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纵使一轮又一轮的泡沫吹得快,破得快,而人类的贪婪促使人类不大容易接受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教训,反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争先恐后,无比急切地期盼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神话。
据金融危机来袭前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球太阳能上市企业的平均市盈率超过100倍,是全球股市平均市盈率的四到五倍。体现全球可再生能源股票价格变动情况的世界新能源总回报指数,在过去5年内累计增长了。
据悉,网络搜索引擎巨人谷歌,也风风火火地准备大举进军新能源领域。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谷歌目前已与专注太阳能的eSolar公司和专注风能的Makana合作,前后分别投资了亿美元和500万美元;此外,2008年5月,谷歌还向太阳能发电公司Bright Source投资了1 000万美元。
常识是,如果连鞋匠都告诉你该买股票了,那么股市崩盘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如果连与能源完全不挂钩的谷歌,都与新能源有染,新能源极有可能是新一轮泡沫的开始。道理很简单,新能源市场的饼再大,也容纳不了“天下”每人一口。
欧巴马新政不甘落后,继中国之后,也端上了一轮新能源泡沫的晚餐。
不过,新能源的远景不容怀疑,从长远看,地球能源的枯竭必然到来,欧巴马的新能源政策是否会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影响,人类拭目以待。
如果不合理地解决供需结构失衡后的“产能过剩”危机,高科技加速的每一轮新泡沫破裂的频率将越来越快,由此演变的危机越来越无法为人类所掌控。
即使新能源明天东山再起,那么,后天,大后天,更远的将来,怎么办?
人类的历史使命必须是全力拯救和誓死保卫地球和人类自己,因此不能将发展的眼光只停留在今后5年和10年,而是50年、100年、1000年、甚至更长的永恒时空!
高科技,已使人类贪婪的欲望一如急驰的火车,不到终点不可能半途停下,但这个终点,不是什么手持鲜花彩旗的欢呼人群,很可能是一条终结人类的“不归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社会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危机探底以来,股市与失业率分道扬镳,各自屡创新高。
截止2009年11月8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重新登上10 000点,而全美失业率首次达到。全球经济隐藏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令人担忧。
危机是传导的,逐步衍生和演变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容忽视。
社会危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社会危机与每一位社会公民的工作、生活和退休息息相关,应对和处理不善极易颠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直接诱导和激发恶性暴力事件,同时伴随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成本,以及难以逆转的政治后果。
社会危机,实质上是生存危机的严峻挑战,是触发抗争、冲突和战乱的根源,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相对于退休公民来说,社会危机又称“银发族危机”,随着人类物资生活和健康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似乎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主要服务于“老人和准老人”群体的爱心社会。
不妨想象,打拼一生,岁月飞快地将一个青年带入中年,一晃40岁、50岁,眨眼进60岁了,或者事业有成提前退休,或者因工残和某种其它原因离职,那么余生,还有20年、30年、40年甚至更长的时光,如何生存?
你可能想不到每月领取养老金、补助金以及健康保险补助的银发老人们在美国政府门前排起的“蜿蜒长龙”和等待养老金支票时的焦虑心情,你可能感受不到美国州政府最庞大的社会安全保障署因此必须设置和配置的庞大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这些机构和人员不会逐日萎缩,反而与时俱增。
这一服务于老人和准老人的社会法定责任所衍生的道德规范、法定责任、税收负担、机构臃肿、社会压力和政治角力等诸多挑战,也许才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值得关注的社会危机。
言下之意,如果这些应对和处理方法和程序出现丝毫的纰漏,就会动摇社会稳定的基石,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还可能时时传来死亡的威胁和凄厉的枪声。
从西方频频传来的凄厉枪声
随着危机的日益加深,银行、基金、企业的倒闭潮不会停止,社会安全保障直面公民退休后基本生存问题的严峻挑战。这一危机对整个西方强国特别是美国社会的巨大冲击,是“G7”圈外的国家无法切身体验到的,可谓“血淋淋,惨不忍睹”。
由于美国经济发展陷入低迷的困境,许多人曾向往过的美国梦已经变成了“噩梦”,失业苦恼和生活压力甚至令一些人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当人类的生存危机面临严峻挑战,铤而走险、暴力抗争和恶性犯罪层出不穷。
在金融危机刚刚过去的几个月,美国全境因失业原因共发生了多起枪击案,造成57人丧命,“国内恐怖主义”的阴影笼罩了整个国家,频繁而凄厉的枪声震惊了社会,击碎了很多人退休养老延年益寿的梦想。(图片:CNN & AP)
2008年11月14日下午,金融危机正盛之时,美国硅谷一名失业后义愤填膺的华裔工程师,在枪杀公司3名高层人员并匿藏16小时后,于11月15日晨向警方自首;
2009年3月22日,加州橙县,一名26岁的失业工程师在路边遭临检时枪杀两名警员,接着又在另一处地点枪杀其他两名警员;
3月29日,加州,雅虎公司一名失业在家的42岁的工程师在家庭聚会中射杀两名亲生子女和其他三名亲戚后自杀;
4月3日,纽约州,一名失业的越南裔男子冲进移民服务中心,枪杀13人后自杀身亡;
4月18日,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县米德尔顿镇一位失业者在枪杀全家5口后自杀生亡。
事实上,人类在困境和危机中发生的恶性案件远超和平时期。
现代危机具有鲜明的感染性和传导性,危机之间具有强烈的相关性,往往一个危机诱发和催化另一个危机,而最后的危机必然是为生存而战的最血腥的危机。
倘若危机旷日持久,互相催化,势必接踵而至,如雪崩一泻千里,这就是隐藏在现代危机结构深处的“蝴蝶密码”的传播威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计算机网络通信跨越时空
严格地说,承接第二代工业革命的第三代科技革命,是跨越工业革命范畴之上的一场瞬间即逝的高科技浪潮。
之所以称之为浪潮,是因为这一场翘首期盼的科技革命,在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从席卷全球、不可一世,至夕阳西下、偃旗息鼓。
高处不胜寒
从来没有人挑战第三代高科技浪潮的汹涌澎湃、丰硕成果和伟大意义。
相对于人类社会需求的制约和缓慢,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冲刺实在太快。
高科技产业的高效率集成超越了人类需求能力的极限,如果不加以减速,人类自然资源的匮乏将无法支撑起产业的无限集成和无序扩张所需要的源泉,而这个源泉在地球的范围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次性的、不可再生的、极为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实,第三代科技浪潮的快进快出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两代工业革命和一代高科技伟大历史功德圆满的一个轮回,在昂首阔步登上巅峰之后,哀鸣钟已经敲响。
在认真评估高科技赋予人类社会巨大利益和效益的同时,人类应该更加冷静地审视由它而发的灾难性副产品对地球和人类自身利益的后续影响和现代危机。
第三代科技浪潮夕阳西下
第三代科技浪潮,仅仅显示了十年的辉煌,便以难以置信的速度陷入穷途末路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满足人类的任何需求或为消费者提供层出不穷物美价廉的产品,需要开发和充分利用人类自身和地球环境两种最基本的“稀缺资源”才能实现。
在智慧资源方面,高科技是开发人类头脑风暴和创新能力的绝对高手。例如,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更新换代的知识产权、极为诱人的高额利润,再加上庞大的来自官方和民间的风险投资,使这一人类本身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人类智慧的无穷开发必须和人的购买力以及市场需求严格吻合。
地球自然资源的“极限”无法超越,任何一个产品生产过程的完成,都离不开原材料、能源等自然稀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绝大多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完即没。
利用高科技挖掘地球上可利用资源,是资源匮乏和趋向枯竭的主要推手。
人类创造高科技,旨在利用高科技无止境地开发和利用人的自身能力和地球资源,使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生产并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问题是,包括人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内,所有资源都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高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隐性和显性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
高科技不断变速的开发能力和利用能量,只能越来越有效地催化人类和地球资源的耗尽,终有一天,终结人类和地球的“丧钟”将雷鸣般敲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点石成金,祸起萧墙(1)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这句话,以后成为成语“祸起萧墙”,喻指内部发生祸乱。
高科技点石成金的历史,源于发明高科技的人类本身,谁知祸起萧墙,竟在无意中触发了人类社会愈演愈烈的现代危机。
以科学观审视现代危机
科学共产主义的鼻祖*,在影响至今的《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所存在的生产过剩危机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成正比。
将*的理论通俗为白话,生产力越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的过剩危机也越严重。随着危机日益深重,因此只能将一部分已经建立起来的生产力大刀阔斧地破坏掉,使过剩的产能系统地释出,使市场重新回到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维系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关系得以继续运行。
高科技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自然科学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商品物质生产力之间的间隔时空日趋缩短,要破坏这一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相当于让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放弃利益,这在现代社会可能吗?
19世纪以前的蒸汽机,从发明到生产花费了整整100年,电动机差不多花了57年,无线电35年,汽车27年,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电视机花了12年,晶体管5年,激光器从实验室开发到工业界应用仅用了1年时间,而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从开发到利用以日月计算,几乎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更新换代。
高科技领域内的突破致力于高效率地推动经济跳跃式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良种培育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许多新的生产工具和新工艺源于大学的科学实验室。
1831年法拉第等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创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力技术打下了理论基础,经过近代史6年的研究开发,直到1967年,才制成了直流发电机。
1968年,美国物理学家诺伊斯与化学家摩尔在硅谷创立了英特尔公司,创业初期全靠筹借的250万美元打拼,1971年发明了微处理器,1976年又发明了晶体管构成的计算机,到1980年,市场销售额就已高达85 000万美元。
如今,英特尔早已成为全球闻名的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跨国半导体公司。
高科技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赋予企业和个人巨大的生产效益和物质利益,在这一点上,从来没有人质疑。
当科技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一种生产力形成制约甚至毁灭另一种生产力的时候,是否应该理性地重新认知科技革命的未来,而不只是停留在曾经辉煌的过去。
高科技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永动机,不可以不受智慧、思想、资源、行动和创新能力的制约,更不可以一劳永逸地点石成金。
《阿凡达》的启示 ── 走出高科技永恒的误区
最近在全球热映的好莱坞巨片《阿凡达》,(梵文:?????,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