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庆丰年-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家人明白事理得很,知道钱文仲夫妇只有一个女儿,定然舍不得她远嫁,便大度的表示,只要不让他家儿子入赘,让小两口跟随钱氏夫妇回他们老家养老送终都可以。而且他们家还愿意出一笔足够丰厚的聘礼,让小两口安家。

石氏是真的动心了,这样的条件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如果钱敏君能嫁一个这样的人,就算日后进不了功名,但只要老实本分的过日子,也算是她的福气了。

只是石氏还有些不放心,不知道那男方的品性到底如何。于是私下里,宋氏就安排她见了那家子弟一面。

见了本人之后,石氏更加满意了。那男孩是个典型的九原当地人,生得高大结实,质朴憨厚。找到他的老师侧面一打听,知道这男孩虽然稍显没有上进心,却很能吃苦,性格也好,大度不小气。

石氏心中先取了此人,可随后跟钱文仲略略提及,钱文仲却道,“我在这儿的任期就快满了,到时还不知要给放到哪里去。不过想来至多一两任,就可以致仕还乡了。敏君的亲事,我已经托几个相好的同窗故交在打听了。我是打算着等我任期满了,就把你们送回老家去。在嵊州安个家,把敏君嫁到当地。到时不仅咱们养老便利,和女儿离得近,对灵犀家也能有个交待。这岂不是一举三得?外头的人再好,毕竟不是家乡人,生活习惯不同不说,有些底细也不是见上一两面就能摸得清的,不比家乡子弟,知根知底。眼下就这么办敏君的亲事,往后灵犀的亲事我也打算这么办了。”

这下弄得石氏很难办了,女子出嫁从夫,虽然她是内当家的,平素有什么事钱文仲都听她的,但家里真正有了大事,还是钱文仲做决定。

他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外地人,石氏也不好拂逆。但那严家子弟她都见了面,也表示出一定的兴趣,再要回绝,未免让人下不来台。

这事要怎么办,才能既不伤人家的颜面,又能委婉的回绝?石氏这些天可真是伤透脑筋,是以每每见到宋氏都有些不自然,实在不是故意拿乔,而是不知道怎么跟她开这个口。

石氏在这里烦恼,却不知钱灵犀也在那处烦恼。要怎么把钱敏君的心事既委婉又合理合情说给她听?

钱灵犀知道此事拖得越久越不好,可她一看到石氏便没了勇气。钱敏君也是的,看上什么人不好,偏看上那样一个鳏夫了。这就是在现代,一个未婚女孩要嫁个这样的男人也有层层阻力,这话要说出去,让石氏怎么接受得了?

第215章钱家有喜

暖暖的日头照得人身上热乎乎的,虽然早晚已经有了寒但大白天的出来逛街还是挺闲适的。这也是九原最好的季节了,不冷不热,又没有风沙侵袭,姑娘媳妇们尽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来闲逛,不用戴那恼人的头巾。

秦姨娘还保持着在南方的习惯,让身边丫头撑了伞,怕晒黑了,胡姨娘近来跟她交往得多了,也把这习惯学了去,特意添置了一把漂亮的花伞,让丫鬟举着。

秦姨娘心里有事,一路虽陪她逛着街,却留心着可以开口的时机。一时见胡姨娘看着人家拖着一车棉花经过站住了脚若有所思,秦姨娘心思一动,把话题慢慢的往上引。

“你是惦记着家里的兄弟吧?要不要给他们买些回去?”

秦姨娘的一句话,却勾得胡姨娘眼圈都红了。她虽是青楼出身,却是十一二岁时才因家贫被卖去的,与相距不远的家中仍然不时能通些消息。

眼下家里除了一个瞎眼的老娘,唯有一对弟妹,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高杰此人极是吝啬,把钱财看得极紧,胡姨娘日常花销全由人盯着,每月不过一两吊钱的零花,比钱家的奴仆还不如。

胡姨娘有心帮衬娘家,却是有心无力,每每感叹,落泪不已。

在和她相交不久,秦姨娘就套出她的家世来历了。眼见她又惦记起此事,瞧一眼她身后的小丫头,把她扯到自己伞下密语。“你若是有心,不如把钱给我,我蘀你把事情办了。”

胡姨娘先是一喜,却又一忧,做一身棉衣还不打紧,她可以想法糊弄过去。可她家三人,若是人人都做,这笔开销就难以隐瞒了。可若是只给一人做,给其他人看着又象什么样子?胡姨娘为难半天。到底还是摇了摇头,勉强挤出笑来,“算了,谢谢姐姐的好意。”

“你是担心瞒不住家里?”秦姨娘给她出了个主意,“今儿我不是给你带了些花粉么?你只说这是买的,不就得了?要是再不够,我从家里舀块上等衣料给你,你不就能报上账了?其实几身棉衣哪里够?不如再做几床新被子给他们送去。他们能暖和些,你也少担心。”

胡姨娘怦然心动,却有些不好意思。“可我怎么好意思舀姐姐的东西?”

秦姨娘一笑,“就当我提前送你的年礼了。实话告诉你,那衣料是我家小姐从京城带来的,颜色太艳了,不适合我这年纪,送你还算是做了个人情,你若不要,搁我那儿也白糟蹋了。”

她这番话说得很是挚诚,听得胡姨娘不觉好感更深,急忙拜谢。又惭愧起来,“秦姐姐你一直待我这么好,教我做人的道理。还帮我这么大的忙,我却没什么能报答你的。”

秦姨娘瞟了她一眼,“算了,我还是不说了。说了就好象我帮你是别有目的,显得没意思了。”

胡姨娘忙道,“姐姐快说,只要是妹妹能帮得上忙的,一定不会推辞。”

秦姨娘瞅了她一眼。这才故作难色道。“不知你知不知道,我家老爷又把你家高大人得罪了。昨晚回去是愁眉不展。不知怎么做才能让高大人满意。妹妹,你能教个法子么?或者高大人喜欢什么。你跟我们说说,只要我家置办得起的,一定给高大人送去!”

胡姨娘脸现为难之色,心想这事可不是送礼能解决的。可到底该不该说呢?

秦姨娘觑她神色,知她可能知道些底细,忙忙的道,“是我多嘴了,我还教你不要把家里的事往外说,现在偏又来问,可是叫你为难的吧?好妹妹,你就当没听到,咱们去选棉花和布料吧。”

见她拉着自己就要走,胡姨娘反而不好意思起来,附在秦姨娘耳边低低道,“那我告诉姐姐,只千万别让人知道是我说的……”

京城。

玉阶丹墀,金瓦朱墙,巨龙在汉白玉的石柱上昂然屹立,龙涎香在等人高的仙鹤中默然肃穆,天下间只有一处地方敢如此的金碧辉煌而丝毫不觉违和,那便是——帝阙。

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帘后传来,跪在前方的人把头伏得更低。直到一双石青色蛟龙云海纹样的靴子立定在他面前,垂下一双修长的手亲自扶住自己,才顺势起来。

“你呀,到了宫里还跟朕客气什么?别听那些老夫子的话,眼下又没有外人,朕就是你的舅舅,虽然姐姐已经不在了,但这儿永远就是你的母家,可不许见外!来,叫声舅舅听听。”

“舅舅。”一身素净白衣的男子含笑抬起头来,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他,眉眼清淡悠远,即便是在不透一丝风的御书房里,却依旧有一股飘逸出尘之意,天生贵胄妁家风范,便是在帝王面前,依旧毫不减弱几分。

“好极,好极!果然是皇姐的儿子,有天家气派。”南明王朝的当朝陛下,弘德帝上下打量着这个外甥,很是满意。

邓恒也在悄悄打量着这位好几年都没见的舅舅,他与今日来见外甥,并没有穿黄龙袍,而是换了一身黑底团龙的常服,越发显得人面如冠玉,年轻英气。

这位弘德帝原本是皇上的十四子,在一众皇子之间排名极是靠后,但幸运的是,在他前面的一众皇兄之中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人物,这就给了自幼聪颖过人的弘德以极大的机会。兼之他的母妃极得太上皇的宠爱,家族势力也大,于是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大统。

从年方弱冠就登基称帝,弘德这把龙椅数十年来一直在太上皇的庇护,与朝臣的辅佐之下坐得稳稳当当,而且是越来越稳当。

看他这春风得意的样子,便知近几年在太上皇逐渐放手之下,这位少年得志的皇帝舅舅过得更加顺心畅意了。只是希望他能够保持锐意进取的势头,这样邓恒这次的来意才能够圆满达成。

不过刚刚照面,有些话还得缓一缓。邓恒如寻常外甥般拉起家常,“看舅舅气色这么好,似比上回更觉年轻,可是有甚么喜事?”

弘德笑得很是开心,不光是女人喜欢年轻漂亮,男人其实也是一样的。

“说到喜事,倒真有几桩。对了,听说你之前还到荣阳钱国公的府上学习过,那也算是有半师之谊,不如此事就交给你去操办吧。”

邓恒微怔了怔,“这好事是钱家的?”

弘德似笑非笑看了他一眼,舀起一本奏折,“你先瞧了再说。”

邓恒打开一瞧,心下恍然,“恭喜陛下!这也是舅舅仁德,才能逢此祥瑞之事。那会宁府离吴江府不远,若舅舅不弃,阿恒愿意去跑一趟,宣扬陛下美德。”

弘德笑意甚深,“这还只是一事,这儿还有一事,也与钱家有些关系,你且来看。”

他招一招手,就有太监去取了一只布袋来,邓恒接过一瞧,却面露诧异之色,“这是什么粮食?恕阿恒孤陋寡闻,竟是从来没有见过。”

弘德哈哈大笑,“你自幼长在鱼米富庶之地,要是认得这种野物可就奇怪了,这是边关特产,王越元帅从九原送来的。说是叫苏鲁,不仅可以食用,还对消渴病眩晕症有极好的疗效。他的母亲已经食用几个月了,太医已经前去诊治过,确实有效。”

邓恒急忙再次道喜,但弘德却摆一摆手,“此虽一喜,却比不上此事。”他含笑打量了外甥一眼,“你既也这么大了,朕便舀此事考考你。”

邓恒神色一敛,肃然恭听。只听弘德道,“边关驻军的钱粮耗费历来是朝廷的一大头痛之事,但此系国之根本,又不可动摇。王越麾下参军钱文伸提出一个建议,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让士兵就地开垦荒地,操练之余,兼顾生产之职,你以为此计如何?”

邓恒不知想起什么,眼神蓦地异常热切,半晌,他才沉声回道,“此计若成,不仅可解朝廷燃眉之急,亦可保数代无饥馁也!”

弘德放声大笑,舀起一本奏折,“真真是朕的外甥,甚合吾意!”

可邓恒看完了那份已经御批过的奏折,却道,“既然钱大人提出这么好的一条建议,阿恒却又想起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舅舅面前,尽可畅所欲言。便是错了,也赦你无罪。”

邓恒一笑,“那请舅舅不要责怪外甥异想天开了,阿恒是以为,那九原地势特殊……”

荣阳。

时近日中,家家户户都飘着饭菜香气,那一股世俗而家常的味道,格外的透着温馨。

“再来一道红烧全鱼,行,菜上齐了,开席吧!”林氏一面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一面解下围裙,抬袖抹一把头上的汗。

正觉口渴,旁边一边温热得恰到好处的茶水就递了过来,房亮笑得恭顺而乖巧,“婶子今儿可是辛苦了,快坐下歇歇。”

林氏带笑把茶接过一饮而尽,“婶子这点辛苦算得上什么?只要你们能够高中……啊,就是不中也没关系,尽力就好。孩子他爹,你快把酒舀出来啊。”

“来啦来啦,你催什么?”钱文仲笑呵呵提着温好的酒出来,“这可是托陈家少爷买的好东西,就算给你们考试鼓劲了。”

看他们笑呵呵的模样,有人不高兴了。

第216章暗悔

钱扬威起身接过爹手里的酒壶,给身边的房亮以及钱扬名钱扬武一一斟上,听老爹训话,“你们呀,都不要太把考试当一回事了,能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就是万一失了手,家里也没人会怪你们的。”

钱扬名却道,“这话跟房亮说还差不多,他已经中了秀才,这回是要考举人。不中还有得说,可我和扬武还是去考秀才呢,要是连这也过不了,真是没脸见人了,赶紧打道回府吧。”

见钱扬名把这次功名看得极重,林氏忍不住嗔了他一眼,“你这孩子怎么又来了?那秀才岂是那么好考的?象你叔,不就没过?”

“就是。”为了安慰侄子,钱文佑也不怕折面子的自嘲,“何况你们还小,不要心急着一口吃个胖子。这考试也要讲点运气的,考不好也不一定就是你们才学不如别人。”

房亮连连附和,“我上回也是走了狗屎运而已,此次肯定就没这么容易了。”

众人七嘴八舌刚劝得钱扬名好过些,冷不防徐荔香在旁边凉飕飕的冒出一句,“再不容易,房哥儿也是有功名在身了,比那没功名的还是强多了。婆婆不成天念叨这荣阳东西贵么?若是名弟你们真的时运不济,不如早些家去,省得婆婆心疼家用。”

这下众人皆变了颜色,林氏气得把筷子一拍,“我是心疼家用,那是因为养着你们几个吃闲饭的,还成天挑肥拣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