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猎清-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前跟人跑马帮,孙定边也算见过世面的人。甚至于,他最远的地方还到过关内。他看到的朝廷军队,那支不是巴不得吸人血的,打仗却都是极其无能的。

    尤其是那些官员,更是一个比一个贪婪。指望这样的人保护百姓,几乎是没什么希望。可在安民旅,从来没听说那个军官敢贪污军饷,甚至向士兵索要钱财都视为大忌。

    尽管训练真的很苦,可安民旅的伙食,那怕他都为之羡慕。从来没有过,吃肉都觉得有些吃腻了的时候。这种花血本的投入,让孙定边相信待在部队里,早晚有出头之日。

    听完孙定边的话,孙亭光也很快道:“嗯,既然刘营长,不,应该叫旅长了。既然刘旅长抬举你,那你就好好干。争取将来成为我孙家,真正的顶樑柱。

    从小你性子就活络,现在到了部队好好干,将来也许有机会,开彊封土也不一定。虽然我不敢说,这次你们能不能挡住老毛子。但我相信,肯去做总有希望的!”

    在孙亭光眼中,刘兴华同样是一个不易揣度之人。无论是他的练兵,还是他的财力,都令负责民政事务的孙亭光惊叹。镇上的物资仓库,从来就没见东西少过。

    从塔河守备营入驻到现在,镇上的基层建设就没停过。那怕附近的百姓,都开始迁居过来。塔河镇一样,能给他们找到地方住,能给他们找到做工的事情。

    一句话,只要肯干活,就不怕饿肚子。这样的情况,活了几十年孙亭光真的从未见过。甚至很多时候,他还能看到部队替百姓做事的场景。

    这样一支真正肯放下手段,跟百姓同甘共苦的部队。至少孙亭光很希望,这样的部队一直驻扎在塔河镇。这样镇上的百姓,才有真正的好日子过。

    眼下虽然局势艰难,可从儿子自信满满的表情上,孙亭光大概猜测到。那个年青却神秘的刘兴华,想必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即如此,他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让孙定边陪着想儿子的夫人聊了一会,父子俩再次一起出门。而孙家的佣人们,也很快听到大少爷又升官的消息。这对他们而言,无疑也是个喜讯啊!(未完待续。。)
第四十章 部队番号扩编
    随着八国联军攻下京城,随之而来的沙俄全力入侵东北,被吓破胆的朝廷视而不见。任由沙俄往东北调集重兵,全力盗采东北的矿产跟森林资源,掳掠生活在东北的百姓。

    尽管刘兴华清楚,在这片黑土地之上,同样存在许多跟他一样,不甘当亡国奴的民间英雄。可面对沙俄跟朝廷联手打压,这些民间英雄的结局都不是很好。

    随之而来,便是四年之后,再这片土地上重燃的日俄之战。让本身就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东北百姓,彻底陷入民不聊生的状态,多少无辜百姓流离颠沛死于非命呢?

    面对即将到来的艰苦战斗,刘兴华同样觉得肩上的担任异常重。可他同样清楚,如今安民营控制的地盘不宜太大,眼下能将塔河守住,就是一种胜利。

    未来安民营防御的重点,将以漠河为根据地,慢慢将势力扩充到整个大兴安岭地区。这个地区,不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却并非资源贫瘠。

    原因很简单,这里地处极北,每天光大雪封境就长达几月。这样恶劣的环境,对于一些百姓而言,生存都成问题,又何谈在这里安家落户呢?

    可刘兴华非常清楚,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磨炼出一支敢打必胜的部队。只要给他一些时间,未来安民营挺进东北的时候,相信会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拒沙俄于防御区之外,依托漠河塔河独有的复杂地形。让进攻这里的沙俄部队无功而返。只要让沙俄明白,收复这里将付出得不偿失的惨重代价,相信沙俄会放弃这里。

    这次在关外。刘兴华的仓储器,储存了海量的物资。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粮食。只要让沙俄人意识到安民营是块硬骨头,怕兵围剿得不偿失。

    那么在刘兴华看来,沙俄方面能想到困死他们的办法,就是封锁进出漠河地区的通道。不让任何人,往漠河地区运送物资跟粮食。这样不费一兵一卒。便能拿下漠河。

    可这一点,刘兴华已经提前做了准备。在他出关的这段时间,刘兴华指示各处情报处。大量收购一些生畜幼仔,全部运回漠河,让移民集中饲养。

    至于粮食,在战前几乎花光安民营的军饷储备银。好在如今安民营的官兵。大多都不想要银子。反倒更喜欢折算成粮食。这样一来,储备金倒还能支持下来。

    总之,刘兴华觉得,需要准备的事情,他都准备的差不多。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老毛子知难而退,才是他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想做点这一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这些部队身上。如今塔河守备营。组建的部队规格,已经远远超出一个营的人数。光新兵就有近千人。也可谓兵强马壮。

    可刘兴华清楚,这些新兵还不适合参与一些艰苦的战斗。守备营真正的核心战斗力,还是葛依乎训练的四个老兵连队。这才是塔河守备营的实力所在!

    下达完第一个任命,刘兴华很快道:“新兵营,从明日开始,全部入驻二狼山基地。明天开拨前,所有连队正式换装。新兵连所需的武器,已经全部存放在武器仓库。

    接下来,塔河守备营的四个连,四连负责长驻镇上。严格盘算进入防区的百姓之外,同样担负起小镇安全防卫跟新兵招收工作。其余三连,进驻塔河防区的三个防御阵地。

    由一连担任一号阵地的防御任务,依次类推,二连三连分别防守二号三号阵地。如瑗珲沦陷,从新兵营各抽调二个连,加入三个阵地的防守。

    另外正式组建塔河炮兵连,除列装三个迫炮排之外,此次从沙俄军中缴获来的野炮,放置在一号阵地,由一连负责管理。其余两个阵地,各放置一个炮排。”

    拿着塔河防御地图,刘兴华从李山柱手中,接过一根竹杆,不停的安排着各连的防御任务。随后又抛出炮兵连的构建,让参会的连排长们异常兴奋。

    说完这些作战布置,重新坐回位置的刘兴华,很认真的道:“如今东北的局势,正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在我们前方,虽然有寿山将军的部队在抵抗。

    可以我判断,他们只怕坚持不了多久。没有朝廷的援兵,他们难逃失败的命运。到那时,我们这里也将迎来沙俄军队的入侵,但兵力应该不会太多。

    我需要你们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不畏强敌英勇战斗。要知道,在你们守卫的阵地后方,有无数百姓在指望你们的庇护。而从即日开始,所有防御阵地,禁止清军进入。

    如果在后期,有从瑗珲或其它地方撤来的清军,一律全部送到塔河这边来。不管他是何职务,想进入我们防区的先决条件,就是上交一切武器。

    要是他们不肯交出武器,一律禁止他们入内。也许大家会觉得,我这样做有些不近人情。可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手中有枪的溃败清军,进入防区的后果有多严重。”

    这样做的用意,看似是刘兴华担心溃败的清军作乱。实则也是知道,未来朝廷一旦下达不准抵抗的命令,清军很有可能掉转枪头对付他。

    这年头,清军当中怕洋鬼子的多,不怕本国百姓的官兵却多。只有将他们的武器收缴,随后在进行观察。确定没什么危险的清军官兵,刘兴华才会考虑吸收进部队。

    如果有问题的清军官兵,那怕不会枪杀对方,刘兴华都会将他们驱逐出防区。在这种特殊时期,刘兴华不希望,自己的根据地,出现任何内乱。

    听到这个命令的众军官,神情多少有些凝重。而葛依乎很快道:“营长,如果凤翔都统的人撤到我们这里,也采取这个办法吗?”

    面对葛依乎的询问,刘兴华很冷酷的道:“就算寿山撤到这里,也必须遵守这个规矩。从我回到塔河开始,这里一切都要按我的规矩办。

    如果凤翔因为是都统,我就必须听他命令行事,那你们就想错了。组建安民营那天开始,我就没想过替朝廷卖命。值得我卖命的,是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万千百姓。

    同样,我希望你们都能明白,我们并非是朝廷的奴才。你们是我刘兴华手下的军官,你们是这方百姓的保护神。任何朝廷官员,你们都可以无视之。

    相信你们都知道,进入安民营要学的第一条规矩,那就是不准向除父母之外的任何人下跪。我们安民营的官兵,都必须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清楚吗?”

    ‘是,营长!’

    听着刘兴华的话,这些军官都觉得非常受用。反正他们现在,都是安民营的军官,未来想出人头地,也只有跟刘兴华一条道走到黑。

    至于朝廷,在这些大多贫寒之家出身的军官而言,他们还真没什么好感。尤其在知道,东北即将让朝廷放弃,他们的生命只能依靠自己保护时,这种心情更是强烈。

    众军官的回答,让刘兴华稍显满意的道:“还有一条命令,即日开始,安民营正式扩编为安民旅,由我担任旅长。旅长之下,则是团长。葛营长,想成为团长还需要努力。

    目前安民旅中,拥有三个千以上的营,加上其它部队人数。我们安民旅的部队规格,超过五千之数。另外在漠河,还有三千多新兵,正在接受训练。

    待我们的部队规格,正式突破万人时,那么安民旅正式成军。相信你们都看过,有关安民营军官的待遇。在成军那天,我将正式为你们授衔换装。

    到时,你们当中有多少能成为营长、团长,就看接下来你们在守卫战中的表现。总之,安民营量才适用。想成为,独掌一营或一团的军官,诸位就努力吧!”

    抛出一个光明的未来,让这些军官为之兴奋之后。刘兴华很快,将会议转入研究防御作战的进程中。直到会议开到深夜,这次塔河军事会议才结束。

    每个军官离开会议室的时候,都显得心情振奋。他们似乎看到,未来他们手下,也能统领成百上千,甚至更多部队出现在战场的样子。

    不少被提拔起来的清军归附军官,也同样充满了期待。他们都希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多立功,获得晋升的机会。这样,他们的家人也将因此受益。

    进入安民营之后,他们真正感受到,这支部队跟清军的不同。以往清军中克扣军饷,随意虐待士兵的情况,在这里被严令禁止。甚至触犯者,还需接受军法的严惩。

    只要好好训练,安民营不会短缺任何属于他们的东西。甚至,连他们的家人,因为是军属的原因,平时也受到诸多照顾。

    这种‘一人当兵、全家受益’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每个感受到这一切的士兵,都清楚唯有好好努力,他们才能改变自己跟整个家庭的命运。

    而刘兴华同样希望,这支由当地百姓子弟组成的部队,能真正跟百姓融为一体。只有军民团结一心,他才有可能带领他们,守护住这片美丽的塞北桃源!(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塔河守备营
    再次回到塔河,刘兴华都有些认不出,眼前这个房舍林立,道路宽阔百姓云集的小城,会是昔日略显荒凉的塔河镇。看来,时间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啊!

    或许是提前收到刘兴华带队返回的消息,留守镇上的两个老兵连,全部出镇进行迎接。看着这些大战而回的官兵,镇上的百姓同样非常关注。

    如今瑗珲遭了兵灾,塔河却依然享受着安宁的生活。百姓们都清楚,这一切得利于谁。没有驻扎在这里的塔河守备营,只怕他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就算居住在呼玛城的百姓,这段时间随着边境大战起,同样纷纷逃离跑到塔河这边来定居。至于呼玛城的清军营,如今日子真的不好过,天天提心吊胆的在那里生活着。

    谁都清楚,瑗珲城一失守,接下来就轮到呼玛城陷落。那怕战争还没到来,呼玛城的百姓就有些着急。不少有门路的百姓,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尽快回到关内去生活。

    只可惜,此去关内路途遥远不说,路上到处兵荒马乱。一个不小心,碰到胡子或兵痞,家财被洗劫一空还是小事,性命能否保住都成问题。

    望着站在镇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