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戏民国-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广州城养得白白胖胖的何应钦,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说话也非常随和,因此现在深得学生们的爱戴。

    听了罗耀国的请求,何应钦微微一笑:“辅文兄现在要为党国出镇一方,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了,真是羡慕杀人呢!”

    “哪里,哪里。”罗耀国忙笑道:“我倒是宁愿和敬之兄对调,还是这黄埔让我留恋啊!几位哥哥现在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给小弟救急呢?”

    “人选当然有了。”何应钦笑呵呵的答道:“黄埔一期,你的学生里不就人才济济?曾扩情怎么样?他是四川人,又和孙元良等人筹建了孙文主义学会,我看就是个文武两用的军人,我让他提前结束训练班,跟你入川吧?还有贺衷寒也很优秀,是个很不错的笔杆子,跟在你身边当个秘书长什么的是绰绰有余。”

    罗耀国点点头,心说自己对黄埔的政治人才的确是忽视了,这样两个有名的人物居然都没有网罗,这次多亏了何应钦推荐了。想到这里,罗耀国举起酒杯笑道:“小弟多谢敬之兄推荐良才了。”

    见何应钦举荐了两个人才,王柏龄也笑了笑,说道:“对了,辅文,我也给你推荐个鼎鼎大名的人才吧。你有没有听说过蒋方震?这是保定的前校长,前年心血来潮和胡适之、徐志摩办了个叫新月社的诗社。前一段时间北京闹革命,他和新月社好像都跑去上海了。不知道你在上海的时候有没有见过他?如果你能把他请去四川,凭着他保定校长的牌子,那些四川的保定系人马总要给些面子吧?”

    蒋万里?真是鼎鼎大名的祥瑞公啊!王柏龄还真是给举荐了个好人才,看来罗耀国要跑一趟上海了。



………【一百六十 延揽祥瑞公】………

    蒋方震的鼎鼎大名罗耀国在前世里就如雷贯耳了。据说这位爷有“民国三大祥瑞”之称。具体为啥罗耀国不知道,不过祥瑞嘛,应该是很好的意思。所以罗耀国没有多想,便决定要延揽这位大兵学家进入四川警备总司令部当个参谋长什么的了。

    ……

    黄浦江畔,汽笛长鸣声中,一艘自广州驶来的轮船缓缓靠岸。甲板上来自南国的旅客们兴奋的眺望着远处林立的洋楼,想象着上海,这座遍地黄金的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将会给他们带来多么精彩纷呈生活。

    随着轮船悬梯的缓缓降下,罗耀国带着一干幕僚,又一次踏上了外滩,这块寸土寸金的神奇土地。时隔一个多月,外滩宽阔的大马路上依旧是车来车往,只是对面林立的银行大楼下早已经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有一些身穿洋装手提着皮包的经理们在大楼之间快步穿行。

    码头边上,几辆黑色的轿车排成一串似乎在等候着谁?轿车边上立着三两个身着中山装的男子。其中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看到罗耀国,便急急忙忙的带人迎了上来。

    “辅公,可把您盼来了,车已经备好了,这就送您去杜美路公馆。”说这话的正是春风得意的戴笠,他现在已经是上海滩上最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了。

    罗耀国点点头,和他寒暄了几句,便坐上了军情局上海站的轿车,驶向了法租界杜美路的杜月笙公馆。这所美轮美奂的西式洋楼并不是杜月笙自住的,而是他用来结交军阀政客,社会名流的场所,曾经招待过前总统黎元洪,并且为杜月笙赢得了当代春申君的美誉。

    “辅公,刚刚得到消息,吴佩孚派了秘书长杨云史来上海,也想要延揽蒋百里。”坐上轿车,戴笠便急急的禀道。

    罗耀国微微蹙眉,吴佩孚这个家伙怎么突然对蒋百里来了兴趣?人家“祥瑞公”吟诗作对已经有些年头了,这吴玉帅都没有想过要招揽,怎么如今自己刚起这个念头,这吴佩孚居然也跟进了呢?莫非是吴佩孚从哪里打听到自己要延揽蒋百里而特意破坏自己的好事吗?

    应该不会,且不说吴佩孚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件事,就是知道了,以他现在的焦头烂额也根本分不出心思来搭理这事了,估计是真想找个参谋长来帮他参谋一番了。

    罗耀国心念电转,却淡淡一笑对显得有些焦急的戴笠道:“好啊,吴佩孚来和我们抢不就更显得此人的价值吗?而且等我们抢到了,不也同样表示我罗耀国要胜过吴佩孚吗?这对我们入川没有坏处的。”

    延揽蒋百里用其才倒是其次,借其名望来抬高自己才是罗耀国真正的目的,如果能和吴佩孚来一番争夺,再最后胜出,那恐怕效果就更好了。

    戴笠点点头,笑道:“辅公高见,不过吴佩孚既然派人来了,那您是不是也要抓紧去见一见百里将军呢?”

    罗耀国点点头,道:“也对,如果这蒋百里先我们一步答应了吴佩孚就不好办了。雨农,你去备些礼品,我明天就去登门拜访如何?”

    戴笠笑着摇摇头:“明天恐怕是来不及了,这百里将军听说您和吴佩孚都要延揽他,所以就躲回老家海宁了。”

    呃,那是等着罗耀国和杨云史来三顾茅庐吗?有点意思。罗耀国笑笑,又道:“那好,我们就去海宁请他出山。”

    ……

    蒋百里的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军人,而是一名学者。所以后世人可以称他为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他这辈子只短短的带过几个月的兵,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指挥过一次战斗,更别说是战争了。

    不过他的名望确实是非常大,因为他是日本、德国军校的双料留学生。据说在日本士官还拿过第一,得过日本天皇的赐下的军刀。在德国还受到兴登堡和小毛齐的赏识。

    此外还有一事也令他名声大噪,就是他曾经自杀过。还是当着保定军校全体学员的面闹自杀!呃,还是真自杀!不是像某些民国时期的将领那样嚷嚷着要自杀,就是怎么都不肯杀下去。人家是真的拿着手枪冲自己的心口“呯”的一声,差一点就送了性命,不过最后命保住了,还抱得美人归,就是蒋左梅女士,一个日本女护士。

    归隐数载,和好友徐志摩、胡适办个新月诗社,研究国内外的文学艺术,这样的日子真是赛过神仙。对蒋百里来说,如果能一直这样沉醉于文学艺术之中,做一名真正的学者和诗人倒或许是更加合适吧?只是,如今国难当头,作为一名军事学家又怎么能置身事外,又怎么能禁得住披挂上阵为国杀敌的诱惑呢?

    当他得知吴佩孚将派人来延揽时,便已经准备出山了。可没想到几乎在同时,国民党“少壮派”军人的首脑(无聊小报上都是这样说罗耀国的)罗耀国居然也想请他为之谋划。这下蒋百里将军就有些烦恼了,这幸福来得也太快了吧?到底应该为谁出力呢?于是,百里将军便决定回老家静静的想一想,到底是上国民党的船还是进吴佩孚的门?

    蒋百里将军的家乡是浙江海宁,这座紧邻上海的江南小城,恬静而柔美。回到家乡,蒋百里便回来破旧的老宅中闭门读书,除了两三知己好友,海宁的那些乡绅豪商来拜访的一概谢客不见。倒是真有些隐居避世的味道。

    不过,这一日的来客却是蒋百里不得不见的,因为他很可能就是蒋百里等待已久的那个“明主”。

    来客年纪很轻,穿着国民党的中将军服,脸上带着几位谦恭的微笑。在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年纪稍长一些的中校军官,长得高高瘦瘦,也十分的俊朗,手中还提着一些不值什么钱的礼物。

    “晚辈罗耀国,见过百里先生。”来人正是罗耀国,他微微一笑,又向蒋百里行了军礼,道:“能见到名满天下的前辈名将,实在是三生有幸。”

    “请坐。”蒋百里微微一笑,说:“我是有名,却并不是什么将材,难以称为名将。倒是辅文将军你这些年来东征西讨为国民党立了不少功勋,才真是名将啊!”

    “那是晚辈机遇好,因缘际会凭着一点冲劲和侥幸做成一些事情,实在是不足为道。”罗耀国一脸谦恭,又道:“晚辈此次受命入川,要为国家平定这块自民国以来便纷乱不堪的膏腴之地。只是晚辈自觉才疏学浅,难以承担大任,未免有负总理所托,耽误了国家大事,因此便想请百里先生出生,望以先生的大才助我。”

    蒋百里摆了摆手,笑道:“我有什么大才?我闲来无事研究过你们国民党这些年来的进展,每一步都好似经过了精心策划,不仅将天下英雄都算计进去,便如列强都纷纷着了道,有这样的大才,你还用得着我吗?”



………【一百六十一 再请祥瑞公】………

    一请祥瑞公不出意料的被拒绝了,不过罗耀国并不打算放弃,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蒋百里不端点架子就屁颠屁颠的跟着走了,那才有鬼呢!

    离开了蒋百里的宅子,罗耀国便带了随从四下转转。现在国民党在浙江的训政已经训了几个月了。或许是因为这个时空的国民党没有被彻底的“改造”过,也可能是因为大革命的风暴没有席卷南中国的大地。反正罗耀国在海宁县硖石镇和附近的乡村是看不到一点“训政”的样子。除了成群结队背着粗布缝制的书包的儿童蹦蹦跳跳的放学回家之外。其他的国民党农村改良政策连影子都没有。

    看着远处炊烟缭绕的村舍,罗耀国似乎是无心的问了一句:“雨农,现在江浙地区的镇长、乡长都是什么人在做?”

    戴笠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反应过来,答道:“还不都是那些士绅们在维持嘛!”

    这个时空的国民党由于某只不负责任的大蝴蝶的效应,因此在联俄、联共开始的时候拥有比较好的处境,所以对“扶助工农”什么的基本上也就无视了。国民党没有在自己的统治区里开展什么农**动,也不允许别人来领导农民进行暴力斗争。那些乡绅自然也没有因为大革命的风暴而失去权威和势力,他们的统治依旧是牢不可破。

    罗耀国点点头又问:“这几个月农村的情况还过得去吧?”

    “还过得去。”戴笠没有迟疑立即答道:“毕竟现在不打仗了嘛,也没有了军阀的摊派征收,农民的负担当然减轻了,而且关税一上升,农产品的价格也走高了一些,农民种地的利润也高了不少。”

    “是这样啊。”罗耀国点点头,没有再问下去。

    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是国民党的死穴,历史上国民党的统治就是因为无力解决三农问题而崩溃的。而GCD也是因为土地革命赢得了广大贫下中农的拥护,而得以发展壮大,最终掀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可以说国民党的失败就是他们农村政策的失败,而国民党农村政策的失败实际上就是国民党这个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如果说国民党不想搞好农村,那是冤枉他们了,至少在这个时空,那帮高高在上的国民党大佬们就制定了形形色色一大堆的农村政策。不过除了一个六年教育得到了士绅们的支持,比较顺利的推行了,其他如减租减息等会损害到地主士绅利益的政策根本就无法推进,遑论土地改革了。

    现在国民党统治的南方十余省有一千多个县,乡、镇数万,村庄有近百万!而国民党能派出的官员也不过是到县一级,再往下到乡、镇、村基本上是原有的士绅们在统治,你要让他们来减租减息是根本不现实的,更何况是土改了。而且也不等于国民政府不计成本的派出官员就能推行土改,就能解决农村问题的。因为光现在被国民党所统治的南方如果要搞土地改革,至少要重新分配几亿亩土地!如果要政府付出代价的话,估计最少要上百亿银元!还有有数百万的公务员去操办这些事,为他们发薪水,每年恐怕也要七八个亿!凭现在国民政府的财力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所以要解决土地矛盾唯一的出路恐怕也只有GCD的土地革命了吧?

    而要土地革命的话,那又如何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和足够的精力来发展重工业,抵御将来日本的入侵呢?甚至现在能用于工业的人才恐怕百分百都是有产阶级,都是属于要消灭的对象啊!呵呵,这个问题还真是无解啊!不知道毛ZD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

    想到这里,罗耀国的身体微微一颤。叹了口气,对戴笠说:“走吧,我们去海宁县政府的招待所休息一晚,明天继续去请蒋百里。”

    ……

    再见蒋百里的时候,两人的关系似乎近了许多,蒋百里在自家院子里摆了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壶香茗,招待罗耀国喝茶聊天。看上去倒像是一对爷俩闲来无事在拉拉家常。

    蒋百里看着罗耀国,问道:“辅文将军,我想听听你对中原局势的分析。”

    拿去桌子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罗耀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