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吞哦!”
面对两位战友的打趣,胡三立笑着道:“放心,师长早就知道,你们两个潜伏的位置。看来,我们的潜伏哨布置,还有待提高啊!这要换成老毛子,我们就麻烦了。
不过,这东西是好东西,我先尝一口。师长说了,是奖给我们三个人的,那怕连长知道了,也不会说我们的。这好东西,真的好久没尝过了。”
随着胡三立面带回味般打开水壶,一股浓郁的烈酒气息,让另外凑过来的两个人。睁大眼睛道:“哇噻,是烈酒呢!快点,快给老子喝一口,趴半天,下面都快冻僵了。”
一个战友,嬉笑着催促胡三立赶紧喝。而胡三立回味了一会,才道:“急什么!反正这里就我们三个,这壶酒一人一口慢慢喝。不能多喝,这是师长特意交代的。”
美美的嗞了一口之后,感觉一股热流入喉,胡三立也忍不住道:“好烈的酒啊!不过,这酒过瘾啊!那些跟在师长旁边的人,真有好口福啊!”
在安民师里,战时喝酒同样会被严厉处罚。只是在这种大冬天,光穿衣服待在外面,确实很难受。所以,非战时的警戒人员,都会发上一小壶袪寒。
可在胡三立三人看来,相比连队配发给他们的烈酒,已经喝的很习惯了。而这种烈酒,才叫真正的烈酒,一口下去全身都感觉似乎热起来了。
三人凑在一起喝了一口酒,便开始猜测林啸等人的身份。只是雪狼特战队,目前除了上校级的军官,多少听闻过这个消息,普通官兵根本不知道有这支队伍的存在。
等到进入安全区域,刘兴华跟雪狼特战队,并没隐藏身形。这一路赶回根据地,他们同样精神疲惫。难得回到根据地,自然要好好休整一下。
既然到了新一旅的地盘,意味着他们距离漠河也不远了。所以,得知刘兴华来到前线阵地,新一旅的旅长葛依乎,第一时间骑着马跟凤翔赶来。
见到这支军装武器,完全跟新一旅部队有所区别的小队。那扑面而来的杀气,让两人也知道,这支队伍想必就是跟刘兴华,闹的老毛子鸡犬不宁的雪狼特战队了。
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多训练出这样的精锐部队。想必,这冬天他们也不用猫着,直接可以大军出击,收复失地将老毛子,赶出黑省甚至东北去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热闹的冬季
寻着枪声响起,沙俄布置在城里的巡逻队,也可谓反应迅速的组织包围。可让每路巡逻队不解的是,这枪声每次响起的地方,距离前一次交战的地方都很远。
明明听上去,似乎是同一种枪声。可这枪声响起的速度跟时间,却令很多巡逻士兵不解。难不成,这些偷袭军营的人,骑着马想逃离他们的包围圈吗?
等到第一支沙俄巡逻队,抵达先前的炮兵阵地。看着一杆写着‘漠北锄奸队’的旗帜,赶来的沙俄官兵,也觉得对方还真是嚣张的很。
就在士兵,打算查找对方遗留的足迹时。一声接一声的爆炸,让这些沙俄巡逻官兵,再次感受到。任何一块地方,都有可能让他们付出生命的恐惧。
好在刘兴华他们布置的诡雷不多,可爆炸之后,先前现场遗留的痕迹,已然变得一片狼籍。不多时,汇集到这里的沙俄官兵,很快发现有意放置在爆炸范围外的书信。
看到这封信,写着由阿历克拉亲启,带队的沙俄军官,也没看到任何火炮拖拉过的痕迹。可他能非常确认,先前的炮弹,就是从这个地方发射到军营的。
总之,碰上漠北锄奸队之后,他们都觉得自己不是跟人在战斗。从始至终,他们都没看到,对方具体有多少人,装备的武器又是什么样子的。
直到有跟刘兴华六人接火的巡逻队,陆续回到军营汇报情况。看着书信的阿历克拉,心里有种解脱的感觉。觉得。这些该死的破坏份子,终于从哈城离开了。
只是对方信上的威胁。让阿历克拉非常清楚,这些人不解决掉。他们在黑省的驻扎。就绝对不会平静。所以,这些人必须无条件歼灭,原因是对方的破坏性太大了。
短短几次交手,哈城的火车站毁了,储存过冬的物资没了,用于发放部队的军饷也没了。这意味着,这个冬天他们将很难熬。让帝国运输物资过来,他少不了将接受相应的惩罚。
看着被带到面前的巡逻士兵,阿历克拉非常严肃的道:“士兵。你能确认,那些人不是走在雪地上,而是快速的滑行?还有,他们的武器,是一种能够不断射击的轻型机枪?”
被带来的士兵,显得很认真的道:“将军阁下,我发誓,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跟我们交手的只有六个人,可他们的速度太快。火力也太猛。
尤其是为首的那个人,枪法十分精准。在滑行的运动中,他都能准确命中我们的士兵。等到我们准备反击时,他们却已经滑行出百米之外。并很快从我们的视线中消息。
我们看的很清楚,这些人的脚上,似乎绑了两块木板状的东西。就是借助这两块木板。他们在雪地上才能行动迅速。而且这些人,每个人使用的枪。都是能够连续击发的怪枪。”
冲锋枪这种先进武器,在各国还停留在重机枪意识的年代。自然就变成士兵嘴里的怪枪。那怕每支巡逻队,至少是十人组成。可面对刘兴华的六人组,根本招架不住。
等到沙俄人觉得形成包围圈时,刘兴华已经从他们的包围圈离开。这种速度上的短板,意识着想抓住这些人,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了解到这个情况,阿历克拉也终于明白,为何每次想追踪对方留下的脚印,却发现什么脚印都没有。而这些人,是借助了这种奇怪的滑行工具,达到不留痕迹的方式。
可根据巡逻队反馈的情况,这六个人根本没看见,他们有拖拉火炮的动作。那先前炮击军营的十二枚炮弹,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越想越觉得这群人,非常诡异的同时,阿历克拉立刻道:“传令黑省各城驻军,最近加强防御,将我们知道的情况,以详细资料发给各地驻军。
另外命令前线驻军,最近加大盘查跟巡逻力度。这群人,这个时候突然离开,只怕是打算返回漠北去过清国的人大年夜。告诉前线官兵,谁抓住这群人,我给他官升两级。”
虽然清楚,对方能悄无声息的出来,自然有方法返回。那就意味着,想拦住这些神出鬼没的漠北锄奸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还有一点,让阿历克拉至今想不通的是。对方盗走的物资,那怕他们用火车托运,都至少需要几趟才能拉走的物资。对方到底是怎么运走的呢?
在阿历克拉下达各地驻军,不能放松警惕,加强各仓库还有武器弹药库,一些重要设施的安全警戒命令后。刘兴华却带着特战队员,踏上了漫漫的回程路。
跟出来的时候一样,刘兴华除非有作战任务,如果没有作战任务,大多都不经过各地的城市。专挑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前进,而沿途看到百姓的艰难,让他同样深有感触。
明白再过个把月,就是华夏百姓就重视的大年夜。这些生活在沙俄统治区的百姓,这个冬天只怕会比以往更加艰难。可面对这种情况,刘兴华发现他能做的太少。
只有每次路过一些村庄时,刘兴华会从仓储器中,拿出一些物资让特战队员,趁夜放在这些百姓的家门前。而拿到这些物资的百姓,无疑能好好的过个年。
为了让百姓的日子更好过些,也为了发泄内心那种无力的气氛。刘兴华在绥化地区,又连续突袭了几座沙俄驻军看守的仓库跟军营。
而这种情况,渐渐让漠北锄奸队,随着一路战斗跟一路默默行善。让越来越多得到意外之财的百姓,深深记住了这支队伍,也记住了漠北这个以前不太重视的地方。
如果不是冬天,加上很多人都知道,沙俄人不会轻易放过待在漠北的那帮英雄。只怕,随着漠北锄奸队的声名打响,会有很多不甘沙俄统治的百姓,迁到漠北去居住。
就在沙俄开始调派兵力,在绥化地区展开包围圈时。刘兴华又带着特战队,突然往伊春地区挺时。在那里,又做了几桩令沙俄驻军万分无奈的劫案。
东北的冬季,原本应该是猫冬的季节。可老毛子入侵东北的第一个新年,黑省各城的百姓,却觉得这个冬天很热闹。隔段时间就能看到,老毛子的部队进进出出。
随着刘兴华等人东一枪,西一枪的战斗,让围追堵截的老毛子,也觉得异常痛苦。这大冬天,大军行动本身不易,还要跑完东头跑西头,无疑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而发生在黑省冬天的战事,同样随着冬季行商的清国商人,将这个消息扩散到吉林跟盛京两地。甚至连朝廷,都知道在漠北有帮耍的老毛子团团转的人。
伴随着刘兴华,将老毛子在冬季折腾的够呛,让老毛子物资损失惨重之余。民间也开始流传着,有关这支漠北锄奸队的传说,一个个都是能踏雪飞行的天兵天将。
对于这种传说,朝廷官员无疑是不信的。可民间的百姓,却很相信这种传说。甚至他们很期盼,有一天这些天兵天将,能光临他们居住的地方。
只是除了哈城外那次突围战,让沙俄官兵近距离看过特战队的装扮。其它地方驻守的沙俄军,永远都是在战斗结束之后,才出现被刘兴华搞的一地死尸的地方。
面对围剿部队指挥官的抱怨,阿历克拉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最终下令,驻扎在前线的部队,展开冬季试探性作战,试图逼这支队伍返回。
只可惜,这样的冬季作战,对于进攻的沙俄大军而言,同样是件灾难性的事情。拥有稳固工事的安民师部队,用坚决的反击告诉老毛子,根据地并没如他们预料的那样乱起来。
针对这种有点病急乱投药的情况,西伯利亚军区的高层,最终下达撤军的命令。可与此同时,他们也觉得,先前布置的三万大军,只怕未必能拿下这支民间武装。
尽管他们不想承认这种现状,可西伯利亚军区还是决定,在明天的大战前,再调集两万人的大军开赴前线。无论如何,这支盘据在漠北的民间武装必须消灭。
虽然冬季跟来犯的老毛子打了几场仗,根据地的官兵,也是越打自信心越足。看着每次来犯的老毛子,丢下一地死尸离开,安民师的官兵也觉得非常高兴。
相同的,大冬天没事猫冬的百姓,每天最高兴的,就是听着广播里的各种消息。对于广播中传来的胜利消息,根据地的百姓也觉得非常高兴。
来这里生活,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而如今,老毛子屡战屡败,也说明保护他们的安民师,有能力保证他们的安全。
这样的安全,才是他们最渴望的。而不少没达到招兵年龄的年青人,也希望快点过年。等过完年,他们又大了一岁,或许也可去当兵,加入这支英雄的队伍。
在安民师真正安心待下来的凤翔等人,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冬季,根据地的百姓跟部队,真如刘兴华所说的那样,拧成了一股绳。这意味着,老毛子想拿下这里,将变得比以前更加困难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独特的‘告别礼’
其实沙俄副官所不知道的是,距离他们不远处的山峦上,两个身穿白色披风的特战队员。正趴在一处观察点,看着这些有些茫然若失的沙俄骑兵,低声对笑之后便起身离开。
在这种飘雪的天气里,或许沙俄人觉得刘兴华应该从山上走了。可派骑兵搜索了一阵,发现山上同样没有人通行的痕迹,很快便撤了下来。
可两位特战队员都清楚,如果他们再往上面走一段路,或许就能看到特战队离开的足迹。而他们,是做为观察哨,一直盯着这些沙俄人质安然离开才走。
布哨的主要原因,也是刘兴华怕他们离开之后,这些沙俄人质会走出山谷。这样一来,外面布的那些地雷,就很有可能被这些人质给触发。
而两个观察哨,他们的作用,就是在人质有异动的时候鸣枪警告。可直到沙俄骑兵赶来,他们发现沙俄人质乖的很,根本不敢随意走动。或许,舍不得离开温暖的火堆。
伴随着副官无奈下令撤军,在骑兵附近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