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提升领导讲话魅力的10大谋略-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描述的那种心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过去大学生不多,一般来说,大学毕业后就端上了铁饭碗。现在,人才不那么奇缺了,就业压力很大,竞争激烈,大学生也可能找不到工作。因此更要珍惜工作的机会,珍惜自己走过的路和曾经的付出。
  虽然我们从事商务工作,但也要读点历史。诸葛亮《诫子书》中有句话,“志当存高远,慕先贤”,“慕先贤”就是要仰慕前辈,学习、继承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和精神财富。人类文明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生短暂,再伟大的人物,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有限的,而且因其浓缩就更为宝贵。青年人不要整天上网、看电视,要多读好书,学习先人的思想精华。只有不懈追寻并汲取前人的思想精华,体会他们的事业和精神,并融会贯通,才能使自己短暂的生命,充分享有历史长河的养分,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进步更快,并有所超越。比如毛主席的文章,很多是在延安窑洞里,在大兵压境、炮火连天的险境中,屏神静气,用毛笔一笔一笔写出来的,是传世之作,也是大家风范。
  去年到武汉,参观毛主席旧居。当年的服务员回忆说:毛主席的衬衣,件件都是打了补丁的。主席每天吃饭,就用一个小竹篮提过去,非常简朴。我们的前辈身居高位,粗茶淡饭,但可以纵论古今,治国兴邦。想到这儿,名牌服饰、山珍海味,实在与人的身价无关。
  先贤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是令人敬佩的。我在福州参观林则徐的故居。他在少年时写了一副对联:“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可见其少年时的志向。后来他遭贬,赋闲在家,又写了一副对联:“读书静坐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身处逆境却心态平和,潜心学习和思考。他还留下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遇到什么困难得失,想想这句话,心里就踏实。
   。 想看书来

八、日新(9)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青年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胡主席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世界”,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和平发展,这是中华民族的伟业,商务部的青年同志也应该成为其中的生力军。让我们共勉吧。
  薄熙来对青年同志提出的这些要求,体现出了浓郁的时代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6.要有新风格
  有自己的风格,才能抓住听众。领导讲话要有风格,这也是客观实践所决定的。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安排部署工作,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方式方法,不可能千人一面。如果整篇讲话都是文件搬家、照抄报纸,那么听众的感觉便始终处于麻木的、未触动的状态。领导讲话,应当潇洒一些,使讲话更富有生气,富有感染力、号召力,这是语言表述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
  例文赏析
  为建设—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
  毛泽东
  各位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
  代表总数1226人,报到的代表1211人,因病因事请假没有报到的代表15人,报到了因病因事今天临时缺席的代表70人。今天会议实到的代表1141人,合于法定人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负有重大的任务。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
  制定宪法;
  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
  通过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政府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我国人民应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苏联和各兄弟国家的先进经验,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助,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我们正在前进。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全中国6万万人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通过创新,让人记住您讲话的某个观点,哪怕几句话、几个词语。
  

九、巧借(1)
魅力提示:借得三穗谷,可收万担粮。要想上楼可借梯,讲话精彩需借力。只要“借”到好处,运用自如,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说:借来的,就是自己的!借的是外力,给您带来的是魅力!
  荀子的名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善假于物”常被人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其实在领导的讲话中,巧妙地“假于物”,也会收到奇妙的效果。
  善借,就是要善于借用古人、名人、有权威之人的至理名言、事例来增强说服力。旁征博引的讲话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引起听众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位善于讲话的领导者,肯定是个善于旁征博引的人,在他的讲话中,经常会引用一些事例、典故,或者穿插一些历史知识、名言警句。通过引用,讲出来的话就形成一种博古通今的气势,增强感染力。
    1.借事
  有些道理,要纯粹从理论上来说明,用口号来呼吁,不但很困难,而且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而如果通过举一些事例来解释和说明,则既能有效地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让听众信服;又能让讲话内容充实,形式活泼,让听众感兴趣。
  借用事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也包括一些名人的事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确定主题,简单明确地说出观点之后,再选择能够支持观点的事例来展开论证。这里,列举几则借事的例子:
  而去年美国最大的超市就是沃尔玛,它是对美国贡献有2%GDP的首富公司,在它的6000多个供应商里面,有5000个是来自于中国,占所有供应商的80%。现在美国人学中文的急切的程度超过去学法文,以往我们讲电影,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但现在,中国的电影明星却向美国输出,在大陆有张艺谋,在台湾有李安,章子怡更是大家都认识。
  所有的数据和事实都说明中国正在快速地崛起。15年以前,美国认为浦东的开发是不可能的事,但现在却是亚洲金融的中心。欧美的经济学者都认为,以这种干劲和快速发展的程度,中国经济的实力在2015年将超过日本,而且在2039年会超越美国,这将是了不起的愿景和共同成就。
  这里,借沃尔玛80%的供应商在中国、美国人学中文超过学法文、电影明星向美国输出,来论述中国的崛起,增强了说服力。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有什么样的规划,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城市,城市化程度越高,规划的作用就越明显,规划理念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世界上的许多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都是某种规划理念的产物,意大利的罗马是“形式追随历史”的结果,美国的芝加哥是“形式追随功能”的结果,法国的巴黎是“形式追随艺术”的结果,德国的慕尼黑是“形式追随美术馆化”的结果。我们深圳这些年在规划方面,也有不少大手笔,也局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相形之下,仍然缺乏新理念,有的甚至走向“形式追随利润”。特别是特区外,规划的作用很弱,道路、建筑无序蔓延,城市化水平很低。
  这里,借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慕尼黑的城市建设,论述“规划是城市的灵魂”,感染力很强。
  在讲话中借用事例,需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具体。不能引用自己都不清楚、不完全了解的事例。更不能断章取义,为了拼凑事例而将一些完整的事件切割开来。同时,事例应该是具体的,不能是抽象的,应该有时间、地点、人物及部分细节描写。这样,可以让听众有如身临其境,去经历、去感受、去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果事例失实或本身就很难理解,听众不仅会对讲话产生怀疑或失去兴趣,影响讲话效果,而且对讲话者本身也会有所看法。
  2.新颖生动。生动才能吸引人,我们所引的事例应该新颖生动,离人们的生活很近的事,以使听众对材料感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所举事例应侧重于普通人普通事。因为伟大的人、伟大的事固然感人,但这毕竟与普通人的生活离得较远,引用过多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如果举些凡人凡事,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对听众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九、巧借(2)
尤其要避免老生常谈。有些事例几乎都成了论证某些观点的套话,比如谈到身残志坚就说说张海迪,谈到助人为乐就说雷锋,谈到秉公执法就讲包拯。这类的事例虽然不错,但不能每次必讲,用得太多太滥,反倒可能起不到论证效果。
    2.借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的历史、文学、寓言、成语、故事、传说等典故数不胜数。这些典故或优美感人,或朴实动听,或言微旨远,能给人以无限遐想,给人启迪,发人深思。典故以其特有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深刻性,对于论证观点,说明道理,吸引听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典故虽然产生的年代比较久远,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仍有极强的生命力,甚至还能散发出时代气息。在过去,我国士大夫在著书立说、闲谈交往中,如果不引经据典,将完全被人瞧不起,可见典故的重要性。
  典故的说服力是无穷的,因为它们都是千百年来历史证明了的事实,比如要说明“兼听则明”的道理,还有什么比引用唐太宗从谏如流,比唐高祖广纳众议的典故更具说服力呢?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就有这么一段: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天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当然,引用典故也不是毫无节制的,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要贴切。引用典故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观点、深化内容,所以要恰到好处,贴切自然。不能过于频繁,更不能生搬硬套,以免东施效颦、弄巧成拙。
  二要适当加工。有时在引用时可以根据讲话需要,进行适当的修饰加工,或者取其某个意义,找出该典故与所论述内容的结合点,并进行必要解释,以达到讲话目的。
  三要有来源。说明典故的出处,就会给人真实可靠的感觉。有时,还需对典故产生的背景作出必要交待。
    3.借言
  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有着较强的说服力。因为这些名言名句,或是他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是他们智慧灵感的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