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没有好工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什么你没有好工作-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常常告诉我妻子,路还长着呢,这个时候不用急,虽然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急于表现,急于成功,没有关系,让他们去,一两年之后他们就坚持不住了,那个时候,你还跑得正轻松,他们却已经退出比赛了。正如我所预言的,当初和她资历相当甚至表现更为突出的,大多辞职了,没辞职的也每日过得苦不堪言,颇多怨言,而她成为公司的骨干。
  要让自己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首先要让自己工作得快乐,如果一份工作让你觉得不快乐,甚至很受罪,那么你很难坚持到终点,即使你坚持到了,这苦行僧一样的人生有意思吗?其次要对未来做好规划,要知道那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尽量让自己劳逸结合,不要在一开始就把力气和耐心耗尽了,当力气耐心耗尽而又遭遇挫折,大多数人就会陷入沮丧悲观,跳槽换工作也就变成很自然的事情。对于初入职场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掌握好自己的节奏很重要,不要跟着别人的脚步乱了自己的节奏,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清楚自己的目标,至于别人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让他去吧,就当没看见。
  阿甘不是个工作狂,虽然他工作起来很认真,每天他过着很规律的生活,他也会花些时间剪剪草地、陪陪女朋友、拜访朋友,并不是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休息的高大全。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人生节奏很稳定,方向很明确,并不会因为开始时落后而难过,也不会因为一时成功而忘形,结果就活得比大多数人好。
  不要为眼前的得失而抓狂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大多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不多,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多岁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多岁的外企经理人大多一直在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就归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那么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不要高薪水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健壮,加个班不在话下,上面的父母身体也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多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要买汽车,要和朋友交际……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第二章  职业生涯是一场艰难的长跑(3)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前面的道路究竟如何也没有人知道,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永远都会有比你更年轻的人在追赶你,年纪越大,追赶的压力也越大。
  前两天我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时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以前曾经上过新东方俞敏洪老师的课,那时候新东方刚刚有些规模,也刚惹了官司,记得他是个风趣的人,建议我们说考试以前喝二两二锅头有助于发挥。十多年过去了,俞敏洪成了“中国最富裕的教师”。前些天看到他对新东方员工的讲话,觉得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他说“不要为眼前的得失而抓狂。”这大约和我前面说的是一个意思,引用他的一段文字如下:
  我有一个向前走的比喻。在我们前面有一瓶水,因为它是好东西,每个人都想得到它。为了能够得到这瓶水,我拼命向前跑,结果在我快要抓住这瓶水的时候,它被别人拿走了。但是不能因为别人拿走了这瓶水,我就不向前走,我一定还要继续向前走。这个时候,我会发现前面还有一篮子鲜花在等着我。当然,我走到鲜花面前时,可能它又被人拿走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依然不能绝望,我知道失去了鲜花,但是未来还有东西在等着我。我再向前走,走得更远,就看到那台笔记本电脑在等着我,而它的价值可能比鲜花还要高。如果笔记本电脑我没有拿到手,我还要继续向前走,也许我心爱的人就在那里等着我。当你用这种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得失的时候,你知道失去的背后,还可以得到其他东西。即使你最后什么东西也没得到,你也知道自己在追求的过程中得到了生命的丰富。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你就永远不会有失落,你就永远不会失望。
  用我个人的事情说,大家就明白了。我高考三年才考上大学。第一年,我的最高目标是江苏省常熟地区师范学院,没考上。第二年,我的目标还是江苏省常熟地区师范学院,但是还是没考上。我坚定不移地考了第三年,结果进了北大。后来我就明白了,前两年之所以没有考上,是因为冥冥之中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在等着我,这是命运之神的安排。如果第二年我放弃了,那现在一定还在农村种地。我进了北大以后,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在北大六年没谈恋爱,还得了肺结核,在北大教书,什么成就也没有,最后还被北大加了个一级行政机构处分。接着联系美国学校,三年半没有一个美国大学给我奖学金。我觉得老天对我是如此的不公正,我这个人很不错,为什么让我受如此之多的苦难和绝望?但是后来我发现,之所以经历这么多的波折,之所以最后去不了美国,是因为冥冥之中有一个新东方学校在等着我。
  也许新东方明天就没有了,也许新东方最后消失了,但是我想新东方精神不会消失,我的那种不断在失去中前进的动力不会消失。只要我俞敏洪还在,只要我的这种心灵还在,只要我自己想做事情的勇气还在,我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够重建另外一个新东方,或者改名叫新西方也未尝不可。只要有这种感觉,我们就能创造更大的事业。如果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失业了,我们还可以重新团结起来,再创造一个辉煌。如果我们不再办学了,我们可以再去办一个新东方杂货店,说不定最后就变成了像沃尔玛那样的全世界最大的连锁店。关键是你要有那颗心去做那件事,而不要为眼前的得失而抓狂。如果你抱着这样的心态,知道每一次失去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有更多的考验,生命中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你就不会再为眼前失去的东西感到痛苦了。

第二章  职业生涯是一场艰难的长跑(4)
路比你想的要长很多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像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你刚刚为自己的一个绝世妙招洋洋得意,却发现对手的回应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谁也不是白给的。但是世道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从初赛一路走来,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的过程比我们大多数人所能够预见的要长远、麻烦、困难得多,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并非来自外界环境,而是来自于自己的情绪。因为外界环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差不多的,比如金融危机来了,大家都受影响。唯有不被情绪影响的人才能走得更远些。或许在单一事情的处理上,智商很重要,但在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控制情绪的作用要远大过聪明才智。就像盖一栋大楼,总是需要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今天高兴了多盖几层,明天不高兴就马马虎虎盖一下。
  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以几十年的眼光来看,总会有顺风的时候也会有逆风的时候。想在这样的过程中胜出,能力不是最主要的,再有能力的人自暴自弃的时候也是废物,环境和运气也不是最主要的,长久来看大家的环境和运气都差不多,控制情绪保持一个冷静平稳的心态才是最主要的。所以不要把眼光盯在外界环境,而是要常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从这个角度上说,阿甘,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第三章  你究竟在为什么事不开心(1)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魔鬼,他的名字叫做人性,我的心里还住着一个天使,他的名字也叫做人性。恶魔靠吸食我献祭的物质刺激而壮大,天使靠品尝我献祭的精神满足而强大,只是,社会总是以能获得的物质刺激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于是越成功的人,心中的魔鬼越茁壮,但悲剧却是,往往天使指引人们的做法才是通往成功的方向,那个魔鬼虽然靠物质刺激成长,但他引导人去的方向,却是把人和他自己一起毁灭。我把这种状态,叫做心魔。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非常有名的人物,后来她成了月亮的代名词,月亮是常常能够见到的,因此嫦娥也变得格外亲切起来。关于嫦娥的故事大致是说她是“羿”的妻子,因为羿一表人才英勇无敌,因此爱上了羿,后来羿向西王母要来了不死药打算和嫦娥一同服食,可是嫦娥却自己一个人悄悄吃光了所有的不死药,结果就飞升成仙了。也许是惩罚她的贪婪吧,她被罚到了月亮的广寒宫中,只有白兔为伴。
  李商隐写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不知道嫦娥后来有没有后悔,不过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卖的,即使是神仙也没有后悔药。嫦娥的故事很短很短,就像上古的其他故事一样,只是非常短的一瞬,嫦娥当初也是个敢爱敢恨怀春的少女,和羿自由恋爱结合的。我想她也是向往着纯真爱情的,不知后来为什么又背叛了爱情,也许是禁不住成仙的诱惑吧,不知道嫦娥究竟有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满足,哪里来的快乐
  如果早知道成仙以后是现在这个光景不知道嫦娥还会不会偷吃灵药,估计还是会的,因为她的心里,也有心魔。吃了会后悔一辈子,没吃则会一辈子后悔,吃了不开心,没吃也不开心。人嘛,总觉得没得到的才是最好的。嫦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