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你的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放你的人生-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有句古话:“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德国著名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在其作品《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中表示:“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在谈论“新”之前,我们首先理解“新”字的含义,通常来说有下列四种:其一,新的,从未有过的;其二,少的,少见的,另类的;其三,反流行的,特别的;其四,给人新鲜感的。
  “旧”的含义则有五点:其一,古老的,曾经有过的;其二,司空见惯的;其三,长时间面对的,几乎产生漠视的;其四,流行大众的;其五,无新鲜感的。
  很显然,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革新正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感觉来源于变化的刺激。威廉·冯特在其心理学名作《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中定律说:“除非感觉接近感受性的上限或下限,否则其变化与刺激变化的绝对量值成正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4章 富有胆略(9)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促进社会发展只有两大元素:革新和竞争。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人类的进化就来源于人们总是在试图创造代表主流方向的新事物,譬如科学家通过发明创造来推动技术革新,艺术家们“蔑视任何形式的模仿,歌颂一切形式的创新”来推动风气和观念的革新。
  有一位放下电视台主持人的“金饭碗”工作而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曾说过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的险,这叫值得。”
  很显然,“推陈出新”的激情总能带给人挑战、刺激,也能驱动人进行一次次的冒险,无论是感情、技术、事业,乃至单纯意义上的冒险——地理探险。这次研究中,就有无数成功的企业家向我们表明,他们喜欢充满激情的生活和工作,也喜欢富有激情并且专业敬业的员工。
  职业激情使唐骏不断冒险
  “我要做的是每天上班都要有激情,我要找到一种我最能接受的方式。”这就是在盛大和微软中国都担任过总裁的唐骏的名言。或者说,这就是他成为著名职业经理人的原因之一:富有激情。
  1990年唐骏在美国创业3年,拥有3家公司,但唐骏觉得再这么做10年、20年,公司也就这么大规模了,于是,他去了微软。
  在微软,唐骏能够工作10年,很大程度是因为职务从工程师、部门经理到中国区总裁——基本上两三年一变:“在上海,我把微软技术中心从我一个人创业的公司做到一个500人的公司,再把一个中国的技术中心变成一个亚洲的技术中心,盖茨过来揭牌。全球中心做完后,这个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挑战性了,我选择到微软中国做总裁。”
  当唐骏几乎做到了一个微软职业经理人的极限时,激情再次消失。于是,他走向了盛大娱乐——其实这也是他不久前主动从盛大辞职的原因:“我记得我走的时候,盖茨过来说你还继续做中国区总裁,但我给你一些其他业务。我已经失去这方面的激情,为了一个总裁的位置而做总裁,我不是这样的人。”
  我们无法评价唐骏不断追求激情是否正确,因为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很显然,如果骨子里没有喜欢挑战的激情,唐骏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唐骏。
  当然,盲目的不断求新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个“新”必须建立在合拍、合适、合宜的基础之上,如果还没有旧事物更实用,就失去了新的意义。正如单纯的技术或者管理体制的革新,并不能成就一个企业一样。
  曾有许多海归回国创业的时候,就犯了这类错误,盲目使用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技术产品作武器,却忘记是否与现实合拍,结果留下无数遗憾。无疑,海归与本土人才相比,优势就在于对本土各方面同样熟悉和了解,同时又能带来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而如果丢了东方,变成东、西方两种思维搞对抗,肯定会水土不服。
  易趣网的创始人邵亦波目前转做风险投资,就曾表示:“我不会投新海归的公司,虽然我自己是海归。我也不喜欢我投资的公司招新海归,刚回国的留学生,尤其在国外多年,对国内的情况很多时候连鬼佬(中国土地上的外国人)都不如。鬼佬还知道自己不了解,海归却以为自己了解,反而更危险。他们在国外的温室长大,到了中国的丛林,被吐唾沫,捅刀子,很多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他欣赏的是:“我喜欢回国两年以上,有中国实战经验的‘海龟’。他们有外国的见识,也有‘土鳖’的机灵和执著。”
  4.产生危机感的环境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人们都会感到危机感所带来的压力。许多人因为压力而焦虑难安,许多人因为压力而日夜奔波;许多人甚至在压力下崩溃。
  可是,当我们假设一下没有危机感的情形,却又会发现,危机感不能不存在。
  没有危机感,我们就没有压力,成为失重的人。当我们失去了事业和生活的重量感,就会进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敢开拓和冒险。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21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4章 富有胆略(10)
内心的危机感,通常能够使人爆发惊人的胆量,是勇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危机感迫使我们做出改变,进行冒险。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这也是危机在心理上给人的暗示。尤其事关生存的危机感,永远能激发人最大的潜力,使人的勇气激增到无所畏惧的地步。因此,人们把“置之死地而后生”当作兵法的精髓之一。
  在对200多位成功人士的样本研究当中,我发现跟社会上许多人被“关系户”和“暴发户”误导的富豪印象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开放型成功者不但不是“世袭子弟”,没有少年时代就继承多少先天的财富,而且其最重要的财富往往还是少年时代经历过的苦难,他们的人生都经历过危险的磨炼,是在苦难中崛起的人生成功者。例如,我也有过未成年下乡插队的磨难经历,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曾做过矿工,财经评论家金岩石也曾是矿工出身。
  让曾经的“苦难”长留心头
  新任的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曹建明也有着曲折的人生开放传奇。他在小学四年级时遇上“文化大革命”,中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小饮食店当学徒,每天凌晨三点多就硬撑起来上班,从出煤渣、生炉子到和面、拌馅,所有的活都要干。也许过度劳累,一年不到他的胃连续两次大出血。后来,他就把自己的这段经历当成一笔宝贵的财富,用以时刻激励自己努力进取。曹建明应邀为我主编的《缤纷海归》撰文时说:“正是在这里,我经受了永远难以忘怀的磨砺,学到了在其他地方难以学到的东西。”
  由于心里一直保留着这“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所以考上大学之后, “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凌晨四点半,我准时起床,跑步后即投入紧张的学习。数年如一日,这么早起床读书,很多同学觉得无法做到,觉得不可思议。对我而言,相比在饮食店每天三点多起床干活,那真是一种幸福了……排队买饭时、坐车时、开会前,我都会抓紧背几个英语单词。所有的节假日,我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七年寒窗,我连续六年获得‘上海市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1988年10月,曹建明作为访问学者去比利时根特大学进修,他依然没有忘记用过去的苦难和危机,除了跟教授讨论外,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他的导师因此感叹说:“你是我接触的所有中国人中最勤奋的一个”。也正因为他的刻苦认真,教授们参加学术活动都喜欢带他去。于是他去过荷兰、卢森堡、德国、法国、前南斯拉夫、瑞士等许多国家,参加了许多的国际会议和访问了许多大学及研究所,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专家,这为他今后的法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慧聪集团的创始人郭凡生是另外一个例子,他少年时代曾上过山下过乡,十###岁还当过兵。后来,这段充满危机和苦难的经历给他的人生增加了莫大的胆量。他在一次采访中说起当年创业时的心态:“1988年我已经是副教授,已经很有学术成就,晚上我就看着一墙的书心里感觉比较酸,走到35岁了不得不走另外一条路,这是心里难受的。但是不得不走这条路的时候我并不怕……”原因则是过去少年时代的经历——“那段生活使我真正具有自信心,如果创业失败了,我去扛麻袋也可以养家糊口。而当一个人愿意扛麻袋最终生活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怕了。”
  荷兰银行中国区主席邱致中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他认为:“如果没有在崇明农场务农六年、没有经历这些人生苦难,也形不成我后来的思想和处世哲学。我希望我的小孩将来也知道我过去的故事、知道我曾经做过农民,通过这些,让他们了解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知道世界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危机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其存在不一定是事实的逆境和困境。
  身处逆境和困境,危机迫在眉睫,自然,只有失明失聪的人,才会没有危机感。可是,聪明的个人,聪明的企业家,聪明的政府,都善于在顺境和逆境下勇敢面对危机感,保持忧患意识,使自己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所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就是这个道理。

第4章 富有胆略(11)
王波明的生存危机
  又如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者之一、财讯集团的董事长王波明曾在北京农药二厂一个烧碱车间当过工人,因为遭遇“文化大革命”,连初中都没有读过。
  当时农药厂到处都是刺鼻难闻的毒气。有一次,车间管道出口下面4个工人清淤泥时中毒。王波明冲过去救人,被一位戴着防毒面具的技术员拉住,让他回去戴防毒面具。结果等王波明回来,那4个人已经当场死亡,先下去救人的几个技术员也因为防毒面具饱和中毒死亡,拉王波明回去戴防毒面具的技术员变成了植物人。一瞬之间,王波明跟死神擦了下肩膀。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王波明骑着自行车上班的路上都在想:今天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去?
  正是这种最原始的生存危机感给了王波明前所未有的决心——他必须改变现状。随后,王波明以超出常人的努力自学英语,然后由此进入北京食品研究所做翻译。1977年恢复高考,只有小学四年级水平的王波明报名参加高考并被录取,他后来还留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另外,我还在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具有冒险精神和开放意识的创业型领袖人物,就算创业的艰难已经时过境迁,此时身处顺境,心底依然有着很强烈的危机忧患意识,并且因为这种危机意识,能够更好地保持继续奋斗的激情。
  微软的比尔·盖茨总是感到紧迫的危机感存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海尔的张瑞敏总是感觉:“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联想的柳传志总是认为:“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巨人企业的史玉柱曾有过失败经历,并且跌得很惨。东山再起的史玉柱曾向外界透露:他现在每一天都提醒自己也###天就会破产,甚至巨人企业的“股价每涨一点,压力就大一点”。结果,现在巨人的成功比过去更牢固。
  李彦宏也经常强调:“如果我们做得不够好,就有可能陷入很被动的地步。所以,我一直跟员工讲,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这个市场变化非常快,之所以大家看好这个市场,就是因为它的成长速度非常高;成长也是变化的一种,如果你不能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会被淘汰掉。”
  先后创建过亚信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担任过网通总裁的田溯宁,也一直认为:“管理一个企业,你一定要天天想到危险。企业成长的过程,就像是学滑雪一样,稍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只有忧虑者才能幸存。清醒的头脑是最起码的,天天想危机,危机就在明天,危机可能几个小时内就会发生,才能尽量地避开危险。”
  这些身经百战的创业家们都深知个人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