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猎清-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望着有些发愣的传令官,沙俄少将吼道:“冲,命令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冲出这条山道。只要冲到官道尽头,我们就有救了。快,组织部队突围!”

    重新修改了命令的沙俄少将。很快看到一些沙俄军官,几乎跟敢死队一样组织士兵,早着山道两侧布下的火力网,往官道尽头冲锋而去。

    面对这种无谓的冲锋。站在山头之上的刘兴华,却忍不住冷笑道:“想鱼死网破,你们还差点功夫。去。把那挺高射机枪抬来,是时候结束战斗了。”

    明白要给这些沙俄官兵一点厉害的看看。刘兴华直接下令警卫员,将一挺布置在指挥部前的高射机枪。抬到刘兴华所站的阵地前。

    调整好射击角度,刘兴华便扣动扳机。那一颗颗巨大的子弹,将所过之处的树哨通通打断。甚至这个枪声,在战场上显得极其刺耳。

    伴随这些子弹落到冲锋突围的沙俄队伍中,看着子弹击中直接被打成两断的尸体。还有一颗头颅,直接爆裂的惨烈场景,所有沙俄突围官兵都呆若木鸡。

    不少沙俄士兵直接道:“恶魔,我们是在与恶魔交战,我不想死。我还不想死啊!”

    有一个这样的士兵,就会有第二个这样的士兵。相比被炮弹炸死,还有步机枪子弹打死。这种高射机枪的震撼效果,无疑非常明显,催毁瓦解着沙俄官兵的斗志。

    打完一箱子弹的刘兴华,看着已经没人敢继续往那堆血腥尸体上迈出一步。立刻起身道:“命令部队喊话,让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如果拒不投降,那就全杀了!”

    待在身边的警卫员,同样清楚这位师长,亲临战场的时候,杀气总异常的重。连他们这些平时经常跟随的警卫员,也会觉得有种畏惧的感觉。

    ‘是,师长!’

    不多时,伴随着炮击停止,山头上很快响起用沙俄话喊出的缴枪不杀话。面对这种劝降,看着已然没斗志的士兵,沙俄少将非常的不甘心。

    就在这时,刘兴华突然道:“命令一团,用手炮警告他们一下。别以为,躲在山脚下他们就能没事。这是一次警告,再不放下武器投降。就直接冲锋全歼他们!”

    在刘兴华看来,不想继续打下去的原因很简单,舍些子弹炮弹之余,避免部队出现更多的伤亡。毕竟,冲下山去,如果遇到沙俄人的决死反击,还是会导致部队出现伤亡。

    现如今,刘兴华满打满算,也就十个主力团的部队。加起也就万余人的部队,每个士兵的性命都是宝贵的,自然要精打细算一些了。

    虽然开年之后,各新兵训练营,又开始征兵训练。可那些新兵,相对这万余老兵,战斗力无疑会大打折扣。所以每一仗,刘兴华都必须考虑减少己方的伤亡。

    所谓的手炮,就是手榴弹。对于这种进攻防御的步兵利器,刘兴华配发给部队其实并不多。参与进攻的官兵,大多也只随身携带了四枚而已。

    真正配发充足的,都是防守阵地上的官兵。有手榴弹充当防御手段,也能尽可能在沙俄部队进攻时,给近距离的沙俄步兵予以重创。

    随着沙俄少将的犹豫不决,两侧伏击战壕中,突然飞出一颗颗黑色的东西。伴随着沙俄士兵的不解眼神,这些手榴弹在坠落到山脚之时,立刻产生了爆炸。

    有些没爆炸的手榴弹,坠入到地上之时,冒起的烟也令躲避的沙俄官兵魂飞魄散。跑出没两步,便感觉后背被东西重重的击中,很快围绕爆炸圈,这些官兵又伤亡惨重。

    听到山上再次响起的劝降声道:“这是最后一次警告,请你们立刻放下武器,走到官道上举手投降。如果你们再不投降,我们将发起最后的进攻,枪杀每一个活着的敌人。”

    伴随这次的手榴弹攻击,连沙俄少将身边的警卫员,也死了好几个。这意味着,躲在两侧射手射击不到的地方,同样也不是安全的选择。

    不投降只有战死,甚至只能憋屈的被炸死。投降的话,那他们又会等来什么下场呢?

    就在所有军官,注视着幸存的沙俄少将时,山上喊话的声音道:“最后给你们十秒钟考虑,别想拖延时间。你们的援军,最快也要半天以上的时间才能赶到这里。十、九、八!”

    这巨大的催促声,令沙俄少将终于明白。对手了解他们每一步的军事行动,而他们对安民军却知之甚少。这种情报上的差距,也是导致他们被伏击的根本原因。

    望着那些官兵略显哀求的眼神,沙俄少将终于无奈道:“放下武器,投降吧!希望这些恶魔,会宽恕你们的性命。下令吧!”

    伴随着沙俄少将的命令下达,听到十秒考虑的时间,马上要结束。一些待在少将身边不远的士兵,立刻将枪举过头顶,冲到官道道:“不要开枪,我们投降!”

    有一个惜命的士兵这样做,自然就有第二个这样的士兵。不多时,官道上就站满陆续举枪投降的沙俄士兵。看到这一幕,刘兴华也显得很高兴,终于不用再战了。

    朝身边的警卫员道:“命令一团出击,收缴武器打扫战场,是时候回嫩江了。另外告诉警卫团,等大部队撤退之后,在这条官道上给我布下雷场。算是给沙俄大军的见面礼!”

    一个步兵主力团,打胜兵力比自己多出四五倍的敌人,这无疑又是一场大胜。伴随着命令下达,一个个觉得热血沸腾的新一旅官兵,立刻端着枪跃出战壕往山下冲去。

    对于打扫战场,新一旅一团的官兵,自然都再清楚不过。他们此刻手中的步枪,都处于子弹上膛的状态。如果有人敢有不一样的举动,他们便会立刻开枪。

    并没解除腰中手枪的沙俄少将,看着从山道两侧跃下的一团官兵。第一个反应,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甚至让他惊讶的是,这支部队脑袋后面没有清军特有的辫子。

    除此之外,这支部队不少士兵手中使用的武器。除了有一部分,能看出是沙俄生产的制式步枪外。不少士兵手中的枪支,他根本看不出是那国生产的。

    这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民间反抗武装,而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陆军。想到这里的沙俄少将,对军方情报部门的能力,无疑越发的痛恨。毕竟,反抗武装跟精锐陆军,完全是两个概念的敌人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张网以待
    一边忙着扩大安民军在清朝的知名度,刘兴华同样没闲着,时刻关注着沙俄大军的动向。相比沙俄行军的通讯速度,刘兴华的情报部门无疑速度更快。

    尽管在通电中,刘兴华表示与沙俄大军决一死战。可他不会傻到,将安民师四个团的主力,全部放在嫩江这个小城中,相反城里只放了一个警卫营的官兵。

    其余三团跟警卫营的主力,全部根据刘兴华的命令,采取牵牛战术,拖延沙俄大军包抄的行军速度不说,还不断歼灭沙俄的有生力量。

    当最近的一支从北安开赴出来的沙俄援军,在阿历克拉中将的严令下,加速向嫩江方向挺进时。后到这支援军后面的沙俄后续部队,距离他们至少有一日行程。

    刘兴华果断下令,抽调新一旅一团,汇合警卫团主力,星夜兼程埋伏到距离嫩江,还有半日路程的双山区域。同时命令警卫团,绕行到援军身后,实施包夹战术实行围歼。

    明白这支沙俄援军轻装上阵,连火炮部队都随后续补充的沙俄大军前进。刘兴华就决定,嫩江保卫的第一战,就拿这支六千人的沙俄大军开刀。

    二千人的兵力,围攻一支六千人的大军,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可在刘兴华看来,这完全有可能。一旅一团跟警卫团,都是安民师的精锐部队,以一敌三应该不成问题。

    亲自带领一个警卫营,汇同一旅一团进入伏击地点。看着这条弯延的官道,刘兴华很快下令一团在山道两侧。修建伏击阵地等待对方大军的到来。

    至于一团的炮兵连,同样在半山腰修建炮兵阵地。那怕没什么大口径的火炮。主装备的十几门大口径迫*击炮,发动炮击的时候。也够沙俄大军喝一壶。

    而李山柱亲自带领警卫团的两个主力营,提前潜伏进对方大军必经的一个山谷之内。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沙俄大军,进入这条以前胡子横行的官道中,堵住其后逃的道路。

    忙碌一晚的刘兴华,看着一团官兵修建的伏击战壕,尽管没那么坚固,却足够保护自己的安全。望着有些眼睛通红的官兵,刘兴华也一一安慰他们抓紧时间休息。

    根据前出侦察部队的反馈。这支援军的先头部队,最快也要在中午时分抵达这片山不高的山区地带。而他们不从这里进入嫩江,将至少耽误一天左右的日程。

    谁都清楚,通电之后的安民师,跟沙俄驻东三省的部队,几乎结下了死仇一般。而今年这场战事,将决定是沙俄全歼安民师,还是安民师撑住让沙俄默认事实。

    占领了嫩江地区这条黄金地带,沙俄几乎失去了很大一块战略资源掠夺地。除此之外。嫩江地区生活的百姓,同样是沙俄人不想留给安民师的。

    可他们根本不知道,在他们派兵来援的时候,刘兴华已经启动了百姓迁移的工作。嫩江即将沦为战区。他自然不希望百姓遭受池鱼之殃。

    如今嫩江至漠北的交通要道,都被安民师给控制。这些迁移的百姓,迅速补充瑗珲等地的百姓空缺。路程不远还提供食宿跟分地的待遇,百姓怎么不会搬迁呢!

    而安民师冬季制作的大量马车。这个时候也派上了用处。大批马车开始来往这些道路上,将生活在嫩江地区的百姓。一批批迁移到后方的安置点。

    那怕有些百姓不愿意搬迁,可碍于安民师官兵的坚强,还有大量百姓都愿意前往那里。毕竟,安民师的官兵告诉他们,到了后方根据地,免费分给他们大量的土地。

    这不是租,而是真的分给他们,按人头分土地给他们种。这样的好处,又有几个百姓舍得呢?真正不肯走的,无非就是一些地主之类的人。

    可没了普通穷苦百姓替他们种地,他们置办的土地又由谁来种呢?只要他们肯配合安民师的搬迁,对于这些小有资产的地主,刘兴华也不会赶尽杀绝。

    负责搬迁的官兵告诉他们,如果这些地主愿意搬迁。只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安民师会给他们提供办厂的机会。而办厂的利润,绝对比种地要高的多。

    如果他们实在不想办厂,还是愿意种地的话。根据地会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他们可开垦的地方,以承包的性质租给他们。至于雇工,则是很好的苦力战俘。

    不少地主听到这些条件,最终也愿意了离开。毕竟,继续待在这里,真要打起仗来,他们别说田地,只怕小命都难保。这年头,还是活命要紧啊!

    于是,后方搬迁的速度加快,前方的刘兴华则负责在嫩江地区,以最坚决的手段,消灭沙俄陆续调往漠北而来的大军。他要看看,沙俄到底派多少兵,填这个无底洞。

    随着伏击阵地的一旅一团官兵,开始趴在挖掘的战壕中休息。这片山林两侧,除非爬到山上来查看。否则根本没人觉得,会有人在这里设伏。

    士兵挖掘战壕的时候,都将白雪给先清理到一边。等到挖掘到泥土之后,将战壕中清理出来的泥土,全部堆在战壕前沿。等到战壕挖完,又将白雪覆盖到战壕之上。

    因此,从下面官道上经过的人,很明显的能看到。官道两侧的大山中,还覆盖着白色的积雪。根本不知道,那些弯延的白雪带后面,隐藏着一支等待出击的杀神。

    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半夜没休息的战士,也没管地上有多凉。纷纷裹紧身上的衣服,直接猫在战壕中休息一下。而没多久,一个沙俄步兵营,便出现在这条官道之上。

    已经醒来的官兵,全部趴在挖掘好的战壕之下,连头都不露一下。这支为前头部队开路侦察的沙俄士兵,开始不紧不慢的往山林两侧开枪。

    对于这种火力侦察,再普通的士兵都清楚。那怕有些子弹,直接打到构建好的战壕前。可躲在战壕中的士兵都清楚,只要不露头便不会有任何危险。

    负责侦察的沙俄军官,看着这条几乎夹在两条山脉中间的官道,略显感叹的道:“若是在这里设伏,我们的大军就真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