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开心网的朋友会觉得不知所云。
  在没有上开心网之前,笔者曾经看到一位开心网的朋友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昨晚我定了3点的闹钟起来偷一位朋友的人参,结果我来迟了2秒钟,人参被另外一位朋友偷走了……”随后笔者又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很多痴迷于开心网的白领,为了晚上起来偷菜,经常给自己上闹钟;或者是,晚上起来上厕所时,总忍不住打开电脑看看又有哪家的菜成熟了,又有哪家的动物产仔了;再或者是,每天早早起床,先在所有好友的菜地和牧场里偷个遍,然后再去上班……当时笔者非常惊讶,觉得不可思议,直到自己接触了这些游戏后,才真正理解了这些朋友的近于疯狂的举动。
  可不要小瞧这些游戏,正是这些游戏将几千万的网友粘在了开心网上,每天“逼”着你上网,因为你的车随时都会被贴条,你的农场中的农产品随时都可能被偷。凭借这些吸引人的小游戏和成功的运营,仅仅15个月的时间,开心网便从最初的300个种子用户发展到现在的4 000万用户。
  开心网()——花园菜地
  周鹏就是被逼上开心网的。在开心网刚火起来那会儿,周鹏很奇怪MSN邮箱里每天都收到几封来自不同朋友的邀请信,主题都是“×××邀请你加入开心网”,开始他还以为是某个无良网站自动发送的垃圾邮件,后来终于忍不住了,在MSN上问了一位邀请过他的朋友才知道,这些还真是朋友的邀请,并且这位朋友还神秘兮兮地告诉他:“赶快进来吧,熟人×××都在,进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于是他加入了开心网,但是刚一加入就变成了那位朋友的奴隶。
  周鹏自然不甘心被买为奴隶,于是赶紧将那位朋友提到的“×××”这些熟人加为好友,打算把他们买为奴隶,可是一看傻眼了,人家的身价都比他的原始资产还高。于是周鹏赶紧忽悠一位同事加入进来,并将之买为奴隶,并接着邀请更多的朋友进来,将朋友买卖的生意越做越大。周鹏说:“大家都想在朋友排行中身价最高、资产最多,并且还可以随心情将×××恶搞一下,‘送他去挖煤’,‘派他去扫厕所8小时’,‘在大街上把他当马骑’,‘关小黑屋一天’,‘惩罚他倒插门嫁给芙蓉姐姐’,等等;恶搞完之后,还可以进行安抚,刚开始是‘为他泡上一杯*茶’,当朋友被我买卖到一定的次数时,还可以‘带他去香港购物’、‘背他上楼’,等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2节 要Happy,要Social Game(2)
在周鹏看来,这不仅是朋友买卖,他还意外地碰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碰到以前的同事,甚至意外发现他的两个朋友竟然早就互相认识了。以前要靠推杯换盏才能搞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现在开心网上的小游戏就能很容易地就消除长期没有联系的朋友之间的隔阂。
  随后开心网又推出了“争车位”的游戏,周鹏又开始争起车位来。“争车位”无非是把自己的车停在朋友的车位上“赚钱”,然后利用赚到的钱买更多的车,进而赚更多的钱,然后再买更多更好的车……可是,把自己的车停在朋友的车位上就会有被朋友开罚单(贴条)没收掉“钱”的风险。还是很简单,无非是升级,但是随着周鹏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到开心网之后,他更加乐此不疲,甚至于半夜起来方便时也要上网“挪车位”, 他自己注册了十几个“马甲”,而他朋友的朋友甚至注册了100多个马甲,以让不同马甲可以相互停车,自己不会开自己的罚单,从而赚钱更加迅速。这样就能买到现实生活中想都不敢想的兰博基尼,甚至组建庞大的豪华车队。这些小游戏使得开心网更像是一场24小时无休的盛大狂欢社交派对。
  所以,也就无怪于“反庐舍联盟”将开心网作为主要打击对象,将其浪费时间耽误工作渲染得那么严重。然而,这不过是因噎废食的新版本,大众传媒的又一次集体无意识地言过其实,就像当初对网络游戏口诛笔伐那样,却无法阻挡其大势所趋。
  游戏本来就是人的天性,就像在我们永不消逝的童年记忆当中,除了变形金刚,我们还记得任天堂经典的红白游戏机,以及沙罗曼蛇、魂斗罗、赤色要塞、绿色兵团、超级玛丽等游戏。我们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为足球发狂,熬夜看世界杯,因为足球不仅是11个人的游戏,而且还是成千上万人的“想象共同体”,我们为它哭,为它笑,只因它寄托了我们的情感,而这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Social Game不也寄托了我们的情感,满足了我们玩游戏的天性,进而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成为我们的“想象共同体”吗?
  在Feedsky创始人吕欣欣的一篇名为《再见了,一个时代》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昨晚,中学时最好的一位朋友给我发来短信:‘快看意甲,伴随我们的那一代球员今天最后一场告别赛。’”是啊,昨天菲戈、内德维德和马尔蒂尼告别了我们,告别了我们的年轻时代……我回了短信,说:“现在已经是梅西和C罗的时代了。这样的时代,热闹,但是仿佛总是和我无关一样。而我看球,也越来越没有当年的乐趣了。”也许到了若干年后,今天上网的80后、90后一代会为“朋友买卖”、“争车位”这些Social Game感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为他们未来更为精彩的SNS生活正是从这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Social Game上开始的。
  其实,SNS并没有改变游戏,只是改变了玩游戏的方式。在2009年的E3大展上,微软将让Xbox360成为一台网络功能强大的游戏主机,玩家可以登录自己的Facebook账户,在电视上与自己的好友一起玩Xbox 360的高质量游戏,而不只是“朋友买卖”、“争车位”、“开心农场”这样的小游戏。
  如今在SNS网络中火爆的Social Game与其说是一种娱乐,不如说是一种“欲令人佛智,先以欲勾牵”的营销策略,就像当初人们因木子美、竹叶青瞳熟悉了博客一样,很多人也因为“朋友买卖”、“争车位”、“开心农场”这样的Social Game熟悉了SNS。
  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的多人加入SNS网络,并非只是为玩那些小游戏,他们上校内网与老同学交流,上开心网与现在的同事沟通,上Twitter获取一些即时信息,上Facebook了解国外朋友的动态,去若邻网、5Gme等专业SNS网站与业内人士联络……左手维护熟人关系,右手开拓陌生人关系。
  可是,有时我仍然不得不感叹,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许多方面与过去的生活似乎没有任何差别。因为大部分人对新技术的利用都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少数极客能够尝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并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这些新技术使人与人以及人与信息沟通的方式,甚至是思想都是如此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因此越来越大,很多人仿佛并非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
  “极客”是“Geek”一词的翻译,又译作“奇客”。以前是对那些残忍的马戏表演者和令人厌恶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计算机狂热分子的老式称谓,用以形容他们的自由思想和离经叛道的计算机嬉皮士的形象。现在,国外普遍用Geek指代那些喜欢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生活的人。
  
  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乔布斯的iPod、iPhone,还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模式,它们都很伟大。商业就是让好的创造发明普及开来为更多人所用,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所以商业一开始就具有伟大的基因。自由市场促使和加速了商业的进化,所以自由市场同样也很伟大。也正是如此,我们并不担心SNS如此之多,多得让人有点无所适从,因为在伟大的互联网自由市场中,伟大的SNS必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进化,从而更好、更深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3节 SNS式美丽新世界(1)
SNS的本质就是人,关系中的人,商业中的人,社会中的人,以及所有这一切的数字化呈现。
  ——keso著名IT博客/创始人
  如果你喜欢看电影,你肯定对美国鬼才导演大卫?芬奇不陌生。对,他就是执导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十二宫杀手》《异形 3》《返老还童》等经典电影的天才导演,他今年更是凭借着《本杰明?巴顿奇事》 斩获了13项奥斯卡奖提名。知道大卫的下一部电影是什么吗?
  莫非跟SNS有点关系?
  没错,大卫即将开拍的下一部电影正是讲述全球SNS社交网站领头羊——Facebook的崛起史,而名字就叫《社会化网络》(The Social Network)。故事讲述的是生于1984年的“美国80后”马克?扎克伯格与SNS式美丽新世界的那点事儿。就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样,扎克伯格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计算机天赋,六年级时开始编程,进入名校哈佛,大学二年级时选择退学创业,创建了用户数量超过2亿的Facebook,被称为“比尔?盖茨第二”。
  无独有偶,除了Facebook将触“电”之外,还有Twitter。与Facebook不一样的是,它联合了两个节目制造商Reveille Productions 和Brillstein Entertainment Partners准备打造一部电视剧,想 “通过一种革命性的方式让平凡人体验名人的生活轨迹”,并且“以一种振奋人心的方式把Twitter上正在发生的即时生活搬到电视上”。
  毫无疑问,人们会对Facebook和Twitter的这些新鲜事感兴趣,不仅因为它们本身非常新潮,前所未有,更因为我们将感同身受——从中感受到SNS式美丽新世界中的点点滴滴。
  QiQi便非常期待大卫?芬奇的这部新片《社会化网络》,因为她是Facebook上最早的一拨中国用户,由于很多好友关系都积淀在Facebook上,所以几乎不上开心网。QiQi是一家社区网站的市场总监,作为已经泡了N年Party的白领,谈起Facebook的最大感受是:“有很多国外不常见面的朋友,可以在上面保持联系,大家可以分享最近的照片,可以互相评论和留言,上面的好玩插件很多,而且一直在更新。”这不正是“SNS存知己,世界若比邻”的真实写照吗?
  QiQi还提到一件有意思的事,她和几个女性朋友结伴去香港玩,在那里结识了新的女性朋友,然后互相留了Facebook,并把一起拍的照片上传并加上标签(tag),引以为乐。当她偶然看到她在香港认识的这位朋友在Party上的照片时,居然发现有她们共同认识的朋友—— 一位在北京的美籍华人。这让QiQi不由得感慨“世界太小了”。其实这样的事儿一点也不罕见,时常在SNS网络上发生。
  但是,通过SNS这种社交网络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我们过去使用互联网拉近彼此的距离,又有什么不同呢?QQ、MSN让我们无远弗届,我们收发Email,我们在BBS中讨论、交流感兴趣的共同话题,我们互相访问博客……很早的一篇报道便这样形容MSN对一个人生活的改变:“他的MSN名单上已有百余人,这些人基本上囊括了他的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他的工作、娱乐、休闲、基本上都与这些人有关,他们构成了他完整的生活。”如果将MSN换成Facebook,这种说法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可是这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第3节 SNS式美丽新世界(2)
你敢说你每天都与自己MSN上的百余个熟人、朋友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吗?不错,你当然能跟他们联系,而且不用面对面,但就是打开一个个的MSN对话窗口,向每人问个好,抑或是告诉他们你更新了一篇博客,也都是浩大的工程。除非你有件天大的喜事,有告诉每一个人的冲动,你愿意不辞劳苦,不嫌麻烦,但这样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
  最早的时候,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对此也很困惑。你的好友每天都会在个人主页频繁更新,比如写了一篇日记,上传了一些旅途中的照片等。但是,除非你每天把所有好友的主页都访问一遍,否则你可能要过几天乃至几周才会发现这些新闻,甚至可能完全与之失之交臂,你根本没有时间每天不停地关注每一个人。
  但是扎克伯格后来想到了一个妙招,就是这个妙招,不仅让Facebook更上一层楼,也让SNS从此脱胎换骨,全世界都在学。扎克伯格的这个妙招就是设计并开发了一种能主动把用户主页上的变动向所有好友广播的内置功能——“News Feed”。于是Facebook的用户们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就能轻而易举地知道朋友的一举一动了,全天不停更新,一网打尽所有八卦,即时地与朋友分享相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