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前烧一柱香,实愧为人子。”顿了顿,他又道,“我四皇兄,今永乐皇帝,胁迫我与他夺侄之位,曰事后分治天下。他即位后,不但分治天下成为虚言,曾许我的‘自择封国’也成为笑谈。夺我兵权,押送我到南昌。我愤而抗之,却被追杀。如没有你,早已丧命。”
微风吹拂着竹林,发出沙沙的响声。朱权站在那里,仰望着天空,默然良久,长叹一口气。转过头来道:“刘青,你说,我是不是很失败、很没用?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毫无还手之力,竟差点连性命都保不住。”到到这里,他痛苦地闭上眼,转过身去。
刘青恍然,难怪看着那双漆黑眸子似曾相识,却原来在南昌城外有过一面之缘。这段时间看他很是烦恼,好似活得很累,可他不说,她也不好问。却没想到,他烦的竟是夺天下之大事!对于一个男人的这种失败,刘青还真不知如何劝解。这种事情,是要自己想开的,别人轻飘飘的几句话,起不到半点作用。
但看他痛苦,刘青觉得自己的心也似乎跟着痛了起来。她上前与他并立,开口劝道:“成王败寇,自古如此。霸王乌江自刎,可谁也不否认他是个英雄。你兄弟二十几人,再加上侄子无数,但皇位却只有一个。永乐即位,时也!命也!运也!你既已努力过,便已无憾!命里有时终须有,命是无时莫强求!想开些吧,人生之乐,并不只有权势一种。”
朱权没说话,半晌,方道:“陪我出去走走吧。”
“好。”刘青刚想叫唤儿,朱权道:“不用叫他了。”
朱权缓步向前,刘青怔怔地默默跟在后面。
看着前面高大魁梧的男人,一步一步走着,那挺得笔直的身影让刘青一瞬间晃了神。他虽大病初愈,行动间背脊仍挺得很直,好像在这白杨树一样挺秀的身材中,蕴含着某种力量。这人身上这种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睥睨天下的气度,她原来怎么没有发现?
朱权!
呵,他是朱权!他原来是朱权!
刘青忽然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的动摇彷徨,现在想来竟是如此好笑的事。一个二十五六岁的亲王,哪可能没有妻妾成群、儿女满堂?幸好幸好,她还守得一丝清明,终是悬崖勒马,没让自己再沉溺下去。然而心里还是堵得难受——如今他说出身份,是要走了吧?
朱权仿佛信步而行,却又似目标明确,一直往镇外走去。过了历水桥,忽听钟声悠扬,“晨钟暮鼓”,原来远处绿树青山间,隐着一座寺庙。
第一百零四章 分离
寺庙愈行愈近。这是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庙宇,天王宝殿上恢宏大气的庑殿顶,出檐深远,斗拱宏大,便是站在山门外也能看见。庑殿顶上的铃铎随风摇晃,与殿檐上“叽叽喳喳”惊飞而起的小鸟,为庄严的佛寺平添了一份俏皮。
刘青站在寺庙前,听着“铛铛铛……”十八下紧敲的钟声,愈发地觉得震耳发聩。这钟声好像敲在她的心坎上,把她从迷妄中唤醒。听着洪亮的钟声,“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耳闻心诵;看着摇摆的铃铎,她想起“既非幡动,亦非风动。乃尔心动也”的故事,忽觉心境空明。原来,我们因心生妄念,才会有种种世间景象;如果离开这种心的妄念,便没有任何可以执著的事物,没有什么烦恼了吧!
朝夕相处十几日,朱权其实很少说话。可不知为何,她此时却产生了一种离情。想到或许再也见不到这人,她便有一种深深的不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她自己也不知道。不过,她很明白,她与朱权,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哪怕是做朋友,都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她的这种不舍,真的很不应该。
看着蓝天上朵朵白云,刘青终于深吸一口气,赶上一步,与朱权前肩而行。朱权转着深深看她一眼,稳步向前。
跨进山门,天王殿里的弥勒笑眯眯地迎着他们,朱权却视而未见,绕行而入,直往大雄宝殿走去。他到了佛祖前,点了三柱香,虔诚地拜了,又拿起签筒摇了摇。“啪”的一声,一根签掉到地上。朱权捡起来,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随后缓缓闭上眼睛,站在那里半天没动静,背在身后拿着签的手,微微颤抖。
朱权拜佛摇签时,一直站在他身后的刘青眼尖,签掉到地上的时候,她看到“下下签”三个字。此时看朱权强压在心头的痛苦,不禁深深叹了口气——他仍是放不下。
一百零八下钟声终于停息,庙中一片寂静。
有和尚过来,问道:“这位爷,要解签吗?”
朱权如梦初醒一般,把手中的签往后一扔,大步向寺外走去。
刘青急步跟上,唤道:“喂,朱……王爷……”
朱权脚步稍缓,终在天王殿门口停了下来,转过身来看着刘青。
刘青避开他的眼睛,看着塑着金身的弥勒。轻声道:“王爷,你知道民间传说中,这布袋和尚是怎么修成正果的吗?”
朱权看着笑呵呵的弥勒,默默地摇了摇头。
“滴水成冰的一天,布袋和尚走在旷野中,前面来了一人,衣不蔽体。那人看见布袋,问道:‘大师,我腹中饥饿,能否给些钱予我?’布袋想都没想,便把手中的钱袋全给了他。那人又道:‘我赤脚踩在雪地上,脚都冻僵了,能否把你的鞋给我穿?’布袋二话不说,把鞋脱给他,自己赤脚踏在雪地里。那人看了看布袋仅剩的单衣单裤又问:‘你的衣服是否也能给我御寒?’布代毫不犹豫地把衣服脱下来,正脱到一半,对面那人金光一闪,化作佛祖,点化了布袋和尚。”
刘青转过头来,看着朱权:“弥勒为别人温饱,宁愿自己一无所有,这种‘舍我’让他终成正果。天下百姓苦寒,活着本已不易,战争一起,更是雪上加霜。如今永乐即位,已成定局。他大权在握,王爷兵力相争,此于百姓,是人祸一场;于王爷自己。不啻以卵击石。王爷,人不能太贪心,不是世上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能得到。执妄不舍,终一无所得。不作无谓之争,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如何取舍,尽在王爷的一念之间。”
朱权听了,久久凝视着赤足袒胸的弥勒,没有说话。末了,他缓缓转身,出了天王殿。
刘青心中暗叹。她知道失去了权势,朱权的一辈子,过得非常的憋闷和屈辱。可结局既是如此,如果始终耿耿于怀,只有徒增痛苦。作为一个朋友,作为一个知道他人生结局的人,她真的很希望他能看开来,不要再作无妄之争。她看得出来,朱权已经心生去意,所以话在心中。她现在不得不说。
看到朱权已跨出殿外,刘青正欲移步跟上,忽然心中一懔,感觉院外似有不少人。她担心朱权安危,急忙飞快地跃出殿外。
待看到朱权正静静地立在殿门外,刘青才舒了一口气。她抬眼看到绿树红墙的三门之处,站着六七人,这几个人都是二三十岁的汉子,身着劲装,手里拿着武器,看上去都身俱武功。而且武功极为不俗。
他们看到朱权,全都神情激动,眼中含泪。其中一个年长的,哽了半天,才叫出声来:“王爷,您……您真的还活着?见到那枚玉板指,属下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嗵嗵”几声,几条汉子全都跪下,伏在地上大哭起来。
朱权喉咙动了动,强压下心里的激动,哑声道:“都起来吧。”
待那几人情绪稍稍平息,朱权又对他们道:“你们且退出门外。”
“王爷……”那年长的似是当头的人,他犹豫着正想说话,被朱权淡淡地看了一眼,忙让大家都退了出去。退出之前,他深深打量了刘青一眼。
朱权转过身来,走到刘青面前,看着她柔声道:“跟我走吧。”
刘青愕然,她万没想到朱权会说这话。不过她随即摇摇头。他和她,本不属于同一世界的人。她只希望她这一辈子,风轻云淡。朱权太过浓墨重彩,她交往不起。
“也好。”看到刘青摇头,朱权倒也没有半分不悦,他点点头,“此番前去,必有危险。那便待我平息了麻烦,再派人来接你。”
“不用。真的不用。”刘青看着朱权那英俊的面孔,只觉自己心乱如麻。但她的头脑里仍有一丝清明,知道自己这一生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该走怎样的路。
“行了,就这么说定了。”朱权忽然一把将刘青拥进怀里,紧紧地抱了她一下,深深地看着她,低声在她耳边道:“丫头,等我。”
刘青一下被拥进一个温暖而充满阳刚之气的怀里,她顿时呆住了!
他,他这是干什么?他叫她什么——丫头!
朱权看她一脸的呆滞。轻笑一声放开手,把他胸前的一块玉佩解下来,挂到刘青脖子上,凝视了她一会儿,眼光里满是情意,以极温柔认真的语调说道:“一定等我。”说完他便缓缓转身,向外走去。
刘青从朱权温暖的怀里被放开,冷暖的变化骤然让她清醒过来。看到朱权已差不多要跨出三门外,她急急叫了声:“朱权。”
听到这一声呼喊,朱权惊喜地转过身来,满眼期待地望着她。
刘青心里此时尽管如乱麻一般,但她还是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说出她要说的话。她不知,她的出现会不会给历史带来蝴蝶效应,不过,她在这大明就是个如蝼蚁般渺小的人物,翅膀扇动的作用没那么大吧?不可能能改变朱权的命运。所以她咬咬嘴唇,轻声开口:“我有一言,不吐不快。”
“你说。”朱权的眼光凝重起来。
刘青指着门外的榕树,叹道:“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能活上几百年吗?因为,它长成了歪脖子树,人们觉得它无用,所以它逃过了被砍伐的命运!”
她凝望着朱权,正色正声,一字一句:“修行万年,方能为人;来世一遭,颇为不易。连命都保不住,万事皆空。何以保命?无为,不争!”
朱权听着她的话,脸上的笑容一点一点沉了下去,终是笑容尽敛。他凝望着刘青,叹道:“在你眼里,我就真这么没用?你不愿跟我走,只因觉得我终归会失败?我只适合像这棵歪脖子树一样,无所作为地苟且一生?”他转头看着那棵榕树,脸上闪过一丝痛苦,默然转身离去。
刘青怔怔地看着他跨出门去,头也不回地唤了下属离开,一抹苦笑出现在她脸上。对他说这些,也是相识一场,不忍他屡屡受挫——努力越多,打击越大。但有些话,是不能说透的,她总不能说:历史上写着的,朱棣的皇帝命还有二十多年,便是他死了,你朱权也照样没戏。
该说的,都说了。要误会,便让他误会吧!反正也正想打消他想要让她一起走的念头,这也是歪打正着吧!她要做的,便是忘了这个人,和她生命中的这段插曲!刘青如是想着,恍恍惚惚地朝历口镇的家走去。
回到家里,唤儿见只有她一个人,诧异地问:“丹公子呢?”
“他家里有人来接他,他回去了。”刘青淡淡道。
看着空空的院子,看着朱权住过的空空的房间,她忽然觉得,心里也空荡荡的。其实朱权什么也没有带走,却像抽空了她的灵魂。刘青呆呆地站在院子里,半晌,才想,是该往下一站去的时候了。
推荐朋友美文:《十六国公主》,作者:璎影,广告:一个乱世公主被敌国抢去做王妃,还没等举行婚礼国王被杀,公主乘机逃亡。逃出王宫的她将如何生存……
第一百零五章 去猴坑
刘青前世毕竟只是茶艺老师。而不是制茶大家。像绿茶与红茶、青茶、黑茶这些茶类差别比较大的制作工艺,她还稍能了解;其实便是现在她教黄师傅和李师傅制出来的红茶,在制作过程中也一定会有很多不足,以至口感不如后世那样地道。但她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制作工艺的细微之处,还得黄李二人慢慢完善和改进。至于各地的名绿茶,它们之间那细微的制作区别,她则有些还知道一点,有的却完全没有研究。不过,毕竟她是穿越人,现代十大名茶的产地,她还是知道的。这些茶在这大明朝,有些还如明珠蒙尘,未被人发现;有的虽已问世,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所以前一阵在岳阳时,她觉得陆宝成算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合作伙伴,便与陆宝成谈了她的创业计划,希望能跟他一起合作开发。而陆宝成的父亲从三才杯和归园茶居的成功,便看出了刘青似乎是一个宝藏,告诫陆宝成一定要好好跟她相处,如果能获得与之合作的机会。那便是陆家的幸运。
因此刘青和陆宝成在归园一谈之下,顿时一拍即合,刘青便让陆宝成雇了一批制茶好手,去制作黄山毛峰和屯溪绿茶,她知道的一些制作手法都写在了纸上,其他的就让那些师傅们自己去琢磨了;而她自己则来了祁门。原计划在祁门制完红茶后,她便去猴坑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