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成就了我们。
那时,公司经常举办培训班,培训公司的老板,也培训人力资源专家和高端猎头。什么样的公司应该获得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帮助公司提高效益?如何在员工身上复制CEO精神?是我们公司当时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我最喜欢去旁听的课程。1992年的美国,很像今天的中国,面临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大企业的产品在美国市场饱和,卖不出去了,一个家庭不需要5台冰箱。关门的关门,倒闭的倒闭。为了自救,small business中小企业如雨后野草铺天盖地,电脑开始从庞大的电脑机房走向美国家庭。小企业和大品牌如何各分一碗粥?爸爸的小店怎样卖给什么是全球领导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我那时学的东西,都是现在中国企业极为需要的。全球500强的企业,平均寿命不过45年,如何将好的公司变为百年老店,都是我们当时、也是现在跨国公司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金融海啸后的2008年和2009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职场成功的捷径(3)
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用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事,成为我们人力资源公司的主要课题。People connection,capital connection,人找事,事找人,一切都围绕这两点展开。如何帮助我们的客户得到和事情能对接的人才,我们每天都在动脑子,而不能只是挖东墙补西墙,把A公司的人拉到B公司去就成。
有一次我的大老板,还有我的小老板也在旁边,问我怎么工作起来,效率这么高?人们不知,高端猎头,是很难作的。人手很多,但一将难求。我就说我喜欢看书。看书?我们这工作可不是纸上谈兵啊,他们说。我说先在纸上走一遍,有百利无一害。纸上先走一遍,心上就有数了。我这个人看书,喜欢看前面几页,然后立刻就看后面几页,中间的部分就是提出一个问题自己去找答案的过程。比如有一个人才需求项目,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这个位置的人才?这是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要找到这个人,把他放到那个位置上去。到哪儿去找这个人呢?这就是我们的服务,为了得到该服务,企业是要付我们高昂报酬的。先在纸上找,伦敦,纽约,香港,东京,新加坡,澳大利亚,看看这人可能在哪里?纸上谈兵,其实就是做家庭作业。
进公司后,我们18个新人一块培训。这个培训很有趣,全是讲故事。我们坐成一排,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电话薄,按照潜在客户名单一个一个地打电话,每人一天打五十个电话。电话内容都是问他们需不需要招人,需要招什么样的人,等等,然后再相互讲述刚才打电话的心得。我们就是通过电话进行工作的。当时我觉得有三句话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句是“一切都是一个电话”,第二句是“把握机遇”,第三句是“要有胆量”。在实行这三句话的过程中,我的性格改变了:我变得言简意赅,说长句子的习惯,丢了。
那时,我还真不敢打电话。我没打过电话。我以前是学生哪里用得着打电话?有什么事情都是看看写写,就行了。在电话训练中,培训师告诉我们,打电话是一定要面带微笑的,即使对方在说“不”,你还要说“是”,因为我们不是对着一个死的电话线在说话,电话线的背后是一颗心。后来,我的客户告诉我,很喜欢接听我的电话,听到我的声音很高兴。记得有一次我的电话打给了一个大牌交易员,他催着我赶快把自己介绍介绍:你凭什么有资格管理我的职场生涯?“我只有一分钟给你,”他说,口气好硬。
听这样一说,我不知该怎么说了,赶快甩下电话。我们每一个电话都有录音,大家都要互相听。我旁边的培训师说,Jeannie; 你没有资格浪费任何人的时间,特别是一个交易员的时间。他的一秒钟可能会决定一个千万、一个亿万的投资胜败。投资失误,哪家银行还会要他?从这以后,他就要求我们每人手边必须有一份已经写好的自我介绍:30秒钟内,把自己讲清楚。你没有多少个明天可以胡扯胡来,培训师说。
现在我认为,工作一开始时接受的训练很重要。如果员工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公司的话,那么他接受的培训、那时养成的好习惯,对他后来的工作真是益处无穷。我采访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时,他就告诉我,他们新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走直线。通过这种走直线的培训方式把新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全部打掉,包括横穿马路。道理是相通的。在我求职的这家舒利文公司,员工培训是从接听电话开始的。的确如此。咨询公司的工作,很多不就是从一个电话开始的吗?
职场成功的捷径(4)
另一句话“把握机遇”,也同样重要。所有的咨询公司,尤其是大的咨询公司,都跟他的客户比邻而居。我们在纽约的分公司就和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在同一座楼。员工上下班,经常会与他们的客户坐同一部电梯,在这部电梯里就有机遇,也许你就会遇上一个权力无边的CEO,也许会遇上一个改变你一生命运的贵人,因此必须把握机遇。我们将它称为“电梯机遇”。一旦这样的机遇出现,你只需老老实实听他们讲话好了,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这样做,什么时候那样做,像一个前辈教训教训你。我觉得我给他们提供人才的服务,与他们给他们客户提供财富的服务,是一样的。这种电梯机遇,不仅出现在我们公司,而且也出现在别的地方。比如,我曾有一位应聘者,是一个中国人,是我们大陆的一位了不起的银行家,他要找一位董事长,他所在的那家投行想做这家公司的承销商帮他们公司在华尔街上市。找得他好辛苦哇,这位董事长先生就是不接他的电话。最后得知他会坐某一趟航班,我的这位应聘者就特意买了一张头等舱机票,为的就是跟这位董事长见一面。后来,这次会面一下子改变了他们两人的人生轨迹。类似这样自己给自己创造机遇的故事,我有很多。
第三句话“要有胆量”,这一是至理名言。前索罗门兄弟投资公司的一个主席是做证券交易出身的,他自己是个很了不起的交易员,下面的交易员都很推崇他。有一天他来视察交易大厅,正赶上大家在翻牌玩,这种游戏就是两人翻牌,出来是多少点,俩人猜,大的吃小的。他随口就问证券交易部的一个头头:“打一个赌,你敢不敢?一手一百万。”大家都围上来看着那个交易部的头头,那人不说话,别人以为他不敢接招,没想到他沉默了一会儿转过头来说,“既然要打赌,一手一千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华尔街就看你有没有胆量。不仅有胆量,还要撑得起。后来这证券交易部的头头,就是世界著名的长债券公司的创始人………Meriweather。
读书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当时有三种必读的书:1。要参加考试的工具书。凡是收费的服务,一定要有认证,在美国一定是这样的。律师要通过考试,医生要通过考试,我们做人力资源,也是一样的。2。有关金融产品的书。哪怕我们不懂得怎么设计一个产品,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产品是干什么的。后来,我的不少同事又回到、进到银行卖金融产品,也是获益这些书。第三种书教我们了解人:泛读。
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一干就干了10多年,没有换过。我们曾代表华尔街的大银行去到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澳顿商学院等地方招聘人才。从我进公司开始,我们培训了一批又一批CEO,也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经理人,还包装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精英。
环境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只要干的工作能与性格对接,所有性格都能成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