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解放军学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向解放军学习-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D敲矗裁词亲橹枰母刹磕兀俊 〉谝恢郑侨嗣裱暗暮冒裱追妫馐蔷哂写丛煨灾葱腥挝衲芰Φ陌裱�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困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学校读书。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入伍后,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苦练军事技术。他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他在日记中写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并全心全意地实践解放军“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他殉职后,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为“雷锋班”。毛泽东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性运动。  雷锋是解放军培养出的、能够创造性实践并完成组织使命和任务的杰出代表。雷锋是一名普通战士,但加入到解放军这个组织后,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组织宗旨融于自己的全部行为中,并全身心地身体力行。他在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还继续在本职工作之外实践解放军的宗旨。而这种实践,又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小事。如,帮助列车员打扫车厢,帮助受灾的群众,等等。这种积少成多、长期一贯的创造性实践行为使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军队是这样要求他的成员的,也是通过许多小事的积累走向伟大的。  雷锋用自己的全部行为实践彰显了组织的使命。他忠诚于组织,忠诚于组织的事业,并以自己的行为成为组织成员的楷模。  第二种,是志愿军英雄邱少云,这是具有忠实执行能力的榜样。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牺牲前为解放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1952年10月,抢攻391高地的战斗就要打响了。11日夜,担负潜伏任务的500余名志愿军官兵进入一片有3000米开阔地的潜伏区。邱少云带领的爆破组潜伏在距敌人前沿60米处一个小土坎旁边的蒿草丛中。次日中午12时,一颗燃烧弹在邱少云身边爆炸,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烧着了他腿部的伪装,顿时形成了火团,把他紧紧包围起来。一股强烈的灼热使邱少云本能地抽动了一下。在他的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就可以把火压灭,保住自己的生命。但他深知,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现。为了500多名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上,咬紧牙关,岿然不动。眼看着邱少云被大火吞噬而不能去救,战友们的心像在滚开的油锅里煎熬。但此时,理智要求大家谁也不能动,这是考验革命战士组织纪律性的严峻时刻。他们在为邱少云担心、难过,同时也相信他一定能经受住考验。火焰仍在邱少云身上翻滚,身上的棉袄渐渐地烧完了,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下来,他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邱少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表彰邱少云烈士的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  组织需要这样的干部:他们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并在执行中不打折扣、不讲价钱,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解放军的效率和战斗力,正体现于她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够忠诚于组织、能够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的成员。  企业如果有了能够不折不扣完成各项任务的“邱少云式员工”,有了忠诚企业、忠诚于企业使命的“雷锋式员工”,这个企业还能没有竞争力吗?     。。

扶植军官:骨干是“折腾”出来的(1)
当兵第二年,我当班长。  这是个在士兵中很荣耀的职务。由于我还是新兵,所以自己心里有些胆怯。指导员找我谈话,说:威信是领导给的,水平和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你不要怕,只要大胆工作,肯定能够胜任。  人才是组织培养的,人才的威信是领导给的。  我刚到作战连队带兵时,面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甚至年长于我的士兵,底气不足。  上级笑着对我说:怕什么?能力是组织培养的。组织上培养你,你就有能力。威信是领导为你树的,领导让你有威信你就有威信。上级在你的下级面前肯定几次你的工作,战士就信你,你就有威信了。  我接触到一些企业家、老板。企业创业时,由于缺人才,所以非常着急;企业发展时期,他们还在为人才发愁。他们始终不明白,企业缺少能够“领军打仗的人才”的责任就在企业家、企业老板自己身上。  任何组织的成功,除了具有正确的使命和策略以外,起决定因素的是干部。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任何成功组织的干部队伍,主要都是自己培养的,这是组织干部队伍的主要源泉。  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企业所有行为均可以是市场化的,但在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打造上,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自己培养依然是主流。把干部队伍寄托在“空降兵”身上,短期可以,长期不行;个别可以,普遍不行。  在军队中,强调了官兵在人格上人人平等,但在能力和作用上,又强调了人与人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来自于组织对个人的信任程度。  军队十分重视培养能够领兵打仗的人。仔细算下来,我在军中有一半时间在接受各种学习和培训:新兵训练结束后,部分骨干和优秀的士兵被选送到师(旅)、团一级教导队进行班长(士官)培训;拟任职务前,要去中级指挥学院、高级指挥学院进行培训……  我的经历不是特例,只是缩影。这种阶梯式的不断培养,使这个组织永远不缺领兵打仗的人。  干部的成长是个过程,需要不同岗位的磨练。在解放军中,军官的提拔是要看经历的。这种经历,就是拟任上级职务,需要有下一级,甚至是下两级职务的任职经历。举例来说:要当师长,必须要当过连长、团长。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之所以能够从山沟中一直走进解放军统帅机关,并没有什么背景,主要靠两条:  第一,我在初级、中级指挥院校的培训经历。  第二,我在基层连队担任过主官,并在团、师和集团军机关担任过职务。  解放军锻炼干部还有一招:把优秀的干部放到艰苦的地方,赋予其“急、难、险、重”任务。  这样,这些干部就有了立功和历练的机会。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当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从军委副主席到总参谋长,与其前任比,他们已经不是打天下的将领了。但是,他们都参与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于中国南部的局部战争;他们毫无例外地都在多个部队、多种岗位的主官位置上经过历练。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组织,其干部骨干结构是:高层稳定、中层相对稳定、基层流动。这种结构是组织具有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的表现。解放军的组织建设,实际上正是这种架构的绝好例证。  我当指导员时,由于种种原因,在这个岗位上待的时间比较长,大约有5年时间。年轻军官是以提升为成功标志的,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的心情比较苦闷。团长找到我,说:干部都是这样,有进步(提升)快的时候,也有慢的时候,关键是要经受住考验。  经过这些年的职场历练,我总结出:“折腾”是组织、老板考验员工忠诚度的手段。它说明你已经被老板看中,所以也可以说,被“折腾”是一种资格,是一种幸运。  从这个角度说,组织中的干部有必要接受各种历练和考验。  许多企业创业领袖都羡慕联想的柳传志,因为他有两个好的接班人:杨元庆、郭为。但孰不知,老柳为培养这两个人,前后“折腾”了他们多年。  在联想,杨元庆和郭为是被“折腾”的典型代表。据说,他们是一年一个新岗位,“折腾”  了十几年,换了许多岗位,才成为了“全才”。“折腾”,其实就是公司对你的考验。  你忠于公司吗?忠于老板吗?不忠于公司和老板的人是得不到重用的。你说你忠诚,有什么能证明呢?老板怎么才能知道你是忠诚的呢?所谓患难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如此,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更是如此。  企业在危机时,可以看出谁是忠诚的,那么在“和平时期”,考验忠诚的方法是什么呢?一个办法是老板单独面对员工,亲自跟踪员工的工作绩效,这样能迅速发现一些忠诚于公司的员工,但是这个办法仅适用于小范围,对于一个3000人的企业,就不可能采用这个办法。另外,跟踪绩效考核也只能知道员工的专业素质怎样,而很难检验出这个人是否忠诚于公司。因此老板就人为地制造出危机来,“折腾”就是“检验忠诚”的很好办法。  在企业中,老板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企业完蛋了,老板可能要跳楼,而员工损失小,还可以到别的企业再去打工。    

扶植军官:骨干是“折腾”出来的(2)
老板最相信的人是他自己,他怎么可能随便相信别人呢?更何况中国社会还没有建立起个人信用,所以老板的信任是一点一点给的,他要看你的表现,你表现了多少,他就给你多少。如果你想“出头”,就要有被“折腾”的准备,老板会不断地“折腾”你。因为他相信忠诚是考验出来的,不是听你嘴上说的。在公司“折腾”你的过程中,你能不能扛住,能不能坚持下来?如果可以,那你就是忠诚公司的,因为你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也许是由于从战争中走过来的缘故,培养后备干部,在组织上形成接替,是解放军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特点。  我曾在解放军政治工作部门工作,政治部门中有一项重要的职责是干部调配。而调配的内容之一,是按照职权划分,为每个岗位配备后备干部。  我们发现,在解放军的干部队伍中,实际上是少有“黑马”的。即使出现了“黑马”,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黑马”,其实是部队多年有意识栽培的结果,是经过“组织”多年有意识培养的好“苗子”。  在部队中,干部自然接替和储备,是从战略层面考虑的,它不仅是一种意识,而且有一套完整的操作制度,这样保证了重要岗位的人才需求。  培养接班人是企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创业代企业家面临着企业管理传承问题。如何交班、交给谁,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2000年,当旧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联想创业企业家柳传志的接班人计划终于水落石出了,由此拉开了中国企业“领导者继任计划战略”的序幕。企业家们意识到,继任计划不仅包括公司最高管理层的继任人选,而且包括遴选所有关键职位的合适人选,此外,甚至还要为未来会出现的某些关键职位准备领导人才。  我们仔细研究优秀的企业,研究通用、雀巢等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些企业中有“新老交融”,而少有“新老交替”——似乎永远是这样。如同平和心态的人才能长寿一样,市场景气虽有高有低,但企业运行如没有大起大落,就能保持自己的健康,永续经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我是一个兵:以“归零心态”创业
我是一个兵:以“归零心态”创业  有这样一首军歌唱道:  我是一个兵,  来自老百姓。  ……  枪杆握得紧,  眼睛看得清,  敌人胆敢侵犯,  坚决打他不留情。  这不仅是让几千万曾经参过军的人能够熟唱的歌曲,而且是中国这个大地上的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曲,是一首超越了时空界限的“时尚”歌曲。  在解放军中,“我是一个兵”,不仅适于士兵,而且适于所有人。下级在上级面前:我是一个兵;军人在政府面前:我是一个兵;将军在党的领导人面前:我是一个兵。  研究中国解放军,“我是一个兵”,实际上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使干部永远保持了一种“归零心态”:无论官位多高、功劳多大,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因此,永远不能骄傲自满,要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  我们更多地是从荧幕中看到战争中的解放军军官,他们大多是勇敢地振臂一挥:“跟我上!“  ——这是多少人心目中的定格形象。当我也成为一名带兵的人的时候,我确信,这是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