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毕;竟自咬断口中之舌。弥勒佛怜他忠厚;便施法替它止血医伤道:
“好;我信你了!待汝功德圆满之时;我自还你一个响当当的‘护法鹦王’便了!”
‘巧姬’连忙磕头拜谢。
大肚弥勒佛与那鹦鹉巧姬一番对话;使观世音菩萨大吃一惊;心道:“家里早已藏着一个高级侦探;我竟不知;我这叫什么观世音菩萨?纯粹是一个既糊弄别人;又糊弄自己;欺人自欺的傻瓜蛋啊!”
弥勒佛象是早已知道观音菩萨心中的不快;便哈哈大笑道:
“不妨事; 不妨事!贫僧与无量寿佛今日来此;正是为了给你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解开三个芝麻粒大小的疑团;从而使你更好的为佛光普照;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大治天下啊!”
观世音道:
“阿弥陀佛善哉;贫僧愚顿;望二位佛爷明示;弟子愿闻其详!”
弥勒佛道:
“哈哈哈。。。。。。!贫僧且问你;如来佛祖于灵山大雷音宝刹内;在十万八千尊近侍佛面前;为何单单的敕封你为阿弥陀佛座前的左胁侍;并赐号为:‘遍一切功德山王如来’和‘正法明如来’?再说;那 ‘遍一切功德’和‘正法明’三字难道是无聊文人胡邹瞎编出来的不成?这是一。第二;你既身为观世音、光世音、观自在、大慈大悲窥音救世菩萨;那汝除了去观别人;可还能观汝自己否?椐我所知;你自修身以来至今已历七世; 汝那过去六世间都曾干了些什么;尔知道吗?如尔自不能观;岂能自由自在地观他人乎?第三;贫僧知你在施法变化身形时;与其他的神仙佛有所不同;即你独有特殊之处。当别的神仙女变男时;其外形虽为男;但实虚妄也!她里面下身亦仍为女身; 当别的神仙男变女时;其外形虽已为女;但也实虚妄耶!他里面下身仍亦为男身;唯独汝男女性互换变化时;随意如常;似信手拈来;而每次变化;皆名副其实也;虽此;你亦不能乱性;尔可知此即为何故耶?哈哈哈。。。。。。!”
观世音道:
“无量佛善哉!佛爷刚问及此三事么?啊;弟子惭愧的紧;弟子实不知。望乞赐教!”
无量寿佛接口言道:
“菩萨可不必自责;这问题好办!贫僧等只要将菩萨头上的‘天眼’一‘开’便迎刃而解了;只是‘过去’之事本由贫僧掌管;当由贫僧来开启;而‘未来’之事则由弥勒佛爷掌管;当由他来开启;所以我俩就结伴来看菩萨;打算合力将菩萨的天眼给开启了;汝可愿意?”
观音大喜道:
“多谢;多谢!就请二位佛爷动手;弟子当感恩不尽!”
弥勒佛笑道:
“哈;菩萨的天眼现已经开启好了;菩萨试观之;看灵是不灵?”
观音奇道:
“哦!真的?怎的如此简便?那弟子当如何试观之?”
无量寿佛解释道:
“给菩萨开启天眼还不简单吗? 哈!那只是在我二僧的意念之间。今暂且不提。关于使用天眼;那更加简单:菩萨如要观其过去;无论是观谁;只需对着其高声呼唤‘阿弥陀佛’佛号便可;那他过去的一切的一切;就会一件件展现在汝的面前; 菩萨如要观其未来;无论是观谁;只需对着其高声呼唤‘弥勒佛’佛号便可;那他将来的一切;也会一件件展现在汝的面前。这是古今佛国最至高无尚的权能和荣誉;除释迦牟尼尊者外;原先还无第二人享有此誉;就是贫僧等辈;也只能是望尘莫及啊!”
观音听了;竟惊出了一身冷汗;口中只念道:“阿弥陀佛善哉!”;突然;经她这么一念;她眼前竟呈现出一个满脸刻着深深皱纹的黑胡子老僧。在万籁俱寂的茫茫黑夜里;他对着那无边无际空空荡荡的环宇和繁星;苦修苦练并成就着无量寿佛。不知过了多少个亿万世纪年;漆黑无垠的天空渐渐有了光明;黑胡子老僧的周围竟然悄悄地繁衍出了生命。忽然不知是什么原因;就在那飘乎恍然的一刻间;从那已修成无量寿佛身的白胡子老僧冥冥处竟分立出来了一尊年纪轻轻的阿弥陀佛。又不知过了多少个亿万世纪年;当那年轻的阿弥陀佛渐渐修练成为花白胡子的老阿弥陀佛时;忽然;天顶银河爆裂;一股强光将四寂照如白昼;紧跟着一声闷雷响遍宇宙;惊得那阿弥陀佛一个寒战自丹田而起直冲至百会;全身不由得一抖;竟将修练已熟的大慈、救苦、大悲、救难等善念;从四神聪穴中冲出了四毫。那四毫善念随即化为一对幼小可爱金光灿澜的凤凰。
那一对金凤凰开始虽无所依;后来贪看大千世界;飞来飞去飞到了西天;就在在灵鹫山的茶园里长大;后又飞上须弥山菩蒂洞修道百年;随后再通过周游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等四大部洲;历经黑水洋、红火海、毒雾渊、真空谷等四大险境的磨难;最后双双飞上了昆仑山颠;要寻那修为神仙佛的彼岸。也是机缘巧合;它俩正在金梧桐树上为今后何去何从而争执不休时;被女娲太太婆娘娘路过时看见;于是在她的点拨之下;俩只凤凰茅塞顿开;便双双飞往福建建宁艾炳元家托生为人;转世成一对双胞胎兄妹艾继荣和艾继华。后经原始天尊亲收为入室弟子;赐名为慈航名号。在经历了殷商西歧伐纣之战和拜坛封神之后的慈航大仕和慈航真人;奉佛旨参加了在天竺佛国召开的“梅菊珍华芳萆万仙盛会”。会上;因兴林国国君妙庄王婆伽为求国嗣亲来灵山要见如来佛祖;而那悉发菩提心;愿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境界来上报“四重恩”的慈航真人兄妹;则主动请缨愿意重新堕入轮徊;转世托生为兴林国妙善公主。从此;妙善公主就一心修真向佛。后她经过白雀寺出家;香山寺为救父献身涅磐等;几经周折;终被佛祖如来封为阿弥陀佛座前的左胁侍;赐名为观世音菩萨;并赐尊号为“遍一切功德山王如来”和“正法明如来”。
这以往过去的事情一幕跟着一幕、一幕接着一幕的展现在眼前;甚是清楚明白。 观音观看良久;随之长长地嘘了一口气道:
“弥陀佛善哉;善哉!原来如此! 弟子多谢二位佛爷赐开天眼;刚才贫僧观看了自己过去的始末根由;已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前因后果!想不到贫僧曾与你这无量寿佛之间还有着这么深的渊源;与那佛祖如来;也竟是出自同一身体;怪不得他竟赐贫僧尊号为‘遍一切功德山王如来’和‘正法明如来’呢!”
东方无量寿佛和大肚弥勒佛听后便恭手拜辞道:
“既然菩萨天目以开;贫僧此来亦无撼矣!菩萨如无其它事情;贫僧等就此告辞了!”
说完;随即化做一阵清风而去。
东方无量寿佛和大肚弥勒佛走后; 观世音菩萨暗自思量:“那侍女永莲与我从小相随;如同亲生姐妹一样;待长成;又似铁一般的跟定我修道;可谓同甘共苦;说不定她也与我有些缘分;我何不将她的过去未来也观上一观?”想到这里;遂口念阿弥陀佛;倏忽间;那永莲二十年前后的因缘事故俱一页页、一篇篇地也呈现在眼前;使她情不由衷地边看边感叹不已。
(下接第三十一回 小龙女献宝证果 文殊佛怜悯孟姜)
第三十一回 小龙女献宝证果 文殊佛怜悯孟姜
第三十一回 小龙女献宝证果 文殊佛怜悯孟姜
原来永莲的前世乃是咸海老龙娑竭罗的独生女儿;那时娑竭罗不仅是掌管天下海洋中所有水蛇的海王,而且还是总领十大龙王的统帅。那龙女自小喜武乐文天资聪颖;她八岁的时候;就已善根成熟智勇过人了;娑竭罗对她爱如掌上明珠。
一天;小龙女在深海礁石山中独自追逐水蛇游戏;无意间发现山脚下有一珊瑚岩洞;洞内明亮晃如白昼;并有五彩强光从中射出;便试探着游进洞中观之;见洞里宽阔如圹野;一眼望不到边;四周景色奇异;所生花树鱼虫多不识得。龙女因贪看景致又胡乱游了半日;忽见有一明珠;大如鹅卵;光华万丈而又柔润;竟将周围景物自外至内全都穿透;一览无虞。龙女奇之;遂将明珠藏于怀中游出岩洞。
待来到洞外之后;就见海滚波摇、浪涛千丈;水族龙宫也乱成一团;知是西天的那个大鹏金翅鸟又来咸海犯界;要将龙族作食裹腹充饥。龙女曾听她父王说过;大鹏金翅鸟躯体极大;两翅一展能有336万里;且有如意宝珠为璎珞;变化万端;当它饥饿时;每日要吃一条大龙王和五百条小龙。食龙时;先将龙身贮存在它的嗉中;然后再慢慢吞下;龙在嗉中欲死不能欲活不得;痛苦不堪;不断发出悲苦之声。
龙女想到这里;顾不得许多;急游到海面上观瞧;见她父王娑竭罗老龙正在亲帅毗楼博叉龙王、婆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云音妙幢龙王、焰口海光龙王、普高云幛龙王、无边步龙王、清净色龙王、普运大声龙王、无热恼龙王等十四位捍龙与那大鹏金翅鸟苦苦死战于云水之间。眼看众龙气力渐渐不支;龙女心如刀搅;情急之下竟奋不顾身冲上前去;也要与那大鹏决一死战。
那大鹏金翅鸟见小龙女细皮嫩肉、身体单薄;竟敢凑趣前来自投罗网;心中喜不自禁;于是转头来啣。小龙女竟吃一惊;不自觉顺手从怀中取出明珠掷了过去;没想到;那宝珠竟是大鹏金翅鸟的剋星;它翅膀让那宝珠发射出的光芒一照;当时就似没了魂的一般;翅上羽毛如雪片般化了飞去。
大鹏金翅鸟见状不妙;急向西天方向死命奔逃。小龙女见此;便更加胆壮了起来;就又从空中捞起那宝珠紧追鹏鸟不舍;追来追去;眼看就要追上那秃翅大鹏;突见如来佛祖驾祥云横挡在空中;释迦牟尼尊者坦然拦阻道:
“小龙女;莫再追!凡事;得饶人处且饶人;亦是善缘!贫僧对此大鹏鸟的孽行自有理会处;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小龙女知是遇到了如来佛祖;心中一喜;忽慧根大开;竟不自禁的伸手将那宝珠从怀中取出;将宝珠捧过头顶托献给如来道:
“小龙是替父亲咸海龙王娑竭罗来西天佛国贡献宝珠于佛祖驾前的;今与佛祖不期而遇;则小龙幸甚;四海幸甚!请佛祖验看查收!阿弥陀佛;我佛幸甚!”
如来大睁慧眼细观那颗明珠;见其瑞气环绕、紫霞万丈;分明是那佛经上所载价值三千大世界的那颗示权宝珠;心道:“佛凭宝贝官凭印;没想到;自己与这漫无边际的宇宙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善缘;竟然出乎意料地全了结在此次与这小龙女的会面上了;从今往后本座即是名正言顺的。。。。。。!”遂伸手接过宝珠按在自己的印堂之上。心中寻思:“看来;我与这小龙女之间的缘分不浅;她此珠一献;对佛陀来说至关重要;即是无上功德;应立地成佛;贫僧决不能亏待于她!”想罢;便道:
“阿弥陀佛!今汝贡献此宝的举动;足以使天下神圣仙佛震服;我佛见尔孝敬之心已达胜境;遂赐你立现人身可永不惰轮徊。贫僧算得至今起;二十二年后乃是三万四千年一度的“法华盛会”;到时汝即可证果于佛前。此间;仍须下界走上一遭;以结善缘;其中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就非汝可知矣!”
小龙女口宣佛号再谢曰:
“多谢佛祖慈悲!只是那大鹏金翅鸟业已食惯我海龙一族;至使我心存恐惧;时刻为此而牵念在怀;不能安稳修真则个。”
佛祖道:
“不妨事;不妨事;贫僧自理会得!”
遂传法旨谓普贤菩萨道:
“降雨龙神娑竭罗遣女献宝有功;功泽天下;特封其为第十九位‘诸天’;从即日起;即随本座护持佛法;导佑众生。另;赐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娑竭罗龙王等锦蓝袈裟十八件为汝等归依佛法之褒奖。阿弥陀佛;善哉!”
随后;又嘱文殊菩萨道:
“兴林国君妙庄王因膝下无子;便欲对公主妙善的婚事强加干涉;如今妙善虽年已长成;但她竟决然发下宏愿;愿舍身佛门,终身修道,拯拔苦厄,决不嫁人。其意甚坚。现汝可引小龙女的凡身永莲去兴林国的内宫;随侍在妙善的左右为伴共同修真;以了却她俩的这段善缘;待‘法华会’开幕之时;汝再助她归证于正法明如来的座前;则奇功一件焉!”
文殊菩萨听后曰喏;遂携永莲奔兴林国去了。
………
观世音菩萨用天眼观那永莲的过去经历;至此恍然大悟;口中大呼“原来如此!”;随即掐指一算;见佛国灵山“法华会”已散;便一步跨上二品莲台腾空而起;一溜烟似的直奔天竺;走至中途;见文殊菩萨携着永莲径向南海走来;观世音知文殊是送小龙女赴普陀山归正;便迎了上去。只见文殊菩萨头顶五髻结,手持金如意;下了狮子犼,笑道:
“圆通大士别来无恙乎?贫僧有礼了。”
观音下莲台赶忙还礼道:
“师兄一路辛苦;可是从‘法华会’上赶来?”
文殊把小龙女拉至近前道:
“哈!我把小龙女这尼姑给你送了来;佛祖刚已亲封他为你‘观自在’的左胁侍了;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