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转金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转金丹-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窝蜂”;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明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就曾使用了“一窝蜂”。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堪称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当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这种火箭用竹木制成,在龙形的外壳上缚四支大“起火”,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另外,该书还记载了“神火飞鸦”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雏形飞弹。“神火飞鸦”用细竹篾绵纸扎糊成乌鸦形,内装火药,由四支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它与今天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火箭的发展,使人产生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的愿望。根据史书的记载14世纪末,明朝的一位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万户被誉为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行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4、对外传播史

    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而波斯人称它为“中国盐”。他们仅知道用硝来治病、冶金和做玻璃。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希腊人通过翻译阿拉伯人的书籍才知道火药。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意义】

    中国的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现代火药的起源】

    现代火药起源1771年,英国的p。沃尔夫合成了苦味酸,这是一种黄色结晶体,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的(注意这一点,这说明其产生并没有受到所谓“黑火药的影响”,是偶然发现的,这也是黄色火药的名称的由来),后来发现了它的爆炸功能,十九世纪被广泛用于军事,用来装填炮弹。它是一种猛炸药。

    1779年,英国化学家e。霍华德发明了雷汞,又称雷酸汞。它是一种起爆药,用于配制火帽击发药和针刺药,也用于装填爆破用的雷管。

    1807年,苏格兰人发明了以氯酸钾,硫,碳制成的第一种击发药。1838年,t。j。佩卢兹首先发现棉花浸于硝酸后可爆炸。1845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将棉花浸于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余的酸液,发明出硝化纤维。

    1860年,普鲁士军队的少校e。郐尔茨用硝化纤维制成枪、炮弹的发射药。俗称棉花火药。至此硝化纤维火药取代了黑火药作为发射药。

    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a。索布雷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两份浓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硝化甘油,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剧烈爆炸,危险性大,不宜生产。

    1862年,瑞典的a。b。诺贝尔研究出了用“温热法”制造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使之能够比较安全地成批生产。

    1863年,j。威尔勃兰德发明出了梯恩梯(tnt)。梯恩梯的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它在20世纪初开始广泛用于装填各种弹药和进行爆炸,逐渐取代了苦味酸。

    1866年,a。b。诺贝尔用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发明出了达纳炸药。俗称黄色火药。

    1872年,诺贝尔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发明了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

    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发明了无烟火药。这一发明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发明创造了弹药方面的条件,因为依靠以前的有烟火药,产生杂质太多,会导致阻塞,是无法用于机枪子弹发射的。至此有烟火药被取代,无烟火药成为普遍使用的发射药。

    1887年,诺贝尔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制成了类似的无烟火药。他还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又称“特强黄色火药”

    1899年,德国人亨宁发明了黑索今,它是一种比梯恩梯威力更大的炸药。这是仅次于核武器的威力最大的炸药。从上述线索可以清晰地看出,黄火药系统是怎样一步步独立发展起来并导致了近代军事的重大变革的。在这一过程中黑火药已经逐渐被淘汰。

    黑火药在欧洲长期被用于烟火和纵火用途,也曾被用来作为枪炮的发射药,但是只能适用于中世纪的那种力量有限的原始火器,如火枪火铳滑膛枪炮,不适于作为后膛步枪,机枪等近现代枪炮的使用,而中世纪火器跟近现代枪炮也完全是两种性质的概念,原理上,技术上,制造加工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不要被它们某些外形上的类似点所迷惑了。其力量也有限,在很多时候,近代西方战争中仍然主要依靠骑兵冲锋作为制胜的手段,一直到机枪被发明出来才结束这种情况,早期前装滑膛枪并不比十字弓威力大多少,并且长期与弓弩等共存使用。我们不应该被那些夸大其词的描述所误导。

    作为发射药使用的黑火药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基本被淘汰了,随着无烟火药,双基火药,雷管,tnt等的出现,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才有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枪炮,火箭炸弹导弹。
科普杂拌儿——盐井和井盐
    ——(原载1945年12月《开明少年》)

    屋子里的深井

    盐井是一口井吗?

    “盐井当然是一口井。”

    你说对了。那么,盐井跟普通的水井是不是一个样儿呢?

    “当然不一样,”你会说,“水井里的水是淡的,盐井里的水是咸的,里面含得有盐。”

    就只有这么个区别吗?

    这样一问,你就迟疑起来了。水井谁没有见过。盐井既然也是一口井,跟水井会有什么不同吗?

    不同的地方多着哩,且听我慢慢道来。

    水井大多在露天,盐井却全在屋子里。水井的井口有洗澡盆那么大,盐井的却只有汤碗口粗细。水井,浅的六七米,深的有一二十米。盐井却深得惊人,最浅的也有300来米深。深的呢?翻上一两番,竟有近千米呢。

    “有这么深?”

    就有这么深,深还不希奇。值得诧异的是那近千米深的井,全是人工凿成的。

    “汤碗口粗细的井,人怎么能钻得进去呢?”

    是呀,人钻不进去,却要凿得那么深。这还不值得诧异吗?

    最早的那口盐井

    话总得从头说起。假如咱们决意要凿一口盐井,那么得先请一位凿盐井的老内行来选定一个开凿地点。老内行会告诉咱们:盐井该凿在哪里,打哪儿凿下去,才会得到盐水。

    “那位老内行的眼睛,竟能看透近千米深的地府?”

    谁晓得他看得透看不透。那些人就像看坟地的阴阳先生那么神秘。他到盐井多的地方,看定一个地点,拔掉地面的草,抓一把土送到鼻尖上嗅一嗅,像那么回事儿似的点两下头:“好,这儿就是,打这儿凿下去,包管没有错。”

    “真有这么准吗?”

    谁知道呢!凿下去有没有盐水,盐水多不多,还得看咱们的运气。不过我想,只要盐井多的地方,地底下总多少有点儿盐水。

    “依你这样说,最早的那口盐井,地点是怎么选定的呢?”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可是越想越糊涂。据说汲井水熬盐的方法是秦朝李冰发明的。传说不足全信,可是我们至少可以认定,在2350年以前,四川已经开凿盐井了。在汉朝留下来的墓砖上,就有汲水熬盐的图像。

    “哪时候的人怎样会知道上千米深的地底下有盐水呢?怎样会知道该从哪儿凿下去才会得到盐水呢?”

    别打破砂锅问到底了。盐井的地点既经选定,咱们就把凿井的工人请来,挑个好日子开工动土吧。

    这才是开头儿

    工人先把地面的浮泥挖开,跟凿水井一样,掘成个大坑。掘不到多深,泥层就到了底,下面是石块。石工便下坑底去,继续往下凿。“再往下凿会见水吗?”

    当然有水,还有挖下来的泥土,凿下来的石屑。坑浅的时候,水,泥土,石屑,全用人工担出来。挖深了,就在坑口安个轮轴,还是用人工,把水和泥土石屑,一古脑儿提出来。

    “这不是很简单吗?工人尽管往下凿,凿下来的东西尽管往外提,不就越凿越深了吗?”

    事情可没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凿到10米多深,坑口就很容易坍塌。一坍塌不但前功尽弃,还会伤人。为了预防坍塌,凿到10米以下,就要用一个一个石圈垒起来,挡住周围的泥土和不十分坚固的岩石。

    石圈是用3米来见方的石块凿成的。从10米来深的坑底,一个个往上垒。两个石圈之间还要涂上石灰,使它非常密贴,不让圈外的淡水流到井里来。石圈垒上10来个,就跟地面齐平了。

    “石圈的窟窿有多粗呢?”

    只有大汤碗那么粗细。就是说,直径30厘米左右。石圈一垒好,才挖的深坑便成了一口直径30厘米左右的井了。

    “不是还要往深里挖吗?”

    当然还要往下挖,上千米的深井,才开了个头呢。

    “井口只有大汤碗口粗细,再要往深里挖,教工人怎么能钻下去呢?”

    工人不再下井了,他们在地面上工作。

    “他们用机器吗?”

    他们没有——不,我说错了,他们用钻机。我先带你去看一看那些古怪的钻头和钻机。

    大钻头和大钻机

    “这是什么呀!莫不是大人国里的兵器?”

    倒真有点儿像古代的兵器,不但刀、枪、剑、戟,样样俱全,有的还带着倒钩,有的旋成了麻花。你别瞧它们长满了锈,质地倒是纯钢的。木柄用的是最结实的青杠。最长的跟张飞的丈八蛇矛相仿佛,最重的比关云长的青龙堰月刀重上两倍。

    “难道这些都是钻头?”

    你说对了,这些都是钻头,有200多种不同的式样。钻机是一个极大极大的转轮,工人们管它叫“大盘车”。

    “那盘车到底有多大?”

    盘车是用牛拖着转的,直径为5~7米。盘车的轴直立在地上,有近3米高。也有用人踩的,比较小一点儿,直径不到3米,盘车的轴横搁在架子上,有2米光景宽。

    石圈垒好了,工人就把大盘车架在井口边。这盘车的功用,和普通水井上的辘轳没有两样。往后汲取盐水,全仗着它;眼前要往下挖井,也全仗着它。

    “我想,还得用绳子。”

    对了,要用绳子,用一条奇怪的绳子。他们把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