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的教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伦·凯勒的教育-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杰米去世之后,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安妮了,她成了救济院唯一的小孩,生活在众多的孤寡老人中间。她变得越来越孤独,视力也越来越弱了。同病房的老妇人知道安妮就要瞎了,抚摸着她的头说,“可怜的小东西,如果你要失明了,那你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听到老妇人叫她“可怜的小东西”,安妮从床上滚下来,大声哭喊道:“我不想呆在这儿。”她心想:“我必须逃出去。”
  但是,又有谁会来关心她这样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呢?何况她又是个瞎子。安妮知道她可以去盲人学校,但怎样才能去这样的学校呢?她问自己。巴巴拉神父的出现给安妮带来了希望。
  巴巴拉是德士堡新来的一位神父,他负责主持女生宿舍每周六的祷告和星期天的弥撒仪式。但是良知还使他做了许多其他的事情,他经常到救济院来看望那些体弱多病的人,和他们说笑,减轻他们的痛苦。不久,他就开始注意到了安妮。
  安妮也开始观察这位新来的传道者。每当他们的目光相遇时,安妮总是避开他的视线,不敢作任何奢望。但是即使这样,安妮仍然能够感觉到巴巴拉神父和蔼可亲的微笑。渐渐地,神父的笑容化解了安妮的恐惧心理,他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安妮·莎利文的故事(3)
巴巴拉神父不愿再让安妮呆在救济院里。一天,他给安妮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他准备带安妮离开救济院,到马萨诸塞州罗威郡的天主教慈善医院,找他的朋友为安妮的眼睛做手术。
  医生立即为安妮安排了检查,并且对神父说:“我想应该可以治好她的眼睛。”接着他又重复说道:“请放心,我们能治好。”
  安妮的手术没过几天就做了。到了拆线的那一天,一群护士拿着药物和器械,跟着医生走进病房,神父也跟在后面。医生小心翼翼地拆开眼罩,慈祥地对安妮说:“睁开眼睛。”
  安妮听到吩咐,紧张得心都快要跳出嗓子眼了。可是当她张开眼睛时,看到的依然是一片模糊,甚至比原来的情况更糟。
  这次手术没有成功。
  “我不想回救济院去了。”安妮对神父说。
  神父安慰安妮说还要做手术,安妮这才高兴起来。她第一次接触到有教养而且富有同情心的善良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安妮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但是先后六次都没有成功。医生们再也无计可施了,安妮的希望彻底破灭。
  这时,巴巴拉神父要回家乡去了,安妮不得不再次回到救济院,重新回到了那个黑暗的牢笼。但是,安妮也更坚定了离开那里的决心。
  安妮想去上学,想离开救济院。她的想法遭到了人们的极大嘲讽,有人劝她趁早放弃这个念头。但是安妮不为所动,一直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
  安妮的执著终于感动了上帝。一天,一个考察团来到了救济院。原来,有人报告州议院,说这个救济院的条件非常恶劣,州政府这才派了人前来视察。考察团的成员到各病房巡视,查看这里的生活条件和设施。
  有人告诉安妮,这个考察团的团长名叫弗朗·夏邦,也许他能帮助她。安妮立即记住了他的名字。当考察团视察的时候,安妮跟着他们,寸步不离,但是她不知如何开口求他们。
  考察团很快就要离开了,安妮的时间也不多了。当考察团的所有成员全都离开救济院,大门缓缓关上时,安妮突然尖声喊叫,大声呼喊着团长的名字:“夏邦先生,夏邦先生!”
  众人一惊,夏邦团长回过身来,想看是谁在叫他。只见安妮磕磕绊绊地摸索着向他们走来,她的小手在空中抓舞着。
  安妮走到大家身边,哭着说:“我想去上学!请让我去上学吧!”
  救济院的主管想把安妮推开,一个声音阻止了他:“等等,是怎么回事?”
  “我瞎了,看不见东西。”安妮紧张地说,“可是我想上学。我可以去盲人学校上学。”
  “你在这儿多久了?芽”灰色人影问。
  “我不知道。”安妮呜咽着。
  “将近3年了。”旁边有人回答。
  “我想去盲人学校。”安妮轻声地重复着。
  “可怜的小东西。”有人说。然后问了一些问题,离开了救济院。
  那天晚上,安妮哭泣着入睡。“也许有一天,”她想,“他们会把我带走的,就像带走杰米那样。”从那以后的几个晚上,安妮都是哭着入睡的。她确信自己已经完全失败了。
  几天之后,女宿舍突然喧闹起来。一位老妇人步履蹒跚地跑进来问:“安妮在哪儿?芽”
  有人问:“找她什么事?”
  “赶快告诉她好消息,让她收拾好东西,她就要离开这里去上学了。”老妇人回答说。
  安妮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夏邦先生回去之后,就帮助安妮注册入学了。这样,安妮就以慈善机构贫寒学生的身份,于1880年10月3日来到了帕金斯盲人学校,开始了她的学习生涯。从此,安妮朝着她生命中的第二个方向前进了。
  帕金斯学校的生活对于安妮来说是全新的,但是它并不如安妮想象的那么美好。安妮现在已经14岁了,在学校算是大孩子,但她必须和比她小得多的孩子们一起学习,这就引来了他们的捉弄和嘲笑。安妮开始感到失望和困惑,又变得脾气暴躁,对任何人都充满了戒备。
  但是帕金斯学校又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在那儿,安妮发现了学习的奇妙。她学会了使用盲文来读和写,学会了用她的手指和嘴唇阅读,还学会了盲人书写的一整套方法。她在竭尽全力地学习。
  在帕金斯学校,安妮和摩尔老师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摩尔小姐是学校公认的美人,更加可贵的是,她对所有的学生都充满了关爱。当安妮和其他老师发生冲突,引起校长的不快时,是她化解了校长对安妮的不满,并且主动提出由她来教育安妮。

安妮·莎利文的故事(4)
摩尔老师的宽容和关怀彻底改变了安妮。她不再撒野,并学会了沉默和谦虚。她开始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这种改变还给安妮带来了其他的好处,当学校放寒假时,校方帮安妮找了一份打扫旅店卫生的工作,安妮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工作非常卖力。
  安妮的努力付出得到了回报。旅店的一位房客见安妮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干得却那么认真,就对她动了同情之心。正好他有一位医术高明的朋友,他劝安妮去医治,但是被安妮拒绝了,因为一想到以前做过的六次手术,她就对自己的眼睛复明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但是这位热心的房客并没有放弃,安妮终于被他说动了。他们来到了他的朋友那里。
  “我认为我们可以为你的眼睛做点什么,安妮。”医生对她说,“你需要进行两次手术。尽管你的视力不好,但你应该能够重见光明。”
  最后一次手术之后,安妮躺在医院的床上,她非常害怕失败。她知道,当眼前的纱布绷带拿下去之后,她将能看见一些灰色的影子。
  这一天终于来了。医生用剪子剪呀剪呀,最后纱布被剪开了,医生小心翼翼地将纱布轻轻移开。安妮微闭着眼睛呆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睁开双眼,期待着眼前出现灰色的形状。
  呵,她真的看见了明亮的光线?选比以往所看见的任何东西都要明亮。一束光线从窗子里照射进来。
  “我看见窗户了,”安妮激动地叫道:“外面有树,还有河流,我能看见它们了,我能看见这一切了。”
  尽管安妮见到的还不是十分清晰,就如同隔着一玻璃杯水,但她毕竟能够看见了,这就足以慰藉所有的人了。安妮当然更是欣喜若狂。
  复明之后的安妮学习进步更快了。她跟劳拉·布里奇曼学会了手语。劳拉两岁时就因病而成为聋哑人,后来进了帕金斯学校,一呆就是近40年。在学校创始人豪博士的教育下,劳拉懂得了手语,这在当时是个奇迹。安妮常常找劳拉聊天,渐渐地也对手语达到了熟练的程度。
  安妮喜欢到处转。一天,她去法院听了关于德士堡调查的公众听证会。当时人们认为法院是一个充满了污秽的地方,而安妮竟然敢去这种地方,真是胆大包天。校长安纳格罗斯知道后非常恼火,所有人也都觉得安妮玷污了学校的名誉,于是决定送安妮回德士堡的救济院。
  这时,霍普金斯太太挺身而出,留下了安妮。霍普金斯太太是学校的义工,早年丧偶,中年丧子,安妮正好和她死去的孩子年龄相当。她眼看着安妮将要受到惩罚,就提出当安妮的监护人,并保证不会让安妮再犯同样的错误。安妮这才得以留下来,从此也有了一个“家”,受到了霍普金斯太太无微不至的照顾。
  1886年6月,安妮即将从帕金斯学校毕业。这些年来,她看到了那么多新鲜事物,学到了那么多知识,也做了那么多事情。转眼之间,她不再是个小女孩了,已经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女郎,现在她就要离开帕金斯学校了。但是像她这样一个半盲的姑娘能靠什么维生呢?当然,她可以去饭店洗盘子,去旅店擦地板,但她怎样才能运用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呢?难道她就命中注定一辈子都毫无用处吗?
  8月底,安妮在她朋友的一所海滨寓所里度过了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在那儿,她收到了校长安纳格罗斯先生写来的一封来,问她是否愿意去亚拉巴马州照顾一个盲女孩,给这孩子当家庭教师。
  安妮见到安纳格罗斯先生之后,安纳格罗斯先生对她说:“听说这是一个7岁的女孩,名叫海伦·凯勒,她是个相当任性的孩子。她在家里总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父母也总是迁就她,觉得对不起她。”
  安妮露出了微笑。她记得自己7岁时也相当惹人讨厌,但她也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是多么的孤独。
  “她像我所认识的人一样健全。”安妮对自己说,“海伦·凯勒需要什么呢?正是正确的训导和无限的关爱和关怀。”
  就这样,安妮于1887年3月3日抵达了亚拉巴马州海伦·凯勒的家,受到了凯勒夫妇的热情欢迎。
  “感谢上帝!终于有人肯来帮助我可怜的小东西了。”凯勒夫人说。

安妮·莎利文的故事(5)
安妮听到她这样的话后,立即脸色骤变,回转身来说:“今后再也不要让任何人这样叫她‘可怜的小东西’了。”
  安妮见到海伦的第一印象,就觉得自己好像是见到了一个小霸王。凯勒家的人都纵容着她,让着她,不敢违逆她的意愿。其中凯勒夫妇尤其如此,生怕他们的宝贝女儿受到任何委屈。安妮心想,要想打开海伦·凯勒思维的阀门,自己首先必须学会和她的父母相处,尽管这是一件艰苦的工作,但在她与学生开始交流之前,她不得不先做好这项工作。
  “很快,我就清楚地知道只要海伦呆在这个家中,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安妮在信中告诉安纳格罗斯先生。于是,在她的要求下,她和海伦搬到了花园的一所房子里,那儿离海伦的父母约有一英里远。正是在这个新的地方,安妮初步“制服”了海伦,使海伦那粗暴不羁的性格得到了改变。
  与此同时,安妮开始一步步教海伦拼写字母,还教会了海伦如何模仿她,如何拼写单词。直到1887年4月的一个早晨,安妮终于开启了海伦蒙昧的心智,使海伦知道了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有名字。
  安妮这样写道:“1887年4月5日的早上,海伦在洗脸的时候,先指了指盆里面的水,然后又拍了拍我的手,我明白她是想知道‘水’这个单词,我就在她的手上拼写了一遍‘w-a-t-e-r’(水),就没有再多想它了。直到早餐时,我突然想到,也许‘水’这个新词可以帮助海伦弄清楚‘杯子’和‘牛奶’的难题。我立即带着海伦来到水房,我一边抽水,一边让海伦拿着杯子对着喷水口。冰凉的水从水井中涌了出来,装满了海伦手上的杯子,瞬间就从杯子里溢了出来,在海伦的手上倾泻而下。我抓住这个机会,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第一遍我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了些。这种水流过她手的冰凉感觉和单词联系在一起,是如此之近,几乎让她震惊。海伦手中的杯子跌落在地上,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脸上出现了一道异常亮丽的光彩。她连着拼写了好几遍‘水’,然后高兴地蹲在地上用手捶打地面。接着她又指着水泵和架子,问它们的名字。突然,海伦转过身来问我的名字,我在她手上拼写了‘t-e-a-c-h-e-r’(老师)。在回家的路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