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要想在金融海啸来临、股市低迷时期握有大量现金,以便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那么平时就必须注重保持现金实力,懂得见好就收。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他写这份年报的时候,整个华尔街上几乎嗅不到一丝恐惧,投资者全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投资者从股市投资中赚到的钱,比上市公司从经营获利中赚到的钱还要多。换句话说,开厂还不如炒股呢!
巴菲特说,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了。他接着说,当时美国企业的平均投资报酬率为12%,这表明,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投资者从股市中所能获得的平均报酬率不会高于这个数据。在当时的大牛市中,巴菲特选择的方法是退出,见好就收,保持实力,以便在今后股市下跌后抄底。否则,如果追涨杀入,“子弹”打光了,当今后出现最佳投资机会时就无能为力了。
在中国读者眼里,巴菲特这方面最神奇的是对中国石油H股买卖时机的选择。2008年3月《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巴菲特以620亿美元个人财富名列全球首富,其中就有“现金为王”的投资理念在中国石油H股上的闪光。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的盈利额高达亿美元,居然还比上年增加了20%。
2007年,在美国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巴菲特并没有进行多少购并活动,令人瞩目的大手笔是果断出售中国石油H股。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去年我们有一笔很大的卖出。在2002年和2003年,伯克希尔用亿美元买入中石油公司的股权。按这个价格,这个中石油公司的价值大约为370亿美元。查理·芒格和我那时感觉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大约应该为1000亿美元。到2007年,两个因素使得它的内在价值得到很大提高:油价的显著攀升,以及中石油的管理层在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上下的大功夫。到2007年下半年,该公司的市值上升到2750亿美元,大约是我们在与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比较后,认为它应该有的价值。所以,我们把手里中石油的股票卖了40亿美元。”
正是巴菲特这一见好就收的举措,在伯克希尔公司获益匪浅的同时,让巴菲特拥有了大量现金,为2008年的抄底埋下了伏笔。数据表明,2007年年末巴菲特拥有现金亿美元,令人羡慕不已。
可惜的是,先知先觉的巴菲特当时的举措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还纷纷嘲笑他“卖早了”、与股价最高点相比少赚了多少亿美元,等等。可是谁能在股价最高点时抛售股票?巴菲特也自知没这个水平,他只知道当时的中国石油2750亿美元的总市值,已经远远超过他们估计的1000亿美元的内在价值,该到了获利了结的时候了!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股票投资要弄懂《伊索寓言》中的公式,其中第三个变量(资金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而要弄清楚另外两个变量——即树林里有多少只鸟、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就非常困难。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估算出一个大致范围。
不过这样做带来的问题是:如果范围估计得太大,结论就会模棱两可,参考价值不大;范围估计得太小,投资价格相对于价值来说较低,投资者就会认为没有投资价值而放弃。要克服上述两个弊端,投资者就必须对该企业的经营业务有一定了解,并且一定要独立思考,除此之外不必相信其他任何大道理或歪道理。
巴菲特说,在有些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计算出这个树林中到底有多少只鸟,以及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在一些新行业和快速变化的产业(如他所说的高科技行业)中,或者其他投资者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产业中,这时候的股票投资无疑有投机之嫌,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大的投资价值。而既然是投机,那么投资者也就不要希望从中得到多少收益。这就像你两手空空地去参加舞会,就不必期望满载而归一样。
巴菲特说,他和查理·芒格从来不玩这样的“游戏”。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十分把握,他就不会投资这种股票;如果已经投入了,也会及时退出,换成现金,等待下一次真正的投资机会来临。
巴菲特说,1999年的一份调查表明,美国投资者对自己未来10年内所希望得到的平均报酬率是19%,“这很明显的是不当预期。对整个美国树林来说,到2009年为止,根本就不可能藏有这么多鸟儿。”
他真正要说的是,如果投资者怀有这样高的期待来投资股票,那还不如远离股市,把现金捏在手里更安全。【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要见好就收,这不但可以保住已经到手的投资成果,而且还是为了换取现金捏在手里,在下一次抄底机会来临时不至于“弹尽粮绝”。要知道,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
。。
随时为抄底机会做准备
当一些大企业暂时出现危机或股市下跌,出现有利可图的交易价格时,应该毫不犹豫地买进它们的股票。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当金融海啸来临时,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当一些大企业暂时出现危机,或者股市下跌到一定程度,出现有利可图的交易价格时,应该毫不犹豫地买进这样的股票。这就要求投资者平时要备足资金,随时随地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抄底机会做准备。
巴菲特曾经反复强调他所希望购并的企业类型。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能够让他和查理·芒格眼睛一亮的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业务能够理解;
第二,具有持续发展的潜质;
第三,有一个可以信赖、有能力的公司管理层;
第四,具有诱人的交易价格。
如果遇到符合上述条件的公司,巴菲特主张整个买下该公司;如果管理层愿意继续留任,至少也要买下80%的股份,另外20%的股份留给公司管理层。如果这两项条件都做不到,那么就选择在证券市场上买入一小部分股权。
巴菲特形容说,后者就好比全球最有名的钻石“希望之钻”一样,哪怕你只拥有它很小一部分权益,也比拥有一整颗人造钻石强。
不难看出,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手中随时随地握有巨额资金,虎视眈眈地就是要收购符合上述条件的上市公司。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在伯克希尔公司,从来就没有寄希望于能从一堆不成气候的公司中挑选出幸运儿来。他自认为自己没有这种超能力,所以平时总是研究2600多年来古老的《伊索寓言》中所说的“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就像研究某些树林中到底有多少只鸟儿、这些鸟儿什么时候出现一样,他总是在潜心研究某些行业中到底会产生多少家值得购买的上市公司、自己买入这些公司的最佳时机在哪里,一旦机会出现,马上就把它们收入囊中。
巴菲特承认,他没办法精确地估计某家公司每年的现金流入、流出状况,所以只能试着从比较保守的角度去估算,小心翼翼地寻找那些他不会上当受骗的上市公司。当然,既使这样也还是经常犯错。
巴菲特说,他最通常的做法是签订协议买下整家上市公司。不过他发现,这种方式一般只能得到一般合理的回报,如果想获得超额投资报酬率,则必须等到资本市场非常惨淡、整个证券业普遍感到非常悲观的时候。而一旦这种机会出现,就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由此容易看出,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巴菲特四处出击收购上市公司,实际上是他多年按兵不动后的一次集中行动。
伯克希尔公司的习惯性做法是,当大公司出现危机和整个股市大幅度下跌后,趁机抄底股市;然后认真经营这些公司,主要追求市值的增长、股东财富的增加,而不是急着把它们出售变成现金。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伯克希尔公司在股票、债券投资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不追求差价收入。差价收入在伯克希尔公司股票投资盈利中所占比例很小,最大的收益表现为不断增长的账面盈利。
大约从1975年开始,伯克希尔公司的交易型证券(marketable securities)投资开始大幅度上升。投资余额按成本计算,1975年末是亿美元,1977年末是亿美元。两者之间相差的部分为亿美元,主要来自伯克希尔公司保险业务的浮存金和利润留存。
随着投资规模扩大,伯克希尔公司债券利息和股票利息收入也大幅度上升,从1975年末的840万美元增长到1977年末的1230万美元(均为税前)。1977年,伯克希尔公司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的买卖价差为690万美元,其中1/4来自债券投资,3/4来自股票投资。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巴菲特树立了现在这样一种投资理念:重仓持股,长期投资。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7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这一点“大家不必看得太认真。因为我们持股部位比较大的投资,往往要持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的投资绩效依据的是这些被投资公司在这段时期的经营表现,而不是特定时期的股票价格。就像我们认为买下一家公司却只关心它的短期状况是件很傻的事一样,持有公司部分所有权(也就是股票),我们认为只关心短期盈余或者是盈余短暂的变动也是不应该的。”【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一旦抄底股市机会来临,巴菲特就投入巨资买入早已看好的股票,然后按兵不动。他在2008年10月1日说:“现在的股价都显得十分合理。当其他人都感到害怕的时候,就表明投资机会已经到来。”
。 想看书来
海底捞月收购星座能源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非常少的买家能够立刻拿出一张47亿美元的支票来。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当金融海啸来临时,现金在手想买啥股票就能买啥。所以,投资者手里无论何时都要握有现金,只有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有充裕的资金“海底捞月”。
2008年9月,巴菲特投资4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最大的电力行销巨头星座能源集团公司,就堪称是这一理念之下的杰作。购并业务完成后,巴菲特自豪地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非常少的买家能够立刻拿出一张47亿美元的支票来。
2008年初,巴菲特手中握有亿美元现金,可是一直找不到理想的投资对象,所以他非常苦闷,不时发出抱怨之声。
2008年6月末,巴菲特手中的现金已经下降到亿美元,这表明,他已经开始出手抄底股市了。不过,巴菲特投资步伐明显放大的主要时段还是在2008年下半年。
值得巴菲特如此大手笔的收购对象究竟是怎样一家公司呢?资料表明,星座能源集团成立于1995年9月,是美国的一家电力公司,拥有多家下属子公司,其中包括一家商业能源公司和巴尔的摩天然气电气公司。
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建造和经营可再生能源,如加热、冷却和热电联产设施,服务对象遍布北美地区。除了服务工业、商业、政府部门外,还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家居装修、服务电力、燃气用具、供暖、空调、水暖、电气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系统。
星座能源集团下的黄芪公司,主要业务是为调节电力传输、分配公用事业公司、规范的天然气公用事业公司进行分销服务,业务范围覆盖整个巴尔的摩市,并且分布在美国马里兰州的10个县。
2007年7月1日,星座能源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星座能源商品有限公司获得了基石能源公司100%控股权。基石能源公司主要开展天然气供应和相关服务,客户对象主要是在美国中部的工业企业。
2008年2月,基石能源公司收购了Hillabee能源中心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市一个774兆瓦燃气联合循环发电设施项目,2008年5月宣布即将出售其下属机构麦考德能源咨询和管理公司。
除此以外,该公司还开展商业能源业务,主要给客户提供各种能源解决方案。商业能源业务主要是发电,拥有运营和维护矿物能源和可再生发电设施,并且有一个核能发电站,为客户提供能源产品和服务。公司服务对象包括信息汇总、商业、工业和政府部门,类型包括发电设施、天然气、国际煤炭期货业务,为客户提供风险服务管理,以及能源行业的相关商品和服务。
根据星座能源集团公司2134兆瓦的核能发电能力与电力采购协议,位于美国纽约的九英里核电站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