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数年的反复拉锯,让兴安府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自然呈现在李太平眼中是一副衰败的情景了。
不过,事情也是双面的,既然抗鞑力量能在兴安府屡屡起事,那也说明兴安府的抗鞑力量也是有群众基础的。
虽然对于当前的根据地有些不太满意,但是此时自己队伍里早已经是人困马乏疾病缠身了,如此严寒的冬日里千里的远行付出的代价着实不小,还是要休整一番的好。
于是,李太平说道。
“不用再走了,我军一路前行千里,早已是疲惫不堪了,而且眼下已经入冬,大雪之后行路不便,还是暂时就在这里安置下来吧。”
第一百八十二章 陕晋风云(二)
在李太平命令后,四营便在冷水河与汉水河之间扎下营来。这次,李太平决定不再继续行军了其实也有军粮方面的因素,虽然此次远行带了一千多辆独轮车,其中大半又是粮食。可是粮食再多也架不住人多路途远,如今这些粮食已经不足一半了。虽然如今不用长途行军可以减少一半的消耗,可是再怎么节省也不足三月之用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根据地,找到一些汉奸地主狠狠地抄一批家,缓解一下粮食的压力。
一营可以团结地主阶层,但四营却不可以。因为四营团结的对象是绿林好汉,而绿林好汉们可都是要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要想和自己洗劫的对象合作,那着实不容易。
如今,虽然李太平将绿林好汉们踢了出去,只带着三千人马来到陕西,可是那劫掠作风还是没有变的。
安置下来后,第二日李太平便兵分两路,一路人马留守大营并加固营寨,另一路人马则出去探路。
出去探路的人马由李太平亲自带领,有三个中队的兵力,这些都是他最精锐的力量。
当李太平带着人马向西走了二十里地时,他发现了一个村子。虽然村子不大,大约几十户人家,但是李太平依旧欣喜不已,或许这将是四营在兴安府的第一个根据地了。
于是,李太平带着人向这个村子而去。
大队人马运动的动静可是很大的,很快的村里的人便发现了。村子里的这些人早已经饱受战乱之苦,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二十多年就这样过来了,他们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命大了。这见识多了,自然知道怕也没用,反正家无半升余粮,贱命一条谁拿就拿去吧。
进村后,李太平看见了数十个人站的稀稀拉拉的,一脸畏惧的看着自己这群人。
这时,李太平身旁的一名宣讲员站了出来,大声的喊道。
“乡亲们,我们是从河南来的抗鞑队伍,我们是保安团!”
只是村里的乡民畏畏缩缩的还是没有开口,过了好半天,直到李太平等的有些烦躁了,才有一人说话道。
“大爷,额们没粮食了,希望大爷们行行好吧!放过额们吧。”
听到这满口的秦地方言,李太平皱起了眉头。这个时代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言是多种多样,甚至隔壁村子的话都听不懂。这趟路下来,李太平走了足足有千里,从铜柏来到了兴安府,自然听不懂这里的话。
“你们有谁会说河南话或者湖北话的?”
宣讲员十分头痛,他是铜柏人,可没有出过远门,此次突然来到了陕西,竟然被这方言难住了。之前一路行来因为在河南湖北交界,所以问路时还能用河南话和湖北话交流。可是此地已经进入陕西数十里了,自然不在说河南话和湖北话了。
好半天后,才有一名独臂男子站了出来。
“大爷,额会点河南话。”
虽然男子独臂而且佝偻着背,但是李太平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个男子身上有着当过兵的气息。
“或许是农民军的老兵吧,曾经过去河南。”李太平心中划过一道念头。
在这独臂男子的翻译下,总算双方可以交流了。
当得知面前这上千人的队伍竟然是从河南的南阳府那里过来的,村民们很是吃惊。这上千里的走过来那不是土匪了,那可是流寇了。
经历过流寇肆虐的村民们纷纷担心不已,流寇是走一路吃一路毁一路。将所经之地的粮食抢光,丁壮拉光,田舍毁光。遇敌时,力强则战,力弱则散,聚散之间,无数人家凄惨遭殃。
见到村民们露出惊恐的表情,宣讲员只能耐心的解释道。
“我们保安团是抗鞑的队伍,是人民的队伍,是民族的武装,是来陕南保护人民的。”
只是这里的人们不理解人民的含义也不懂民族的意思,宣讲员只能再说道。
“我们是来保护你们的!保护你们不被鞑子欺凌的!”
听到这话,村民们很是狐疑。从来只听说收保护费的,可从来就没见可以受保护的,就是朝廷收了保护费也没见怎么保护自己啊。
“大爷,您说您们是来保护额们的,额们现在没啥吃的了,您还能给一些?”独臂男子壮着胆子的问道。
听到这话,宣讲员只能回头望了望营长,等待营长的决定。
此时李太平无比郁闷,自己是来扩张地盘的,结果却要先当散财童子,没抄到狗大户家竟然还要贴粮进去。可是,如今保安团初来乍到,在这里没有一丁点的群众基础,只能先投点本钱了,这才才能更好更快的开展工作。
“命令部队将午饭留下,嗯,还是先留下五百人的午饭吧。”
听到这些路过的土匪竟然真的给粮食,这让村民们难以置信。但是真的见到了分到手里的饼子肉干时,村民们惊呼起来。
“婆姨!快出来领粮食啦!”
“细娃子,快出来不要躲了,土匪大爷们发粮食啦!”
“细妹子,出来吧。土匪不抢粮食不抢人,改发粮食了!”
“快出来打牙祭啊!”
于是,在李太平无语的目光中,呼呼啦啦的又出来了百来号人,她们望着团丁们眼中还有一丝畏惧,但是当看见团丁们分发的食物时,眼睛都瞪得红通通了起来。当五百份干粮发完后,村民们每人都领到了双份的午餐干粮。
等村民们狼吞虎咽了一番后,李太平觉得彼此关系应该比较融洽了些,便开口问起了村里地主的事情。结果却得知村里的地主要么死了要么都在县城里,只有到收粮食的时候才派人过来。不仅这里如此,周围的一些村子也是这样。因为陕南太乱了,有点钱都想待在城里,那样会安全些。这让李太平心中惆怅不已,抄家大业恐怕暂时要搁浅了,因为要想抄家的话就得去城里了,
在这个村子里留下了一个小队后,李太平便带着大队离开了。半路上,李太平又命令那失去干粮的五百人返回大营,并运送一千斤粮食去那个村子,为四营在那个村子建立农会提供助力。
一日下来,李太平走访了十个村子,留下了十个小队,也总共送出了一万斤的粮食。好在,此时李太平手上还有大约十五万斤的粮食。
第一百八十三章 陕晋风云(三)
天气越来越冷,时间也渐渐接近年末了。一日,突然从山右村传来一个消息,有一伙儿强人来到山右村征粮,这群人大约有数百人,人人夹枪带棒,还有几十匹马。此时这群人正和山右村的农会以及李太平留下的一个小队对峙着。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太平立马调集了一个大队的兵力,杀气腾腾的往山右村而去。
小半个时辰后,李太平便来到了山右村。只见村外有三百余人正手举刀枪对着村里怒目而视,嘴里骂骂咧咧的,言语间还有威胁之意。
而此时,他留下的一个小队早已经长枪举起,枪尖对着这群强人,只要强人敢冲击,就给他们来个枪枪见血。一个小队五十人的队伍虽然少了些,但是这股气势却十分骇人。也是因此,这伙儿强人才没有冲进村里。至于长枪阵后面的十几名站的稀稀拉拉的农卫队队员就被强人忽略了。
李太平带人过来的动静强人们早已知晓,他们收拢了阵势,警惕的望着李太平。当他们看见李太平队伍里衣服杂乱,不像是鞑子官兵的模样,心里也松了口气。
这时,这伙儿强人中的领头人开口了。
“额是抗鞑军的何亮,来此只为了征点粮食,不知这里是诸位好汉的地盘,得罪了。额们这就带人离开。”
一听见这是抗鞑的队伍,李太平心中一动。自己乃是外省人,在这里就好如聋子瞎子。如果有当地的抗鞑队伍配合,就好比多了一双眼睛,多了一双翅膀,那对自己扩张势力可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保安团,来此也是为了抗鞑的。既然大家都是抗鞑队伍,不妨进村一叙。”李太平也站出来拱了拱手道。
听见李太平的话,何亮神色有些迟疑,可是当看再看了一眼李太平带来的一千余名团丁后,他便释然了。这一个大队规模的团丁各个身强力壮,手执武器站在地上动也不动,那股锐利的眼神一看就知道是精兵。如此强大的力量消灭自己这数百散兵游勇可谓是手到擒来,自然不会用什么阴谋诡计了。
“只是,什么时候陕南也有了这么强大的抗鞑力量了?”何亮心中疑惑的想道。
虽然相信对方不会害自己,但是何亮还是带了三十名手下进村,其余的则驻扎在村外。对于何亮的小心谨慎,李太平也没有反对。
喝了杯茶后,李太平就向何亮介绍了自己,也介绍了保安团这个抗鞑组织。
“本人李太平,乃是保安团四营的营长。我们保安团是人民的队伍,是民族的武装。甲申之变后,鞑虏进入中原,我团团长仇天行在国恨家仇下于湖北省德安府应山县组建了保安团。我团目前在湖北与河南相交的地方抗击鞑虏势力。在团长的命令下,我四营带了先锋部队三千余兵马来到陕西,组建陕西抗鞑根据地。”
李太平的这番话让何亮听得是云里雾里,许多词汇他听不懂什么意思。但是,他却听明白了眼前这个拥有精兵三千余的好汉竟然只是人家的一个手下,而且还是排行第四的手下。就不知道这个什么保安团里像眼前这人一样的有多少了。看来,这个保安团可是好大的一个抗鞑势力了,可为啥自己没听过呢?说来说去或许还是自己孤陋寡闻吧。
“哦呵呵,原来是李营长啊!久仰久仰!李营长如此人杰在保安团里竟然只排行第四,看来保安团真是人才济济了。”何亮嘴上说的客气,只是却为了套李太平的话。
对于何亮的小心思,李太平十分清楚。自己抬出保安团的大旗不仅仅是为了保安团扬名,向团部向团长表忠心,更是为了让人对自己产生高深莫测的感觉。
如果自己只是一方小势力,仅仅只有三千兵马的话,那就如同一汪清水一样让人一眼看到底。可是在自己抬出了保安团后,自己就有了后台,就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所带的人马仅仅是一个庞大势力的先锋部队,这样就会将这汪清水搞浑了,让人难以望到水底,难以知晓自己的底细。
果然,李太平的计策成功了。何亮心中对于这个保安团的势力已经有了敬畏感。虽然抗鞑力量最终都是为了抗鞑,但是内部彼此的争斗还是非常剧烈的,甚至为了领导权还会相互之间殊死搏杀。当然,李太平也不想自己千里迢迢的跑来陕西最后落个被人收编的下场,所以,为了迅速扩张势力,他就要去收编别人。
“那是当然,我们保安团有十个营,每个营都有一万多人马,总共就是十几万人。像我这样的营长就有足足十位之多!”李太平微微笑道。
“什么?十多万人马?”何亮吃惊之下差点将手中的茶碗打翻了。不仅仅是何亮,他身后的三十名手下也是惊讶的目瞪口呆的。
十多万农民军不可怕,因为那些都是泥腿子,打起仗来就是一窝蜂的上,败了就哗啦啦的逃了,聚的快散的也快。只要手中有足够的粮食,别说十几万,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也能招的起来。
可是,这个叫保安团的组织却不一样了,他们的士兵受过良好的训练,虽然武器一般,但是其纪律性却特别强。那些丘八的眼神一看就是见过血的。若是十几万都是这样的精锐,那得多厉害?可是,为何自己就没有听过呢?真是奇了怪了。
李太平为了吹得厉害竟然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