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方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林方丈-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上去,已经是茶绿瓯青的甚至是可爱了。随着一缕茶烟的弥漫,蓦地便飘逸出一种沁人的香气来。  大禅师微微一笑:“施主请用茶。”  贺公主端起茶盅,微微品了一口,不禁赞叹:“啊,好香!我还是第一次品尝到这么清新满口的茶。请问长老,此茶出自何处?何水所烹?”  大禅师微微一笑:“此茶出自少室山连天峰下,老纳称之为少室探春。此水是少室山三皇峰泉水,经活火三沸而成。茶生自南方,中原一带天生茶树原来不多。老纳上山采药时,发现少室山连天峰的宝丰屏下,因朝阳背风且有山泉滋润,竟有几丛多年生的老茶树。施主所饮的这种小芽,几棵茶树上每年拢共也只能收七八两,中芽顶多也就三五斤。”  贺公主微笑道:“真是神仙奇茗!比起江南小芽……”说到这里发觉失口,赶忙端起茶瓯,借以掩饰。  大禅师一笑不语。  贺公主这时叫过跟随的宫人,令取出二百两白金奉上:“大禅师,家母一向修信佛教,这些年精神不大好。此是家母为佛寺所捐的灯火钱,请大禅师为家母念几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禅师道了谢,令徒儿收下布施。  贺公主沉吟了一会儿又说:“大禅师,弟子今天冒闯贵寺,另有一事相求。”  “施主请讲。”  贺公主欲言时,却微微红了脸:“我有一个亲戚在贵寺出家,这次想要顺便看看他,不知大禅师可肯格外恩准?”  大禅师笑问:“何人?”  “我表兄周翰成。”  一俟听到贺公主说出“周翰成”三字,大禅师蓦地一惊,细细观察这位女施主的前身后世。孰知,不看则已,一经看破,顿然悲从中来:“阿弥陀佛……”  大禅师无声地叹了口气,转身嘱托伫立在一旁的小沙弥:“慧定,叫你师兄慧忍过来一趟。说这里有位施主等着他。”又嘱托道:“施主,你远道而来,人马俱乏。老纳已令弟子们备下了两处客房,施主今晚就请在寺里将就歇息一晚,随便用些野蔬,明天再返回京城吧。”  贺公主忙合十道:“谢大禅师关照。”  “施主先请在此稍候片刻,慧忍马上就来。贫僧有点琐事,去去就回。”又交待另一位小沙弥,“慧悟,你关照施主用茶。”  大禅师去后未等太久,贺公主看到门外匆匆走来两个和尚,一个是刚才烧茶的小和尚,另一个虽剃了发又是一身僧衣的和尚,却仍遮不住一脸英气的,正是她日思夜想的翰成哥!  贺公主一颗心似要跳了来,一时又喜又悲,勉强抑住了冲眶而出的眼泪。  翰成一脚踏进屋,抬头那时,一下子楞在了那里:他再没有料到,屋内这一身宫中武士着扮的人,竟然会是贺公主!  翰成的一颗心即刻剧跳了起来,正要上前问候,猛然记起自己已是佛门弟子,虽说两个小师弟已出门而去,可是随公主而来的几位武士就在客房外不远处站着,眼望着公主,一张脸儿涨得通红,竟不知该如何开口了。好一会儿,才单手合十行了个佛家礼:“阿弥陀佛!施主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贺公主满眼噙泪地望着翰成哥,突听他竟冷冷淡淡地唤了自己一声“施主”时,直如六月天里一盆冷水兜头泼来,瞬时那眼中的泪珠儿便扑簌簌地滚了一脸。  '返回目录'  

第十五章(4)
翰成见状,心内一阵疼怜,却劝也不是、问也不便,合十又念了声“阿弥陀佛……”,声音竟一下子哽住了,一时觉得喉头堵得难受,两眼也酸胀得厉害。  因是在方丈的客房,又是一身男装武卫着扮,贺公主强咬住泪没掉下来,好一会儿才抖着嘴唇说:“翰成哥……你……好狠心!”  翰成闻言,心里一痛、眼中一热,却只低头不语着。再抬头望时,见贺公主已是眼含幽怨、满脸是泪,只觉得心内一阵痛一阵涩的,望了望自己一身僧徒着扮,不觉记起寺院的诸多规矩,还有自己与公主在外人眼里的嫌疑,强令自己平静了下来。忽又记起贺公主这次出宫之事只怕又是背着娘娘时,也顾不得诸多忌讳了,忙问:“贺妹妹,这次出宫娘娘和奶娘知道不知?”  贺公主拭了拭泪:“说到城外永宁寺做佛事,出了宫便来了这里。”  翰成立马着急起来:“咳!妹妹,你……还这么任性。出宫和出京可大不一样啊!这嵩洛官道一向不安宁。一旦遇上结伙打劫的强人,凭你带的这几个侍卫,哪里济得事?还有,宫里娘娘若见你一天不回,派人去永宁寺寻时不见,一时就要惊动陛下,最终还是连累娘娘为你受责罚,闹得整个掖宫都不得安静了。”  “成哥哥……我出宫寻你,几番都不见人影。没想到,这么大的事,你竟连书信都没有留给我一封。今天能见到你,知道你好好儿的,我就一时死了,也心甘了!”贺公主说着,泪水禁不住又滚落下来。  见她这般说,翰成竟是吵她也不忍、哄她也不是了。心下却在思量:是今晚就送她回京,还是明天一早动身稳妥?  正犹豫着,又听贺公主说:“成哥哥也不要急。来时的路上,张宫监已派人回宫送信,谎说永宁寺的高僧都到少林寺参加###,所以直接奔少林寺来了。说今天回不去的话,明天一早准定回宫。”  公主一边说,一边噙着泪,把包有僧衣和袜靴的一个包袱递过来:“成哥哥……山上比山下冷,我知道出家人不能穿裘服,这是两件御寒的丝绵袍,是我跟奶娘学着,亲自为哥哥续棉缝织的,好歹抵些风寒。成哥哥,你在寺里安心修习文武功课,奶娘那里我自会替哥哥尽心孝敬。我……和奶娘一起等着你……”  翰成心里一会儿热、一会儿酸,再也遏不住热泪滚滚跌落下来。  蓦听前面禅院传来晚钟之声,翰成忙拭了泪:“妹妹,既如此,今晚你就暂且在寺里委屈一晚吧。明天我送你回宫。”  听翰成说他要送自己回京,贺公主一时喜出望外,忽又转喜为忧:“成哥哥……我听说少林寺戒律森严,只怕大禅师不会答应你送我回京。”  翰成说:“师父虽对我比别的师兄弟一向格外严厉,却是面冷心热之人。我去求他试试。”  翰成匆匆找到师父,只说自己明日有事出寺一趟时,师父也未询问出寺做什么便对翰成说:“慧忍,我已交待下去了,明天一早你和你慧宁慧永师兄八人,加上他们宫里来的五人,一起护送女施主回宫。”  翰成骤然惊住:师父怎么知道贺公主是宫里的?又怎么知道有女施主?  旋即就明白了——随公主来的武士和宫监皆是一色宫中公服。师父常常出入东西两都各大寺院,也曾两次入宫应朝廷召集的儒释道三教廷辨。从衣着上自然清知他们的身份。贺公主虽是男装着扮,凭师父的慧眼,实在不难识破。  翰成说:“师父,徒儿一个人,加上宫里的几名卫士足可保路上无事。不用再惊动师兄们了。”  大禅师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出意外便罢,若出了半点差池,悔之晚矣。”  翰成哽着声音说了声:“谢师父……”,便转身大步去了。  第二天一早,慧定师兄等八人遵了师命,一早便备好马悄悄等候在山门外,专程护送施主回京。  一身武士打扮的贺公主站在众人当中,显得格外瘦小,她牵着马来到山门外时,翰成指着停在不远处一辆带篷的马车说:“施主,大禅师见你身子单薄,备下一辆马车,专请施主乘车赶路。”  贺公主心下甚是感念大禅师的关照。  就在昨晚,公主就发觉大禅师已经看破自己的身份了。否则也不会专门为自己安排一个院子,里里外外派了几十个寺僧一直守在客房的门前廊下、院中墙外。今天也不会派这么多寺僧送自己,还专为自己备下了篷车。  其实,表面逞强的自己,昨天骑了一天的马,昨晚睡觉时两腿和腰背酸痛得连身都不敢翻了。她都不敢想自己返回时怎么再跨上马背,再没想大禅师竟为自己想得这般齐全。  贺公主扶着翰成的手,踏上事先摆在那儿的一块大青石上了车时,不觉眼中心里又是一热。上了车,她好想就这样多握一会儿翰成哥的手。可是众目睽睽之下,她却不敢露出一点异常来。  上路后,翰成和师兄慧宁等八个皆是一色的少林棍,加上五个宫中的带刀卫士,众人前后拉有几十步的距离,不远不近地护在车前车后。  如此,这支特殊的由宫中卫士和少林武僧共同组成的卫队,护着一个带有帘篷的马车,在行人诧异的目光中翻岭过桥、匆匆而行,直到后晌,终于隆隆而过京城东门。  '返回目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五章(5)
远远地,当众人望见巍然矗立在皇城大道上那高墙浩门、碧瓦黄顶的皇宫时,翰成吁住了马,下马扶贺公主下了马车时,对满眼依恋的贺公主抱拳说了声“施主保重”,便翻身跃上了自己的马背,贺公主还未来得及回一声“保重”,就见众僧早已打马绝尘而去了。  公主坐在马背上,蓦地珠泪迸溅起来……  '返回目录'  

第十六章(1)
孝伯正欲答话,蓦然记起这个话题乃帝王大忌来,一时脸色刹白,结结巴巴地答道:“陛下,此,此乃陛下家,家事,臣不,不敢妄言……  自太子册为大周储君后,武帝把太子留在京中,令孝伯、尉迟运等几位朝臣辅国理政,自己则全副披挂亲率三军一路南讨。  大半年下来,风餐露宿,刀光剑影,大大小小数十战,不觉已攻占下了南陈与大周交界的十几个城郡。直到初冬来临时,因军前操劳过度,武帝突然染发异症:喉咙突然发不出声音,眼睛也肿成了一条缝。左腿竟比另右腿缩短,疼痛难禁,不能走路也无法骑马。  武帝此病得的蹊跷,跟随的御医急忙煎汤制药,手忙脚乱了好一通,病却没见缓和。  众人各自疑惧,不知武帝这是中了什么邪秽?隋公杨坚劝说武帝:“陛下,臣知大周境内有一位可治疗这类异难杂症、名叫僧垣的神医,请陛下暂停兵事,回京休养生息,同时召僧垣入宫疗治。”  其它众将也纷纷劝说武帝回京休养。武帝正犹豫不下时,京城八百里加急羽书飞驰到帅帐:西部吐谷浑闻听武帝率三军南下,纠结了两三万的兵马箭弦,一路渡越青海湖、翻过麦积山,一路大肆劫掠大周边民财物骡马,并直逼河州而来。  武帝闻报,只得急驱帅帐先行返京。  回宫之后,武帝仔细阅览了几份奏报,分析断定,吐谷浑虽号称两三万大军,其实不乏有虚张声势之嫌。因其它各路军马尚未归国,武帝思量自太子被册为储君以来,一直未曾创下什么德绩武勋,有心令太子带一支兵马前去靖定边乱。这样,不仅可实地历练太子领兵打仗的经验,也可获取武勋,奠定他在朝廷的根基。  于是,诏敕大将军王轨和宗师宇文孝伯二人辅佐太子、率一万二千兵马西发讨寇、平定边乱。并诏命:阵前军中所有兵事的举发进退,皆由宇文孝伯和王轨二人决断。  此番,随太子出征的还有太子东宫宫伊、下大夫郑译和太子的侍读王端、颜之仪等人。  平生头一次做为行军主帅率兵西伐的太子,雄心勃勃地发誓要一举平定边乱、凯旋复命。一万二千荷刀执钺的###大军在太子的麾旌帅车下,长旗猎猎、车马辚辚地朝西北挺进。  太子军出京师、穿秦州、过渭州,翻山涉水,跨越沙漠,孰知,刚刚接近河州地界,军报飞来——吐谷浑犯军闻听大周太子亲率大军席卷而来的消息,突然不战而退,一路奔逃回伏埃老营,躲到城中紧闭城门而不出了。  太子没有过率兵打仗的经验,不知这是敌军为了避其锋芒之举。闻听敌军望风退逃,竟以为敌兵是被大周天威吓退,不战自败了。  下大夫郑译和太子大谈奢谈兵法中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且以此赞誉大周将士旗开当胜的雄威来。  敌军逃遁之后,初次率兵的太子,也不知向孝伯、王轨二人主动讨教破敌之计和克城之法,也不询问下步如何用兵布阵,竟在帐中摆起庆功宴来。  太子东宫下大夫郑译,自幼博揽群书,素有博学之称。此番随太子西发,有心辅佐太子立下奇功,将来以一介文以经邦、武能制敌的辅国之臣彪柄史册。然而虽遍读今古兵书奇经,毕竟还是纸上谈兵。故而一见犯军望风退逃,也以为敌军为太子军神威慑服,不战自溃。耻笑吐谷浑的不堪一战的同时,或有些许的憾意:毕竟未能亲见太子军大纛挥风、迭鼓鸣金、阵前沙场敌军兵败山倒之势的壮观场景。  郑译文人性情,一入异域,虽说未能见到传说中犷悍凶猛的西北番族的铁骑强弩,也未得识刀光血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