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创业行动指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路上--创业行动指南-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鲋坪獾恪V杏剐愿竦娜讼肮哂谝环治蛘弑缰ね骋坏乃嘉κ迪制胶狻5窃诙∫坏亩≡裰校杏剐愿竦娜送硐殖鲇淘ァ⒉还稀⑼侠囊幻妗?墒巧桃祷嵬谒挠淘ブ渚妥吡恕<词棺鞒隽搜≡瘢杏剐愿竦娜送岵睦硎Ш獾母芯酰械讲话玻谟龅嚼咽比菀缀蠡冢荒芗岢帧K源匆嫡咴谡庵盅≡竦氖焙虮匦刖弑付澜绻郏诱苎У牟忝嫔辖饩鑫侍狻O执艘话闳衔澜绻凼遣豢蒲У模Ω眉岢直缰ね骋坏墓鄣恪5钦胬聿换嵊涝抖际嵌缘摹S泻芏喽鞅匦胱鞒龆≡瘛R桓鋈硕浴坝阌胄苷撇豢杉娴谩弊隽苏庋暮笙执饕褰馐停骸坝阋话阍谒铮苷贫嘣谏角9糯可匠陨剑克运圆豢杉娴谩!彼淙徽庋慕馐兔挥兴枷敫叨龋侨春芟质档姆从沉硕≡竦墓鄣恪�

  那如何才能培养二维选择观呢?中国古代的智慧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事多无兼得者,假得真失,假失真得,其别微矣。唯明其判断之心,方可察其异;轻其得失之心,方能减其忧。察其易,则可避其失;减其忧,则可获其得。此其多得少失之方也;可择之不慎乎?”有所获得必然就有所失去,有所失去就必然有所获得,世事大多没有可以都是获得而没有失去的,这就告诉得失是正常现象,“此事古难全”。看似获得,事实上却是失去;看似失去,事实上却有所获得,这其中的差别其实是很细微的。有些得失并不明显,我们需要全面的看待得失。只有使判断的心清明,才能了解真实的得与失之间的差异。判断的心清明不但要理性全面的判断,还要尽量量化得失。使心中得失的念头减轻,才能减少世事带给我们的忧愁。如果一时失去太多不必太在意,坚持自己正确的选择必能得到回报。了解真实的得与失的不同,就可以避免世事中的种种失去;减少对得与失的忧患,那么就可以享受获得。这便是多得到而少失去途径,怎么能不慎重地选择呢?我们在选择面前需要果断,对失去的不必过于计较,这样人才会减少忧患,心态才会平和,人的心灵得到的才会更多。

  创业启示:创业者应该理性估计创业机会成本和创业机会收益。有些研究生认为自己创业成本很高,创业的人数少,但是研究生创业的成功率更高。加强商业敏感能力,在机会面前果断作出选择。中庸性格的创业者要克服犹豫的性格弱点,果断的作出抉择并坚持选择。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在机会选择的问题上,在多元化发展的问题上、产品组合的问题上、人才选择的问题上都能做到理性和果断。

  3。均衡理论的哲学思辨

  均衡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均衡理论分为一般均衡理论和局部均衡理论。所谓一般均衡理论指的是从一个社会的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这一前提出发,考察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如何同时达到均衡。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找到一个价格体系,在这种价格体系下,消费者能够选购自己认为效用最佳的商品组合,使满足最大化;生产者买到所有需要的全部生产要素,卖出全部产品,使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卖出全部要素,使报酬最大化;在所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上,需求都等于供给。这种状态便是一般均衡状态。均衡点是经济学家最理想的经济状态,在现实的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相对均衡、短期均衡或者是局部均衡。所谓局部均衡利润指的是讨论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状态对于该商品或该要素的价格的影响、决定作用,而把其他情况假定不变。

  一般均衡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所有经济要素组合效用最大化,各个经济主体的收益最大化。围绕这一命题,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达到需求和供给的市场均衡。发现市场机制失灵后,经济学家试图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宏观调节达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在消费者研究上,追求消费者均衡,努力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在不同竞争市场中,在价格机制的调节下,实现供需均衡。归根结底就是资源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如果资源不合理配置就会远离一般均衡。一般认为,资本排斥劳动导致失业,社会购买力不足,商品价值扭曲,市场供需失衡。这是经济危机一种内在机制。均衡理论的运用最大价值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以及解决社会危机和贫富分化问题。

  人们共同追求的东西往往都是好的,一般均衡的状态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那为什么却不可能实现一般均衡呢?一般均衡状态在唯物辩证法中反映的是不断的解决矛盾达到消除矛盾的状态。但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这也就决定着一般均衡理论不可能实现。即使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出现,另外事物还受外因的影响,结果是矛盾永久存在。在经济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经济要素无法流向该去的地方。加上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的影响(如政治因素、自然灾害),阻碍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通。市场机制的作用本身会出现失灵的时候,有时无法调节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所以,一般均衡难以实现。但是矛盾的不断解决,促进事物的发展,所以追求一般均衡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经济发展的过程。在经济生活中,我们解决矛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效用最大化。例如,国家利用宏观调控解决失业问题,解决资金流动过剩问题,解决次贷危机问题,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一般均衡,化解矛盾,实现均衡应该是全人类的追求。不均衡是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社会问题的根源,是人民苦难的根源。均衡是所有古老的伟大智慧的结晶。“道家的阴阳图是均衡的,天之道是均衡的;佛家的空是均衡的,佛家的图案也是均衡的;儒家的仁是两个人,也是讲解均衡的;基督教的平等是均衡的,十字架也是均衡的。”'13'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应该不断地追求的局部均衡。企业应该了解市场供求,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均衡点,实现利润最大化。当市场达到饱和时,局部矛盾得到解决,但是市场需求是变动的,新的需求会出现,新的矛盾也就出现。企业要想继续发展,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局部均衡,就需要打破现有的均衡,重新建立新的均衡。利用产业先见的思想,从市场入手,创造需求,提供产品,建立新的供求关系。这也是市场开发的最高境界。例如,当随身听市场已经饱和,企业要有所作为,必须创新建立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增长点,所以MP3横空出世。西方哲学的均衡论为什么会沦为形而上学,原因就在于过于强调静止和微调,不敢打破局部均衡,创造新的均衡。一般均衡在哲学上可以看做是大一统思想,而局部均衡就需要用辩证的和发展的哲学思维去看待。从微观上看,发展才是真理!

  相关阅读

  关于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均衡

  需求旺盛,房价奇高,房价快速上涨,住房投资不断增长,是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6日联合发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涨幅比上月高个百分点;环比上涨,涨幅比上月高个百分点。中国千万家庭需要购房成就了奇高并还在快速上涨的房价。表面上看,需求旺盛,投资加大,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是正常的经济规律。但实质上,一边是超过国际警戒线的房屋指控率(国家统计局2006年8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一边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很多人都在怀疑中国房地产出现泡沫。专业人士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不在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而是供给的结构失衡。中国80%的人是中低收入者,大部分人只能购买低档住宅,而房地产市场上大量的高档住宅。就这样在供给结构没有和需求结构相适应,导致结构不均衡。

  中央政府利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加强土地监管等政策调控房价,并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其实,,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央调控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房地产市场的均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防止过多的资本流入房地产市场,严管土地也是为了防止过多的土地资源流入房地产市场。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是为了促使供需结构平衡。当房地产市场无法达到均衡时,政府会针对需求,细分市场,实现部分市场均衡。比如,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提供给低收入家庭。*总理还提出“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如果中产阶级能够获得经济适用房,那房地产市场将被重组,建立新的均衡。

  创业启示:一般均衡告诉创业者需要用大局的眼光看问题。除了关注自身利益,我们也要关注消费者、合作厂商和员工的利益,这样才能基业长青。局部均衡告诉创业者分析行业供需状况,判断市场供需状况,理性选择行业,合理安排生产和利用资源。面对市场饱和,善于发现市场需求动向,挖掘新的市场机会,敢于创新,创造新市场。

1。3。3创业哲学
所谓创业哲学是按哲学的思维方式认识创业的本质、创业主体、创业思维和创业规律。具体到个人说来,就是对创业作出的价值判断,即创业价值观。另外也是创业往往与创业者的人生发展结合一起,形成创业人生观。

  1。创业的本质

  很多人认为,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其实,创业和创新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创新也就不是创业的本质了。创新是为市场或社会提供新的事物,而创业是对市场需求作出的反应。创业也中可能需要创新,也可能没有创新。创新不是创业,创新不一定对创业有积极作用。

  通过前面对创业含义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创业者捕捉商业机会,整合资源,承担风险都是为了价值创造这一目的。价值创造是创业的目的、动机、结果,也是创业的重要特征。但是价值创造是因商业机会而发生的,一般的价值创造不是创业,例如劳动就是价值创造,但劳动显然不是创业的本质。所以创业的本质是因商业机会而产生的价值创造。

  2。创业价值观

  创业价值观是创业哲学的内涵。创业是创业者的行为,反创业行为映了创业者对创业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具体包含创业与财富观、创业与成功观、创业与处世观三个方面。

  (1)创业与财富观

  财富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价值观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当今的中国社会却存在着几种不正常不健康的财富价值观,主要表现为:讨厌财富,仇视富人,以富为耻,以穷为荣,甚至杀富济贫,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分财富的思想,导致有钱人怕露富;追求财富不折手段,偷税漏税,官商勾结,“上海社保案”就是最好的例证;炫耀财富,浪费金钱,以富欺穷,为富不仁,“不求最后,但求最贵”的报复性消费;国富非民富,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倍加呵护,对私营企业和私人财产保护不够。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应该提倡藏富于民,民富国强。

  创业者,作为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树立正确的财富价值观十分重要。创业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这就告诉我们必须通过创业追求个人财富的最大化,反对仇富心态,以富为荣。创业致富,必须合法,提倡合法创业,诚信经商,依法纳税,反对商业贿赂。当今社会官商勾结,商业贿赂,偷税漏税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创业者应该明白合法经商才能基业长青。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在法律面前是很理性的,曾经有位“赢在中国”的选手在比赛中踩了比赛规则的“红线”,柳传志很严厉地批评了他的这种行为。另外,创业者创业致富后,不得随意浪费金钱,更不可为富不仁。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慈悲为怀的传统,热心公益事业,爱心捐助帮扶穷人。最后,创业者必须认识到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不光关系到创业者个人,还关系到你的子孙后代和社会的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