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经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鲁克管理经典-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于工头的问题,我们没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阐述。一方面,工头处在管理的一线,任何事情只要能提高他们的实力,增加他们对工作的满足感,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就能同时巩固管理层的力量。另一方面,工头构成了大公司未来主管的最大的储备力量。处于对切身利益的考虑,大公司显然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人才储备,也就是说,应该尽力为工头创造最大化的机会。
  工人的情况也是一样。总的来说,任何旨在挖掘工人潜力,推动其积极性的公司政策都将带来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把有能力、有抱负的工人提拔为管理者,或是像“提建议计划”那样鼓励工人群策群力提高生产和组织效率,也将显著壮大公司的声威。作为重要的事实,任何其他政策都将给公司带来损害。公司对主管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他们面临的技术和效率竞争也日趋激烈。如果工人,就是说90%的公司员工,吝于付出他们的智慧、想象力和主动性,其结果不是任何一个公司可以承担的。同样的,公司也不可能为拥有大学文凭的极少数群体保留其全部主管职位,拥有学历的优秀人才显然不足以满足公司的这一需求。如果技术进步被一小部分专业人员——如工艺工程师——垄断,那也不符合公司的利益。领导层内必须有专家的位置,但是,如果工人能够把技术进步当做自己的事来看待,那么公司的强大就更有希望。没有人会怀疑,对工作心满意足,对产品和工厂拥有归属感的工人比一般人更出色、更能干、更高效,当然也更合作。
  有人建议通过工厂内的社区管理,从中积累管理经验,但是这又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一些工会,尤其是联合汽车工会,曾经要求接管工厂的经营管理,这令企业主管大惊失色。至今,他们仍害怕工人一旦参与了工厂管理,就会谋权篡位。
  毋庸置疑,工会的这种企图已经严重威胁到工业社会的正常运作。如果管理层四分五裂,各为其主,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成功标准,工业体制将趋于瘫痪。所以,为了工人的利益着想,他们可能不要参与工厂管理。工厂的管理权应该交到专业管理人员的手中,后者对企业,而不是对工会或政府负责。但是,没有人会反对工人参与社区管理——最好不要交给各为其主的工会官员来负责。每家工厂都有不少社区工作要做,比起产品生产,这些工作显得微不足道。为了确保工人正确行使其管理权,公司多少应该让他们了解一些管理者的职能、动机和问题。这种认知是自由企业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现在最欠缺的东西。
  当公司成功地唤醒工人的公民意识后,它所能获得的收益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也不是成本会计能够计算的。但是,这种收益确实是看得清,也摸得着。战争给予美国人民的最大财富或许在于,它让企业的管理层意识到,公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工具,更是一种社会机构。
  现代大型公司是美国社会的代表性机构。它首先是一个机构,是一个人的组织,而不是一堆死气沉沉的机器;它建立在一套有序的制度之上,而不是只会耍耍把戏而已;作为消费者、工人、储蓄者和公民,它的繁荣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理解的重要命题。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创造条件,促进这一新兴的社会机构有效运作,扩大生产,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潜能,解决它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这同时也是对我们最艰巨的挑战。
  

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推荐序三(詹文明)
  前言
  鸣谢
  第1章管理的新范式 1
  第2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36
  第3章变革的引导者 62
  第4章信息挑战 82
  第5章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118
  第6章自我管理 142
  译者后记 174
  

序言(1)
推荐序一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我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资格为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写序,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邀稿盛情难却,此外,作为德鲁克先生生前少数耳提面命过的中国人之一,我也有责任和大家分享我从他那里得到的启迪。
  改革开放初期,德鲁克夫妇来过中国。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从战争创伤的心理阴影中复原的艰难过程,他遇到的中国人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这一点令他惊讶不已。十年前我刚认识德鲁克先生时,他告诉我,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只有美国一国独强的局面是不健康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股力量可以和美国互相制约,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中国这几个正在上升的大国中,只有中国有这种可能。他还说,中国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全力支持我创办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的原因。
  德鲁克管理学院开办不久,有一位著名商学院的教授建议我们走精英教育的路线,收昂贵的学费,德鲁克先生反对这么做。他对我说:“中国固然需要大公司和领导它们的精英人才,但中国像任何国家一样,90%的组织将是中小型的和地方性的,它们必须发挥作用,单靠大公司,不能提供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中国最大的弱点是作为一个大国,没有足够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但你们有一大批能干的人,这些人在实际磨练中学会了怎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存并取得了成效。他们可能只受过普通教育,也不是特别聪明和优秀,但却知道如何精巧地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可能有几百万,他们可以领导那些中型、小型和地方性的组织,他们将建设一个发达的中国。”
  这段话透露出德鲁克先生对肩负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特别是对中小型和地方性组织的普通管理者的殷切期望。身为其中的一员,每当我回忆起来都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这时德鲁克学说中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显得重要。德鲁克先生主张以创新这类演进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剧变时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他力图避免战争、革命和“运动”及其背后的强权与暴力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续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创新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变革手段,而延续的基础则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些普世价值观,包括同情与包容、诚实与正直,以及让个人享有自由与尊严并同时承担起责任。这些普世价值观并不是他的发明,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每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信仰和文化中。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著述和咨询工作,示范一种他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观察与思考方式,这就是从理解全局或整体出发,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达到把握和解决个别问题的目的。他的著作里没有令我们这些普通人望而却步的理论说教,而是把这些“大道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演绎,朴实无华地表达出来。
  我想上述贯穿在德鲁克学说中的精髓所在,可能正是人们总是称他的著作为“经典”的原因。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人们一读再读,常读常新。它不会代替你做出决策,制订方案,但是它会帮你理清思路,从任何新事变中发掘本质,找到它们的历史渊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序言(2)
迄今为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可能是在国内翻译出版德鲁克著作最多,也是最认真的一家出版社。我不知道这给它们带来的经济收入如何,但是我知道这给成千上万渴望学习和成长的管理者以及知识工作者所带来的方便和欣喜,也可以猜想到由此华章的工作人员所获得的成就感。让我们衷心感谢他们,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邵明路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创办人
  德鲁克百年诞辰全球纪念活动共同主席推 荐 序 二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以他90岁高龄献给读者的这本著作,高瞻远瞩地分析了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书于1999年一出版,就受到管理界和企业界的高度评价。《哈佛商业评论》在谈到德鲁克的这本书时说,本书极具“前瞻性和超前思维”,德鲁克以他“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茅塞顿开”,是又一部管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本书共分为6章,分别阐述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以及自我管理共6个方面的问题。
  正如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管理学对事实有一套自己的基本假设,而这一套假设构成了管理学这门学科的范式。在20世纪,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管理的范式(Paradigm)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在21世纪,管理的范式仍然会继续变化。如果构成管理学的假设发生了变化,那么管理学的许多观念也必须跟着变化。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但是,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假设是不是“事实”,更不用说去分析和研究这些假设了。
  根据德鲁克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正式开展对管理学的研究以来,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奠定了管理原理和管理实务的两套假设都是真实的,从来都没有去研究。但是实际上,因为一个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假设都已经过时了。比如,我们都假定,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或者说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管理”“人”,并由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研究一下,现在在劳动大军中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知识工作者和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者各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才能激励他们,他们的生产率如何才能够得到提高,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对知识工作者的了解以及如何“管理”他们,实在是研究得太不够了。
  如果我们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我们的战略,并以此来指导管理,那就将不可避免地把我们的组织引向不正确的轨道。德鲁克用事业理论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中的方法,分析了20世纪管理的实践,并从分析管理学对事实的基本假设入手,提出了在21世纪中,管理面临的新的现实。
  第2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高屋建瓴地从社会的变化中,抓住了在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可以建立战略的基础。这些被德鲁克称之为五个“新的根本现实”包括:发达国家急剧下降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的变化;对绩效的定义;全球性竞争;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分裂的背道而驰。从表面上看,这些根本现实讲的不是一般的经济性的问题,也不是管理性的问题,但是,这些根本现实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机构的运作。比如,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减少,知识工作者的退休绝不意味着他们不工作了;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企业来说,孕育着巨大的商机。有眼光、有远见的管理者现在就应该着手研究这些“根本现实”。“那些非要等到这些挑战真正‘势不可挡’才着手应对的人,则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并且可能永远没有赶上的一天。”。 最好的txt下载网

序言(3)
21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引导者”,这是第3章的主要内容。这里,德鲁克进一步发挥了他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5年)一书中的基本观点,从变革的政策、有计划地放弃、有组织地改进、发掘成功、创造变革,一直到变革的领导者要避免的三个容易重蹈覆辙的陷阱、两种不同的预算、测试、变革与持续、创造未来等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变革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近年来谈论得非常多的一个话题。现在都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社会;但是究竟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革命?历史上有关信息革命给了管理者什么样的教训?给了技术人员什么样的教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管理者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的成本会计为什么被有些公司所放弃,而改用“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的会计制度?企业的任务在于创造财富,而不在于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