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小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小地主- 第5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哥,你见到了皇帝没有?”小七先将大家伙最为关心的问题问了出来。



“见到了。”五郎不急不缓地答道。



张氏就念阿弥陀佛,连守信激动地站起身冲着京城的方向礼拜。



“皇帝长啥样,都跟你说了些啥?”张氏又急切地问。



这个年代,将皇帝几乎神话了。一般的百姓,甚至相信皇帝就是三头六臂的神人,即便不是三头六臂,那长相也不能跟一般老百姓一样,总是要有些特异之处的。



连蔓儿抿嘴偷笑,五郎的脸上也笑盈盈的,都只是喜悦,善意的觉得有些好笑,并不是在笑话张氏。



五郎很理解张氏和连守信的心情,就很仔细地说起了在京城被皇帝召见的情形。



沈六是在向上呈递了关于在辽东府种植冬小麦的条陈之后,在奏对中推荐了五郎。民以食为天,农耕是大明朝的根基。皇帝日理万机,但是辽东府的三十里营子和连家,他还是有印象的。



一介普通的百姓,在推广玉米和红薯中都有大功,并在蒙受皇恩赐给了表彰的牌楼之后,再次为大明朝辽东府的农耕发展做出了贡献。而这一户普通的百姓,正是秉持着大明朝最为推崇的耕读传家的宗旨,长子读书虽晚,却已经考上了秀才,小儿子也正在发奋读书,眼见着又是一个国之栋梁。



屡次有功,沈六的推荐,有鲁先生为授业恩师,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这些无疑都加重了皇帝对五郎的好感,因此格外开恩,招了五郎觐见。



五郎就告诉一家人,觐见皇帝的规矩是多么的繁琐,还有礼部派了官员,特意教他如何演礼,之后还要沐浴更衣,觐见的时候,几乎是几步一传报等等,一家人都听的入了神,就是连蔓儿也被吸引住了。



五郎形容皇帝的长相是白面微须,颇有威仪。



大概说完了五郎觐见的事情,连蔓儿就问起鲁先生。



“可是进了翰林院,授了几品的官职?”



“入京第二天,鲁先生就被宣召进宫。授了翰林院大学士,正五品的官职。”五郎就道,“皇帝极看中鲁先生,据说是有意让鲁先生先在翰林院历练历练,过两年,怕是要入阁的。”



“那太好了,我还说说,五品的官职,委屈了鲁先生。”连蔓儿就道。



翰林院的大学士,如何比得内阁的大学士那。这个年代,所谓的入阁拜相,入了内阁,就相当于是做了丞相了。



张氏和连守信对朝廷的官职并不是很懂,听五郎和连蔓儿细细分说了一遍才清楚,一家人都为鲁先生欢喜不已。



“鲁先生留在京城了,那,五郎是不是要两边跑了?”张氏作为母亲,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个问题。



“这个不急。”五郎知道张氏不舍,一家人这才刚团聚,他并不想现在就讨论这件事。



“娘,咱家车马都有,我哥出门也有人照看。就算不去京城,我哥每个月还得来府城那。”连蔓儿就道,“你看,咱现在在府城都有宅子了,咱一家人啥时候来住都行。…以后,咱还得在京城买宅子,我哥去京城,也不让他一个人去,娘,你就跟着我哥一起去。”



“对。”五郎就笑道。



一家人也都笑起来,都说连蔓儿说的好。



“姐,咱以后真在京城买宅子?”小七轻轻碰了碰连蔓儿的胳膊,眨着大眼睛问道。



“那当然。”连蔓儿很笃定地点头。



“不止买宅子,咱还要买地。”五郎就接着道。



如果将连锁的烤鸭店开到京城,那自然是要在当地饲养填鸭,置办田庄就成了必须。



“哥,烤鸭店的事,这次有点眉目了没?”连蔓儿就忙问五郎道。五郎这次去的时间看似很长,但是真要做事,却又显得太紧迫。因此,连蔓儿对这件事并没有报太高的期待。



“嗯。”五郎却利落地点了头,并从行李里取出个木匣打开,拿了一卷地契和身契出来给连蔓儿看。



“…是京郊的一个小庄子,有庄院大概百来间,庄田三百亩,另有庄户男女老幼共二十余人。”五郎细细地告诉连蔓儿,“京城附近的田地比咱们这的贵,这个田庄,我花了将近两千两银子。”



“…留了一个管事在庄子上先管着,等把咱姐的婚事办好了,有空咱就可以商量派人过去,先把填鸭养起来。到时候盘店铺,开店的事,有鲁先生帮着照应,也不怕有什么不顺手。…皇贵妃还托小九捎话给你了,蔓儿,说是等着咱们的烤鸭店开张。”



皇贵妃,说的自然是沈谨。五郎这么说,连蔓儿就想起在府城的时候,她是承诺过,要让沈谨即便是在京城,也能吃到最正宗的烤鸭。



“那咱们得加紧,不能让她等久了。”连蔓儿就笑道。



连蔓儿将地契和身契看完了,就放回了木匣中。



“咦,”连蔓儿看见木匣底部厚厚的两沓银票,正是当初给五郎带进京去的大成票号的银票。“哥,这买田庄的银钱你肯定给人家了吧,怎么还剩下这么多的钱?”



“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五郎笑眯眯地道。



肚子疼,争取二更,太晚大家就不要等,明天来看好了。



继续求粉红。



第七百四十九章意外之喜



“是什么好消息?”连蔓儿忙问道。



“…这买田庄用的,是赏银。”五郎就道。



“赏银?!”连蔓儿眨了眨眼。



这果然是好消息。想也是了,利于农桑的大事,即便五郎这次不跟着沈六一起进京,也会有赏赐下来。皇帝亲自召见了五郎,怎么也不会吝于赏银这样的恩典。



看五郎拿回来的银票,他这次进京,也就花了两千多两的银子,不是用在买庄子上面,那就是都用来打点了。



“…皇帝给了两千两的赏银,我就都用来买了田庄。另外从家里拿的钱,一些用来各方面打点,我还给鲁先生在翰林院后身儿买了个小宅子。”五郎就告诉连蔓儿道。



鲁先生并未在京城做过官,虽然是皇帝亲自征召,但必须的一些打点是不能少的。另外,也因为鲁先生不曾在京为官,所以并没有住所。五郎就自己做主,给鲁先生买了个宅子暂时住着。



“本来想买的更好一点,鲁先生拦着没让。”五郎又笑道,“鲁先生说,他家眷一时也来不了京城,身边的人少,事也少,大宅子反而不方便。…鲁先生这翰林院大学士估计做不久,等入了阁,上面会赏赐宅邸下来。”



给鲁先生花钱,一家人都觉得很正当。



家里如今在银钱方面,真是不缺。五郎说是好消息,还是天大的好消息,就是说赏银,虽然这次是皇帝当面赏赐下来的,但这还是不符合连蔓儿对那个“天大的”好消息的预期。



而且,五郎从来就不是一个会夸大其词的人。



“哥,你说的天大的好消息,就是皇帝赏了咱们两千两银子?”连蔓儿就问五郎。



“当然不止。”五郎就笑。



“哥,你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到底是什么事?”连蔓儿继续追问。



“除了赏银,陛下还有另外的封赏给咱们。”五郎笑了笑,慢条斯理地道。



“是什么封赏?”连蔓儿只好又问。她发现,去了一趟京城,五郎的杏子变得更加沉稳了,而这种沉稳中隐隐地透着腹黑。明明说是天大的好消息,可他却能这么不慌不忙,吊着大家伙的胃口。



“…除了赏银,陛下还赏了官。”五郎终于道。



“真的?!”一家子都睁大了眼睛,官职,那确实是比赏银更加珍贵,对他们还说是算得上天大的好消息的。毕竟,要等五郎以后高中为官,那还得好几年。



“五郎,陛下赏了你什么官?”张氏连忙就问,“这官封在啥地方啊,是不是马上就得让你去上任啊”



“我儿子当官了!”连守信刚刚心情平静了一点,又激动了起来。



“五郎,你真的当官了?”连枝儿也问。



“哥,是啥官?”小七也问。



唯有连蔓儿此时却不着急了,她看着五郎似笑非笑。



“…是中书舍人,从七品的官。”五郎从众多问题中,只挑了最重要的来回答。



“那就比咱们知县大老爷低了一级,对不对?”连守信就问。



“对。”五郎点头。



锦阳县的知县,一县的父母官,也不过是正七品。而有些小县的知县,还不够七品,同样为从七品。从七品的官,还是皇帝亲自赏赐的,这是难得的体面和尊荣。



“当初大当家的那个官,好像是才八品?”张氏就小声说道。



“娘,可别拿咱们这个跟那个比。”连蔓儿就笑道。



“是不能比。那是他们花钱捐的,咱们这正经是皇上封赏下来的。”连守信就赶忙附和道。



“对,对,不能比。”张氏也点头,“五郎,你那官服那,赶紧穿上给娘看看。…这官是封在哪了,远不远?”



张氏一面高兴五郎得了官职,一面又怕五郎要到远方去做官。



“哥,你还有什么消息,赶紧说吧。你看你把大家伙给逗的。”连蔓儿就看着五郎笑道。



“你哥逗咱?这封官是假的?”连守信和张氏正在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听见连蔓儿这样说,就都转过头来看着连蔓儿。



“当然不是假的。”五郎就道,“不过,这个官职不是封给我的,是封给我爹的。”



五郎一句话,石破天惊。



“这咋能那!”连守信和张氏都懵了,两口子都喃喃自语道。这也不能怪他们不相信,毕竟,他们就从来都没有想过,连守信能做官。



连守信并没正经念过书,识字也不多。他从没有自命不凡过,甚至自我评价有些低。能够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他已经认为是大福气了。对未来的期望,也就是五郎和小七两个能出息,而他,就是守着田地,做一个富家翁,含饴弄孙。



张氏也从来没肖想过连守信会做官。



“就是封官,也是该封给五郎。…再说,我也做不了官。”慢慢地回过一点神来,连守信斩钉截铁地道。



“爹,这就是陛下赏赐的一个虚衔,不用去衙门办差的。”五郎就笑道。



在大家的追问下,五郎才又将皇帝赏赐官职的事情又详细的说了一遍。因为是农桑大事,又正赶上皇帝四十大寿,再加上迎沈谨进宫,可以说,这喜事好事都赶在一起了。皇帝也特别的高兴。他这一高兴,就觉得上次五郎金银还不够,还应该赏五郎一个官做。



但是五郎如今已经是秀才,而且科举之路前途看好。五郎这个年纪,正应该专心读书,以后好做大用。当然,连家还有一个小七,但小七的年纪更小,也更应该走科举仕途的路子。



总之就是,这个时候赏赐官职给五郎或者小七,都不合适。五郎和小七,以后会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皇帝觉得这个官职还是应该赏,那么自然就是封赏给了连守信。



连守信有了这从七品的官职,自然能够惠及妻子。说白了,这就是给连蔓儿一家的赏赐。



“…这消息一直让人瞒着没说,就是为了回来,给大家伙一个惊喜。圣旨和书册都在六爷那里,这次皇帝的封赏极多。本来是打算,再晚些告诉你们的。”



等五郎将前因后果都仔仔细细地说了,过了半晌,连守信和张氏才相信了。



“以后咱爹就是中书大老爷,咱娘就是孺人了。”连蔓儿拉了连枝儿、小七,笑嘻嘻地给连守信和张氏道喜、讨赏。



“我那工钱,再支一年的,分给你们四个。”连守信就道。



如今家里虽然有钱了,但是从前的一些规矩还是延续了下来。比如说,谁也不能私自动用公中的银钱。家里不管是谁,自己有什么私人的花销,那都要从自己的私房里出钱。



当然,如今他们的工钱也不再是原来的几文钱一天了,他们每个人每个月都可以从几个铺子的收益中获得一部分份额,可以当月支取出来,也可以存在账上。



连守信依旧是赤贫,无他,小儿子小闺女有各种花销,总抱怨说自己的钱不够,三言两语地,连守信就高高兴兴地说走他的帐。另外,连守信每次出门也要给张氏和几个孩子买礼物,这个钱也是走的他的私人账目。



“好哎。”连蔓儿和小七欢呼一声,“爹,这是大喜事,你一年的钱是不少,可分成四份就少了。要不,就再多支一年的吧。”



“支吧。”连守信故意苦着脸道。



虽然偶尔也会抱怨一下,但是闺女儿子乐意“盘剥”他,他其实也很乐意这么被“盘剥”,你来我往,大家都乐在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