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被抬到身边的沙俄中校,守备连长一脸兴奋的道:“哟,真没想到,这条大鱼最终还是落到我们手里了。行,把他的衣服扒了,同这些死的老毛子一起埋了。”
扒衣服,是用来记录功勋所用。至于一具尸体,守备连长才没心情,特意带回基地去。能刨个坑将其埋了,在守备连长看来,已经是很不错的优待了。
相比其它新兵,这些矿工出身的新兵,对于战斗过后的战场,尽管觉得非常不舒服。可想到此战,整个连队只有几个轻伤,一个重伤跟战死的都没有。
这种大胜之后的兴奋,很快将这种不适给掩盖了过去。谁都清楚,有了今天这场胜利,按照安民旅的规矩,他们所能获得的奖励也不少。
先不说战功,就说这一仗打死的老毛子,兑换成战功的话,想必又是不少奖励。对于这种好事,这些谈不上完全忠诚的守备连官兵,更看重打仗所能获得的收益。
或许就是他们这种态度,让刘兴华有意,在针对矿工新兵转为正规部队上,多设置一些考验。那怕刘兴华觉得,为此需要多付出一些东西。
可他相信,等这些战士真正明白军人的意义,他们对这种钱财,就不会那么看重。而那个时候,便是这些矿工新兵归心,真正成为安民旅一员的时候。
当全歼来袭沙俄部队,取得歼敌近千,俘虏上百的大胜消息传到塔河镇。镇上的百姓,显得非常兴奋。毕竟,前两天广播已经说过,老毛子占了呼玛城,派兵往塔河来的事情。
就在有些镇上的百姓,觉得这消息会不会是假的。连瑗珲城的官军,现如今都逃到塔河来了。象塔河守备营这样的民团,就真的能打赢老毛子吗?
这种不太确信的怀疑,随着一连派兵将俘虏的老毛子,开始押送回塔河镇时。看着这些人高马大的老毛子士兵,镇上的百姓才真正相信,他们的部队打了胜仗。
那怕待在军营休息的凤翔,看着这些被俘虏的老毛子,也非常惊讶的道:“莫大哥,看来你们的部队,实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强悍。这样的战绩,足以震惊朝廷啊!”
面对凤翔的惊讶,莫拉乎却笑着道:“这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战斗还没到来呢!甚至你还不知道,在漠河我们跟老毛子已经交过手。
那些老毛子想进入漠河,结果被我们的防御部队给全歼,打死打伤在那里的老毛子,只怕远远超过千人。甚至到现在,老毛子都不敢随便派兵靠近我们的防区。”
看着莫拉乎非常自信的回答,凤翔也感叹道:“唉,听到你这样说,我也终于可以放心了。至少,瑗珲附近的百姓,有了你们的庇护,应该是安全的。”
清楚这个时候的凤翔,应该是很迷茫的。莫拉乎笑着道:“老弟,反正你现在是无官一身轻。要是你没事,就陪我一起回漠河吧!如今的漠河,真的大变样了。
刚好这些俘虏,我也要负责押回漠河。对于老毛子的俘虏,我们旅长正好发愁没苦力呢!让这些老毛子干活赎罪,远比一枪打死他们的强啊!”
敢用老毛子的士兵当苦力,这份胆量还真是少见。可在刘兴华看来,沙俄这些年在东北,抓的青壮苦力还少吗?凭什么,这事老毛子能干,他就不能干呢?
塔河的战斗,在莫拉乎看来有葛依乎负责就行。更何况,有了汽车代步,真出现什么紧急情况。他相信,刘兴华也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增援。
而且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除非沙俄再次集结重兵。不然,单单靠驻扎瑗珲的万余部队,既要担负驻守各城的任务,又要发动对安民旅的攻击,只怕不太可能。
在刘兴华的计划中,接下来安民旅要做的就是防守,还有对根据地的建设。离漠北漫长的冬季已然不远,等到大雪降临,相信老毛子就是想动手,也不太可能。
随着冬季来临,老毛子也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那么待在根据地的刘兴华,又能获得几个月宝贵的发展时间。等到明年大雪消融,相信他的实力又会增强不少。
况且,老毛子冬天打算休息,刘兴华却没打算歇着。对他而言,冬天同样是最佳狩猎的时间。利用这个冬季,摔打出一支真正能征善战的雪地部队。
而且刘兴华相信,等到冬季到来,老毛子肯定会给驻扎东北的部队补充物资补给。而这些物资补给,便是他打劫的目标。毕竟,物资这种东西,也需要随时补充才行。
若是老这样坐吃山空,就算仓储器物资充足,也总有消耗完的一天。所以,冬季老毛子想歇,刘兴华也让他们歇不了。
按照往年漠河飘雪的时间推算,距离下雪的时间不多。如今待在清风山的刘兴华,已经在为选拨冬季作战的雪地部队作准备。这也算是,一次准特战部队的选拔!(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狙击引发溃败
进攻失利,又损失近三分之一的兵力,沙俄中校指挥官也意识到。没炮兵协同作战,眼前这个塔河守备营防御的阵地,他们根本就攻不上去,也自然进入不了塔河。
一边让人给指挥部传电,一边开始思考到底是进攻还是撤退。而在这个时候,阵地上的守备营官兵,同样在考虑是防守反击,还是继续坚守原地。
按照正常的进攻防御战,一连长觉得沙俄应该会发动第二次进攻。要是只攻击一次,便放弃进攻,有点不符合老毛子嚣张自大的性格。
只是他不知道,动用机枪参与防御的一连,已经让阵地下方的中校指挥官,明白这个阵地绝对难拿下。既然拿不下,那剩下只有两个选择,原地待命或相机撤退。
在一连等待老毛子继续进攻时,沙俄中校很适时,将部队后撤了一点。同样命令部队,在一连防御阵地前,构筑临时的防御阵地,似乎很担心一连的防守反击。
待在阵地上的一连长,看到这情况,略显困惑的道:“老毛子就这胆?才进攻一次,就不敢继续进攻了?t娘的,这胆子也太小了吧?”
趴在一旁的一排长,笑着道:“连长,虽然我们还没清点,阵地上这些老毛子尸体到底有多少。可老毛子没啥重武器,又知道我们有机枪,再进攻不也是白搭吗?
从这帮老毛子,意识到攻击不利。便立刻后撤构建防御工事,也能看出老毛子真的跟胡子不一般。现在选择权交到我们手里,是原地防御还是防守反击呢?”
对于排长的话。一连长想了想道:“这事,还是先看看。反正这里是我们的地盘,待在阵地上,我们也不愁吃穿。先耗着吧!反正有后备连抄他们后路呢!
不过,也不能让老毛子好过,挑几个狙击手,给我潜伏到老毛子的军营附近。专门打他们的军官。要是能击毙他们的指挥官,相信这帮老毛子就更好对付了。”
尽管这一次交锋,是一连占据了绝对的上峰。可防御时。五个士兵阵亡,还有十几个轻重伤员,让一连长非常清楚。老毛子的实力,真的不容小视。
如果将他们进攻与防御甚至武器兑换。一连长觉得。他发动攻击的话,未必会比现在老毛子的下场好。为此,一连长也收敛起轻视之心,认真对待这些来袭的老毛子。
开战之前,刘兴华就下达新兵上战场进行实战历练的命令。可做为一线的基层军官,他们同样需要接受磨炼。只有将指挥运用到实战中,军官才能慢慢成长起来。
在一连长看来,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一号阵地不丢。除此之外,降低部队的战损率。如果这时发动防守反击。势必会增加部队的伤亡。
他不想,因为一时的贪功,而断送手下这些士兵的性命。毕竟,在安民旅评判一个军官是否称职,跟他指挥战斗时的战损,也有很大关系呢!
十几人的伤亡数字,对这样的防御战,并非难以接爱。若是达到几十人,以刘兴华的性格,势必会追究连长的责任。
毕竟,占据这么多优势,还把仗打成这样,指挥军官肯定有责任。如果这次老毛子动用火炮,那么多一些伤亡数字,倒也可以接受。关键是,这次老毛子只出动步兵!
在沙俄中校等待后方指挥部回电之时,绕行抄后路的后备连,已经进入设伏的道路两侧。开始加快速度修建伏击阵地,生怕这些老毛子溃败的速度太快。
对于这支抽调到塔河的后备连而言,打仗也许不是他们拿手的。可修建这种伏击阵地挖战壕,却一个个都是高手。原因很简单,他们参军前都是金矿场的矿工。
经过两个月新兵集训,这些最初有些不适应的青壮矿工,也开始喜欢上这种生活。在他们看来,新兵集训虽然苦,却比挖矿轻松多了。
虽然没了一夜暴富的可能,可在兵营里吃的饱穿的暖,每个月还能赚到至少一到二两银子。这样的生活,他们很珍惜,也希望能多干几年。
等到他们退伍回乡时,或许每个人都能存上买地成家娶媳妇的钱。这样朴实的期待,让这些新兵同样希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向刘兴华证明他们的能力。
担任后备连的连长,大多都出身于清风山基地的班排长。看着手下这些士兵,如此迅速的挖掘工事,这些连长都觉得很满意。至少挖工事,他们后备连谁也不输。
在刘兴华对他们的教导中,工事的好坏,也觉得士兵在战场的成活率。能在最短的时间构建好防御工事,也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败。
并不知道,后路已经被堵的沙俄中校,很快收到后方指挥部的电报。命令他们,后撤待援。另外,指挥部已经电令,另两路部队跟炮兵部队与他们汇合。
既然找到这支神秘的部队,沙俄少将便决定,一定要消灭这种令他们吃尽苦头的部队。一个显露行踪的对手,他并不担心。担心的,就是让这些人给跑了。
得知指挥部如此决心,沙俄中校很清楚。等各路部队汇合,在这里只怕会打上一场攻坚战。很快命令部队,后撤等待与援兵汇合后,再与阵地上的清兵民团较量。
就在沙俄部队开始有序后撤时,从阵地上迂回潜伏的阻击手,却开始进行着猎杀。这些狙击手,也是刘兴华非常注重培养的。来自后世的他,很清楚狙击手的作用有多大。
看着正在组织撤退的军官,随着临时营地附近响起的枪声,接二连三的倒下。那种威胁,只要是军官,都会显得异常畏惧。原本有序的撤退,开始出现溃散的情况。
一直盯着下方沙俄部队动静的一连长,见对方开始阵形散乱,立刻道:“命令,各阵地抽调一个排,给我乘胜追击,把老毛子赶出我们的视线之内。”
命令下达之后,左右两侧阵地跟正面阵地上,同样冲下三支四十人左右的队伍。为首打头的,都是各排的机枪手,端着机枪为部队开路。
听着催命的机枪声再次响起,原本就有些混乱的沙俄部队,越发变得混乱起来。原本有心想派兵阻止的沙俄中校,看着那索命的零碎枪声,便知大势已去。
立刻下令道:“以最快的速度,跟清军脱离接触。”
命令下达之后,身为指挥官的他,在副官跟几名精锐士兵的保护下,直接骑马率先离开。而后方步行的沙俄士兵,越发显得混乱起来。
很多士兵都清楚,撤退时候跑最慢的,势必成为敌人的猎物或俘虏。为此,谁能跑的比旁边的人快,就有可能活着撤退到安全地带。
结果很自然,随着三面夹击的反击部队出现。那机枪形成的火力网,令逃亡的老毛子恨不上插上翅膀逃跑。只是很可惜,这根本就是一个奢望。
有些沙俄士兵,看到后方不断倒下的士兵,非常清楚这催命的子弹,既然降临他们的身上。奔跑的时候,开始抛掉身上任何负担,连枪都给抛弃,加速追赶前面的部队。
等到同样下阵地的一连长,看着部队追击的阵形开始混乱,便命令道:“吹号,命令部队撤回。穷寇莫追,相信后备连,会给这些老毛子一个意外惊喜的。”
既然早就准备了后手,那么一连长也用不着,把全部的归劳都占了。适当让出一些功劳,给这些远到而来帮忙的后备连,在他看来也是应该的。
望着追击道路上,累累死尸还有散乱的物资枪械,一连长很快笑着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