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魔-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妙经之人要强,而且时间越久,两人之间的差距将越大!”

    “因为唯我独尊功是因虞家人而存在的。”虞青梧道出了缘由,对霁月的观点不置可否。唯我独尊功在虞家人身上是顶级功法,在其不具虞家血脉之人的身上,则顶多算是上乘功法,盖因这部功法完全是为虞家人而量身定制的,只有虞家人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威力!

    霁月点点头,说道:“不错!天下道修出昆仑并非虚言,因为这天下九成九的功法,皆是由三清天尊的功法与西王母的功法而衍生出的,它若不强的话,又怎能作为世间功法之母?”

    天地初开之际,诞生了不少大能者,可随后量劫降临,大能者十之**在量劫之中化为劫灰,连带着他们的道统也断了,唯有三清天尊、西王母等几位大能留存下来,并顺应天道立下三界,后来也不知为何,传下的道统也唯有三清天尊和西王母的,故此人间修道界中的功法,也大多是由这几位大能者的功法演变而来。

    了解了一段秘闻的虞青梧只觉得手中古卷沉甸异常,他对着霁月说道:“仙女姐姐,你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我,就不怕我弄丢了?”

    “咯咯!”

    霁月掩嘴一笑,道:“你手中的并非九灵大妙经原本,而是当年我师父,也就是你师祖根据原本,以大。法力摹刻于兽皮之上,而且只是上卷。当年师父传我时,吩咐我一旦将上卷修炼完成,便将之毁掉,待得我再收徒时,我再自己从原本上摹刻一卷传于徒弟。这上卷我也是刚修炼完不久,还没来得及毁掉,正巧你需要,也就省得我再去摹刻了。”

    虞青梧有些无语,在他认为,不就是一部功法嘛,背下来不就行了,何必搞得这么麻烦,想那唯我独尊功通篇三千两百字,自己还不是一口气背了下来?念及此,他当即摊开古卷,看看传说中的万经之母到底有多不凡。

    “炼精化气篇:水生在亥本乾元,混沌初分太极先。艮上萌芽初出土,寅初生火火生烟。旺在卯方青色茂,又生辰土倍如山。巽风吹动黑烟起,已火通明火熖连。赤乌飞入北溟海,土旺中宫方产铅。寄金在兑镇西隅,西南二气产先天……”

    虞青梧直将炼精化气篇通篇看完,心中只道自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此时应当已将炼精化气篇熟记于胸了。他合上古卷,将之递还给了霁月,说道:“仙女姐姐,炼精化气篇我已背熟了,这九灵大妙经还你!”

    霁月并未伸手去接,而是笑看着虞青梧,说道:“你确定你背熟了?”

    “当然!”

    虞青梧昂首挺胸,当即开口背道:“水生在亥本乾元,混沌初分太极先。艮上萌芽初出土,寅……寅……”他吱吱唔唔,却是不能再继续背下去,原本熟记于胸的经文好似在一瞬间脱离了他的脑海,此时再回头一想,甚至连第一句都忘却了!

    “咯咯咯!”见虞青梧原本自信满满,此时却是一脸窘态,霁月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其态当真是花枝招展,摇曳人心,直教人心如猫抓,心猿意马。可惜,虞青梧还只是个七岁孩童,再加上此时尴尬不已,却是并未有所异样感觉。

    “早就知道你肯定会觉得新月宫的规矩完全是多此一举!”笑声过后,脸上还残留红晕的霁月说道:“这九灵大妙经高深莫测,变化万千,除非将之修炼完成,否则断不可能将经文背下,甚至手写抄录下来都不行!只能由身具大。法力者,参照原本,以道纹将之摹刻移印至别处,而即使是摹刻下来的副本,时日一久,那印记也会慢慢隐没!”

    听到霁月的话,虞青梧连忙摊开古卷,直望向最末尾处,这才发现古卷最末位的几行已经显得有些模糊,不仔细观看的话都看不清其形意。
第十三章 长生之境
    虞青梧眸中讶色一闪而过,随后别样郑重的将这九灵大妙经收进怀中。世间传闻,载有大道真理之经,是不为天道所容的,故此难久存于世间。以前虞青梧不曾见过,但今日却是见识到了。

    凭着他过目不忘的本领,都不曾将这九灵大妙经上卷中的一篇背下,甚至连第一句都忘了,可想而知这部仙经圣学定是那等载有大道真理之圣经!

    “走吧!”

    霁月微微一笑,抬手对着身处宝鼎之中的虞青梧一招,当即有莫名伟力将虞青梧托起,而后地上的衣衫鞋履自主而动,穿戴上了虞青梧的身上。做完这一切后,霁月牵起虞青梧的手向着下山之路而去,同时说道:“你昏迷了四日,在第一日里,昆仑山召开了入门大会,新纳选招收了不少弟子;而在之后的几日里,三大长老、九宫宫主则轮流讲道,为诸多新进弟子讲述修炼之道,以及筑基之法。今日正好是太虚宫钧天真人讲道,一会儿你要好好听,将大有裨益!”

    虞青梧‘哦’了一声,心底有些不情不愿。他生性不羁,不喜清静,而修道之人又必须宁静无为,所以在过去的几年里,他才会三番两次的拒绝来昆仑学道,此时要他听一个老头讲经诵道,他哪儿高兴得起来?

    见他不情愿的样子,霁月一边走一边浅笑道:“不要露出这副可怜兮兮的表情,我也是为了你好,修道之人首要筑基,有人一天便能筑基,而有人则一生都无法筑基,这并不是说天资差别太大,而是方法和心态的问题!你此时虽修炼不得,但可为将来作铺垫,指不定今日的种种,可以令你少走不少弯路呢!”

    虞青梧点点头,还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半刻钟后,两人已下了新月峰,来到主山平台之上。在几日前的傍晚时分,虞青梧曾来过这里,并且在此地遭受到几位昆仑弟子的欺凌,当日夜色初显,他有心不在焉,故此并未认真观过这主山平台。此时放眼望去,只见这平台成环形状,中间是中央太虚峰,外围则是其余八峰,中间的环形地带平整光滑,好似被人打磨过一般。

    道场设在太虚峰与新月峰之间,此地已汇聚数千人,大部分为孩童、少年,一个个端坐于地,细心听坐于太虚峰脚下一座石台之上的钧天真人讲述大道之音。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钧天真人正讲至妙处,虚空凝现出一朵朵小指大小的莲花,忽而大道之音从中断开,道光所化之莲花尽数消泯于形,却是钧天真人发现了霁月带着虞青梧来了。

    大道之音突断,正听得如痴如醉的诸多弟子也从极妙之境退出,一众人疑惑回头,正见新月宫宫主带着一为六七岁模样的孩童寻了一处空地坐下,刹那间各种议论声响起,令得空寂的四周一下子显得有些吵杂。

    “肃静!”

    坐于高台上的钧天真人轻喝一声,直震得众人双耳嗡嗡作响后,对着霁月点点头,继续诵经讲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音飘渺,如梦似幻,至道宝莲在虚空中绽放,未得道者能见其神,却难触其形。在场之中,修为最高的霁月是收益最大者,一直沉静在极道之韵里,而其余绝大部分人也都沉溺其中,只觉得身心舒畅,血脉贲张,好似浑身的力气都大了些。唯有两人是例外,一是虞青梧,二是那有些贼眉鼠眼,一身上下挂满金饰玉佩的孩童,其名金不愁。

    并不为道音所惑的虞青梧四目张望,在诸多弟子中,一眼就看到了那吊儿郎当,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金不愁。而端坐于前方的金不愁也似有所感,回首瞧见了面带微笑的虞青梧。想到几日前的夜间,自己救了这人一命却还反遭其重力一推,金不愁当即向着虞青梧晃了晃自己的拳头,以唇语说道:“小子,我记得你!”

    见此,虞青梧耸耸肩,并不以为意。他能清晰的感应到,那叫做金不愁的同龄人是个武修,修为在气动四极境第四层,以他这个年纪,称得上是难得的天才。若说在今日之前,自己还有些忌惮,可经过今日的几次修炼后,自己的修为已达到气动四极境第九层,只差一步便能重新修至原本绛宫六道境!

    而且,抛开修为不论,他先后吸收了不少生命精气,原本因经脉尽断而羸弱的身子已经重新强壮起来,虽说还没达到过去九牛二虎之力的地步,但千八百斤的气力还是有的,真要战上一场的话,他有绝对的信心一招搞定金不愁!

    见虞青梧好似无视自己,金不愁当即大怒,正想开口放出狠话,谁想此时端坐于高台之上的钧天真人却是突然止住道音,轻喝道:“元明子!”

    四下无声,所有人都被钧天真人这一喝给惊醒,紧接着众人四目张望,寻找着到底谁是‘元明子’。而金不愁好似没有听到般,只以唇语对着虞青梧说道:“散会之后找个地方单挑!”

    “元明子!”这一次,钧天真人的声音大了些,并且眉头紧皱,望向了人群中的金不愁。

    “元明子?好熟悉的感觉……”低着头的金不愁呢喃一声,随后好像想到了什么,猛地站了起来,高声道:“元明子在!”原来,这元明子就是自己的道号!

    钧天真人直勾勾的盯着金不愁,直将后者看得浑身不自在后才道:“为师所讲之道可有什么问题,不然你何以半句都不曾听进?”

    “呃……”

    金不愁迟疑一声,他哪里是半句都没有听进啊,简直就是一个字都没听!他那对小眼精光一闪,而后望向钧天真人,说道:“师尊,弟子愚钝,与师尊所讲之道难合,或许是师尊讲得过于深奥了,所以还请师尊换一种道,比如……比如长生之道!”

    “对对对!就讲长生之道!”

    金不愁一席话落,当即有不少少年出声迎合。这些人当中不少都是跋山涉水,远赴万里,西上昆仑,为的就是求道成仙。可上山几日,所听之道皆是稀里糊涂的,那些道固然听了使人心静目明,但却并非他们所衷所求之道啊!

    座下的霁月见众人这般反应,不由得摇头一笑,暗道这些人好不知好歹,大道三千,条条可证混元,焉知钧天真人所讲之道就不是长生之道了?

    钧天真人并未露出任何异样神色,他抬手示意金不愁坐下,而后眸光扫过众人,道:“尔等既求长生,那本座便为你将述长生。”

    他顿了顿,在众人宁心静神间继续说道:“所谓长生,在尔等眼中无非是功力深厚与否,世间修炼之道一分为二,一为武修一为道修。武修讲究一力降十会,道修讲究天人共一身。”

    “天为道,人为己,道修之人所行之法便是借天地之力为己用,所以在道修之中,‘神’为重中之重。可‘神’飘渺无踪,琢磨难定,想要抓住它,由心控制它来引导天地之力,还需遵一词——精神!”

    “神为念,也作精神,精神精神,有精方有神,故此修道的第一境界便是炼精化气,气从全身贯于顶,第二境界则为炼气化神。炼出了神,此时已能借调天地之力为己用,但借用的不多,只能施展出简易的呼风唤雨之术,盖因神与天地不合,故此第三境界为炼神返虚,使神化虚无,与周身天地相合。”

    “适才已与尔等言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虚为天,在其之上为道,故此第四境界为炼虚合道。而在道之上则为自然,自然之上方为混元,此后的两个境界不说也罢,日后到了那等层次,尔等自会知晓。”

    述说完修道境界,钧天真人继续说道:“修道者,之所以较之练武者要长寿,其根本原因便在于修道除了第一境界之外,其余境界中俱是经受天地之力滋身养神,随着修为的增长,自身所蕴含的天地之力也越来越多,真正到了混元之境,只要混元不灭,自身便不灭!至于武修,他们从一开始便是通过吸纳天地之力为己用,将自身当成器物来淬炼,最后将自己练就成金刚不坏之体。这个过程是在索取,而且在吸纳天地之力为己用时,难免耗神,故此,武修者进境固然神速,却难长寿,唯有到了第四境界,自身已足够完满时,他们才以身养神,这个时候他们的寿命才会增加。”

    无论是武是道,俱是六个境界,而且也都能长生,只不过道修一开始走的便是长生之路,而武修却是到了后期才踏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