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父亲为什么对子女影响如此之大?因为人类社会的家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父亲在家中的威望极高。“你再不听话,告诉你爸爸!”这是对小孩子极有效的告诫。所以虽然母亲对小孩子的影响也很大,但是其精神内涵却来源于父亲,在小孩子的心底深处,父亲才是榜样。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最主要是通过人格传播的,父亲首当其冲。成功的父亲都具有极鲜明的人格,子女的许多品质常常来源于父亲的人格,而一个好的品质足以让子女受益终身。
  曾经有人研究过大量成功者的案例,发现执着的人更容易成功。可是,执着的意志力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养成的。在我所接触过的很多例子中,那些成功人士的父亲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从事的也是很普通的职业。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坚定、坚决,凡是认准的事情,绝无商量余地。因此,尽管他们的人生道路很平凡,可是,这种品质却在他们的子女身上开花结果。
  我绝对相信坚决的品质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性的,只是很可惜,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造成了青少年学生精神生活的苍白,大多数学生意志力薄弱,不能抵抗外界诱惑。在许多事情上,他们的是非观念还是分明的,知道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并且也能够下决心落实到行动上来,只可惜终究还是意志不够坚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庸庸碌碌过平凡的生活。
  

坚决的理由(2)
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力究竟如何该培养?我以为有两种途径。
  一是环境的磨炼。苦难,通常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的确是事实。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但是在安逸享乐的环境下,没有发挥的土壤,只有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在生存的压力下,才能够迸发出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是讲同样的道理。强大的意志力是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逐渐训练出来的。
  只是现在学生成长的环境实在已经很难再艰苦化了!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绝大多数的孩子在物质生活上都受到长辈的悉心照料,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父母虽意识到条件太好对小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的道理,无奈总不太可能故意让孩子吃苦,再加上还有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一辈,他们更是溺爱起来没商量!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吃苦夏令营”非常受欢迎,广大家长争先恐后把子女送到“吃苦夏令营”中磨炼,以为这样孩子便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殊不知一来举办方根本不敢动真格的,二来孩子也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有一些小胖墩虽然经过夏令营的训练掉了一些肉,但是在回到家中之后又以极快的速度把失去的迅速补回来。为吃苦而去吃苦,这样的训练总难以产生实效。
  但是还有第二种途径,那就是人格的影响。前文讲的父亲的熏陶即是最有力的例证。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父亲,其子女一定也是坚强的人。
  能够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对其产生人格的影响,通常来说,除了父母,就是教师了。无论我们讨论什么样的教育,更新什么样的理念,有一点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教师自身的人格和修养。多少年以后学生全部忘光的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多少年以后仍旧在学生身上熠熠发光的是教师的人格,从本质来说,有效的教育是通过人格来传递的。
  因此,从培养学生意志力的角度说,教师本身的坚决、坚定性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了。这已经不是教师个人的选择问题,这已经成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需要。
  当你在课堂上宣布,这篇课文一定要背熟的时候,可知道,多少学生在偷偷地观察你脸上的表情,他们想看出你究竟有多少的决心;当你在众人面前表扬或批评一种行为的时候,可知道,多少学生在偷偷观察你脸上的表情,他们想知道你的表扬或批评是不是发自内心。他们有时候会用犯错来试探你的决心,这种试探常常悄无声息,又来势迅猛,如果教师不是把这种坚决已经浸透进血液中,往往会产生妥协。而一次决心的崩溃,则意味着教师影响力的丧失。
  教师的坚决如同父亲的坚决一样,是能够给学生的最大的精神财富之一。这种坚决,有时候近乎于固执,有时候近乎于残忍,却终究是能够震撼人心的。
  我原来并不是一个十分坚决的人,可是做了教师之后,我发现我已经没有别的选择。让我坚定下去的除了对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投机取巧行为痛定思痛的反思之外,还有这样一位父亲的故事:
  老沙住在沈阳最大的工人聚居区,家里的陈设很简单,他和上高二的儿子各占用半张圆桌,他的那半摊着稿纸,儿子的那半是一堆习题。交谈中我得知老沙原是子弟小学语文教师,下岗后和妻子一起在路边以卖IC卡维持生活。
  老沙很勤奋,常常寄作品给杂志社,一笔一划的仿宋体,但总缺了些才气,偶尔发表几篇,也大多是补白。然而,他还是一篇篇寄。
  杂志社要开“作者读者座谈会”,编辑准备邀请老沙参加。他家没有电话,写信又不保险,编辑决定登门相邀,这才知道老沙的真实情况。编辑不知该说什么好,老沙却喃喃地说:“您别哄我了,我知道我不是那块料,但我还要写下去。”
  “为什么?”编辑问。老沙很坚定地说:“我儿子大了,作为一个父亲,我没权没钱没地位甚至没工作,毫无一点让孩子尊重的资本,但我要用每晚坐在他对面刻苦写作来感染他,为孩子留下一个父亲应有的榜样,让他以后比我强!
  

坚决的理由(3)
于是我知道,即使我是一个资质很平庸的老师,但是如果我能够坚决,我也就不平庸了。
  坚决是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自然要以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一个坚决的示范。带着这样一种想法,我开始了与孟启的谈话。
  

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1)
中午的谈话并不成功。我遇到了一个和我一样坚持自己观点的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甚至有点佩服他,毕竟他比我小很多。从他的角度看,许多学生对背书已经产生了厌烦情绪,他们开始怀疑这样背书是否有意义。您应该去调查调查,孟启这样跟我说,看看有多少同学表面上说背书是有乐趣的,但是实际上却牢骚满腹。他们都不大敢说,我是班长,所以要代表他们说出来。
  我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坚决了,原来他觉得自己代表了民意。他很有礼貌,像是在辩论场上一样,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忠言逆耳,我虽然心里不舒服,但理智告诉我,我不能再一味强硬到底了。无论孟启讲的观点在多少程度上代表了全班学生的意见,他至少不是无理取闹。也许,我真的该反思一下自己呢。谢谢你跟老师反映情况,我对孟启说,让老师再考虑考虑吧。
  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我陷入沉思。
  我想到,这段时间我们在一起背书,追寻“背书之道”,这“背书之道”究竟是什么?在背书的同时,我和学生一样,认真地感悟每一天,体会“每一天,在某一个方面,我都有提高”这句话的深意。我想起,我在黑板上写“生还是死,这是个抉择”的激情,想到学生背书背到嘴里生出泡泡的情景,心中还是充满欣慰。背书让很多人战胜了自我,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可是孟启的话我也非常理解,他说,背书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家都快坚持不下去了。我当然相信他这番话,因为我也快坚持不下去了。这周我的身体特别疲惫,连日记都快没有坚持写下去的勇气,背书也确实比最初的时候马虎了,我对自己已经放松了时间的要求,我当然理解学生的感受。
  这正如一桶水,初挑上肩,还觉得不重,可是如果要挑上它走上20里路,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跑步也是如此,短距离跑步双腿的力量足够能承受,可是距离一长,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身体也觉得又笨又重了。背书也是一样的,每天要背3到4篇课文,背完了还要复习前面的课文,坚持一天两天可以,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也还行,时间长了这些孩子可能真的有点受不了了。
  我不禁反思自己,我是不是太独断专行了?我是不是太刚愎自用了?我的要求是不是过高?目的是好的,但是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差距甚大,学生觉得很难实现,反而失去信心。可是,如果轻易改变是不是就妥当了呢?会不会前功尽弃呢?我陷入一个两难选择。
  人世间有很多道理,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说中国古代有句谚语:“半桶水晃荡晃荡,满桶水稳稳当当。”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满瓶不动半瓶摇”,说明人应当追求“满”。可又有一个来自老夫子的故事,说的是孔子一天带着学生来周公庙参观,一位学生指着一个倾斜的圆形木器,问那是什么。守庙的说:“那是宥器,是灌溉用的吸水陶器,拴绳的罐耳在下边,用绳悬挂,罐身倾斜,打水很方便,后来成了明君的劝戒器。”孔子看着弟子们疑惑的眼神,解释道:“我听说宥器这种东西,空虚时倾斜,半实半虚时中正不斜,如果一满就会翻倒。”守庙人打来水一试验,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中则正,满则覆。”这意思是指人永远不要求“满”。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这样的矛盾在生活中几乎比比皆是。比如这样两句话,第一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二句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真是叫人该如何是好?
  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面临选择,无论坚持还是放弃,如果你的选择最后的结果是成功,说明你的选择正确,如果你的选择最后的结果是失败,说明你的选择错误。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成者王侯败者寇。当然,大多数人都想成为“王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知道一条路注定走到黑的话,我们一定不会接着往下走。问题是:除非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否则你又怎么会知道这条路就是走到黑,而那条路就一定会走向光明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2)
有些人坚持自我——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从工具层面来说,研究如何确保成功,如何避免失败可能会有收获,从价值层面来说,我只要做我认为有价值的事就可以了。成败放在一边。你看多少仁人志士,为了追求理想,而不惜飞蛾扑火,杀身成仁。他们是失败的吗?他们虽然死了,精神却永存。
  对他们来说,坚持本身就是一种美,成功了,是一种辉煌的美,失败了,是一种壮烈的美。
  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放弃也不失为一种明智。
  我想起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大学毕业之后,在老家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了几年之后,便开始考研,第一年没有考取,第二年接着考,也没有考取,第三年再接再厉,还是名落孙山。就这样,连续考了八年,到现在,既没有成家,也失去了原来的工作。有人劝他,还是放弃吧,要是早几年好好工作,现在可能会很好,再说了,即便考上了研究生,又怎样?现在的研究生就业,也已经不再吃香。有些人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的这位同学却依然故我,执著地不可理喻地坚持着他的“考研梦”。
  那么,我应该妥协吗?有人说,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会妥协的过程。我们要改变世界来适应自己,还是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我想,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但又有一位名人的名言飘进了我的脑海,那是萧伯纳说的:理智的人努力去适应自己周围的环境,不理智的人努力让周围的环境适应自己,而所有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都来自于那些不理智的人。
  我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要撕裂了……
  我无法思考下去,也终于知道没有永恒的道理,只有永恒的实践。
  

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
下午第三节课,校长请了一位留美的教育硕士苏珊陈给直升班学生作报告,三点钟的时候,我把陈女士带到教室,向学生作了介绍,然后坐在学生位置旁边和他们一起听起报告来。
  陈女士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美国大学每年录取高中新生的标准和要求。第二部分讲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原来美国的大学每年都会有排名。美国的大学排名并不是综合排名,而是按专业来排名。比如说医学专业,哈佛排第一,但是法律则是耶鲁第一了,企业管理则是宾州大学华顿学院独占鳌头。所有的这些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进行查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