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青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月青城-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怎么是你们?”和乐山天赐一样吃惊,红月愣在当场,随即又看见了刀剑下正在被盘问的赵无极。“干爹,你怎么了?”

  事态瞬息万变,大家都有些懵了,还是赵无极的一句话让乐山恍然大悟。“她就是我那故人的干女儿。”原来赵无极的故人就是逍遥馆里那个拉二胡的老人,乐山一下想了起来。一番交谈下来才知道,原来隐遁多年的高人突然要重出江湖,不放心干女儿的安危,所以帮她赎身,送来了瀛海洲老朋友这里。

  红月没有变,还是那么的娇媚,说话中眉目流动,处处多情,多少都带着一些烟花气息。乐山和天赐熟悉她的出身和为人,不以为异,韦雪却看不下去了。尤其是听到乐山竟然是在窑子认识的这个女人,如今说话的语气还似打情骂俏,就更加受不了了。众人正说着说着,她突然“哼”了一声,转身就走。乐山正在急于询问事情的缘由,韦雪这一甩手让大家莫名的大吃一惊。

九月青城(69)
待乐山追出去的时候,韦雪已经不见了踪影,乐山一直赶到岸边,看见水面隐约泛起涟漪,心想韦雪肯定是从原路回去了,心里却有些摸不着头脑。乐山转回内堂,将情况告诉天赐和蒋灵儿,蒋灵儿笑着道:“女儿家的心思,你难道还不明白?”乐山还是摇头困惑,蒋灵儿没有正面回答,却道:“我们还是快点去追她吧,这兵荒马乱的,万一出点什么事。等路上我再慢慢跟你说。”

  碍于红月的面子,不便再为难赵无极,不过有了之前的嫌隙,虽然红月还有挽留之意,众人也不愿逗留,辞别了之后匆匆的再次潜水回到了现实中的扶仙湖。来得岸上,帐篷、马车都还在,但是从鄯阐府买来的马却少了一匹,地上还有未干的水迹,韦雪肯定是赌气离去了。几个人无奈,也只能速速的收拾东西,打马扬鞭,跟随着地上模糊的马蹄印追赶下去。

  “韦雪他是怎么了?”路上,乐山还是忍不住问蒋灵儿。

  “吃醋了呗。”

  “吃什么醋?”

  “你和那位红月姑娘细声软语,又似旧时相识,妹妹能不吃醋嘛?”

  “这……”乐山虽然隐隐觉得可能与此有关,但有些东西又模模糊糊的不甚明了。

  “傻兄弟,韦雪妹妹是喜欢你,难道这你都没发现?”

  灵儿一语道破天机,乐山却愣在了马上,脸涨得通红。虽然这一路来,大家共同经历的东西越来越多,乐山对韦雪的感觉也越来越奇妙,但他始终无法确定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毕竟两个人的身世有太大的差别,毕竟他们曾经还有过那么多的恩怨。但是蒋灵儿旁观者的一句话却似突然捅破了这层模模糊糊的窗户纸,让乐山的心里突然明白,却也突然忐忑起来。

  “况且这位红月姑娘出身青楼,我倒没有瞧不起她的意思,但是你和她在这种烟花之地相认,毕竟不雅,凭谁也会生联想。要不是以前天赐和我说过去逍遥馆是为了聊天解闷,见此情景我也难免会生气。虽说男子逛窑子是常事,不过哪个女人都希望自己喜欢的男人心里只有她一个,更何况韦雪是宰相千金,从来都是万千宠爱,哪里受得了这个?”灵儿说着,看了一眼天赐,脸颊也微微泛红。

  “你和红月也没有什么,追上韦姑娘我们一起向她解释解释就是了。”肖天赐在马上拍了拍乐山的肩膀,乐山心里一揪一揪得,还兀自的愣在不知所措之中。

  晓行露宿,赶了百里,在接近鄯阐府的官道上马蹄印越来越多,失去了追踪的思索。大家没有办法,只好先往城中来,想来韦雪随身衣物粮食都没带,定然要到城镇落脚才行。靠近城郭之时,已是第二天的黄昏,仅仅离开了三四天的时间,鄯阐府的戒备和气氛全完全不同了,城墙上旌旗飘扬,城门口排察森严。一问才知,原来大唐再兴战事,玄宗皇帝对于久久不能迫使南诏臣服大为恼火,此次特派了太子李亨代其御驾亲征,整合了前几次攻城失败散落的唐兵卷土从来,不日,十万大军就将兵临城下。南诏皇帝怎能不慌,鄯阐府作为交接重镇怎能不防。

  原来是又要打战了,老百姓又要遭殃了,几个人更加为失散的韦雪担心,想要速速进城寻找。不料走到城门前,却被守门的军士拦住了。

  “为什么不让我们进?”

  “你们是汉人,进城可以,但要搜查。上峰有令,兵器、火药,一律不准夹带。”

  “我们只是旅人,前些日子也曾来过,却没有如此遭遇。”

  “今时不同往日,王子殿下刚刚还抓了一个大唐的女细子,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她的同党。”

  闻听此话,乐山心中一惊,军士口中的女奸细莫非就是韦雪,如果她真的落在了南诏人手中,岂不是有性命之忧。想到此处,急火攻心,把钢刀往军士手中一丢,道:“我们的武器只是途中防身之用,不让带就不带,交给你快些搜查,不要耽误了我们进城打尖住店。”

  军士们把车马里外都检查了一遍,天赐的雪花剑是卷在腰间,并没有被发现,见没有什么大的异样,就把一行人放进了城。在城中安顿之后,乐山决定只身夜探王子营帐。

  王子的大军驻扎在翠湖畔,太子本人也没有入住鄯阐府的郡守府邸,而是住在大军的营帐之中。乐山艺高人胆大,趁着月黑风高,偷偷的摸入大营。

  连营中大部分的帐篷已经偃旗息鼓,只有几个还亮着灯火,其中一个有士兵把守的金顶圆罗篷帐引起和乐山的注意。乐山潜到大帐后面,点中了一个守卫的穴道,同时隐藏在他背后,悄悄察看帐中的情况。

  帐中灯火通明,乐山看过去的方向正是入口,当中一个人被绑着正在接受审问,不用多说,此人正是韦雪。乐山心中一拎,立刻开始盘算起如何寻找机会施救。背对乐山的帐中虎皮靠背椅上,端坐着一人,乐山看不见他的形状,却能听见他的声音,只听他此时正在说到:“你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大唐派来的细作?”

  韦雪昂着脖子,根本不去理睬他,旁边一个将军打扮的人大呵一声:“逮!王子在问你话呢,是不是不想活了!”

  韦雪鼻子轻哼了一声,“我如果是奸细,还会大摇大摆的冲撞你的马头?你们这些蛮子是不是没长脑子!”

  “住口!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来人啊,给我重责!”将军写一声令下,几个军士拎着棍子冲进大帐。

  “你们敢!”韦雪毫无惧色,气势凛然,冲着椅上之人道:“你敢伤我一根汗毛,我大唐的军队定将你南诏夷为平地!”

  “看来你果然有些来头。”王子的声音再次传来,他冲将军和士兵们挥挥手,“不得无礼,你们退下!”这个声音好生的熟悉,乐山躲在帐外,心中狐疑。

  “我不会伤害你,不过你如果什么都不说,我也不会放你走!”王子站起来走向韦雪,这背影更加熟悉。此时军士们已经走出帐篷,帐内除了王子和韦雪,只有刚才那个将军和两个贴身侍卫,正是最好的时机。乐山用身前守卫的佩刀在帐篷上划了一个口子,纵身跃了进来。

  “什么人?”将军和护卫们刚刚反应过来,人影已经落在了王子身后,佩刀正架在王子的脖颈之上。

  “乐山!”韦雪初见之下,高兴异常,脱口而出呼唤乐山的名字。

  “我来救你,你别怕!”乐山手腕用力,怒目而视众人,道:“都给我退下,不然要他的命!”

  “谁要你救!”韦雪刚刚还激动万分,一瞬间又想起自己还在生乐山气,脸涨得通红,扭头赌气不理他了!

  韦雪不说话了,那位王子却出人意料的突然喊道:“师兄!”乐山闻言大吃一惊,转到王子的身前,定睛一看,这一看不要紧,乐山扔掉佩刀,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原来这南诏王子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与乐山在少林寺患难与共的三兄弟之一,圆志-黄志诚。

九月青城(70)
原来这黄志诚是南诏大王凤伽异的长子阁逻凤,当年南诏王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唐的文化,建立人脉、网络人才,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儿子的心志,才会让阁逻凤化名黄志诚,以员外之子的身份花钱进入少林寺,这才有了和乐山同甘共苦的少年经历。难怪当年他能介绍乐山去健康当捕快,原来其父和朝廷里的官员还是有些关系在里面。两人都没有想到今生还有相见的机会,想起当年的兄弟情谊,自是激动万分。

  凤伽异立刻让人给韦雪松绑,听乐山说还有几位朋友在客栈等候,又立即命人去将天赐等人请来,乐山替众人引荐,大家坐下来不免彻夜长谈。

  乐山把二人自从少林寺分手之后的经历,尤其是寻查青城之宝的一路缘由一一告知凤伽异,凤伽异也将南诏与大唐的恩怨和如今的战事情况讲述了一番。

  原来这南诏国古为蛮荒之地,分为东爨和西爨两个主要部落,也就是汉人所称的乌蛮与白蛮。乌蛮族大姓为孟,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建宁郡爨习,就在这里。到了本朝,西洱河地区又分裂成六个大的部落,以酋长为王,先后成立六个诏,分别是蒙嶲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施浪诏和蒙舍诏,六诏势力大致相等,不相臣服。而凤伽异一族就属于六诏中的蒙舍诏,因为地处南方,亦称南诏。南诏国王姓蒙始祖名舍龙,太宗时让位给其子细奴逻,后被高宗任命为巍州刺史,从此臣服与大唐。后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而南诏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玄宗封凤伽异之祖父皮逻阁为台登郡王,后赐名蒙归义,进爵为云南王。并给与辎重支持,皮逻阁据此接连战胜河蛮,取太和城;后乘胜兼并五诏。当时唐与吐蕃争夺安戎城,战事激烈,皮逻阁攻五诏,有牵制吐蕃的作用,因此唐派遣中使王承训、御史严正诲参与其军事,先灭越析,次灭三浪,又灭蒙嶲,很快统一了六诏,成立以西洱河地区为基地的南诏国。南诏由此统一,而凤伽异的祖父也成为第一任的南诏王。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南诏与唐各有自己的想法:南诏国王想继续兼并,成立一个大白蛮;而唐力助南诏统一,是想南诏出更多的力去牵制吐蕃,而不是继续扩张。因此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这种矛盾,在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和他的属官即姚州太守张虔陀上任之后,变得更加不可调和。

  六年之前,凤伽异的祖父病逝,传位给儿子阁逻凤,照惯例,新任南诏国王都要谒见都督府都督,于是阁逻凤携妻子同往。谁知道这太守张虔陀卑鄙放肆,因为知道一些南诏扩张土地的计谋,所以肆行要挟,不仅勒索贿赂,竟然侮辱阁逻凤同行的妇女。堂堂南诏大王,哪里受到了如此侮辱,凤伽异的父亲大怒,遂起兵攻破姚州府,杀张虔陀,并取羁縻州三十二州。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为人狂妄、急躁,闻听此事,岂能善罢甘休,次年率兵八万往击南诏,乃父本想求和,谁知鲜于仲通自恃兵多,刚愎自用,不允。双方战于西洱河,皆伤亡惨重,唐败。南诏本身贫弱,必须依附一个大国,既被唐逼迫,只好归附吐蕃,从此南诏与大唐战事不断。此次太子李亨率剑南留后李宓,领军七万,会同流散败军共十万人再次来犯,正是多年积怨的再次爆发。

  听完凤伽异的讲述,众人唏嘘,为了一己私欲引来血流成河,百姓的苦难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此次一战,在所难免,不知道又有多少生灵要遭涂炭。” 大帐昏黄的灯火下,凤伽异神色黯淡,从小接受大唐文化和佛家思想的教化,他根本不愿打仗,尤其不愿意与大唐兵戎相见。可是身为南诏的王子,自己的国族有难,又怎能不承担大任?

  “为何不派使臣向大唐议和?”

  “我父已数次派出使臣,不是有去无回,就是被重责驳回。如今朝政被杨国忠这一帮昏官庸臣把持,借战事他们正可从中渔利,又岂会轻言罢兵。”

  “皇帝难道不知此事?”

  “我听说皇帝现在整日沉迷酒色,哪里还顾得上朝政?”

  “韦雪,此事能否通过你父亲向皇帝禀奏一二,化干戈为玉帛,以免无辜枉死。”乐山转头问韦雪,韦雪虽然刚刚还在和乐山赌气,但是遇到此等大事,她还是轻重于胸,明了大意,道:“南诏之事,并未听我父提过,恐不是他权责之内的事。况如果真是杨国忠等人有意为之,即便我父上奏,料也难有改变。不过此乃关系千万百姓士卒的生命,确实应当让圣上知悉,但是现在我们距离长安千里之遥,而且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回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