美分是您应该给我的零头。”福特固执地坚持道。   

  服务生只得低头花上一番工夫凑够了50美分,满怀歉意地递到一脸坦然的福特手中,而此时,福特宴请的朋友已坐到了车子里了。   

  看着福特快步离去的背影,年轻的服务生低声嘀咕了一句:“真是太小气了,连50美分也这么看重。”   

  “不,小伙子,你说错了,他绝对是个慷慨的人。”目睹了刚才那幕情景的迈克抑制不住激动地站了起来。   

  “他是一个慷慨的人?”服务生一脸的困惑不解。   

  “是的,他刚刚向慈善机构一次捐出5 000万美元的善款。” 迈克拿出一张两周前的报纸,将上面的一则报道指给服务生看。   

  “可是他刚才……”服务生仍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为什么还要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去计较那区区的50美分。   

  “他懂得认真地对待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钱,懂得取回属于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赠出5 000万美元,是同样值得重视的。”就在福特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迈克忽然领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经验,那就是——没有任何理由不认真地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无论它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   

  后来,经过多年艰苦的打拼,迈克终于成为美国报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务生也成了芝加哥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多年后,两人再次邂逅,一开口,他们便不约而同地感慨起当年的幸运——没错,是福特教他们走上了成功之路。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那些成功者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却很少留意他们的一些琐碎小事,其实那里面正蕴藏着成功的秘诀。福特“吝啬”与慷慨的故事,再次提醒我们:对于自己应得的金钱,即使再少也要努力争取。同样的道理,对于应该付出的金钱,即使再多,也绝不吝啬。24?你想赚1 000美元吗?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五岁时开始劳动。他在九岁之前,就以赶骡子为生。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大多数佃农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这些家庭认为他们的贫穷是命运安排的。因此,他们并没有想到去改善生活。   

  小福勒有一点与他的朋友们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亲。他的母亲不肯接受这种仅仅是糊口的生活。她认为他们的生活不应该如此贫困。过去,她时常同福勒谈论她的梦想:“福勒,我们不应该贫穷。我不愿意听到你说:我们的贫穷是上帝的意愿。我们的贫穷不是由于上帝的缘故,而是因为你的父亲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致富的愿望。我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看故事学理财 第三章借力生财的学问 没有人产生过致富的愿望!这个观念在福勒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改变了他一生。他开始渴望走上致富之路,并把他所需要的东西根植在心中,而把其他的东西抛到九霄云外。这样,他的致富的愿望就像火花一样迸发出来。他决定把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最后选定经营肥皂。于是他就挨家挨户销售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出售。这个公司的销售价是15万美元,他在经营肥皂的12年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了2?5万美元。双方达成了协议:他先交2?5万的保证金,然后在10天的期限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协议规定如果他不能在10天内筹齐这笔款子,他就丧失他所交付的保证金。   

  福勒在推销肥皂的12年中,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现在他去找他们帮忙了。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些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获得了援助。在第10天的前夜,他筹集了11?5万美元,也就是说,还差一万美元。福勒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里,跪下来祷告,我祈求上帝领我去见一个会及时借给我一万美元的人。我自言自语地说:我要驾车走遍第61号大街,直到我在一栋商业大楼里看到第一道灯光。”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芝加哥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   

  他走进去,在那里,一张写字台旁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好像认识他。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 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使这位承包商吓得向后仰去。“是呀,当然!”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 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并把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   

  那天夜里,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时,衣袋里已经装着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以后他不仅拥有了肥皂公司,而且还拥有了其他七个公司,包括四个化妆公司,一个袜类贸易公司,一个标签公司和一个报馆,并且都获得了控制权。   

  人们在创业之初,往往首先遇到的是缺乏资金的难题,这时候如果能善于利用别人的资金,来施展自己赚钱的本领,同样可以取得成功。         

BOOK。▲红桥▲书吧▲  

第9节:第三章借力生财的学问(1)         

  25?空手变出油轮来   

  奥地利有个名叫图德拉的工程师,他一无关系,二无资金,居然想做石油生意,而且居然做得很成功,他是怎样做的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