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来找两位将军,只是传达一下你们老朋友的话。不过,我倒可以说一下,你们的老朋友,现在的职务,相比在清军中,同样丝毫不减。”
这话一出,寿长略显惊讶的道:“你的意思,依兴阿他们来锦州了?那他为何不来见我?”
似乎跟依兴阿的关系很好,寿长已经认定,锦十六所谓的老朋友,就是同出一旗的依兴阿。其实他也很想听听,依兴阿如今在漠北军中,到底混的怎么样。
对于朝廷的无能**,寿长身为旗人将领又何尝不知呢!只是还抱着对满清期望的寿长,确实不愿意,推翻自己老祖宗建立的王朝。
可他同样明白,朝廷若是继续这样无能下去,被推翻是早晚的事情。到时他们这些旗人将领,又该何去何从呢?毕竟,没有永远长盛不衰的王朝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组建忠勇军
锦州,位于盛京省的西南部、“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华北和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而这里,便是刘兴华准备展开敌后游击战的目的地。
从漠北出发抵达这里,刘兴华带领一百多人组成的队伍,沿途陆续给发展的游击队,留下大批的物资跟武器弹药。让这些游击队实力,一下提升了不少。
尽管刘兴华没去通化见马双枪,却命令情报处给马双枪,运去了两门可拆装的火箭炮。看到这两门火箭炮,急需火力支持的马双枪,也忍不住咧嘴笑了。
如今义勇军已经控制了整个通化地区,只是根据刘兴华的指示,一些看似坚固的城市中,马双枪同样没驻扎太多部队。相反,游击区的大山中,迁移的百姓正在加紧修建工事。
在刘兴华看来,打游击战还是在山里好一些。如果义勇军集中在城镇之中,面对沙俄的重兵围剿,失败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相比之下,主力隐藏于大山之中,借助大山作战的便利条件,沙俄来再多部队。想进山清剿掉义勇军的主力,都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义勇军便能借助大山,随时转变攻击地点。想守住若大一个通化地区的大山,想来沙俄派来的兵力,多少还是不够的。看似二三万人,放进绵延大山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对于一些被收编的反抗武装。他们觉得马双枪太胆小,打仗老是喜欢捡软柿子捏。进了城,自然不太愿意进山。对这些人。马双枪同样没太强求。
用刘兴华的话来说,这次沙俄集结重兵围剿义勇军,未尝不是对义勇军的锤炼。那些阳奉阴违的小分队,既然不愿意完全听从义勇军指挥,那就让他们留在外面。
不管怎么说,将这些城镇,划给这些吞并的小队管辖。相信这些大多胡子出身的反抗军首领们。也会觉得高兴,有种一朝当县令的感觉。
等到他们在外面吃了亏。自会知道还是大山里面安全。仅凭他们急速扩张起来的部队,还远远对付不了训练有素的沙俄部队。
百战炼精兵,这便是刘兴华对马双枪的要求。至于那些城镇,在刘兴华看来根本没必要占领。相反为了这些城镇。还会分散义勇军的实力。
通过远程指挥,派遣精锐骨干参与义勇军的管理及训练,以义勇军核心扩张起来的部队战斗力,也在不断的稳固跟加强之中。甚至义勇军,也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炮兵营。
清楚这场围剿战,只怕不是那么容易结束,刘兴华给各地游击队补充了物资跟武器弹药之后。一路长途跋涉,进驻到活跃在锦州地区的游击队驻地。
这支规模也只有一个加强连的游击队,在锦州地区的反抗武装中。总体实力还是偏于中上。单论战斗力的话,这支游击队无疑是反抗军中最强的。
在刘兴华抵达游击队驻地时,游击队的队长吴定远带领游击队的排级军官。全部站在山寨门口等候。看着刘兴华一行到来,游击队的战士都觉得异常震惊。
震惊的原因是,这支人数跟他们差不多的队伍,那扑面而来的杀气,根本不是他们所能相比的。一时间,这些游击队的战士。都好奇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
看到骑在马上的刘兴华,吴定远跟几位选派而来的军事骨干。同样显得异常兴奋。小跑着上前敬礼道:“师,,大当家的!”
考虑到刘兴华的身份非常敏感,这些原本想直呼师长的军官,看着刘兴华冷下脸,立刻将‘师长’换成了大当家的。这让游击队员,也觉得有些意外。
翻身落马的刘兴华,也笑着道:“定远,做的不错!这次我过来,就要跟你们一个锅里捞饭吃了。先回营地,我们这一路可累坏了,准备点热食,我们边吃边聊。”
‘是,大当家的!’
被刘兴华拍了两肩膀的吴定远,觉得骨头都有些快酥了。他可知道,马双枪已经提升为团级军官。这次刘兴华亲自来锦州,想必也准备大干一场。
他这位当年由矿工,转变成警卫团军官,最后又被派遣到盛京的盛京平民子弟。想必中尉的军衔,也能得到提升吧!不说中校,怎么说也能混个上尉跟少校了。
亲自领着刘兴华一行入营,望着跟在刘兴华身后的凤翔等人,吴定远稍稍有些陌生。可刘兴华很快道:“这是二当家的,这是三当家的,这是四当家的,都是二毛三的。”
别人不清楚二毛三是什么,吴定远却非常清楚,二毛三的意思。这可是上校级别的军官,放在根据地里,那也至少是团旅长一级的军官啊!一下来三个,这位师长想做什么呢?
不管他心里如何震憾,却还是很礼貌的朝凤翔等人道:“三位当家的好!”
对于刘兴华的安排,凤翔等人也清楚,刘兴华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怕沙俄跟朝廷,都绝对想不到,义勇军根本就是安民师的直属部队。
现如今,他们带着这么多军事骨干,来到锦州地区作战。相信接下来,在盛京又会出现一支,规模强大的反抗军。这样一来,老毛子有的头疼了。
看着随刘兴华进入营地的官兵,训练有素的样子。这些在山寨里,也进行过军事训练的游击队员。几乎可以确认,这些穿着百姓衣服的人,绝对不会是普通的胡子。
游击队员们怎么想,刘兴华暂时不会过多理会。命令随同前来的军官队休息,刘兴华便带着凤翔跟吴定远等人,进入了山寨的指挥部。
落座之后,刘兴华先听取了吴定远的汇报,略显满意的道:“不错,刚才我大致看了一下,你们挑选的游击队员,精神头都还不错。
从今天开始,以你们游击队为根基,正式组建忠勇军。另外,忠勇军的首领,暂时由我担任。而我的名字,就是胡汉三。凤翔参谋长,胡汉一,依兴阿参谋长胡汉二。
至于庆祺老哥,体谅一下,当个胡汉四吧!成为忠勇营,由吴定边担任忠勇营长,军衔晋升为少校。至于你们几个,都晋升为中尉连长。
这次我带来的,都是从全师挑选的军事骨干,他们都是排级跟连级的军官。组建忠勇营,排级军官全部由军官队中挑选组建。
下一步,我们就需要融合整个锦州地区的抗俄力量。最主要的,还要看凤翔参谋长,你们的能力,能否收编晋昌跟寿长他们的清军武装,决定忠勇军能否顺利成军。
只是目前,忠勇军实力太小。这也意味着,我们接下来需要扩充军队。根据定远选择的队伍,我们下一步着重收编他们。等有一定实力,再跟晋昌他们联合组建忠勇军。”
来锦州的路上,凤翔等人才知道,为何刘兴华选择来这里。原因很简单,在这个地区活跃的抗俄武装不少。其次,还有一支依旧在坚持作战的清军残部。
为首的便是盛京副都统晋昌,这位出身八旗的副都统,不肯听从盛京将军增祺的命令,依然带领麾下的清军,在锦州地区跟沙俄进行抗战。
只是根据情报部门的了解,晋昌他们这支队伍,如今情况不是很好。被沙俄数次围剿的他们,军心有些泛散。加之朝廷下令他们停止抵抗,服从盛京将军的命令。
谁都清楚,一旦晋昌真的听从朝廷命令行事,那么他绝对死路一条。可他麾下不少武官,却有些心思异动。最近也开始想着,接受增祺的招安,重新做回官军而非反抗军。
若非晋昌跟寿长是生死之交,两人手中又握有大量的亲信部队。这支在锦州活动的反抗军,只怕早就被朝廷跟沙俄联手瓦解了。可现如今,他们几乎快陷入弹境粮绝的地步。
已经在其军中,安插了情报人员的刘兴华。在路过晋昌他们防区的时候,顺带给情报处,留下了几万斤的粮食,还有一批清军使用的制式步枪跟弹药。
在刘兴华布置,接下来的扩军备战任务时。跟晋昌他们有所联络的情报员,以商贩的身份秘密进入到晋昌的防区,见到了晋昌跟寿长两人。
听到这位平时,只在防区做点小买卖的商贩,说有重要事情告诉他们。不时能从以商贩为掩护情报员手里,买些粮食跟弹药的晋昌,自然不好不见。
等到情报负责人,见到晋昌跟寿长之后。情报负责人很快道:“晋昌将军,寿长将军,想必两位都清楚。目前朝廷已经下令,让两省的清军配合沙俄清剿反抗武装之事吧?”
这消息他们自然清楚,可商贩说这话,到底有什么用意呢?
晋昌很直接的道:“金十六,有话不妨直言。先前你说,有重要事情需要与我等商谈。难不成,就是这事吗?这种事情,整个锦州谁人不知了?”
金十六,实际上应该是‘锦十六’,他在锦州情报部门中,也是排名第十六的情报员。这个等级不算太高,却也是锦州情报站的核心成员。假名掩护,也是情报人员惯用的手法!(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布局全国
漠北出了个安民军,通化又出了个义勇军,两支反抗军似乎还有联合的意思。这种情况,不得不令驻扎东三省的沙俄部队,提高警惕之余,加大对通化地区反抗军的围剿。
柿子捡软的捏,相比漠北军的强大,驻扎东北的沙俄人则觉得义勇军更好欺负一点。在他们看来,义勇军除了钻山头厉害点,似乎也没太多利害之外。
每次他们大军一到,这些人就龟缩到大山之中去。相比安民军敢跟他们硬碰硬,无疑还是义勇军好欺负一点。一时间,吉省跟盛京大军再次集结。
令东北百姓觉得倍感耻辱的是,这次沙俄出兵清剿义勇军,驻扎在东北的清军,竟然也派出上万人参加围剿。这个消息被爆出,不少百姓都期盼着漠北锄奸队的出手。
似乎明白小命危险,两位清廷的将军,派出部队协助沙俄军队围剿之后。很快便住进了沙俄军营中,似乎表明了态度,也不怕漠北锄奸队,敢冲进沙俄军营刺杀他们。
此次又重新集结了两万大军的沙俄人,将整个通化地区也团团包围了起来。对他们而言,这股新崛起的反抗队伍,必须无条件的镇压下去。
一旦让义勇军将整个东三省搞乱,那么沙俄想统治东三省的计划便会破灭。而接二连三的行动,令沙俄人也感受到苦恼。觉得占领这里,让他们耗费巨大。
与此同时。沙俄侵吞东三省的行径,也令沙俄在国际上受到了谴责。甚至以日英为首的国家,主动实施了对沙俄的制裁。让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是倍感气愤。
吉林、盛京两省抽调近二万驻军,自然会导致一些城市的驻军兵力减少。面对这种情况,刘兴华立刻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做出亲赴盛京指导游击战的决定。
对于刘兴华决定带兵外出,了解他性格的安民军高层都清楚。这位师长在打仗的事情上,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被劝回来。
想到目前黑省。在根据地外布置的兵力,同样达到了几万人。莫拉乎沉默片刻道:“师长。那这次出去,你打算带多少人过去呢?”
刘兴华很快道:“一个连的兵力,人数太多的话,只怕会引起沙俄人的注意。人员我已经抽调好。从警卫团还有各旅各团,全部抽调排级以上军官组成。
都说计划不如变化,原本我打算等上两年,再跟沙俄人一决雌雄。现在看来,我怕是等不及了。不管如何,这次我要让东三省,彻底陷入战争当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